一种转动连接组件及超声诊断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48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连接组件及超声诊断仪。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包含两个主体的电子设备(类似于笔记本电脑结构)中,通常通过转轴将这两个主体相连接。在使用时,将其中一个主体进行转动,使其与另一主体之前呈现一定角度,便于操作和观看;使用结束后再转动其中一个主体,使两个主体相合并,便于电子设备的携带以及收纳。

    传统的转轴连接采用的是齿轮式,也即是采用多个齿轮通过轮齿之间的咬啮实现电子设备中两个主体部分的连接及发生相对转动。采用齿轮式的转轴通常要求加工精准性较高,加工难度变大;并且,由于采用齿轮互相咬啮的方式常会通过润滑剂、燃油等液体物质增加润滑效果,但这样会出现液体遗漏的情况,让用户对电子设备产生不良的使用感。

    且现有设计也仅是针对转轴本身进行改进,并没有对两个主体之间的连接件进行匹配设计,使本行业人员不能通过转轴直接实现两个主体之间的连接。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齿轮式的转轴结构在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连接时,用户体验感不好的技术问题,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没有设计出与转轴结构相匹配的连接组件以实现两个主体之间连接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动连接组件及超声诊断仪。

    一种转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转轴,其中:

    第一连接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部,由第一固定部侧边向下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一衔接部,由第一衔接部侧边向右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分布于第一衔接部的两侧,且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垂直设置;

    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

    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上,且转轴的轴线与第一衔接部相垂直。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件包括与第二固定部平行设置的第三固定部,以及由第三固定部侧面向前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二衔接部;第二衔接部与第一衔接部平行设置;第二衔接部与转轴转动连接,其中:

    第二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衔接部底边向左延伸形成水平方向的抵止部,抵止部与第一固定部位于第一衔接部的同侧且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第二衔接部边沿开设有c型卡槽,c型卡槽的开口角度小于180度,其中:

    转轴嵌入c型卡槽,并与c型卡槽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部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安装孔。

    进一步的,第二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上开设位置匹配的安装孔,第二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部、第一衔接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以及第二衔接部均为平面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部至第一衔接部、第一衔接部至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至第二衔接部均通过圆弧曲面过渡设置。

    进一步的,转轴包括限位端、连接部以及固定端,其中:

    限位端与固定端通过连接部固定为一体;

    限位端与固定端分别位于第二衔接部的两侧,且限位端与第三固定部位于第二衔接部的同侧;

    连接部与第二衔接部接触连接。

    一种超声诊断仪,包括显示面板、操作面板以及上述的转动连接组件,转动连接组件将显示面板与操作面板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连接组件及超声诊断仪,能够实现显示面板和操作面板之间的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组件具备结构精简且加工难度小的优点,也具有较低的成本,是同类电子设备实现相对转动的首选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转动连接组件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转动连接组件中第二连接件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转动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超声诊断仪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连接件、101-第一固定部、102-第一衔接部、103-第二固定部、104-抵止部、2-第二连接件、201-第三固定部、202-第二衔接部、203-c型卡槽、3-转轴、301-限位端、302-连接部、303-固定端、4-安装孔、5-显示面板、6-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前”、“后”、“左”、“右”、“上”、“下”、“水平”、“竖直”等表述仅是对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解释,并不能理解为对方案内容的限定,特予以说明。

    包含有两个主体的电子设备通常由显示部分和操作部分组成,这两者之间通过转轴实现连接,使显示部分能够相对于操作部分能够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实现打开与扣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以及转轴3,其中:第一连接件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部101,由第一固定部101侧边向下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一衔接部102,由第一衔接部102侧边向右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二固定部103;第一固定部101与第二固定部103分布于第一衔接部102的两侧,且第一固定部101与第二固定部103垂直设置。第二连接件2与第二固定部103固定连接;转轴3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件2上,且转轴3的轴线与第一衔接部102相垂直。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用于和电子设备中的显示部分或者操作部分进行固定安装,其中的第一固定部101固定于显示部分或者操作部分之上,第一衔接部102用于实现第一固定部101和第二固定部103之间的衔接,且令第一固定部101和第二固定部103之间为相互垂直的关系,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部101、第一衔接部102、第二固定部103的具体形状及尺寸本实施例不做具体的限定,优选的,第一固定部101、第一衔接部102、第二固定部103均设计成为平面结构,有助于和显示部分或者操作部分相固定时受力均匀。第一连接件1可由特定形状的一个平面结构进行加工,继而形成具有相互垂直关系的第一固定部101、第一衔接部102以及第二固定部,优选的,第一固定部101至第一衔接部102、第一衔接部102至第二固定部103均通过圆弧曲面过渡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转轴3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转动连接,即转轴3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实现相对转动。本实施例的转轴3与电子设备中除与第一连接件1固定连接的部分固定连接,例如显示部分与第一连接件1固定连接,操作部分与转轴3固定连接,或者,操作部分与第一连接件1固定连接,显示部分与转轴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2用于第一连接件1和转轴3之间的衔接,根据操作部分和显示部分的机械结构对应设计其尺寸和形状,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固定,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转轴3之间的相对转动,也就实现了显示部分和操作部分之间的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转动连接组件,适用于具有两个主体相对转动的电子设备,两个主体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转轴相固定,就能够实现这两个主体的相对转动,结构精简且加工难度小,也具有较低的成本,是同类电子设备实现相对转动的首选组件。

    具体的,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件2包括与第二固定部103平行设置的第三固定部201,以及由第三固定部201侧面向前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二衔接部202;第二衔接部202与第一衔接部102平行设置;第二衔接部202与转轴3转动连接,其中:第二固定部103与第三固定部20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不限定第三固定部201和第二衔接部202的具体形状及尺寸,优选的,第三固定部201以及第二衔接部202均为平面结构,且第三固定部201至第二衔接部202均通过圆弧曲面过渡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转轴3预先安装于第二连接件2上,再将转轴3和显示部分(或操作部分)进行固定连接,之后再将第二连接件2与和操作部分(或显示部分)已经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为可拆卸安装,便于显示部分和操作部分的拆分维修。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第一衔接部102底边向左延伸形成水平方向的抵止部104,抵止部104与第一固定部101位于第一衔接部102的同侧且相互平行。抵止部104的设置能够与和第一连接件1固定的显示部分或操作部分之间相互抵止,或者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部101和抵止部104之间形成凹槽形状,与显示部分或操作部分的部件进行卡接,使显示部分或操作部分相对转动时,能够受力分散,避免相关部件受力集中从而造成损坏。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衔接部202边沿开设有c型卡槽203,c型卡槽203的开口角度小于180度,其中:转轴3嵌入c型卡槽203,并与c型卡槽203接触连接。c型卡槽203的开口角度小于180度能够防止转轴3从c型卡槽203中掉出,同时减少转轴3与第二衔接部202之间的摩擦。同时,转轴3与第二衔接部202相接触的部分,其直径应当与c型卡槽203的直径相匹配,既能够实现相对转动,也不会发生转轴3脱落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c型卡槽203其形状优选为一段优弧的形状。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部101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安装孔4,用于和显示部分或操作部分进行螺栓固定。

    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103与第三固定部201上开设位置匹配的安装孔4,第二固定部103与第三固定部201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如图2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轴3包括限位端301、连接部302以及固定端303,其中:限位端301与固定端303通过连接部302固定为一体;限位端301与固定端303分别位于第二衔接部202的两侧,且限位端301与第三固定部201位于第二衔接部202的同侧;连接部302与第二衔接部202接触连接。为实现转轴3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转动连接,可在限位端301处设计直径小于c型卡槽203开口宽度的部分,将转轴3安装入c型卡槽203后,再通过直径大于c型卡槽203开口宽度的螺母安装在对应位置,对转轴3进行限位,防止转轴3在转动时从c型卡槽203中掉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302的直径与c型卡槽203的直径相匹配,既能够相对转动,也不会发生脱落情况。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端303用于和显示部分或操作部分的部件进行相互固定,所以,在固定端30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4,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超声诊断仪,如图4所示,包括显示面板5、操作面板6以及如上述实施例的转动连接组件(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组件将显示面板5与操作面板6连接为一体,使显示面板5能够相对于操作面板6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本实施例的超声诊断仪采用转动连接组件实现了显示面板和操作面板之间的转动连接,为用户提供较佳的使用体验。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转轴,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部,由第一固定部侧边向下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一衔接部,由所述第一衔接部侧边向右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布于所述第一衔接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垂直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且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衔接部相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平行设置的第三固定部,以及由所述第三固定部侧面向前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二衔接部;所述第二衔接部与所述第一衔接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衔接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衔接部底边向左延伸形成水平方向的抵止部,所述抵止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衔接部的同侧且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衔接部边沿开设有c型卡槽,所述c型卡槽的开口角度小于180度,其中:

    所述转轴嵌入所述c型卡槽,并与所述c型卡槽接触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安装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固定部上开设位置匹配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固定部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衔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以及所述第二衔接部均为平面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至所述第一衔接部、所述第一衔接部至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至所述第二衔接部均通过圆弧曲面过渡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限位端、连接部以及固定端,其中:

    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为一体;

    所述限位端与所述固定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衔接部的两侧,且所述限位端与所述第三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衔接部的同侧;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衔接部接触连接。

    10.一种超声诊断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操作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将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操作面板连接为一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转动连接组件及超声诊断仪,转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转轴,其中:第一连接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固定部,由第一固定部侧边向下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一衔接部,由第一衔接部侧边向右延伸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分布于第一衔接部的两侧,且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垂直设置;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上。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连接组件及超声诊断仪,能够实现显示面板和操作面板之间的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组件具备结构精简且加工难度小的优点,也具有较低的成本,是同类电子设备实现相对转动的首选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郭淑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曼翔医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6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9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