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衬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衬套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衬套和具有该复合衬套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道路条件提升,轻型商用车用户也发生消费升级,用户提出了在保证承载的同时,还需要更高的舒适性。板簧卷耳位置设计分体式复合衬套,以满足轻型商用车的承载和舒适性需求。两个对置衬套的内钢套中间间隙狭小,以防止衬套轴向窜动。

    但是,由于两个对置衬套连接后的中间间隙狭小,当复合衬套中单个衬套损坏,需要进行拆卸时,无法使用拆卸工具,需要将两个对置的衬套采用人工进行全部破坏性拆卸,耗时长且维修方便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置连接后的复合衬套中间间隙狭小,拆卸工具无法进入,需要采用人工进行全部破坏性拆卸而导致的耗时长且维修方便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在复合衬套上设计包角结构,进一步增大复合衬套的操作空间,保证复合衬套的中间位置有足够便于拆卸工具的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通过采用复合衬套,在满足车辆承载和舒适性需求的同时,还便于复合衬套的拆卸,耗时短且维修方便。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衬套,包括两个对置的衬套本体,每个所述衬套本体的朝向另一个衬套本体的端面均设有沿所述衬套本体的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结构,以增大拆卸工具的作用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衬套中的两个所述衬套本体相止抵,且两个所述衬套本体上的所述开口结构对齐。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衬套本体分别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同轴,且所述第二本体设在所述第三本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本体设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周面。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衬套本体上均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周面上,且沿所述第一本体的轴向延伸,两个所述衬套本体的所述定位部处于同一直线上,以通过所述定位部确保两个所述衬套本体上的所述开口结构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为定位槽,所述复合衬套上的所述定位槽在所述卷耳孔中通过定位销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三本体的端面,所述连接部上间隔开开设有多个所述开口结构,以将所述连接部构造成多个弧状的连接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面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空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面上设有包角结构,所述包角结构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相邻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入所述卷耳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衬套。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衬套,通过在每个衬套本体的端面上限定出开口结构,增大了拆卸工具的作用面积,便于拆卸工具进入,缩短拆卸耗时,提高维修便利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衬套,通过在第一本体的端面上加工包角结构,进一步增大了拆卸工具的可作用面积,保证复合衬套的中间位置有足够便于拆卸工具的操作空间。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衬套的衬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衬套的衬套本体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衬套的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衬套与板簧卷耳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簧卷耳与悬架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衬套与板换卷耳和悬架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复合衬套100;

    衬套本体10;第一本体11;定位部111;包角结构112;第二本体12;空心结构121;第三本体13;连接部131;开口结构132;

    板簧卷耳20;配合部21;

    定位销30;

    悬架支架4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衬套100主要应用于板簧卷耳20中,板簧卷耳20上设有卷耳孔,复合衬套100设在卷耳孔中。当然本申请中的复合衬套100并不限制在板簧卷耳20中,其他例如悬架支架40上的卷耳孔也可以应用本申请的复合衬套100。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衬套100主要由两个衬套本体10对置连接形成,其中,每个衬套本体10上均加工有定位部111,以确保复合衬套100在卷耳孔内的压入方向。板簧卷耳20上加工有与定位部111相对应的配合部21,复合衬套100与板簧卷耳20装配时,通过定位部111与配合部21之间的配合,可以确保复合衬套100在板簧卷耳20上的压入方向。每个衬套本体10的端面的朝向另一个衬套本体10的端面均加工有沿衬套本体的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131,且连接部13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结构132,且通过每个衬套本体10上的定位部111保证对置连接的两个衬套本体10上的开口结构132对齐。具体来说,两个衬套本体10在对置连接时,复合衬套100中的两个衬套本体10相止抵,并且两个衬套本体10在对置连接时,通过每个衬套本体10上的定位部111可以保证两个对置连接的衬套本体10的开口结构132对齐,便于拆卸工具进入,缩短拆卸耗时,提高维修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2,每个衬套本体10主要由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和第三本体13组成,其中,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和第三本体13同轴,并且第二本体12设在第三本体13的外周面,第一本体11设在第二本体12的外周面。也就是说,每个衬套本体10分别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和第三本体13叠加套设形成。在本申请中,为了保证复合衬套100的整体结构刚度,第一本体11可以形成外钢套,第三本体13可以形成为内钢套。第二本体12可以为通过橡胶材料形成的中间钢套。当然复合衬套100的具体组成可以根据实际的刚度需求进行具体设定,在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定位部111可以加工在第一本体11的外周面上,并且定位部111可以沿第一本体11的轴向延伸,两个衬套本体10的定位部111处于同一直线上,以通过定位部111确保两个衬套本体10上的开口结构132对齐。如此,可以在确保复合衬套100在卷耳孔内的压入方向的同时,还能保证两个衬套本体10上的开口结构132对齐,增大拆卸工具的作用面积。优选地,定位部111可以加工成定位槽,板簧卷耳20上的配合部21可以加工成为与定位槽相对应的配合槽,定位槽与配合槽通过定位销30定位连接,保证复合衬套100在板簧卷耳20上的压入方向的同时,还能确保两个对置连接的衬套本体10的开口结构132对齐,便于拆卸工具进入,缩短拆卸耗时,提高维修便利性。在本申请中,定位槽和配合槽可以加工成方形槽,定位销30可以加工成与方形槽相对应的方形销(参见图4)。在本申请中,定位部111和配合部21也可以直接加工成定位浅刻线来定位复合衬套100的压入方向,若将定位部111和配合部21加工成定位浅刻线,则复合衬套100与板簧卷耳20装配时,无需使用定位销30。在此情况下,由于无法使用定位销30,复合衬套100在板簧卷耳20中有可能会沿卷耳孔的周向发生移动,但申请人经过实践证明,这种移动误差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复合衬套100与板簧卷耳20的装配使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只要能确保复合衬套100定位压入的方向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2,连接部131加工在第三本体13的端面,也就是说,连接部131加工在衬套本体10的内钢套的端面上。连接部131可以间隔开开设有多个开口结构132,通过在连接部131上开设多个开口结构132可以将连接部131构造成多个弧状的连接凸起。通过在第三本体13的端面上开设出开口结构132,便于复合衬套100的中间位置有足够的拆卸工具的操作空间。优选地,内钢套中连接凸起的个数为两个,两个连接凸起相对布置,并限定出两个开口结构132,以保证复合衬套100的中间位置有足够的拆卸工具的操作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2,第二本体12的端面加工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空心结构121。也就是说,复合衬套100中的中间钢套的端面上加工有多个空心结构121,优选地,空心结构121的个数为三个,通过设计空心结构121便于提供不同衬套刚度的复合衬套100,便于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第一本体11的端面上加工有包角结构112,包角结构112加工在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相邻的一侧上。也就是说,复合衬套100的外钢套的的端面上加工有包角结构112,包角结构112加工在外钢套与中间钢套相邻的一侧上,通过在第一本体11的端面上加工包角结构112(即半包结构),进一步增大了拆卸工具的可作用面积,保证复合衬套100的中间位置有足够便于拆卸工具的操作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复合衬套100与板簧卷耳20过盈配合连接。具体来说,板簧卷耳20上设有悬架支架40,连接后的复合衬套100同样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压装在板簧卷耳20的卷耳孔中。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衬套100,通过在每个衬套本体10的端面上限定出开口结构132,并通过每个衬套本体10上的定位部111保证两个对置连接的衬套本体10的开口结构132对齐,便于拆卸工具进入,缩短拆卸耗时,提高维修便利性。并且该复合衬套100,通过在第一本体11的端面上加工包角结构112,进一步增大了拆卸工具的可作用面积,保证复合衬套100的中间位置有足够便于拆卸工具的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复合衬套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衬套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采用该复合衬套100,便于拆卸工具进入,缩短拆卸耗时,提高维修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衬套包括两个对置的衬套本体,每个所述衬套本体的朝向另一个衬套本体的端面均设有沿所述衬套本体的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衬套中的两个所述衬套本体相止抵,且两个所述衬套本体上的所述开口结构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衬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衬套本体分别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同轴,且所述第二本体设在所述第三本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本体设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衬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衬套本体上均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周面上,且沿所述第一本体的轴向延伸,两个所述衬套本体的所述定位部处于同一直线上,以通过所述定位部确保两个所述衬套本体上的所述开口结构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定位槽,所述复合衬套上的所述定位槽在卷耳孔中通过定位销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三本体的端面,所述连接部上间隔开开设有多个所述开口结构,以将所述连接部构造成多个弧状的连接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面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空心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面上设有包角结构,所述包角结构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相邻的一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入卷耳孔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衬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衬套及车辆,所述复合衬套包括两个对置的衬套本体,每个所述衬套本体的朝向另一个衬套本体的端面均设有沿所述衬套本体的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结构,以增大拆卸工具的作用面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衬套,通过在每个衬套本体的端面上限定出开口结构,增大了拆卸工具的作用面积,便于拆卸工具进入,缩短拆卸耗时,提高维修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艳;梁荣朝;尹华清;高立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2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8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