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

    有轴承的地方就要有支撑点,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外支撑就是常说的轴承座。

    存在以下问题

    传统的轴承座,承重能力与抗冲击能力较弱,且轴承与轴承座连接处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解决了传统的轴承座,承重能力与抗冲击能力较弱,且轴承与轴承座连接处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外表面连接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耐刮擦层,所述耐刮擦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增韧层,所述第一增韧层的外侧连接有第一钢固层,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侧嵌套有套环,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增韧层,所述第二增韧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钢固层,所述第二钢固层的内部设置有左卡体,所述左卡体的内侧连接有右卡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卡体与右卡体通过嵌合固定连接,所述左卡体与右卡体嵌合连接后整体呈矩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环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套环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套环与底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黄油口,所述黄油口通过焊接与外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钢固层中开设有油腔,所述外壳体贯穿耐刮擦层并与第一钢固层内侧油腔连通,所述第一钢固层靠近外壳体中心位置开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贯穿耐刮擦层与油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钢固层的外径尺寸大小与底座的内径尺寸大小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通过设置耐刮擦层可以有效的减小轴承座与轴承接触部位的磨损,同时设置左卡体与右卡体,通过左卡体与右卡体的片状嵌合结构,可以通过左卡体、右卡体受力型变来减缓轴承受到的冲击,从而提高轴承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第二钢固层与第二增韧层的设置可以提高轴承座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体组成结构俯视图;

    图3为底座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4为左卡体与右卡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承;2、外壳体;3、耐刮擦层;4、第一增韧层;5、第一钢固层;6、底座;7、套环;8、第二增韧层;9、第二钢固层;10、左卡体;11、右卡体;12、黄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包括轴承1,轴承1的外表面连接有外壳体2,外壳体2包括耐刮擦层3,耐刮擦层3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增韧层4,第一增韧层4的外侧连接有第一钢固层5,外壳体2的外表面连接有底座6,底座6的内侧嵌套有套环7,底座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增韧层8,第二增韧层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钢固层9,第二钢固层9的内部设置有左卡体10,左卡体10的内侧连接有右卡体11。

    本实施例中,左卡体10与右卡体11通过嵌合固定连接,左卡体10与右卡体11嵌合连接后整体呈矩状,保证整体结构受冲击后受理的均匀;套环7的形状为圆柱形,套环7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套环7与底座6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通过套环7的设置可以方便螺纹连接口损坏的更换;外壳体2的上端设置有黄油口12,黄油口12通过焊接与外壳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使外壳体2与黄油口12连接更加牢固;第一钢固层5中开设有油腔,外壳体2贯穿耐刮擦层3并与第一钢固层5内侧油腔连通,第一钢固层5靠近外壳体2中心位置开有出油口,出油口贯穿耐刮擦层3与油腔连通,方便使用者通过黄油口12向轴承添加润滑油;第二钢固层9的外径尺寸大小与底座6的内径尺寸大小相适配,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通过向黄油口12中注入黄油,使黄油可以通过外壳体2与涂覆在轴承的表面,同时通过设置耐刮擦层3可以有效的减小轴承座与轴承接触部位的磨损,设置左卡体10与右卡体11,通过左卡体10与右卡体11的片状嵌合结构,可以通过左卡体10、右卡体11受力型变来减缓轴承受到的冲击,从而提高轴承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第二钢固层9与第二增韧层8的设置可以提高轴承座的承重能力,使用者可以通过螺杆与套环7配合作用将本实用新型连接在外部结构上,同时当套环7内表面螺纹结构出现损坏,可以通过更换套环7来解决该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包括轴承(1),所述轴承(1)的外表面连接有外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包括耐刮擦层(3),所述耐刮擦层(3)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增韧层(4),所述第一增韧层(4)的外侧连接有第一钢固层(5),所述外壳体(2)的外表面连接有底座(6),所述底座(6)的内侧嵌套有套环(7),所述底座(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增韧层(8),所述第二增韧层(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钢固层(9),所述第二钢固层(9)的内部设置有左卡体(10),所述左卡体(10)的内侧连接有右卡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卡体(10)与右卡体(11)通过嵌合固定连接,所述左卡体(10)与右卡体(11)嵌合连接后整体呈矩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7)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套环(7)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套环(7)与底座(6)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的上端设置有黄油口(12),所述黄油口(12)通过焊接与外壳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固层(5)中开设有油腔,所述外壳体(2)贯穿耐刮擦层(3)并与第一钢固层(5)内侧油腔连通,所述第一钢固层(5)靠近外壳体(2)中心位置开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贯穿耐刮擦层(3)与油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固层(9)的外径尺寸大小与底座(6)的内径尺寸大小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领域,尤其为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包括轴承,轴承的外表面连接有外壳体,外壳体包括耐刮擦层,耐刮擦层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增韧层,第一增韧层的外侧连接有第一钢固层,外壳体的外表面连接有底座,底座的内侧嵌套有套环,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增韧层,第二增韧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钢固层,第二钢固层的内部设置有左卡体,左卡体的内侧连接有右卡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承受重载荷的T型轴承座,解决了传统的轴承座,承重能力与抗冲击能力较弱,且轴承与轴承座连接处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变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香;杨胜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响水县瑞丰重型轴承座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0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8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