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10  74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油封安装的工装,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页岩气井压裂施工作业存在作业时间长(常规页岩气单井压裂施工作业需20余天,平台井作业需数月)、投入压裂施工设备多等特点。如何高效、精准、科学管理作业现场燃油加注,从而提高压裂施工作业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由为重要。

    常规燃油加注系统采用独立储油罐、燃油滤清系统、燃油计量系统、独立加油撬等组成。由于其组成设备均为独立设计,现场摆放完毕后存在占用场地较大、准备工作繁琐、拆卸转运费时费力、运输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加注、倒装效率低、不方便。

    为此,期望寻求一种技术方案,以至少减轻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其能实现燃油存储、加注、倒装、计量综合一体化操作运行,加注、倒装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包括:

    撬装平台板;

    油罐,其固定于撬装平台板上表面;

    第一流量计,其出口与油罐连通;

    第一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一流量计的进口连通;

    第二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一流量计的进口连通;

    第三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第四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加注进口,其与油罐连通;

    第五阀门,其第一端口与加注进口连通;

    第六阀门,其第一端口与加注进口连通;

    第七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第八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六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燃油滤清系统,其进口与第三、四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第二流量计,其进口与燃油滤清系统的出口连通;

    加注出口,其与第二流量计的出口连通;

    第一油泵,其出口与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其进口与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第二油泵,其出口与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其进口与第六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加油撬,其固定于撬装平台板上表面位于与油罐相对那端的位置;

    倒装进口,其与第七、八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其中,第一流量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加注进口、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燃油滤清系统、第二流量计、加注出口、第一油泵、第二油泵均安装于撬装平台板上表面位于与油罐相对那端的位置。

    还包括第一端口与第一油泵的进口连通、第二端口与第一油泵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安全阀。

    还包括第一端口与第二油泵的进口连通、第二端口与第二油泵的出口连通的第二安全阀。

    所述加油撬为上下两层叠置。

    所述倒装进口为两个,分别位于撬装平台板的两侧呈“t”型布置。

    所述倒装进口连通有第一手动阀门。

    所述加注进口连通有第二手动阀门。

    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均为电磁阀。

    还包括与第一流量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二流量计、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电气连接的控制机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式结构,现场摆放完毕后占用场地较小、准备工作简单、拆卸转运简便、运输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加油撬上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油路连接管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撬装平台板、2-油罐、3-第一流量计、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7-第四阀门、8-加注进口、9-第五阀门、10-第六阀门、11-第七阀门、12-第八阀门、13-燃油滤清系统、14-第二流量计、15-加注出口、16-第一油泵、17-第二油泵、18-加油撬、19-倒装进口、20-第一安全阀、21-第二安全阀、22-第一手动阀门、23-第二手动阀门、24-控制机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的实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第八”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八”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图1、2示例性示出本发明众多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的实施例。该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包括撬装平台板1、油罐2、第一流量计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加注进口8、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燃油滤清系统13、第二流量计14、加注出口15、第一油泵16、第二油泵17、加油撬18、倒装进口19。

    一并参见图3,撬装平台板1为长方体结构,其上表面为安装面。油罐2固定于撬装平台板1上表面。第一流量计3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油罐2连通,第一流量计3用于对燃油倒装精准计量。第一阀门4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流量计3的进口连通。第二阀门5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流量计3的进口连通。第三阀门6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一阀门4的第二端口连通。第四阀门7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二阀门5的第二端口连通。加注进口8通过管道与油罐2连通。第五阀门9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加注进口8连通。第六阀门10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加注进口8连通。第七阀门11的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五阀门9的第二端口连通。第八阀门12的第一端口与第六阀门10的第二端口连通。燃油滤清系统13的进口通过管道与第三、四阀门6、7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二流量计14的进口通过管道与燃油滤清系统13的出口连通,第二流量计14用于对燃油加注精准计量。加注出口15通过管道与第二流量计14的出口连通。第一油泵16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阀门4的第二端口连通,其进口通过管道与第五阀门9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二油泵17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阀门5的第二端口连通,其进口通过管道与第六阀门10的第二端口连通。加油撬18固定于撬装平台板1上表面位于与油罐2相对那端的位置,这样使加油撬18上加油管线及绞辊统一集中安装于一端于撬装平台板1上表面位于与油罐2相对那端的位置,便于燃油加注操作。倒装进口19通过管道与第七、八阀门11、12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一流量计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加注进口8、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燃油滤清系统13、第二流量计14、加注出口15、第一油泵16、第二油泵17均安装于撬装平台板1上表面位于与油罐2相对那端的位置。第一油泵16、第二油泵17可以但不限于防爆油泵。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可以但不限于为电磁阀。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为防爆电磁阀较佳,比如为dn60防爆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第一、二油泵16、17采用上述连接结构,第一、二油泵16、17互为备用,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为能提高使用效率,第一、二油泵16、17的进/出口管线分别使用4台阀门组成类似“桥式整流电路”的管汇。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操作8台阀门不同开关状态来实现加注、倒装模式运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均为双向阀门较佳。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均为常闭型阀门较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油泵16的进口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油泵16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安全阀20,第一安全阀20能避免在燃油加注过程中加油排量较小时第一油泵16过度憋压对第一油泵16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二油泵17的进口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管道与第二油泵17的出口连通的第二安全阀21,第二安全阀21能避免在燃油加注过程中加油排量较小时第二油泵17过度憋压对第二油泵17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油撬18为上下两层叠置,能节约占用空间,能进一步减小本实用新型现场摆放完毕后场地的占用。图1-3所呈现的实施例中,加注出口15为两个,其中一个加注出口15位于加油撬18的上层,另一个加注出口15位于加油撬18的下层,以供对应层加油撬18上的加油管线与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倒装进口19为两个,分别位于撬装平台板的两侧呈“t”型布置,以方便油车在本实用新型两侧均可快捷连接卸油管线进行燃油卸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倒装进口19通过管道连通有第一手动阀门22,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时,第一手动阀门22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注进口8通过管道连通有第二手动阀门23,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时,第二手动阀门23处于关闭状态。

    图4示例性示出本发明众多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的实施例。图4所呈现的实施例与图1-3所呈现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油罐2的长度不同。除此之外,图4所呈现的实施例与图1-3所呈现的实施例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根据施工现场需要,将本实用新型整体运至施工现场。燃油加注时,将加油撬18上的加油管线一端与对应的加注出口15连通,该加油管线另一端插入需要加注燃油设备的油箱。假如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均为常闭型阀门时,比如,准备采用第一油泵16进行燃油加注,开启第二手动阀门23、第五阀门9、第三阀门6,启动第一油泵16即可对所述设备加注燃油。如果采用第二油泵17进行燃油加注,开启第二手动阀门23、第六阀门10、第四阀门7,启动第二油泵17即可对所述设备加注燃油。如果采用第二油泵17向油罐2倒装燃油,先将油车的燃油输出口与倒装进口19连通,开启第一手动阀门22、第八阀门12、第二阀门5,启动第二油泵17即可向油罐2倒装燃油。如果采用第一油泵16向油罐2倒装燃油,先将油车的燃油输出口与倒装进口19连通,开启第一手动阀门22、第七阀门11、第一阀门4,启动第一油泵16即可向油罐2倒装燃油。加注或倒装完毕,关闭相应阀门即可。

    可见,本实用新型将储罐2、第一、二油泵16、17、燃油滤清系统13、燃油计量系统、加油撬18、管汇等全部集中在撬装平台板1上,实现燃油存储、加注、倒装、计量综合一体化操作运行,其现场摆放完毕后占用场地较小、准备工作简单、拆卸转运简便、运输成本较低。

    一并参见图5,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为电磁阀时,控制机柜24与第一流量计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10、第七阀门11、第八阀门12、第二流量计14、第一油泵16、第二油泵17电气连接,通过控制机柜24控制,实现准确、便捷、快速地进行管汇阀门开关切换操作,能进一步提高加注、倒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适合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进行描述。

    上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撬装平台板;

    油罐,其固定于撬装平台板上表面;

    第一流量计,其出口与油罐连通;

    第一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一流量计的进口连通;

    第二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一流量计的进口连通;

    第三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第四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加注进口,其与油罐连通;

    第五阀门,其第一端口与加注进口连通;

    第六阀门,其第一端口与加注进口连通;

    第七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第八阀门,其第一端口与第六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燃油滤清系统,其进口与第三、四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第二流量计,其进口与燃油滤清系统的出口连通;

    加注出口,其与第二流量计的出口连通;

    第一油泵,其出口与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其进口与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第二油泵,其出口与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其进口与第六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加油撬,其固定于撬装平台板上表面位于与油罐相对那端的位置;

    倒装进口,其与第七、八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

    其中,第一流量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加注进口、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燃油滤清系统、第二流量计、加注出口、第一油泵、第二油泵均安装于撬装平台板上表面位于与油罐相对那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端口与第一油泵的进口连通、第二端口与第一油泵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安全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端口与第二油泵的进口连通、第二端口与第二油泵的出口连通的第二安全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撬为上下两层叠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装进口为两个,分别位于撬装平台板的两侧呈“t”型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装进口连通有第一手动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注进口连通有第二手动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均为电磁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流量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二流量计、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电气连接的控制机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页岩气井压裂施工现场的一体式燃油加注装置,包括撬装平台板;油罐;第一流量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加注进口;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燃油滤清系统;第二流量计;加注出口;第一油泵;第二油泵;加油撬;倒装进口,其与第七、八阀门的第二端口连通;第一流量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加注进口、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燃油滤清系统、第二流量计、加注出口、第一油泵、第二油泵均安装于撬装平台板上表面位于与油罐相对那端的位置。它占用场地较小、准备工作简单、拆卸转运简便、运输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荣;邓华国;谭福吉;刘振兴;郝建祥;冯玉声;江南;刘超;胡杰;刘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71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