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拆卸工具,尤其设备倍速扳手头。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的手动扳手在扳拧螺栓时,扳手转动多少角度,螺栓则转动相应的角度,尽管棘轮扳手的发明,解决了回转扳手的问题,提高了一定的效率,但扳拧螺栓的效率未有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结构紧凑合理、使用简便,提高安装、拆卸效率的倍速扳手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扳头座体、活动设置在所述扳头座体内腔的方榫头和若干过渡齿轮;
所述方榫头的顶部位于所述内腔内,靠近顶部位置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外轮齿;
所述方榫头的底部从所述内腔内伸出,与扳头连接;
所述内腔的内侧壁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内轮齿;
若干所述过渡齿轮位于所述内腔内,分别与所述内轮齿和外轮齿相啮合,通过所述扳头座体的旋转,带动所述方榫头旋转。
所述扳头座体包括扳头主体、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
所述上固定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内腔的顶部;
所述扳头主体的底部设有组装口,通过所述下固定板封闭;
所述下固定板与所述上固定板固定连接,之间设有与若干所述过渡齿轮适配的活动腔;
所述过渡齿轮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所述活动腔内。
所述方榫头与所述扳头座体同轴设置。
所述方榫头的顶部设有与扳手适配的上连接部。
所述上连接部为与棘轮扳手适配的方榫孔。
所述上连接部为与开口扳手或套孔扳手适配的方榫凸台。
所述方榫头的底部设有与套筒扳头适配的连接头。
所述下固定板通过卡簧与所述扳头主体固定。
所述上固定板包括连接盘和若干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的顶部与所述连接盘固定连接,底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连接;
若干所述支撑臂之间设有与过渡齿轮适配的安装腔。
所述支撑臂的底部设有限位台;所述下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台适配的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中包括扳头座体、活动设置在所述扳头座体内腔的方榫头和若干过渡齿轮;本案通过齿轮传动原理是方榫头的转速成倍加快,实现快速扳拧螺栓的目的。扳头主体的顶部设计了一个方榫孔,用于连接棘轮扳手,内侧壁设计了一周的内轮齿,方榫头的上端设计了外轮齿,通过适配的过渡齿轮传动啮合。当扳动棘轮扳手使扳头主体转动某一角度时,通过齿轮传动机构,方榫头的输出转动角则成倍增加,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使用简便,提高安装、拆卸效率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拆分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扳头主体剖开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过渡齿轮连接时剖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连接时剖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扳头主体、2是上固定板、3是销轴、4是过渡齿轮、5是方榫头、6是下固定板、7是连接件、8是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5所示;包括扳头座体、活动设置在所述扳头座体内腔的方榫头5和若干过渡齿轮4;
所述方榫头5的顶部位于所述内腔内,靠近顶部位置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外轮齿;
所述方榫头5的底部从所述内腔内伸出,与扳头连接;
所述内腔的内侧壁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内轮齿;
若干所述过渡齿轮4位于所述内腔内,分别与所述内轮齿和外轮齿相啮合,通过所述扳头座体的旋转,带动所述方榫头5旋转。
本案操作方法为:旋转外力作用下使扳头座体旋转,扳头座体内侧壁的内轮齿与过渡齿轮4啮合,过渡齿轮4与方榫头5上外轮齿相啮合,进而实现方榫头5的旋转,通过齿轮齿数比设计,提高方榫头5旋转次数。
所述扳头座体包括扳头主体1、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6;
所述上固定板2活动设置在所述内腔的顶部;
所述扳头主体1的底部设有组装口,通过所述下固定板6封闭;下固定板6通过卡簧限设在扳头主内1内;
所述下固定板6通过连接件7与所述上固定板2固定连接,之间设有与若干所述过渡齿轮4适配的活动腔;
所述过渡齿轮4通过销轴3活动连接在所述活动腔内。过渡齿轮4的一侧从上固定板2中伸出,与内轮齿相啮合,另一侧与中心位置的方榫头5上外轮齿相啮合。
所述方榫头5与所述扳头座体同轴设置。
所述方榫头5的顶部设有与扳手适配的上连接部。
所述上连接部为与棘轮扳手适配的方榫孔。
所述上连接部为与开口扳手或套孔扳手适配的方榫凸台。
所述方榫头5的底部设有与套筒扳头适配的连接头。
所述下固定板6通过卡簧8与所述扳头主体1固定。
所述上固定板2包括连接盘和若干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的顶部与所述连接盘固定连接,底部通过连接件7与所述下固定板6可拆卸固定连接;
若干所述支撑臂之间设有与过渡齿轮4适配的安装腔。
所述支撑臂的底部设有限位台;所述下固定板6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台适配的限位孔。上固定板2与下固定板6连接时,限位台位于限位孔内,最后通过连接件7紧固即可,极大的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和定位的精准度。
对于本案所公开的内容,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案所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案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案所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倍速扳手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扳头座体、活动设置在所述扳头座体内腔的方榫头和若干过渡齿轮;
所述方榫头的顶部位于所述内腔内,靠近顶部位置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外轮齿;
所述方榫头的底部从所述内腔内伸出,与扳头连接;
所述内腔的内侧壁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内轮齿;
若干所述过渡齿轮位于所述内腔内,分别与所述内轮齿和外轮齿相啮合,通过所述扳头座体的旋转,带动所述方榫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速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头座体包括扳头主体、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
所述上固定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内腔的顶部;
所述扳头主体的底部设有组装口,通过所述下固定板封闭;
所述下固定板与所述上固定板固定连接,之间设有与若干所述过渡齿轮适配的活动腔;
所述过渡齿轮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所述活动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速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榫头与所述扳头座体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速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榫头的顶部设有与扳手适配的上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倍速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为与棘轮扳手适配的方榫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倍速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为与开口扳手或套孔扳手适配的方榫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速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榫头的底部设有与套筒扳头适配的连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速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板通过卡簧与所述扳头主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速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包括连接盘和若干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的顶部与所述连接盘固定连接,底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下固定板可拆卸固定连接;
若干所述支撑臂之间设有与过渡齿轮适配的安装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倍速扳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底部设有限位台;所述下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台适配的限位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