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3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实验用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长柄双花木是金缕梅科,双花木属落叶灌木双花木的变种。多分枝灌木,小枝屈曲,先端钝或为圆形,背部不具灰色,叶膜质,掌状脉,叶片的宽度大于长度,阔卵圆形,叶柄圆筒形,稍纤细,托叶线形,头状花序腋生,苞片联生成短筒状,萼齿卵形,花瓣红色,狭长带形,花药卵形,子房无毛,蒴果倒卵形,果序柄较长,种子黑色,有光泽,10-12月开花。

    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西省东部的军峰山及湖南省的常宁及道县,以及湘粤交界的莽山,生长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峰。喜温凉多雨,云雾重,温差大的气候类型;耐荫,适生山地黄壤中。

    长柄双花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成活率低,人工繁育非常困难,据某新闻网报道,2017年10月21日,开化县林场林业高级工程师乔卫阳成功繁育了3株长柄双花木,而在2015年播种的100粒种子和2016年播种的68粒种子中,均无一粒发芽,直到2017年播种的96粒种子,才发芽5株,并最终成苗3株,可见长柄双花木的人工繁育之困难程度。

    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柄双花木的繁育方法,提高繁育成功率,本申请研究者尝试通过采用扦插的方式繁育长柄双花木,而扦插繁育的相关实验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需要研究和观察不同繁育条件下扦插苗的生根能力,观察的方式是将扦插苗从培育土中取出,冲洗掉泥土后测量须根的数量以及须根的长度,对其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现目前须根生长实验除了室内培养以外,还有野外培养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室内和野外环境生长条件下,扦插苗的生根情况,而野外扦插的扦插苗取出时需要利用工具挖开培育土,取出的过程中容易导致须根被挖断,并且为了避免相邻扦插苗的须根交错导致开挖时挖断,扦插时通常需要将扦插苗的间隔增加,使得单位面积的扦插地内扦插数量降低,扦插地面积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扦插苗取出容易,且须根不易折断,扦插地面积利用率较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包括有两根平行的担架杆,两根担架杆之间沿长度方向并列设有多个扦插兜,扦插兜的上端面为敞口设置。

    前述的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所述扦插兜的下端面为开口设置,形成上下贯通的结构,扦插兜的纵向断面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

    前述的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所述扦插兜由网状金属板制成。

    前述的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所述担架杆相对的外侧对应扦插兜的位置处设有辅助增强板,辅助增强板的一端与担架杆固定连接,与扦插兜相对的一侧紧贴或者固定连接在扦插兜的侧面。

    前述的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所述担架杆至少一端的端部设有提拉把手,提拉把手高于担架杆所在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2根担架杆之间设置扦插兜,扦插兜具有兜土和形成相对封闭的生长空间的作用,在扦插培养结束后,通过担架杆将扦插兜抬起,从而完整的将扦插苗和根部土壤脱离培育床所在地面,相对于用锄头铁锹等工具挖掘,本实用新型在取苗是更加方便,并且,更不容易损伤扦插苗的须根;同时,由于受到扦插兜的阻挡,相邻扦插苗的根须不易发生交叉,所以不用考虑将扦插苗的间距设置的太大,提高了扦插地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扦插培育时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担架杆,2-扦插兜,3-辅助增强板,4-提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一种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有两根平行的担架杆1,两根担架杆1之间沿长度方向并列设有多个扦插兜2,扦插兜2的上端面为敞口设置。

    担架杆1采用金属材质制作,需要有较强的强度,同时,担架杆1的长度不需要过长,1m左右即可,担架杆1之间的宽度设置在15cm左右即可,扦插兜2的宽度与担架杆1之间的宽度一致,长度也在15-20cm左右即可,每组担架杆1上设置4-5个扦插兜2。使用时,如附图2所示,在野外扦插地进行整地,按本实施例辅助装置的尺寸开挖凹槽,将辅助装置放入凹槽中,用原土填满扦插兜2和间隙,担架杆1位于地表所在平面,扦插兜2完全埋入土中,然后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扦插,在每一个扦插兜2中插入一根扦插苗,然后进行培育即可,达到实验时间后,通过担架杆1将扦插兜2完全向上提起,从而使扦插苗和根部的土壤脱离周围土壤,从扦插兜2中取出扦插苗和小块的培育土,将培育土轻轻拍掉即可获得完整的扦插苗和须根。

    为了使培养的土壤更接近野外土壤,所述扦插兜2的下端面为开口设置,形成上下贯通的结构,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通过下端开口处进入扦插兜2内的土壤中,扦插兜2的纵向断面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取出时,通过漏斗形侧面的斜面的上托力,将土壤和扦插苗向上托起并脱离周围的土壤。

    为了提高扦插兜2的结构强度,所述扦插兜2由网状金属板制成,而网状结构利于水分和营养在土壤中流动,避免因为扦插兜2的阻隔破坏野外的天然环境。

    为了提高扦插兜2的结构强度,避免抬起过程中因土壤的重力损坏扦插兜2,所述担架杆1相对的外侧对应扦插兜2的位置处设有辅助增强板3,辅助增强板3的一端与担架杆1焊接,与扦插兜2相对的一侧紧贴或者焊接在扦插兜2的侧面。

    所述担架杆1至少一端的端部设有提拉把手4,提拉把手4高于担架杆1所在平面,在取出辅助装置时,直接在一端提起提拉把手4即可,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根平行的担架杆(1),两根担架杆(1)之间沿长度方向并列设有多个扦插兜(2),扦插兜(2)的上端面为敞口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扦插兜(2)的下端面为开口设置,形成上下贯通的结构,扦插兜(2)的纵向断面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扦插兜(2)由网状金属板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杆(1)相对的外侧对应扦插兜(2)的位置处设有辅助增强板(3),辅助增强板(3)的一端与担架杆(1)固定连接,与扦插兜(2)相对的一侧紧贴或者固定连接在扦插兜(2)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杆(1)至少一端的端部设有提拉把手(4),提拉把手(4)高于担架杆(1)所在平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柄双花木野外扦插实验用辅助装置,包括有两根平行的担架杆,两根担架杆之间沿长度方向并列设有多个扦插兜,扦插兜的上端面为敞口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扦插苗取出容易,且须根不易折断,扦插地面积利用率较高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宁;王俞岑;安静;刘梅影;王龙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国宁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6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