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急救援指挥机模块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紧急调度和集体协作中,为了沟通交流的需要以及保障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目前都会佩戴通讯设备如对讲机等,对讲机是一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在不需要任何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话,没有话费产生,适用于相对固定且频繁通话的场合,由于对讲机的使用环境复杂且频繁,难免会使对讲机在使用时造成碰撞或掉落,严重时可能会将对讲机内部的模块损坏,从而导致对讲机无法使用,因此就需要能够将对讲机内部的模块进行维修更换,但是,现有技术中模块大都是通过电烙铁使焊锡丝将模块固定在电路板上,更换起来较为麻烦,并且在紧急情况下会使工作受到影响,现亟需设计一种模块固定机构,以保证更换对讲机内部模块时更加方便快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指挥机维修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应急救援指挥机模块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急救援指挥机模块固定机构,包括电路板,还包括机壳、基座固定部件、模块固定部件和电源线连接部件,所述电路板呈水平状安装于机壳内,所述基座固定部件和电源线连接部件均设置在电路板的顶部,所述模块固定部件安装在基座固定部件的顶部,所述机壳的一侧插接有后盖,所述基座固定部件包括底座、连接轴、第一卡合组件和第二卡合组件,所述底座安装在电路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和第二卡合组件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卡合组件和第二卡合组件间隔设置在底座内,所述第一卡合组件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侧壁外,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和第二卡合组件的底端均贯穿电路板并且延伸至电路板的底部,所述连接轴设置在第一卡合组件和第二卡合组件之间,并且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合组件和第二卡合组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控制轴和两个卡紧件,两个所述卡紧件沿控制轴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控制轴的一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且控制轴的一端位于两个卡紧件之间,所述控制轴的另一端凸出于底座的外侧壁,每个所述卡紧件均包括弧形抵触块、弹簧、卡接块和传动杆,所述弧形抵触块与控制轴一端相抵触,所述传动杆呈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弧形抵触块和卡接块固定连接,卡接块截面呈l型且其底部与电路板卡合,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内壁和卡接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块固定部件包括第一旋钮、支撑架、固定架、第一伞齿、固定杆、两个第二伞齿、两个第一螺杆、两个第二螺杆和四个夹紧块,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螺杆和两个第二螺杆均沿支撑架的周向均匀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螺杆和两个第二螺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架和固定架,并且两个第一螺杆和两个第二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和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螺杆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套设在固定杆上,两个所述第二伞齿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螺杆相对的一端,且两个第二伞齿均与第一伞齿相啮合,所述第一旋钮设置在支撑架的外侧壁上,且第一旋钮与一个第二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夹紧块呈竖直状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螺杆和两个第二螺杆上,并且四个夹紧块的底部均与两个第一螺杆和两个第二螺杆转动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螺杆和两个第二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电源线连接部件包括连接块、u型块、齿条、第二旋钮和齿轮,所述连接块安装在电路板的顶部,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与u型块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以及与齿轮卡合配合的齿轮槽,且连接块的顶部还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源线的放线槽,所述u型块和齿轮均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所述齿条安装在u型块的内侧壁上,且齿条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旋钮设置在连接块的顶部,且第二旋钮贯穿连接块的顶部与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和外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孔,且支撑架的顶部还开设有四个第二滑槽,四个夹紧块分别置于对应的四个第二滑槽内并与对应的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与卡接块相配合的固定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当消防人员在执行紧急任务,指挥机由于碰撞导致其内部模块损坏,需要将其内部模块快速维修更换时,首先将指挥机后盖打开,顺时针旋转第二旋钮,带动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移动,同时带动与齿条固定连接的u型块转动,既而松开放线槽内的电源线,然后将电源线拔出,再逆时针旋转第一旋钮,带动一个第二螺杆和与其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伞齿转动,通过两个第二伞齿均与第一伞齿相啮合,带动第一伞齿和另一个第二伞齿同步转动,又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螺杆和两个第二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带动四个夹紧块移动松开已损坏的模块,并将已损坏的模块取出,最后分别在支撑架的顶部和放线槽内放入新的模块和电源线,顺时针旋转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将新模块和电源线固定后,重新启动指挥机,完成模块更换;当由于碰撞使得底座损坏,需要快速维修更换底座时,首先按压凸出于底座外侧壁的控制轴,通过连接轴给予另一个控制轴作用力,两个控制轴受力分开四个弧形抵触块,然后在传动杆的配合下,两个控制轴带动四个卡接块向外扩张,取出损坏的底座,同理,将新的底座插接在电路板上,松开手指,第一弹簧回缩带动卡接块回到初始位置,完成底座更换,达到了快速更换模块和底座的效果,提高了维修的效率,减少了紧急情况下对工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和基座固定部件的局部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合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固定部件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线连接部件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中:1-电路板,2-机壳,3-基座固定部件,31-底座,32-连接轴,33-第一卡合组件,331-控制轴,332-卡紧件,3321-弧形抵触块,3322-弹簧,3323-卡接块,3324-传动杆,34-第二卡合组件,4-模块固定部件,41-第一旋钮,42-支撑架,43-固定架,44-第一伞齿,45-固定杆,46-第二伞齿,47-第一螺杆,48-第二螺杆,49-夹紧块,5-电源线连接部件,51-连接块,52-u型块,53-齿条,54-第二旋钮,55-齿轮,56-第一滑槽,57-齿轮槽,58-放线槽,6-散热孔,7-第二滑槽,8-固定槽,9-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应急救援指挥机模块固定机构,包括电路板1,还包括机壳2、基座固定部件3、模块固定部件4和电源线连接部件5,所述电路板1呈水平状安装于机壳2内,所述基座固定部件3和电源线连接部件5均设置在电路板1的顶部,所述模块固定部件4安装在基座固定部件3的顶部,所述机壳2的一侧插接有后盖9,所述基座固定部件3包括底座31、连接轴32、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所述底座31安装在电路板1的顶部,所述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间隔设置在底座31内,所述第一卡合组件33的一端延伸至底座31的侧壁外,所述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的底端均贯穿电路板1并且延伸至电路板1的底部,所述连接轴32设置在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之间,并且连接轴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固定连接,操作时:通过连接轴32将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连接在一起,提高了组件之间的联动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卡合组件33包括控制轴331和两个卡紧件332,两个所述卡紧件332沿控制轴33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控制轴331的一端与连接轴32固定连接,且控制轴331的一端位于两个卡紧件332之间,所述控制轴331的另一端凸出于底座31的外侧壁,每个所述卡紧件332均包括弧形抵触块3321、弹簧3322、卡接块3323和传动杆3324,所述弧形抵触块3321与控制轴331一端相抵触,所述传动杆3324呈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弧形抵触块3321和卡接块3323固定连接,卡接块3323截面呈l型且其底部与电路板1卡合,弹簧3322的两端分别与底座31内壁和卡接块3323固定连接,操作时:按压凸出于底座31外侧壁的控制轴331,通过连接轴32给予另一个控制轴331作用力,两个控制轴331受力分开四个弧形抵触块3321,然后在传动杆3324的配合下,两个控制轴331带动四个卡接块3323向外扩张,实现了底座31的快速更换。
具体地,所述模块固定部件4包括第一旋钮41、支撑架42、固定架43、第一伞齿44、固定杆45、两个第二伞齿46、两个第一螺杆47、两个第二螺杆48和四个夹紧块49,所述支撑架42安装在底座31的顶部,所述固定架43安装在支撑架42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均沿支撑架42的周向均匀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架42和固定架43,并且两个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42和固定架43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4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螺杆47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44套设在固定杆45上,两个所述第二伞齿46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螺杆48相对的一端,且两个第二伞齿46均与第一伞齿44相啮合,所述第一旋钮41设置在支撑架42的外侧壁上,且第一旋钮41与一个第二螺杆48的一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夹紧块49呈竖直状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上,并且四个夹紧块49的底部均与两个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转动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的螺纹方向相反,操作时:逆时针旋转第一旋钮41,带动一个第二螺杆48和与其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伞齿46转动,通过两个第二伞齿46均与第一伞齿44相啮合,带动第一伞齿44和另一个第二伞齿46同步转动,又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的螺纹方向相反,带动四个夹紧块49移动松开模块,同理,四个夹紧块49移动固定模块,实现了模块的快速更换。
具体地,所述电源线连接部件5包括连接块51、u型块52、齿条53、第二旋钮54和齿轮55,所述连接块51安装在电路板1的顶部,所述连接块51内开设有与u型块5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56以及与齿轮55卡合配合的齿轮槽57,且连接块51的顶部还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源线的放线槽58,所述u型块52和齿轮55均设置在第一滑槽56内,所述齿条53安装在u型块52的内侧壁上,且齿条53和齿轮55相啮合,所述第二旋钮54设置在连接块51的顶部,且第二旋钮54贯穿连接块51的顶部与齿轮55固定连接,操作时:首先顺时针旋转第二旋钮54,带动与齿轮55相啮合的齿条53移动,同时带动与齿条53固定连接的u型块52转动,既而松开放线槽58内的电源线,同理,将放线槽58内的电源线固定,实现了电源线的快速更换。
具体地,所述支撑架42的顶部和外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孔6,且支撑架42的顶部还开设有四个第二滑槽7,四个夹紧块49分别置于对应的四个第二滑槽7内并与对应的第二滑槽7滑动配合,操作时:若干散热孔6在指挥机工作时对模块起散热作用,防止模块温度过高导致故障,夹紧块49在做夹紧或打开动作时,第二滑槽7对夹紧块49起限位作用,防止夹紧块49随螺杆转动而做旋转动作。
具体地,所述电路板1上开设有与卡接块3323相配合的固定槽8,操作时:通过底座31卡合在固定槽8内,便于底座31的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消防人员在执行紧急任务,指挥机由于碰撞导致其内部模块损坏,需要将其内部模块快速维修更换时,首先将指挥机后盖9打开,顺时针旋转第二旋钮54,带动与齿轮55相啮合的齿条53移动,同时带动与齿条53固定连接的u型块52转动,既而松开放线槽58内的电源线,然后将电源线拔出,再逆时针旋转第一旋钮41,带动一个第二螺杆48和与其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伞齿46转动,通过两个第二伞齿46均与第一伞齿44相啮合,带动第一伞齿44和另一个第二伞齿46同步转动,又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的螺纹方向相反,带动四个夹紧块49移动松开已损坏的模块,并将已损坏的模块取出,最后分别在支撑架42的顶部和放线槽58内放入新的模块和电源线,顺时针旋转第一旋钮41和第二旋钮54,将新模块和电源线固定后,重新启动指挥机,完成模块更换。
当由于碰撞使得底座31损坏,需要快速维修更换底座31时,首先按压凸出于底座31外侧壁的控制轴331,通过连接轴32给予另一个控制轴331作用力,两个控制轴331受力分开四个弧形抵触块3321,然后在传动杆3324的配合下,两个控制轴331带动四个卡接块3323向外扩张,取出损坏的底座31,同理,将新的底座31插接在电路板1上,松开手指,第一弹簧3322回缩带动卡接块3323回到初始位置,完成底座31更换,达到了快速更换模块和底座31的效果,提高了维修的效率,减少了紧急情况下对工作的影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应急救援指挥机模块固定机构,包括电路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壳(2)、基座固定部件(3)、模块固定部件(4)和电源线连接部件(5),所述电路板(1)呈水平状安装于机壳(2)内,所述基座固定部件(3)和电源线连接部件(5)均设置在电路板(1)的顶部,所述模块固定部件(4)安装在基座固定部件(3)的顶部,所述基座固定部件(3)包括底座(31)、连接轴(32)、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所述底座(31)安装在电路板(1)的顶部,所述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间隔设置在底座(31)内,所述第一卡合组件(33)的一端延伸至底座(31)的侧壁外,所述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的底端均贯穿电路板(1)并且延伸至电路板(1)的底部,所述连接轴(32)设置在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之间,并且连接轴(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合组件(33)和第二卡合组件(3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指挥机模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组件(33)包括控制轴(331)和两个卡紧件(332),两个所述卡紧件(332)沿控制轴(33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控制轴(331)的一端与连接轴(32)固定连接,且控制轴(331)的一端位于两个卡紧件(332)之间,所述控制轴(331)的另一端凸出于底座(31)的外侧壁,每个所述卡紧件(332)均包括弧形抵触块(3321)、弹簧(3322)、卡接块(3323)和传动杆(3324),所述弧形抵触块(3321)与控制轴(331)一端相抵触,所述传动杆(3324)呈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弧形抵触块(3321)和卡接块(3323)固定连接,卡接块(3323)截面呈l型且其底部与电路板(1)卡合,弹簧(3322)的两端分别与底座(31)内壁和卡接块(332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指挥机模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固定部件(4)包括第一旋钮(41)、支撑架(42)、固定架(43)、第一伞齿(44)、固定杆(45)、两个第二伞齿(46)、两个第一螺杆(47)、两个第二螺杆(48)和四个夹紧块(49),所述支撑架(42)安装在底座(31)的顶部,所述固定架(43)安装在支撑架(42)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均沿支撑架(42)的周向均匀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的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架(42)和固定架(43),并且两个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42)和固定架(43)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4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螺杆(47)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44)套设在固定杆(45)上,两个所述第二伞齿(46)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螺杆(48)相对的一端,且两个第二伞齿(46)均与第一伞齿(44)相啮合,所述第一旋钮(41)设置在支撑架(42)的外侧壁上,且第一旋钮(41)与一个第二螺杆(48)的一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夹紧块(49)呈竖直状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上,并且四个夹紧块(49)的底部均与两个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转动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螺杆(47)和两个第二螺杆(48)的螺纹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指挥机模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连接部件(5)包括连接块(51)、u型块(52)、齿条(53)、第二旋钮(54)和齿轮(55),所述连接块(51)安装在电路板(1)的顶部,所述连接块(51)内开设有与u型块(5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56)以及与齿轮(55)卡合配合的齿轮槽(57),且连接块(51)的顶部还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源线的放线槽(58),所述u型块(52)和齿轮(55)均设置在第一滑槽(56)内,所述齿条(53)安装在u型块(52)的内侧壁上,且齿条(53)和齿轮(55)相啮合,所述第二旋钮(54)设置在连接块(51)的顶部,且第二旋钮(54)贯穿连接块(51)的顶部与齿轮(5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指挥机模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2)的顶部和外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孔(6),且支撑架(42)的顶部还开设有四个第二滑槽(7),四个夹紧块(49)分别置于对应的四个第二滑槽(7)内并与对应的第二滑槽(7)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救援指挥机模块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上开设有与卡接块(3323)相配合的固定槽(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