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发热管及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其中,电热水器已成为最常用的家用电器之一,目前绝大部分电热水器的发热管都是采用金属制件。现有的电热水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电热水器的发热管表面会出现水垢,使得电热水器的加热以及传热效率明显降低,特别是水质不好的地方更加明显,并且,当发热管表面水垢累积过厚时,发热管热量传导速度变慢,而容易导致发热管温度上升引起爆管。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热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电热水器加热效率慢和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热管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上具有防滑面,所述防滑面覆有不粘层;发热丝,所述发热丝设置在所述管本体内,所述发热丝包括:发热段;两个连接段,两个所述连接段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发热段的两端,所述连接段与外部电源连接。优选地,所述管本体包括u形管;两个平行设置的s形管,两个所述s形管分别对应连接所述u形管的两端,所述连接段对应设置于所述s形管内。优选地,所述发热段所对应的所述管本体的外表面上具有所述防滑面,所述不粘层完全覆盖所述防滑面。优选地,所述不粘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优选地,所述不粘层包括:第一子不粘层,所述第一子不粘层覆盖所述防滑面,第二子不粘层,所述第二子不粘层覆盖所述第一子不粘层;其中,所述第一子不粘层的厚度为10μm~15μm;所述第二子不粘层的厚度为25μm~30μm。优选地,所述发热段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段的长度,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为40mm~50mm。优选地,所述防滑面的粗糙度为3μm~7μm。优选地,所述发热丝和所述管本体之间填充有氧化镁粉。优选地,所述管本体为不锈钢制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热水器,所述电热水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发热管制作时,先将发热丝装入管本体内,然后采用弱碱将管本体的外表面的油渍清洗干净并烘干,然后对管本体的外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使得管本体的外表面形成防滑面,接着对喷砂处理后的管本体再次进行弱碱清洗,对防滑面进行去砂处理,使得防滑面获得更高的粗糙度,然后对管本体再次进行弱碱清洗并烘干,接着对烘干后的防滑面进行不粘层喷涂,喷涂后并置于高温烤箱内将不粘层烤干。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发热管的管本体进行喷砂和去砂处理形成防滑面,防滑面提高了管本体外表面的附着力,使得不粘层更加牢固地覆盖于防滑面外,从而提高发热管的使用寿命,不粘层的覆盖,使得管本体的外表面不结水垢或少结水垢,延长发热管的使用寿命,且保持高效的发热输出,更能避免发热管因管本体温度上升而爆管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发热管2发热丝1管本体21发热段11u形管22连接段12s形管3不粘层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热管。如图1和图2所示,发热管100包括管本体1和发热丝2,管本体1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形成防滑面(图未示),防滑面覆有不粘层3;发热丝2设置于管本体1内,发热丝2包括发热段21和两个连接段22,两个连接段22分别对应连接在发热段21的两端,连接段22与外部电源(图未示)连接,本实施例中图1和图2中的虚线表示从管本体1外透视发热丝2。本实施例的两个连接段22分别对应连接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使得发热丝2接入外部电源并产热,本实施例的发热段21为导电且高电阻制件,连接段22为导电且低电阻制件,采用连接段22与外部电源连接,避免连接段22处发热而烧坏电源的情况,从而提高发热管100的使用安全性。本实施例的发热管100制作时,先将发热丝2装入管本体1内,然后采用弱碱将管本体1的外表面的油渍清洗干净并烘干,然后对管本体1的外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使得管本体1的外表面形成防滑面,接着对喷砂处理后的管本体1再次进行弱碱清洗,对防滑面进行去砂处理,使得防滑面获得更高的粗糙度,然后对管本体1再次进行弱碱清洗并烘干,接着对烘干后的防滑面进行次不粘层3喷涂,喷涂后并置于高温烤箱内将不粘层3烤干。本实施例通过对发热管100的管本体1进行喷砂和去砂处理形成防滑面,防滑面提高了管本体1外表面的附着力,使得不粘层3更加牢固地覆盖于防滑面外,从而提高发热管100的使用寿命,不粘层3的覆盖,使得管本体1的外表面不结水垢或少结水垢,延长发热管100的使用寿命,且保持高效的发热输出,更能避免发热管100因管本体1温度上升而爆管的情况。为提高发热管100的传热效率,本实施例的管本体1包括u形管11和两个平行设置的s形管12,两个s形管12分别对应连接u形管11的两端,连接段22对应设置于s形管12内。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u形管11沿左右方向设置,本实施例的s形管12沿上下方向设置,沿不同方向设置的u形管11和s形管12,使得发热管100在一定空间内,加大对外界的传热面积,从而提高发热管100的传热效率。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热段21所对应的管本体1的外表面具有防滑面,不粘层3完全覆盖防滑面。本实施例的发热段21在发热时,发热段21外的管本体1被不粘层3完全覆盖,使得水垢不能附着于此部分的管本体1,节省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管本体1的传热效率。在另一实施例中,对应连接段22和发热段21所对应的的管本体1均具有防滑面(即整个管本体1外表面均具有防滑面),不粘层3完全覆盖防滑面。具体地,不粘层3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化学性能、易清洁性能和无毒性能,不仅能高效传热,还能耐腐蚀和防水垢,且易于取材制作,便于工业大规模生产。如图1所示,不粘层3包括第一子不粘层(图未示)和第二子不粘层(图未示),第一子不粘层覆盖于防滑面外,第二子不粘层覆盖于第一子不粘层外,其中,第一子不粘层的厚度为10μm~15μm,第二子不粘层的厚度为25μm~30μm。具体地,对烘干后的防滑面进行不粘层3喷涂时,首先进行第一次喷涂,在防滑面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子不粘层,使第一子不粘层的厚度保持在10μm~15μm以方便第二次喷涂,接着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00°~150°,然后进行第二次喷涂时,使得第一子不粘层外形成第二子不粘层,第二子不粘层的厚度为25μm~30μm。其中,第一子不粘层和第二子不粘层共同形成防滑面外的不粘层3,使不粘层3的厚度达到35μm~45μm,烘干温度为380°,本实施例通过两次喷涂和烘干,精确把控不粘层3的厚度和增加附着力,避免不粘层3过厚而脱落的情况,提高发热管100的使用寿命。在一实施例中,发热段21的长度大于连接段22的长度,连接段22的长度为40mm~50mm,避免连接段22过长而影响发热丝2发热效率,或连接段22过短而影响外部电源正常工作的现象,保证发热管100使用寿命和发热效率。可以理解地,当需要提高发热管100的发热功率时,连接段22的长度只需保持原长度,而仅增长发热段21的长度;当需要降低发热管100的发热功率时,连接段22的长度只需保持原长度,而仅减短发热段21的长度。本实施例的防滑面的粗糙度为3μm~7μm,通过喷砂处理以及去砂处理使得管本体1的外表面形成防滑面,提高不粘层3和管本体1之间的结合稳固性。本实施例的管本体1为不锈钢制件,且本实施例的发热丝2和管本体1之间填充有氧化镁粉。采用不锈钢制件的管本体1,易于取材,便于制作,且方便喷砂和去砂处理,将发热丝2和管本体1之间填充氧化镁粉,使得发热丝2产生的热量能快速传导至管本体1,并由管本体1传向需要导热的外界,提高发热管100的传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热水器(图未示),其特征在于,电热水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管100,该发热管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电热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包括:
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上具有防滑面,所述防滑面覆有不粘层;
发热丝,所述发热丝设置在所述管本体内,所述发热丝包括:
发热段;
两个连接段,两个所述连接段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发热段的两端,所述连接段与外部电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包括:
u形管;
两个平行设置的s形管,两个所述s形管分别对应连接所述u形管的两端,所述连接段对应设置于所述s形管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段所对应的所述管本体的外表面上具有所述防滑面,所述不粘层完全覆盖所述防滑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包括:
第一子不粘层,所述第一子不粘层覆盖所述防滑面,
第二子不粘层,所述第二子不粘层覆盖所述第一子不粘层;
其中,所述第一子不粘层的厚度为10μm~15μm;
所述第二子不粘层的厚度为25μm~30μm。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段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段的长度,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为40mm~50mm。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面的粗糙度为3μm~7μm。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和所述管本体之间填充有氧化镁粉。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为不锈钢制件。
10.一种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水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管。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热管及电热水器,所述发热管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上具有防滑面,所述防滑面覆有不粘层;发热丝,所述发热丝设置在所述管本体内,所述发热丝包括:发热段;两个连接段,两个所述连接段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发热段的两端,所述连接段与外部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发热管的管本体进行喷砂和去砂处理形成防滑面,防滑面提高了管本体外表面的附着力,使得不粘层更加牢固地覆盖于防滑面外,从而提高发热管的使用寿命,不粘层的覆盖,使得管本体的外表面不结水垢或少结水垢,延长发热管的使用寿命,且保持高效的发热输出,更能避免发热管因管本体温度上升而爆管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强;黄广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CL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2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