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9  90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氛围灯通常由灯罩、导光条、支架、和pcba等部件组成,氛围灯效果主要由导光条来实现,氛围灯效果越长,那么灯罩、导光条、支架的尺寸就越长,零件成本越高、模具价格也越高。并且,由于装配结构、模具结构以及遮光结构等的限制,导致氛围灯的长度增加到一定尺寸(通常小于1500m)以后就不能再增加,限制了氛围灯的应用。同时,受限于设计和制造等原因,导光条呈现的光效始终是存在亮点或者暗区,尤其长度较长的导光条,其光效更容易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因此,急需设计一款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全新氛围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包括内饰板,其要点在于:所述内饰板采用塑料材质制成,该内饰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发光区域,所述发光区域上设置有电致发光层,该电致发光层通电后能够发光。

    采用以上结构,电致发光层通电后能够通体发光,亮度一致,均匀度一致,即使超长的氛围灯也能轻松地做到不存在亮点和暗区,不再受长度限制,增加了氛围灯的使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同时大幅减少了零部件和模具的数量,不仅装配工序少,工艺简单,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电致发光层为喷涂在发光区域上的电致发光涂层。采用喷涂工艺直接喷涂在内饰板表面,简单可靠,成本低廉。

    作为优选:所述电致发光层包括薄膜以及喷涂在薄膜上的电致发光涂层,所述薄膜贴附在发光区域表面。采用以上结构,薄膜与电致发光涂层形成膜片,膜片可通过模内嵌片注塑、真空吸附、粘贴等方式贴附到内饰板上,更加稳定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电致发光涂层的内外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层状电极,其中,至少位于电致发光涂层外表面的所述层状电极采用透明电极。采用以上结构,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光效好。

    作为优选:所述薄膜为薄膜电极,所述电致发光涂层上设置有与薄膜电极相适配的配合电极。采用以上结构,薄膜电极既能够作为支撑电致发光涂层的薄膜,又能够作为电极,减少了零部件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电致发光层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对电致发光涂层提供有效的保护,延缓电致发光层的老化,延长电致发光涂层的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内饰板由相邻的第一饰板和第二饰板构成,所述第一饰板上凹陷形成有工艺槽,所述发光区域设置在第一饰板上,且发光区域在宽度方向上分别延伸至工艺槽和第一饰板的外缘。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工艺槽的设置,能够便于限定电致发光涂层的喷涂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饰板和第二饰板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电致发光层通电后发出的光直接向外出射。采用以上结构,使氛围灯实现直接发光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饰板靠近第二饰板的部分弯折至少90度形成隐藏面,所述发光区域位于隐藏面上,所述第二饰板靠近第一饰板的部分形成弯折小于90的反光面,所述电致发光层通电后发出的光经反光面反射后向外出射。采用以上结构,使氛围灯实现间接发光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电致发光层通电后能够通体发光,亮度一致,均匀度一致,即使超长的氛围灯也能轻松地做到不存在亮点和暗区,不再受长度限制,光效极佳,增加了氛围灯的使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同时相对于传统氛围灯大幅减少了零部件和模具的数量,不仅装配工序少,工艺简单,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直接发光效果的氛围灯的剖面图;

    图2为实现间接发光效果的氛围灯的剖面图;

    图3为电致发光层实施例一的剖面图;

    图4为电致发光层实施例二的剖面图;

    图5为电致发光层实施例三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其主要包括内饰板1,内饰板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内饰板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发光区域1a,发光区域1a上设置有电致发光层2,电致发光层2通电后能够发光,并且,电致发光层2的发光方式为通体发光,并且无论长短、电致发光层2各部分的亮度一致,均匀度一致,保证了氛围灯的优质光效。

    具体地说,内饰板1通常由相邻的第一饰板11和第二饰板12构成,由于氛围灯主要有直接发光和间接发光两种效果,因此,第一饰板11和第二饰板12主要有以下两种结构:

    直接发光效果:发光区域1a设置在第一饰板11和/或第二饰板12上,第一饰板11和第二饰板12的外表面齐平,电致发光层2通电后发出的光直接向外出射,即电致发光层2发出的光未经过反射,亮度较高。

    间接发光效果:发光区域1a设置在第一饰板11或第二饰板12上,本实施例中,发光区域1a设置在第一饰板11上,第一饰板11靠近第二饰板12的部分弯折至少90度形成隐藏面111,发光区域1a位于隐藏面111上,第二饰板12靠近第一饰板11的部分形成弯折小于90的反光面121,电致发光层2通电后发出的光经反光面121反射后向外出射,光效更加柔和。

    进一步地,以发光区域1a设置在第一饰板11上为例,第一饰板11上凹陷形成有工艺槽11a,发光区域1a设置在第一饰板11上,且发光区域1a在宽度方向上分别延伸至工艺槽11a和第一饰板11的外缘,通过工艺槽11a的设置,便于贴保护,从而限定电致发光涂层2的喷涂范围。

    请参见图1-图5,以下具体阐述电致发光层2的成型在内饰板1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电致发光层实施例一:

    电致发光层2为喷涂在发光区域1a上的电致发光涂层21,这种采用直接喷涂在内饰板1表面的方式,工艺简单,稳定可靠,且成本低廉。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电致发光涂层21的内外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层状电极23,其中,至少位于电致发光涂层21外表面的层状电极23采用透明电极,即位于电致发光涂层21外表面的层状电极23采用透明电极,不影响光的透出,位于电致发光涂层21内表面的层状电极23既可以采用透明电极,又可以采用金属电极。

    电致发光层实施例二:

    电致发光层2包括薄膜22以及喷涂在薄膜22上的电致发光涂层21,薄膜22贴附在发光区域1a表面,薄膜22与电致发光涂层21形成膜片,膜片可通过模内嵌片注塑、真空吸附、粘贴等方式贴附到内饰板1上,更加稳定可靠。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电致发光涂层21的内外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层状电极23,其中,位于电致发光涂层21内表面的层状电极23设置在薄膜22与电致发光涂层21之间,既可以采用透明电极,又可以采用金属电极,位于电致发光涂层21外表面的层状电极23采用透明电极,不影响光的透出。

    电致发光层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与电致发光层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薄膜22为薄膜电极,薄膜电极既能够作为支撑电致发光涂层的薄膜,又能够作为电极,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电致发光涂层21上设置有与薄膜电极相适配的外表面电极24,外表面电极24也为层状,并同样采用透明电极,不影响光的透出。

    以上三种电致发光层的实施方式,电极与线束连接器能够通过铜箔、排线等多种方式连接,再通过线束连接器之间接入整车电源。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图5,电致发光层2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3,即保护层3覆盖在电致发光层2的外表面,以起到保护作用,延缓电致发光层2的老化。本实施例中,保护层3优选采用uv保护膜,以尽可能地过滤掉紫外线,延缓电致发光层2的老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包括内饰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板(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该内饰板(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发光区域(1a),所述发光区域(1a)上设置有电致发光层(2),该电致发光层(2)通电后能够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层(2)为喷涂在发光区域(1a)上的电致发光涂层(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层(2)包括薄膜(22)以及喷涂在薄膜(22)上的电致发光涂层(21),所述薄膜(22)贴附在发光区域(1a)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涂层(21)的内外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层状电极(23),其中,至少位于电致发光涂层(21)外表面的所述层状电极(23)采用透明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22)为薄膜电极,所述电致发光涂层(21)上设置有与薄膜电极相适配的外表面电极(24),该外表面电极(24)采用透明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层(2)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板(1)由相邻的第一饰板(11)和第二饰板(12)构成,所述第一饰板(11)上凹陷形成有工艺槽(11a),所述发光区域(1a)设置在第一饰板(11)上,且发光区域(1a)在宽度方向上分别延伸至工艺槽(11a)和第一饰板(11)的外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饰板(11)和第二饰板(12)的外表面齐平,所述电致发光层(2)通电后发出的光直接向外出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饰板(11)靠近第二饰板(12)的部分弯折至少90度形成隐藏面(111),所述发光区域(1a)位于隐藏面(111)上,所述第二饰板(12)靠近第一饰板(11)的部分形成弯折小于90的反光面(121),所述电致发光层(2)通电后发出的光经反光面(121)反射后向外出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采用塑料材质制成,该内饰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发光区域,所述发光区域上设置有电致发光层,该电致发光层通电后能够发光。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于电致发光技术的车用氛围灯,电致发光层通电后能够通体发光,亮度一致,均匀度一致,即使超长的氛围灯也能轻松地做到不存在亮点和暗区,不再受长度限制,光效极佳,增加了氛围灯的使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同时大幅减少了零部件和模具的数量,不仅装配工序少,工艺简单,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睿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61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