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及控制面板组件及前开门厨房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控制面板组件广泛用于智能家电产品中,如消毒柜、蒸箱、烤箱等厨房电器,它能够增加触摸控制效果以及视觉效果,以提升产品的形象和用户的体验感。
在现有嵌入式厨房电器产品技术中,控制面板组件设置在家电箱体的表面,位于门体的上方。为了避免门玻璃撞到门框,在门玻璃与门框之间设计留有间隙,为了令控制面板与门玻璃平齐,也需要在控制面板和门框之间留有缝隙。为了保证控制面板和门框之间的距离,二者之间采用了冲压的凸点进行接触限位。
但是,灰尘及虫子容易通过缝隙进入机器内,导致按键板失灵故障,并且间隙的存在会导致外观不美观。另外,在运输跌落时,控制面板的玻璃由于凸点的集中受力容易造成破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及控制面板组件及前开门厨房电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灰尘及虫子容易通过缝隙进入机器内,导致按键板失灵故障,并且间隙的存在会导致外观不美观,另外,在运输跌落时,控制面板的玻璃由于凸点的集中受力容易造成破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包括:两个用于与控制面板连接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上设置有连接折边;所述侧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折边与所述门框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侧支架位于所述连接折边的外侧部设置有侧封闭件,所述侧封闭件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控制面板的内侧面的高度;所述侧封闭件能够令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门框两侧之间形成封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折边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门框的侧边上的第一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以及用于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连接件。
进一步的,侧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底封闭件,底封闭件的宽度不小于箱体的门框的侧边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侧封闭件包括侧折边,所述底封闭件包括底折边。
进一步的,所述侧折边与所述底折边垂直设置,且所述侧折边的一端与所述底折边的一端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支架、所述侧折边、所述底折边以及所述连接折边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侧支架、所述侧折边、所述底折边以及所述连接折边的边沿处均设置为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于与控制面板连接的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用于与所述箱体的顶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支架用于与所述控制面板通过硅胶粘接;所述侧支架上设置有溢胶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面板组件,包括控制面板和上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所述控制面板与两个所述侧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前开门厨房电器,包括上述的控制面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侧封闭件能够令控制面板和门框两侧之间能够形成封闭结构,因此减小了灰尘及虫子进入机器内的几率,降低了按键板的失灵故障率,提高了外观质量。另外,在运输跌落时,侧封闭件、连接折边以及侧支架的设置能够有效分散应力,令控制面板的玻璃与门框间接接触,减少玻璃的破损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板组件与箱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板组件与箱体配合的结构爆炸图。
图标:1-控制面板;2-侧支架;3-侧封闭件;4-底封闭件;5-门框;6-侧边;7-连接折边;8-第一连接孔;9-第二连接孔;10-上支架;11-箱体;12-顶板;13-溢胶孔;14-按键板;15-固定支架;301-侧折边;401-底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板组件与箱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包括:两个用于与控制面板1连接的侧支架2;侧支架2上设置有连接折边7;侧支架2通过连接折边7与门框5的侧边6固定连接;侧支架2位于连接折边7的外侧部设置有侧封闭件3,侧封闭件3的高度不小于控制面板1的内侧面的高度;侧封闭件3能够令控制面板1和门框5两侧之间形成封闭结构。
其中,侧封闭件3和底封闭件4可均为密封条。密封条的厚度即为侧封闭件3和底封闭件4的宽度。
侧封闭件3和底封闭件4可均与侧支架2粘接、焊接或者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等等。
或者,较佳的,侧封闭件3、底封闭件4以及侧支架2为一体成型。这样能够增加结构件的强度,同时还能够减少紧固件的设置。
进一步的,侧支架2、侧折边301、底折边401以及连接折边7为一体成型。
其中,连接折边7与门框5的侧边6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螺钉连接、卡接或者插接等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板组件与箱体配合的结构爆炸图;如图2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连接折边7上设置有用于与门框5的侧边6上的第一连接孔8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9,以及用于穿设第一连接孔8和第二连接孔9的连接件。
其中,第一连接孔8和第二连接孔9可以为螺栓孔,连接件可以为固定螺栓。
在装配过程中,工作人员将连接件穿设在第一连接孔8和第二连接孔9中,以令连接折边7与门框5的侧边6固定连接,从而令控制面板1与箱体1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包括两个用于与控制面板1连接的侧支架2;侧支架2上设置有连接折边7;侧支架2通过连接折边7与门框5的侧边6固定连接;侧支架2位于连接折边7的外侧部设置有侧封闭件3,侧封闭件3的高度不小于控制面板1的内侧面的高度;侧封闭件3能够令控制面板1和门框5两侧之间形成封闭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侧封闭件3能够令控制面板1和门框5两侧之间能够形成封闭结构,因此减小了灰尘及虫子进入机器内的几率,降低了按键板14的失灵故障率,提高了外观质量。另外,在运输跌落时,侧封闭件3、连接折边7以及侧支架2的设置能够有效分散应力,令控制面板1的玻璃与门框5间接接触,减少玻璃的破损情况。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侧支架2的底部设置有底封闭件4,底封闭件4的宽度不小于箱体11的门框5的侧边6宽度。
本实施例中,底封闭件4和侧封闭件3的设置能够令控制面板1和门框5之间形成封闭结构。底封闭件4的设置能够提高控制面板1和门框5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灰尘或者飞虫从底部缝隙进入至机器内。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侧封闭件3包括侧折边301,底封闭件4包括底折边401。
本实施例中,侧折边301和底折边401的设置能够令结构件加工更加简单,减少紧固件的设置,提高结构件的强度;并且还能够防止侧支架2上产生卫生死角。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侧折边301与底折边401垂直设置,且侧折边301的一端与底折边401的一端抵接。
本实施例中,侧折边301和底折边401垂直设置的方式能够节省材料,同时还能够提高外观质量。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侧支架2、侧折边301、底折边401以及连接折边7的边沿处均设置为圆角。
本实施例中,圆角的设置能够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刮伤工作人员或者结构件。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于与控制面板1连接的上支架10;上支架10用于与箱体11的顶板12固定连接。
其中,控制面板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按键板14的固定支架15。按键板14和固定支架1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支架10的设置能够令控制面板1和箱体11的顶板12固定连接,从而提高控制面板1设置在箱体11上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侧支架2用于与控制面板1通过硅胶粘接;侧支架2上设置有溢胶孔13。
具体的,溢胶孔13为多个。多个溢胶孔13间隔设置。
较佳的,多个溢胶孔13均匀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溢胶孔13的设置能够令硅胶更好的固化,从而提高粘接的强度。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面板组件,包括控制面板1和上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控制面板1与两个侧支架2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侧封闭件3能够令控制面板1和门框5两侧之间能够形成封闭结构,因此降低了灰尘及虫子进入机器内的几率,降低了按键板14的失灵故障率,提高了外观质量。另外,在运输跌落时,侧封闭件3、连接折边7以及侧支架2的设置能够有效分散应力,令控制面板1的玻璃与门框5间接接触,减少玻璃的破损情况。
如图1、图3-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前开门厨房电器,包括上述的控制面板组件。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侧封闭件3能够令控制面板1和门框5两侧之间能够形成封闭结构,因此降低了灰尘及虫子不会进入机器内的几率,降低了按键板14的失灵故障率,提高了外观质量。另外,在运输跌落时,侧封闭件3、连接折边7以及侧支架2的设置能够有效分散应力,令控制面板1的玻璃与门框5间接接触,减少玻璃的破损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用于与控制面板(1)连接的侧支架(2);
所述侧支架(2)上设置有连接折边(7);所述侧支架(2)通过所述连接折边(7)与门框(5)的侧边(6)固定连接;所述侧支架(2)位于所述连接折边(7)的外侧部设置有侧封闭件(3),所述侧封闭件(3)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控制面板(1)的内侧面的高度;
所述侧封闭件(3)能够令所述控制面板(1)和所述门框(5)两侧之间形成封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折边(7)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门框(5)的侧边(6)上的第一连接孔(8)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9),以及用于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8)和所述第二连接孔(9)的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2)的底部设置有底封闭件(4),所述底封闭件(4)的宽度不小于箱体(11)的门框(5)的侧边(6)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封闭件(3)包括侧折边(301),所述底封闭件(4)包括底折边(4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折边(301)与所述底折边(401)垂直设置,且所述侧折边(301)的一端与所述底折边(401)的一端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2)、所述侧折边(301)、所述底折边(401)以及所述连接折边(7)为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2)、所述侧折边(301)、所述底折边(401)以及所述连接折边(7)的边沿处均设置为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于与控制面板(1)连接的上支架(10);
所述上支架(10)用于与箱体(11)的顶板(1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2)用于与所述控制面板(1)通过硅胶粘接;
所述侧支架(2)上设置有溢胶孔(13)。
10.一种控制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面板(1)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面板固定机构;
所述控制面板(1)与两个所述侧支架(2)连接。
11.一种前开门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面板组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