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属于集线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集线器是网络设备的一种,集线器英文称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在企业采用集线器时,企业运营过程中包含对集线器的维护管理,集线器本体包含背面、正面和底面,现有技术中,集线器的结构存在技术偏见,普遍认为集线器是通过底面进行放置的,仅需要在集线器本体底面上且靠近底面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用于支撑集线器本体的支撑凸柱a即可,而没有一种结构可以克服这一技术偏见,以便于达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朝向上方的便于插线连接的使用效果,以及达不到方便改变切换不同状态,和起不到对用于与集线器连接的线路橡胶摩擦限位的使用效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包括集线器本体,集线器本体包含背面、正面和底面,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的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包含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包含位于集线器本体的背面两侧部的一侧面和与一侧面相对应的另一侧面,该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压动机构,所述压动机构位于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之间,所述压动机构包含圆柱a、圆柱b、转动孔a、橡胶层a、杆体b、转动孔b、橡胶层b和限位柱,所述圆柱a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一侧面,所述圆柱b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另一侧面,杆体a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a相配合的转动孔a,杆体a通过转动孔a套设在圆柱a上,所述转动孔a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a,杆体a通过橡胶层a与圆柱a紧密接触,杆体b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b相配合的转动孔b,杆体b通过转动孔b套设在圆柱b上,所述转动孔b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b,杆体b通过橡胶层b与圆柱b紧密接触,杆体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的一端侧部,杆体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的另一端侧部,所述集线器本体底面上且靠近底面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a,所述集线器本体正面上且靠近正面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b。
优选地,所述集线器本体包含壳体,所述圆柱a和圆柱b分别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圆柱a的轴心线和圆柱b的轴心线分别与水平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限位柱的轴心线与水平线平行。
优选地,杆体a的轴心线和杆体b的轴心线分别与限位柱的轴心线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结构克服现有技术中集线器结构存在的这一技术偏见,达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朝向上方的便于插线连接的使用效果,以及达到方便改变切换不同状态,和起到对用于与集线器连接的线路橡胶摩擦限位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集线器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在图2基础上圆柱a和限位柱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而公开提供下述一种原理,这一原理只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公开到此种程度,应当是已经能够完全实施出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如果在实施本技术方案时,如果遇到新的技术问题,则应当理解为是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做出二次或三次等继续研发的方向性问题,而不应当理解为通过新提出一个问题曲解本实用新型公开不充分或不能实施,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可知的方式。如果本实用新型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时所引用现有技术的部分,这一未具体描述的引用现有技术部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自然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
以及,本申请需要预先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解决实现这一基础的为用户提供更多一种选择方式的基础上,其它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仅是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例如,如果认为本申请部分所描述的技术效果并不能实现或达到,则可理解为这一不能实现或达到的夸张有益效果属于笔误部分,可进行忽略或删除处理,同时,由于在此处有预先说明此种情况属于笔误,在删除的同时,不应当理解为修改超出原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包括集线器本体1,集线器本体1包含背面2、正面3和底面4,集线器本体1的背面2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5,集线器本体1的背面2设置的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5包含上排接线孔5和下排接线孔5,集线器本体1包含位于集线器本体1的背面2两侧部的一侧面和与一侧面相对应的另一侧面,该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压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压动机构位于上排接线孔5和下排接线孔5之间,压动机构包含圆柱a6、圆柱b7、转动孔a8、橡胶层a9、杆体b10、转动孔b11、橡胶层b12和限位柱13,圆柱a6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1的一侧面,圆柱b7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1的另一侧面,杆体a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a6相配合的转动孔a8,杆体a20通过转动孔a8套设在圆柱a6上,转动孔a8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a9,杆体a20通过橡胶层a9与圆柱a6紧密接触,杆体b10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b7相配合的转动孔b11,杆体b10通过转动孔b11套设在圆柱b7上,转动孔b11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b12,杆体b10通过橡胶层b12与圆柱b7紧密接触,杆体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13的一端侧部,杆体b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13的另一端侧部,集线器本体1底面4上且靠近底面4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a14,集线器本体1正面3上且靠近正面3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b15,以及,本实用新型基于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仅针对背景技术中特定环境使用,例如背景技术提及的场景,如用户考虑一些情况下的不便使用的因素,则在那种情况下不建议购买本申请使用,本产品只针对和建议需要在背景技术中提及场景和能同时能接受和忽略其它负面因素的用户使用,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实施方式。
优选地,集线器本体1包含壳体,圆柱a6和圆柱b7分别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圆柱a6的轴心线和圆柱b7的轴心线分别与水平线平行,限位柱13的轴心线与水平线平行,杆体a的轴心线和杆体b10的轴心线分别与限位柱13的轴心线垂直,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仅仅作为理想状态的一种实施方式,例如水平或垂直或其他,而在现有工业生产加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误差,这些误差是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预料到的且公知的,都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以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采用的描述语言或方案仅仅是针对附图而言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方案时,在本实用新型方案基础上可灵活选择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扩展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中有些实现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方式较佳,有些虽然能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但不是最佳,甚至可能存在新的问题,这一新的问题,例如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本申请背景技术中未提及的新技术问题,都可理解为可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做出继续研发的方向性问题,在已经声明这一方向性问题不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应当理解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使用的时候,本实用新型未具体说明的部分都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例如集线器本体1可理解为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集线器,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这一基础上采用压动机构,如图3所示,压动机构位于上排接线孔5和下排接线孔5之间,压动机构包含圆柱a6、圆柱b7、转动孔a8、橡胶层a9、杆体b10、圆柱b7、转动孔b11、橡胶层b12和限位柱13,圆柱a6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1的一侧面,圆柱b7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1的另一侧面,杆体a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a6相配合的转动孔a8,杆体a通过转动孔a8套设在圆柱a6上,转动孔a8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a9,杆体a通过橡胶层a9与圆柱a6紧密接触,杆体b10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b7相配合的转动孔b11,杆体b10通过转动孔b11套设在圆柱b7上,转动孔b11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b12,杆体b10通过橡胶层b12与圆柱b7紧密接触,杆体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13的一端侧部,杆体b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13的另一端侧部,集线器本体1底面4上且靠近底面4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a,采用此种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而集线器本体1正面3上且靠近正面3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b,如果集线器本体1在一个台面上,例如在1米左右高的台面上,而工作人员处于站立状态需要对集线器本体1进行插线连接时,可通过手握限位柱13方便提起集线器本体1切换不同状态,将集线器本体1通过支撑凸柱a进行将集线器本体1通过集线器本体1的正面3通过支撑凸柱a放置在台面上,此时,便于实现集线器本体1的背面2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5分别朝向上方,达到便于观察插线的便于操作的使用效果,克服现有技术中普遍认为集线器是通过底面4进行放置的,仅需要在集线器本体1底面4上且靠近底面4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用于支撑集线器本体1的支撑凸柱a14,集线器本体1正面3上且靠近正面3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b15,实现在避免集线器本体1的正面3直接与台面接触的情况下在此种情况下达到较好使用效果,以及支撑凸柱a和支撑凸柱b可分别由橡胶材质制成,达到避免钢性接触的使用效果,以及,如图3所示,位于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5之间的限位柱13通过杆体a和杆体b10以及通过橡胶层a9和橡胶层b12的摩擦给予用户可对限位柱13进行向上或向下拨动的空间,达到方便通过限位柱13将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5分别连接的线通过限位柱13的向上或向下拨动分割开一定距离的使用效果,而杆体a通过橡胶层a9与圆柱a6紧密接触实现摩擦限位,以及杆体b10通过橡胶层b12与圆柱b7紧密接触实现摩擦限位,达到放置误操作转动的使用效果,以便于仅在用户需要时进行手动拨动改变使用位置。
同时,本实用新型各个部件之间型号和/或大小应当相互匹配和配合,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实施方式,以及各个部件之间配合的紧密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都属于可根据需要以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方式进行设置的部分,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合乎逻辑分析和/或推理弥补本实用新型细节上一些不足,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加完善和优化。本实用新型或许会存在背景技术中为提及的缺陷,这一缺陷或许是实用新型人始料未及的缺陷,但在做一项技术研发中,很难研发出没有任何缺陷的技术,这一缺陷的解决方案可以作为现有技术理解,以及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人群仅限于需要在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环境使用和能忽略这一缺陷继续选择使用的用户。基于此,本申请要求保护的仅是背景技术提出问题对应的方案原理部分,而其他部分,例如,在本申请原理基础上如何更优化的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实施,显然不是通过一次研发和一次申请专利就可以完全实现的,因此本申请描述清晰的技术方案仅限于对应背景技术中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他部分可在另外的研发和专利申请中完成,也可由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方案的技术上继续改进,并申请专利,以达到最优使用效果,都属于本领域现有可知方式。
本设计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中,涉及的控制电路,以来控制各组件动作以及相应的控制程序都是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附图仅仅是为了呈现出一种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原理。由于专利申请文件页面大小限制,为更清楚呈现原理,附图中各个部件之间的比例大小与实际产品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例如在附图中为凸显某一部分的结构原理,故意把这一部分画大,而显得另一部分过小等,都可以以此种情况进行理解,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基础上上,自然可以利用工业化更加合理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将各个部件做的更小巧精致,更实用,都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方式,以及在申请过程中,如需对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某一描述不清楚部分的进行删除,基于这一描述不清楚部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未能理解到和进行实施部分,即未能理解到描述不清楚的部分的保护范围究竟是在哪个范围,因此,如果是在不知道哪个范围的情况下认为修改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明显是不合理的,因此,本申请中删除这一描述不清楚的部分应当简单理解为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缺陷,删除描述不清楚部分,而为未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有益效果仅仅是在特定情况下与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实施方案相比达到更好的有益效果,而不是要在行业中直接达到最优秀使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其图中在于:包括集线器本体,集线器本体包含背面、正面和底面,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的背面设置的数量为两排的接线孔包含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所述集线器本体包含位于集线器本体的背面两侧部的一侧面和与一侧面相对应的另一侧面,其特征在于:该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还包括压动机构,所述压动机构位于上排接线孔和下排接线孔之间,所述压动机构包含圆柱a、圆柱b、转动孔a、橡胶层a、杆体b、转动孔b、橡胶层b和限位柱,所述圆柱a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一侧面,所述圆柱b的一端固定连接集线器本体的另一侧面,杆体a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a相配合的转动孔a,杆体a通过转动孔a套设在圆柱a上,所述转动孔a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a,杆体a通过橡胶层a与圆柱a紧密接触,杆体b的一端侧部设置与圆柱b相配合的转动孔b,杆体b通过转动孔b套设在圆柱b上,所述转动孔b的内侧壁设置橡胶层b,杆体b通过橡胶层b与圆柱b紧密接触,杆体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的一端侧部,杆体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柱的另一端侧部,所述集线器本体底面上且靠近底面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a,所述集线器本体正面上且靠近正面外侧圆周的位置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凸柱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本体包含壳体,所述圆柱a和圆柱b分别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a的轴心线和圆柱b的轴心线分别与水平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的轴心线与水平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运维管理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杆体a的轴心线和杆体b的轴心线分别与限位柱的轴心线垂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