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侧围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传统汽车车身焊接中,在主线生产中由于侧围与下车体及顶盖横梁焊点未完全焊接完成,在此工位上件顶盖时,侧围会自重发生左右偏移现象,从而导致焊接失败,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对于不同的车型需要不同的车型侧围,传统的生产线中,柔性化程度不够,在切换车型侧围中增加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因此,为减少焊接失败的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需要一种能够保证侧围不发生偏移的装置,减少焊接失败的现象,能够增加生产线的柔性,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保证侧围不发生偏移,减少焊接失败的现象,能够增加生产线的柔性,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柔性侧围扶正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侧围扶正装置,包括底座、旋转机构和至少2个侧围扶正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设置有万向球安装座,所述万向球安装座上安装有万向球,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的电机,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转轴上的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固定设置有侧围扶正机构。
进一步,所述侧围扶正机构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固定安装在所旋转台上,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气缸和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导轨和所述滑块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支基,所述支基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所述支基上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固定安装有压块,所述压块前端设置有压臂。
这样,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台旋转,能够切换不同的车型侧围,保证了生产线的柔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通过定位块固定车身,然后使用气缸和导轨带动压臂将侧围b柱外板夹紧进而起到扶正侧围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电机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通过螺栓连接,能够让电机安装座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周向均匀分布。通过限位块保证电机的位置,能够使电机更稳定,防止电机在转动过程中移位。
进一步,所述支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旋转台上,所述支座设置有加强筋。通过所述加强筋,使支座更加牢固。
进一步,所述连接块和所述定位块之间设置有垫片。通过所述垫片,能够使连接块和定位块牢固连接的同时保证两者不被损坏。
进一步,所述压臂置于所述支基上,所述压臂与所述支基固定连接。能够使压臂在夹紧过程中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万向球有四个,呈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旋转台底面和所述万向球的球面接触配合。通过所述万向球对所述旋转台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旋转台的稳定,且不会影响旋转台的转动。
进一步,所述侧围扶正机构周向均匀分布安装在所述旋转台上,不同的侧围扶正机构对应不同的车型侧围。通过旋转台转动,选择所需车型侧围的侧围扶正机构,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装置可以更好的保证侧围不发生偏移,减少焊接失败的现象,能够增加生产线的柔性,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柔性侧围扶正装置的底座和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2为图1左视图。
图3为图1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围扶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4所示,一种柔性侧围扶正装置,包括底座1、旋转机构和至少2个侧围扶正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电机安装座2,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设置有万向球安装座7,所述万向球安装座7上固定安装有万向球6,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的电机4,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转轴上的旋转台3,所述旋转台上固定设置有侧围扶正机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围扶正机构包括支座8,所述支座固定安装在所旋转台3上,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气缸16和导轨9,所述导轨9上设置有滑块10,所述导轨9和所述滑块10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支基11,所述支基11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所述支基上安装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14,所述定位块上固定安装有压块12,所述压块前端设置有压臂13。
这样,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台旋转,能够切换不同的车型侧围,保证了生产线的柔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通过定位块固定车身,然后使用气缸和导轨带动压臂将侧围b柱外板夹紧进而起到扶正侧围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电机安装座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通过螺栓连接,能够让电机安装座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座2上还设置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呈周向均匀分布。通过限位块保证电机的位置,能够使电机更稳定,防止电机在转动过程中移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座8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旋转台上,所述支座设置有加强筋。通过所述加强筋,使支座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15和所述定位块14之间设置有垫片。通过所述垫片,能够使连接块和定位块牢固连接的同时保证两者不被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臂13置于所述支基11上,所述压臂13与所述支基11固定连接。能够使压臂在夹紧过程中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万向球6有四个,呈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旋转台3底面和所述万向球6的球面接触配合。通过所述万向球对所述旋转台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旋转台的稳定,且不会影响旋转台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围扶正机构周向均匀分布安装在所述旋转台3上,不同的侧围扶正机构对应不同的车型侧围。侧围扶正机构设置有至少2个,可以根据车型侧围进行匹配设置。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个侧围扶正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的侧围扶正机构。通过旋转台转动,选择所需车型侧围的侧围扶正机构,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流程:
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台旋转选择所需车型侧围的侧围扶正机构,再通过侧围扶正机构上的夹紧机构对侧围进行固定,从而达到车型侧围柔性扶正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1.一种柔性侧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旋转机构和至少2个侧围扶正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电机安装座(2),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设置有万向球安装座(7),所述万向球安装座(7)上安装有万向球(6),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的电机(4),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转轴上的旋转台(3),所述旋转台上固定设置有侧围扶正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侧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扶正机构包括支座(8),所述支座固定安装在所旋转台(3)上,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气缸(16)和导轨(9),所述导轨(9)上设置有滑块(10),所述导轨(9)和所述滑块(10)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支基(11),所述支基(11)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所述支基上安装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14),所述定位块上固定安装有压块(12),所述压块前端设置有压臂(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侧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电机安装座(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侧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座(2)上还设置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呈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侧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8)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旋转台上,所述支座设置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侧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5)和所述定位块(14)之间设置有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侧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臂(13)置于所述支基(11)上,所述压臂(13)与所述支基(1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侧围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球(6)有四个,呈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旋转台(3)底面和所述万向球(6)的球面接触配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