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方法、蛋白质检测装置和定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9  83


    本发明涉及体液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方法、蛋白质检测装置和定标方法。



    背景技术:

    c反应蛋白(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炎症正时相反应蛋白。正常人血中的crp浓度很低,在机体突遇紧张、组织创伤和各种炎症刺激时合成快速增加,并从肝细胞中分泌入血液,在感染发生后12-18小时即可检测到高水平的crp。在感染发生后的12-14天升高的crp可降至基线水平。因此多年来—直是评价炎症性疾病的指标之一,并且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相关。crp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rp还是一个评估心脏病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的临床重要指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鉴于血清crp的重要作用,其测量的准确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国际溯源联合会(jctlm)正在着手推进crp的溯源与标准化工作,国内这方面的工作研究较少。检测crp的常用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散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放射免疫测定、化学发光法、elisa法及床旁crp检测(poct)等。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中crp的方法主要是免疫浊度法,包括乳胶增强透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自动化分析系统,速率散射比浊法多用于免疫检测领域的封闭检测系统,乳胶增强透射比浊法多用于生化检测领域的开放检测系统。

    为了保证蛋白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蛋白质检测装置在进行蛋白质检测前需要进行定标,现有技术中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需对多个校准样本进行多次检测,不但定标过程繁琐、耗时长,而且消耗的校准样本过多,增加了蛋白质检测装置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蛋白质检测装置进行定标。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方法,包括:

    将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质检测增益设置为校准增益g;

    在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校准增益g时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一校准反应曲线和第二校准反应曲线;所述第一校准样本和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和蛋白质浓度值c2已知,且所述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小于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

    提取所述第一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一曲线特征r1;

    提取所述第二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二曲线特征r2;

    将所述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输入一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

    将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输入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

    依据所述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包括曲线校准斜率kb和曲线校准截距bb;

    将获取的所述校准系数作为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检测校准系数,以实现定标。

    一实施例中,所述将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质检测的增益设置为校准增益g,包括:

    将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增益设置为第一预设增益g1;

    在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第一预设增益g1时第三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三校准反应曲线;

    获取所述第三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g1;

    将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增益设置为第二预设增益g2;

    在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第二预设增益g2时第三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四校准反应曲线;

    获取所述第四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g2;

    依据增益校准公式获取校准增益g,所述增益校准公式包括:

    g=[g2*(vm-vmg1) g1*(vmg2-vm)]/(vmg2-vmg1),

    其中,g1≠g2,g为校准增益,g1为第一预设增益,g2为第二预设增益,vmg1为第三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g2为第四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为预设的均值电压值。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校准样本、所述第三校准样本和所述第四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为0。

    一实施例中,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应用散射比浊法或透射比浊法获取蛋白反应曲线;

    和/或,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检测包括c反应蛋白检测和/或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

    一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包括:

    依据曲线校准斜率公式获取所述曲线校准斜率kb,所述曲线校准斜率公式包括:

    kb=(rb2-rb1)/(r2-r1),

    其中,rb1为第一测试曲线特征值,rb2为第二测试曲线特征值,r1为第一曲线特征值,r2为第二曲线特征值,kb为曲线校准斜率值;

    依据曲线校准截距公式获取所述曲线校准截距bb,所述曲线校准截距公式包括:

    bb=(rb1×r2-r1×rb2)/(r2-r1),

    其中,rb1为第一测试曲线特征值,rb2为第二测试曲线特征值,r1为第一曲线特征值,r2为第二曲线特征值,bb为曲线校准截距值。

    一实施例中,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的获取包括:

    获取n个按预设已知浓度梯度排列的c反应蛋白体液样本s1,s2,…,si,…,sn;其中,第i个c反应蛋白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为csi,且0<cs1<cs2<…<csi<…<csn,1≤i≤n;

    在一蛋白质检测靶机上获取每个体液样本的c蛋白反应曲线,并提取每个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r1,r2,…,ri,…,rn,1≤i≤n;

    将每个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与其对应的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建立数学函数对应关系;其中,将第i个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特征值ri与其对应的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csi建立数学函数对应关系,1≤i≤n;

    获取所述体液反应数学模型,其公式包括:

    r=fs(c),

    其中,0≤c≤cs,c为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r为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方法,包括:

    依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定标方法对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进行定标;

    对待检测的体液样本进行蛋白质检测,以获取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

    提取所述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rb;

    依据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曲线特征修正公式对所述曲线特征rb进行修正,以获取修正后的曲线特征rb′,所述曲线特征修正公式包括:

    rb′=kb×rb bb,

    其中,rb′为获取修正后的曲线特征值,kb为所述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kb为曲线校准斜率值,bb为曲线校准截距值;

    将所述曲线特征rb′输入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蛋白质浓度值,并作为待检测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输出。

    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待检测的所述体液样本包括血液样本;

    当待检测的所述体液样本为血液样本时,对血液样本进行hct检测;

    对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蛋白质浓度值进行hct修正,并将hct修正后的蛋白质浓度值作为所述血液样本的c反应蛋白质浓度值输出。

    根据第三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蛋白质检测装置,包括定标装置,用于对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进行定标;所述定标装置包括蛋白检测模块、数据后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

    所述蛋白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质检测增益设置为校准增益g,并测量增益为校准增益g时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一校准反应曲线和第二校准反应曲线;所述第一校准样本和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和蛋白质浓度值c2已知,且所述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小于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

    所述数据后处理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第一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一曲线特征r1,并将所述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输入一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

    所述数据后处理模块还用于提取所述第二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二曲线特征r2,并将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输入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

    所述数据后处理模块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所述蛋白质检测模块的校准系数包括曲线校准斜率kb和曲线校准截距bb;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校准系数作为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检测校准系数,并存储。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一种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方法,首先在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校准增益g时的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并提取第一曲线特征r1和第二曲线特征r2。然后将已知蛋白质浓度的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输入一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再依据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获取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由于先设置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增益,再通过提取曲线特征r1和曲线特征r2及数学模型获取的测试曲线特征rb1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使得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更快捷、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散射比浊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一种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示意图;

    图3为红细胞压积测量原理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已知浓度样本的赋值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获取血清反应数学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校准样本的赋值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另一种实施例中定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种实施例中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另一种实施例中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请参考图1,为散射比浊法的原理示意图,包括光源、反应杯和光信号接收器,其中,反映杯中装有反应液,光源垂直射入反应杯,穿过反应杯壁照射到反应液中的微球上,发生散射,散射光从非90度(与反应杯侧壁)的角度进入反应杯壁,再通过反应杯壁进入空气,最后到光信号接收器。整个过程散射光分别经过了反应液、反应杯和空气三种不同的介质,因为散射光从非90度的方向经过这三种介质,所以散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在整个反应体系中,反应杯和空气的折射率是固定的,而因反应液中加入血清样本、血浆样本或血液样本的成分不同,使得不同待测样本的反应液的折射率不同,进而光信号接收器收到的光信号强度会不一样,使得三种同源血清样本、血浆样本和血液样本在同一个检测仪器上的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不一致。

    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原理是依据抗原、抗体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中反应,快速形成免疫复合物微粒,使反应液出现浊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合物微粒聚合得就会越大,浊度也逐渐变大。在散射比浊法中,光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光信号的强度,也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c反应蛋白是特定蛋白检测项目的一种。

    请参考图2,为一种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示意图,坐标横轴是采样时间,坐标纵轴是电压,是光信号接收器接收的光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也叫作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通常用数学函数公式表示,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公式,包括:

    v=f(t),

    其中,0≤t,v是电压,t是采样时间。

    请参考图3,为红细胞压积测量原理示意图,包括检测器,检测原理是将小孔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在小孔两端通上恒流电源,当微小颗粒通过小孔时,小孔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微小颗粒体积越大,电压的变化就越大(电压脉冲值越大)。通过统计采集时间内的脉冲的个数可以得到整个采集时间的微粒个数,通过对每个脉冲值求和,可以得到通过小孔的所有粒子的总体积。按照该原理将血液在稀释液(一种试剂具有导电性,且具有生理盐水的特性)中混匀,然后通过两端有电极小孔,就能完成hct的测量。

    hct:红细胞压积(总体积)。

    现有技术中c反应蛋白的定标一般是选取4到5个不同浓度点的校准样本(每个校准样本的浓度已知),将每个校准样本的靶值(浓度)c输入仪器,然后对每个校准样本进行测量,得到每个校准样本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r。然后建立r和c的数学函数关系式r=f(c),完成定标。缺点一是需测量所有的校准样本,需消耗更多的c反应蛋白试剂。缺点二是定标过程耗时较长,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如果定标失败,耗时更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在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校准增益g时的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并提取第一曲线特征r1和第二曲线特征r2。然后将已知蛋白质浓度的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输入一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再依据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获取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由于先设置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增益,再通过提取曲线特征r1和曲线特征r2及数学模型获取的测试曲线特征rb1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使得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更快捷、更准确。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系统的框架示意图,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系统包括已知浓度样本1、蛋白检测靶机2、校准样本3、蛋白监测装置4、待测样本5和输出装置6。已知浓度样本1包括多个浓度梯度的c反应蛋白样本,并且浓度是已知的,已知浓度样本1的种类包括血清、血浆或血液等。蛋白检测靶机2用于对每个已知浓度样本1的每个样本进行赋值,赋值的内容包括每个样本的蛋白反应特性曲线、曲线特征值和样本的蛋白浓度值。赋值后的样本作为校准样本3对蛋白检测装置4行定标。定标后的蛋白检测装置4对待测样本5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结果通过输出装置6输出。

    请参考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已知浓度样本的赋值流程示意图,蛋白检测靶机在对已知浓度样本赋值之前,先设定蛋白检测靶机的蛋白检测增益,并获取该增益时蛋白质检测靶机的空白样本蛋白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一实施例中,蛋白检测靶机的c反应蛋白检测的增益的取值范围是0-255,增益参数的设定是确保蛋白检测靶机能够采集到正常的信号,不会因增益太小导致信号分辨不出来,也不会因增益太大导致信号饱和或信号噪声过大,增益还可以尽量减少不同蛋白质检测装置之间因硬件差异带来的检测信号差异,以及减少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还以用于确认蛋白质检测装置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均值电压vm的获取过程包括:

    先将蛋白检测靶机的蛋白检测增益设置为125,设定蛋白检测靶机的检测状态为全血crp模式,蛋白检测靶机吸收空气或纯水进行空白样本测量,以获取空白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获取空白样本蛋白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该均值电压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vm为空白样本蛋白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值,t为空白样本的全程测量时间。

    将空白样本蛋白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存入靶机的配置参数。一实施例中,将空白样本蛋白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复制或者烧录到c反应蛋白的试剂信息卡或者存入c反应蛋白的试剂盒的条码或二维码信息中。

    设定蛋白检测靶机的蛋白检测增益后,蛋白检测靶机对已知浓度样本赋值的过程包括:

    步骤110,获取反应数学模型。

    一实施例中,获取的反应数学模型包括血清反应数学模型、血浆应数学模型和血液反应数学模型。

    请参考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获取血清反应数学模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1,获取多个浓度梯度的血清样本。

    获取n个按预设已知浓度梯度排列的c反应蛋白血清样本s1,s2,…,si,…,sn;其中,第i个c反应蛋白血清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为csi,且0<cs1<cs2<…<csi<…<csn,1≤i≤n,i和n为自然数。

    一实施例中,获取16个血清样本,其c蛋白反应浓度值依次为1,2,5,10,15,20,30,40,60,80,100,110,120,150,160,200mg/l。

    步骤112,获取各个血清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

    在蛋白检测靶机上测量各个血清样本,以获取各个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公式,包括:

    vs=f(ts),

    其中,0≤ts≤ts,ts∈实数,ts为采样时间,vs为采样获取的电压值,ts为采样全程时间。

    步骤113,获取每个蛋白质反应曲线的特征。

    提取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上不同两点间的参数特征作为曲线特征rs。

    一实施例中,计算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上不同两点间的电压差,以获取电压差值ds,电压差值ds的计算公式包括:

    ds=f(ts1)-f(ts2),

    其中,ts1和ts2是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上两点的采样时间,0≤ts1≤ts,0≤ts2≤ts,ts1≠ts2,ds为电压差值,ts为采样全程时间。

    将电压差值ds作为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rs。

    一实施例中,电压差值ds取当ts1=ts且ts2=0时的值。

    一实施例中,计算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上不同两点间的面积,以获取两点间面积ss,两点间面积ss的计算公式包括:

    其中,ss为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上不同两点间的面积,0≤ts1≤ts,0≤ts2≤ts,ts1≠ts2,ts1和ts2是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上两点的采样时间,ts为采样全程时间。

    将两点间面积ss作为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rs。

    一实施例中,两点间面积ss取ts1=ts且ts2=0时的值。

    步骤114,获取血清反应数学模型。

    一实施例中,血清反应数学模型的公式包括:

    rs=fs(cs),

    其中,0≤cs≤csm,cs为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值,csm为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最大值。血清反应数学模型表示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特征值rs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值cs的对应关系,例如,将rs=rs带入血清反应数学模型的公式,输出曲线特征rs对应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值cs。

    一实施例中,应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获取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特征值rs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值cs的对应关系的血清反应数学模型。

    采用上述相同方法获取血浆反应数学模型和血液反应数学模型。其中,血浆反应数学模型的公式包括:

    rp=fp(cp),

    其中,0≤cp≤cpm,cp为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值,cpm为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最大值。血浆反应数学模型表示血浆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特征值rp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cp的对应关系,例如将rp=rp带入血浆反应数学模型的公式,输出血浆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rp对应的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值cp。

    血液反应数学模型的公式包括:

    rb=fb(cb′),

    其中,0≤cb′≤cbm,cb′为血液c反应蛋白浓度值,cbm为血液c反应蛋白浓度最大值。血液反应数学模型表示血液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特征值rb与血液c反应蛋白浓度值cb′的对应关系,例如,将rb=rb带入血液反应数学模型的公式,输出血液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rb对应的c反应蛋白浓度值cb′。

    步骤120,校准样本赋值。

    请参考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校准样本的赋值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21,配置多个浓度梯度的校准样本。

    配置m个按预设已知浓度梯度排列的c反应蛋白校准样本。其中,c反应蛋白校准样本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校准样本、血浆c反应蛋白校准样本或血清c反应蛋白校准样本。

    步骤122,获取每个校准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

    在蛋白检测靶机上测量各个校准样本,以获取各个校准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c1、c2、…、cj、…、cm,0<j≤m,j和m为自然数。校准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公式,包括:

    v=fj(t),

    其中,0≤t≤t,t∈实数,t为采样时间,v为采样获取的电压值,t为采样全程时间。

    步骤123,获取每个蛋白质反应曲线特征。

    提取每个校准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上不同两点间的参数特征作为曲线特征r,则可得到每个校准样本的r1、r2、…、rj、…、rm,0<j≤m,j和m为自然数。

    一实施例中,计算校准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上不同两点间的电压差,以获取电压差值d,电压差值d的计算公式包括:

    d=f(t1)-f(t2),

    其中,t1和t2是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上两点的采样时间,0≤t1≤t,0≤t2≤t,t1≠t2,d为电压差值,t为采样全程时间。

    将电压差值d作为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r。

    步骤124,依据反应数学模型获取浓度值。

    将校准样本的r1、r2、…、rj、…、rm带入反应数学模型获取表述每个校准样本的c反应蛋白浓度值。

    步骤125,对校准样本赋值。

    将每个校准样本的信息录入到对应校准样本的试剂卡、条码中或写入校准样本的说明书中,完成校准样本的赋值。校准样本的信息包括c反应蛋白浓度等信息。

    请参考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方法流程示意图,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方法包括:

    步骤210,录入校准样本的信息。

    将仪器调到定标界面,然后拿出一个校准样本cj,通过扫条码或者刷卡,或者手动输入说明书中的靶值,将该校准样本的信息录入待定标的蛋白检测装置中。

    步骤220,获取校准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

    然后用该装置对该校准样本进行检测,得到校准样本在该装置仪器上的反应曲线。

    步骤230,获取校验样本的反应曲线特征。

    一实施例中,全程电压差dj作为校验样本的反应曲线特征rj。其中,电压差值d取当t1=t且ts=0时的值,即:

    dj=fj(t)-fj(0)。

    将所有的校准样本按步骤210至步骤230依次获取反应曲线特征r1、r2、…、rj、…、rm,0<j≤m,j和m为自然数。

    步骤240,获取反应数学模型。

    应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获取校准样本的曲线特征与校准样本的c蛋白反应浓度值相关的反应数学模型,反应数学模型的公式包括:。

    r=f(c),

    其中,0≤c≤cm,c为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值,cm为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最大值;所述血清反应数学模型表示血清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特征值r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值c的对应关系。

    步骤250,存储反应数学模型。

    将获取的反应数学模型存储在待定标的特定蛋白检测装置中,完成定标。

    请参考图9,为另一种实施例中定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实施例中,蛋白质检测装置包括定标装置,用于对蛋白质检测装置进行定标。定标装置包括蛋白检测模块11、数据后处理模块12和存储模块13。蛋白检测模块11用于将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质检测增益设置为校准增益g,并测量增益为校准增益g时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一校准反应曲线和第二校准反应曲线。其中,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和蛋白质浓度值c2已知,且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小于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数据后处理模块12用于提取第一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一曲线特征r1,并将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输入一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数据后处理模块12还用于提取第二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二曲线特征r2,并将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输入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数据后处理模块还用于依据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包括曲线校准斜率kb和曲线校准截距bb。存储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校准系数作为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检测校准系数,并存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蛋白检测模块在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校准增益g时的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数据后处理模块提取第一曲线特征r1和第二曲线特征r2,然后将已知蛋白质浓度的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输入一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数据后处理模块再依据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获取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由于先设置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增益,再通过提取第一曲线特征r1和第二曲线特征r2及依据数学模型获取的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使得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更快捷、更准确。

    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系统,包括已知浓度样本1、蛋白检测靶机2、校准样本3、蛋白监测装置4、待测样本5和输出装置6。由于通过获取不同浓度校准样本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特征,来获取不同浓度样本的c反应蛋白浓度值,使得特定蛋白检测装置不仅仅适用于c反应蛋白,同样也适用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实现了血球-c反应蛋白联检一体机测定特定蛋白样本时,特定蛋白检测装置既能测量血液样本,也能测量血清和血浆样本,既满足了用户端对样本测量的多元化需求。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0,为另一种实施例中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310,设置蛋白质检测增益。

    先设定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比如客户端的仪器),通过刷卡(刷c反应蛋白试剂卡)或者扫码枪扫c反应蛋白试剂盒的条码(二维码),将蛋白质检测靶机的空白样本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和蛋白质检测靶机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存入该装置。将仪器调到c反应蛋白增益校准界面,进行c反应蛋白通道增益校准,以将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质检测增益设置为校准增益g,增益校准流程包括:

    将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增益设置为第一预设增益g1,一实施例中,设定第一预设增益g1为100。在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第一预设增益g1时第三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三校准反应曲线。一实施例中,第三校准样本为空白样本,即吸入空气或纯水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以获取空白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获取第三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g1。依据均值电压的计算公式获取空白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g1。

    将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增益设置为第二预设增益g2,一实施例中,设定第二预设增益g2为150。在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第二预设增益g2时第三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四校准反应曲线。一实施例中,第四校准样本为空白样本,即吸入空气或纯水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以获取空白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获取第四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g2。

    依据增益校准公式获取校准增益g,增益校准公式包括:

    g=[g2*(vm-vmg1) g1*(vmg2-vm)]/(vmg2-vmg1),

    其中,g1≠g2,g为校准增益,g1为第一预设增益,g2为第二预设增益,vmg1为第三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g2为第四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为预设的蛋白质检测装置靶机的空白样本蛋白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值。一实施例中,均值电压vm可以预存到蛋白质检测装置,或从c反应蛋白的试剂信息卡或者存入c反应蛋白的试剂盒的条码或二维码信息中获取。将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质检测增益设置为校准增益g。

    一实施例中,获取蛋白质检测增益设置为校准增益g时第五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五校准反应曲线。一实施例中,第五校准样本为空白样本,即吸入空气或纯水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以获取空白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获取第五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r0,并将获取的r0存储到待标定的蛋白质检测装置中。一实施例中,获取曲线特征r0是获取第五校准反应曲线的全程电压差d0,全程电压差的获取公式是:

    d=f(t)-f(0),

    其中,d为全程电压差值,t为全程测量时间。

    步骤320,获取蛋白质反应曲线。

    将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设定在c反应蛋白的定标界面,录入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信息。一实施例中,通过扫校准样本的条码或者刷卡(校准样本试剂盒中的卡片),或者手动输入说明书中的靶值,将该校准样本的浓度信息录入仪器。

    在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校准增益g时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一校准反应曲线和第二校准反应曲线。其中,第一校准样本和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和蛋白质浓度值c2已知,且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小于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

    一实施例中,第一校准样本为空白样本,即吸入空气或纯水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以获取空白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

    一实施例中,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应用散射比浊法或透射比浊法获取蛋白反应曲线。

    一实施例中,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检测包括c反应蛋白检测和/或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

    步骤330,获取曲线特征。

    提取第一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一曲线特征r1。提取第二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二曲线特征r2。

    一实施例中,获取第二曲线特征r2是获取第二校准反应曲线的全程电压差d2。

    一实施例中,获取第一曲线特征r1是直接读取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预先存储的曲线特征r0。这样就可以只进行一次c反应蛋白测量,只消耗一个校准样本,进而提高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检测速度,降低校准样本的损耗。

    步骤340,输入蛋白反应数学模型。

    将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输入一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将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输入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

    蛋白反应数学模型的获取包括:

    获取n个按预设已知浓度梯度排列的c反应蛋白体液样本s1,s2,…,si,…,sn;其中,第i个c反应蛋白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为csi,且0<cs1<cs2<…<csi<…<csn,1≤i≤n;

    在一蛋白质检测靶机上获取每个体液样本的c蛋白反应曲线,并提取每个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r1,r2,…,ri,…,rn,1≤i≤n;

    将每个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与其对应的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建立数学函数对应关系;其中,将第i个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特征值ri与其对应的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csi建立数学函数对应关系,1≤i≤n;

    获取体液反应数学模型,其公式包括:

    r=fs(c),

    其中,0≤c≤cs,c为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r为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

    步骤350,获取校准系数。

    依据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包括曲线校准斜率kb和曲线校准截距bb。将获取的校准系数作为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检测校准系数,以实现定标。

    一实施例中,依据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包括:

    依据曲线校准斜率公式获取曲线校准斜率kb,曲线校准斜率公式包括:

    kb=(rb2-rb1)/(r2-r1),

    其中,rb1为第一测试曲线特征值,rb2为第二测试曲线特征值,r1为第一曲线特征值,r2为第二曲线特征值,kb为曲线校准斜率值。

    依据曲线校准截距公式获取曲线校准截距bb,曲线校准截距公式包括:

    bb=(rb1×r2-r1×rb2)/(r2-r1),

    其中,rb1为第一测试曲线特征值,rb2为第二测试曲线特征值,r1为第一曲线特征值,r2为第二曲线特征值,bb为曲线校准截距值。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可以实现了单点定标。即只需要一个已知浓度的校准样本可以完成c反应蛋白的定标过程。减少了试剂耗量和定标时间,降低了定标的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11,为另一种实施例中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410,定标。

    依据实施二中所述的方法对蛋白质检测装置进行定标。

    步骤420,获取蛋白质反应曲线。

    对待检测的体液样本进行蛋白质检测,以获取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一实施例中待检测体液样本包括血清样本、血浆样本和/或血液样本。

    步骤430,获取曲线特征。

    提取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rb。一实施例中,曲线特征rb是蛋白质反应曲线的全程电压差db。

    步骤440,修正曲线特征。

    依据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曲线特征修正公式对曲线特征rb进行修正,以获取修正后的曲线特征rb′,曲线特征修正公式包括:

    rb′=kb×rb bb,

    其中,rb′为获取修正后的曲线特征值,kb为所述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kb为曲线校准斜率值,bb为曲线校准截距值。

    步骤450,输入蛋白反应数学模型。

    将曲线特征rb′输入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蛋白质浓度值,并作为待检测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输出。

    一实施例中,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460,获取血液样本的hct测量值。

    待检测的体液样本包括血液样本。

    当待检测的所述体液样本为血液样本时,对血液样本进行hct检测,以获取血液样本的hct检测值hb。

    步骤470,进行hct修正。

    对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蛋白质浓度值进行hct修正,并将hct修正后的蛋白质浓度值作为所述血液样本的c反应蛋白质浓度值输出。

    依据hct检测值hc对血液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c反应蛋白浓度值cb′进行hct修正,包括:

    将血液特定蛋白质反应的浓度值cb′输入hct修正公式,以获取血液样本的c反应蛋白的浓度值cb″,hct修正公式包括:

    cb″=cb′/(1-hb),

    其中,cb′为c反应蛋白浓度值,hb为红细胞压积测量值,cb″为血液样本的c反应蛋白检测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种方法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当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时,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光盘、硬盘等,通过计算机执行该程序以实现上述功能。例如,将程序存储在设备的存储器中,当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程序,即可实现上述全部或部分功能。另外,当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时,该程序也可以存储在服务器、另一计算机、磁盘、光盘、闪存盘或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中,通过下载或复制保存到本地设备的存储器中,或对本地设备的系统进行版本更新,当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时,即可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技术特征:

    1.一种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质检测增益设置为校准增益g;

    在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校准增益g时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一校准反应曲线和第二校准反应曲线;所述第一校准样本和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和蛋白质浓度值c2已知,且所述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小于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

    提取所述第一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一曲线特征r1;

    提取所述第二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二曲线特征r2;

    将所述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输入一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

    将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输入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

    依据所述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包括曲线校准斜率kb和曲线校准截距bb;

    将获取的所述校准系数作为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检测校准系数,以实现定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定标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质检测的增益设置为校准增益g,包括:

    将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增益设置为第一预设增益g1;

    在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第一预设增益g1时第三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三校准反应曲线;

    获取所述第三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g1;

    将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增益设置为第二预设增益g2;

    在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第二预设增益g2时第三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四校准反应曲线;

    获取所述第四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g2;

    依据增益校准公式获取校准增益g,所述增益校准公式包括:

    g=[g2*(vm-vmg1) g1*(vmg2-vm)]/(vmg2-vmg1),

    其中,g1≠g2,g为校准增益,g1为第一预设增益,g2为第二预设增益,vmg1为第三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g2为第四校准反应曲线的均值电压,vm为预设的均值电压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准样本、所述第三校准样本和所述第四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为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应用散射比浊法或透射比浊法获取蛋白反应曲线;

    和/或,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检测包括c反应蛋白检测和/或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包括:

    依据曲线校准斜率公式获取所述曲线校准斜率kb,所述曲线校准斜率公式包括:

    kb=(rb2-rb1)/(r2-r1),

    其中,rb1为第一测试曲线特征值,rb2为第二测试曲线特征值,r1为第一曲线特征值,r2为第二曲线特征值,kb为曲线校准斜率值;

    依据曲线校准截距公式获取所述曲线校准截距bb,所述曲线校准截距公式包括:

    bb=(rb1×r2-r1×rb2)/(r2-r1),

    其中,rb1为第一测试曲线特征值,rb2为第二测试曲线特征值,r1为第一曲线特征值,r2为第二曲线特征值,bb为曲线校准截距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的获取包括:

    获取n个按预设已知浓度梯度排列的c反应蛋白体液样本s1,s2,…,si,…,sn;其中,第i个c反应蛋白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为csi,且0<cs1<cs2<…<csi<…<csn,1≤i≤n;

    在一蛋白质检测靶机上获取每个体液样本的c蛋白反应曲线,并提取每个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r1,r2,…,ri,…,rn,1≤i≤n;

    将每个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与其对应的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建立数学函数对应关系;其中,将第i个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特征值ri与其对应的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csi建立数学函数对应关系,1≤i≤n;

    获取所述体液反应数学模型,其公式包括:

    r=fs(c),

    其中,0≤c≤cs,c为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r为体液样本的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

    7.一种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据权利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方法对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进行定标;

    对待检测的体液样本进行蛋白质检测,以获取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

    提取所述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rb;

    依据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曲线特征修正公式对所述曲线特征rb进行修正,以获取修正后的曲线特征rb′,所述曲线特征修正公式包括:

    rb′=kb×rb bb,

    其中,rb′为获取修正后的曲线特征值,kb为所述特定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值,kb为曲线校准斜率值,bb为曲线校准截距值;

    将所述曲线特征rb′输入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蛋白质浓度值,并作为待检测所述体液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输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特定蛋白质反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待检测的所述体液样本包括血液样本;

    当待检测的所述体液样本为血液样本时,对血液样本进行hct检测;

    对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蛋白质浓度值进行hct修正,并将hct修正后的蛋白质浓度值作为所述血液样本的c反应蛋白质浓度值输出。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所述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蛋白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标装置,用于对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进行定标;所述定标装置包括蛋白检测模块、数据后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

    所述蛋白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质检测增益设置为校准增益g,并测量增益为校准增益g时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以获取第一校准反应曲线和第二校准反应曲线;所述第一校准样本和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和蛋白质浓度值c2已知,且所述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小于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

    所述数据后处理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第一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一曲线特征r1,并将所述第一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1输入一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

    所述数据后处理模块还用于提取所述第二校准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以获取第二曲线特征r2,并将所述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c2输入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所述蛋白反应数学模型输出的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

    所述数据后处理模块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所述蛋白质检测模块的校准系数包括曲线校准斜率kb和曲线校准截距bb;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校准系数作为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蛋白检测校准系数,并存储。

    技术总结
    一种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方法,首先在蛋白质检测装置上测量增益为校准增益g时的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反应曲线,并提取第一曲线特征R1和第二曲线特征R2。然后将已知蛋白质浓度的第一校准样本和第二校准样本的蛋白质浓度值输入一蛋白质反应曲线的曲线特征与蛋白质浓度相关的蛋白反应数学模型,以获取第一测试曲线特征rb1和第二测试曲线特征rb2。再依据第一曲线特征R1、第二曲线特征R2、获取待定标的所述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由于先设置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增益,再通过提取曲线特征R1和曲线特征R2及数学模型获取的测试曲线特征rb1和测试曲线特征rb2获取蛋白质检测装置的校准系数,使得蛋白质检测装置的定标更快捷、更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红;邹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58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