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9  96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日益发展,地下管道运输车辆的设计已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管道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管道建设成本的高低和货物输送效率的高低,管道的截面积越大,则相应车辆的高度也能够设计得更高,从而能够增大车辆的容积,提高货物的输送效率。但是,相应的管道建设成本也大幅的增加。现有技术中,在同样管道截面大小的条件下,车辆的容积较小,导致地下管道运输的效率较低。此外,车辆结构的不合理设计,也导致了地面货物输送的空间较小,同样影响着地下管道运输的效率。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车架结构,使车架在同样管道截面大小的条件下能够具有更大的容积,从而提高货物的输送效率,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架,以解决现有车辆在同样管道截面大小的条件下,由于容积较小而影响货物运输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架,包括:

    车架本体,用于装卸货物;以及;

    端承架,两个所述端承架沿所述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的两端,用于与转向架相连接;

    其中,所述车架本体的底面沿所述车架本体的高度方向凹陷,所述端承架的底面高度大于所述车架本体的底面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车架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可选的,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底架、立柱以及顶架,所述立柱连接于所述底架与所述顶架之间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端承架与所述立柱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架包括主梁、次梁以及底板,所述主梁沿所述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的底部,多个所述次梁沿所述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主梁与次梁上。

    可选的,所述立柱包括角柱与边柱,所述角柱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四角,所述边柱沿所述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个所述角柱之间,所述端承架与所述角柱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顶架包括纵梁、横梁以及顶板,所述纵梁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相连接,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纵梁与横梁上。

    可选的,所述顶架与所述立柱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相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其中一边与所述顶架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端承架包括根部与所述车架本体之间圆弧过渡的端承梁,两个所述端承梁之间设置有端承板。

    可选的,所述端承梁底部设置有弹簧座,所述端承梁顶部设置有减振座,所述车架本体通过所述弹簧座和减振座分别与所述转向架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端承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钩与缓冲器的缓冲装置。

    可选的,沿所述车架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顶部还连接有受流器安装架,所述端承架上还连接有电气柜安装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车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将端承架底面高度设计为大于车架本体底面高度的结构形式,即是将车架本体设计为相对于两端的端承架下凹式的结构形式,当端承架连接在转向架后,在同样管道截面大小、同等车辆长度的条件下,能够增大车辆30%以上的容积,从而大幅提高了车辆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车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车架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车架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主梁;12-次梁;13-底板;14-角柱;15-边柱;16-纵梁;17-横梁;18-顶板;19-加强板;2-端承架;21-端承梁;22-端承板;23-弹簧座;24-减振座;3-缓冲装置;4-受流器安装架;5-电气柜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架,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车架本体以及端承架2,车架本体包括通过底架、立柱以及顶架相互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具体来说,底架包括主梁11、次梁12以及底板13,主梁11沿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车架本体底部的中间部位。多个次梁12分别沿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与主梁11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接,多个次梁12沿主梁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主梁11与次梁12连接后上表面平齐,底板13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主梁11与次梁12的上表面上。

    其中,主梁11可以选用工字钢、槽钢或者组合型钢等材料制作而成。次梁12可以选用变截面梁,次梁12根部的截面积大于端部的截面积。当然,根据车架本体的具体跨度,还可以选用多根纵横梁相组合的底架结构形式。根据所运输的货物的种类,车架本体还可以设计为顶部开口的结构形式。

    如图1至图3所示,立柱包括角柱14与边柱15。四个角柱14分别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底架的四角,边柱15沿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个角柱14之间的底架上。立柱可以选用工字钢、槽钢或者组合型钢等材料制作而成。

    如图1至图3所示,顶架包括纵梁16、横梁17以及顶板18,纵梁16和横梁17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立柱的顶部,顶板18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纵梁16与横梁17上。纵梁16与横梁17可以选用矩管制作而成。为了增强车架本体顶部的刚度,在立柱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加强板19,加强板19的其中一边与顶架相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两个端承架2沿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车架本体的两端,用于与转向架相连接。具体来说,端承架2包括两个l形截面的端承梁21,每个端承梁21的短边与对应的角柱14和次梁12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接。

    其中,每个端承梁21的长边与对应的角柱14和次梁12之间圆弧过渡呈内收的结构,以避免端承梁21与车轮之间的干涉。在两个端承梁21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端承板22,端承板22与对应的次梁12之间也呈圆弧过渡的内收结构。端承板22与两个端承梁21共同形成连接在转向架上的端承架2。

    值得注意的是,端承架2的底面高度大于车架本体的底面高度,即端承梁21的底部高于底架的顶部。当端承架2连接在转向架后,整个车架本体形成中部凹陷的结构形式。由于端承架2的高度升高,使车架本体的顶架降低,当管道的截面大小相同、车辆的长度相同时,能够延长立柱的高度,相对于现有的车架,将车架本体的顶架进一步升高,从而达到了增大车辆容积的目的,大幅的提高了车辆的运输效率,降低了管道的建设成本。相对于现有的车架,本发明的车架至少能够增大车辆30%的容积。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车架本体不同的结构形式,端承架2与车架本体的连接方式不同。例如,对于具有端墙结构的车架本体,端承架2可以直接与端墙相连接。对于未设置端墙结构的车架本体,可以在端墙位置的两根角柱14之间增设横梁,从而使端承架2分别与横梁、次梁12以及两根角柱14相连接,以保证端承架2连接的可靠性。

    当然,端承架2相对于底架升高的高度,可以根据端承架2连接在转向架后,车架本体的底架与地面之间的实际距离而确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方便端承架2与转向架之间的连接,在端承梁21的底部设置有与转向架上的弹簧组件位置相对应的弹簧座23,在端承梁21的顶部下表面设置有与转向架上的减振器位置相对应的减振座24,端承架2通过弹簧座23和减振座24分别与转向架相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方便车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在端承板22上设置有缓冲装置3,缓冲装置3内安装有车钩与缓冲器,相邻的车架本体之间通过车钩相连接,并且通过缓冲器减振。

    如图1至图3所示,特别地,沿车架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顶部还连接有受流器安装架4,即受流器安装架4通过两根槽钢连接在角柱14上形成三角形结构,两根角柱14上的槽钢之间再连接一根封边槽钢形成受流器安装架4。同时,在端承架2的上表面还连接有两根槽钢形成的电气柜安装架5。

    本发明通过受流器安装架4将受流器安装在车辆两端的顶部位置,相对应的使车站充电装置安装在车辆的上方,从而能够为地面的货物输送留出更大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地下管道运输的效率。同时,在电气柜安装架5上安装电器柜能够方便的控制车辆所需的电能。若在电气柜安装架5上安装超级电容或蓄电池,还能够使车辆在车站装卸货时充电,从而无需在管道内设置输电线路,大幅降低了管道的建设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本体,用于装卸货物;以及;

    端承架(2),两个所述端承架(2)沿所述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的两端,用于与转向架相连接;

    其中,所述车架本体的底面沿所述车架本体的高度方向凹陷,所述端承架(2)的底面高度大于所述车架本体的底面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底架、立柱以及顶架,所述立柱连接于所述底架与所述顶架之间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端承架(2)与所述立柱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主梁(11)、次梁(12)以及底板(13),所述主梁(11)沿所述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的底部,多个所述次梁(12)沿所述车架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沿所述主梁(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板(13)设置于所述主梁(11)与次梁(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角柱(14)与边柱(15),所述角柱(14)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四角,所述边柱(15)沿所述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两个所述角柱(14)之间,所述端承架(2)与所述角柱(14)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包括纵梁(16)、横梁(17)以及顶板(18),所述纵梁(16)和横梁(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相连接,所述顶板(18)设置于所述纵梁(16)与横梁(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与所述立柱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19),所述加强板(1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相连接,所述加强板(19)的其中一边与所述顶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承架(2)包括根部与所述车架本体之间圆弧过渡的端承梁(21),两个所述端承梁(21)之间设置有端承板(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承梁(21)底部设置有弹簧座(23),所述端承梁(21)顶部设置有减振座(24),所述车架本体通过所述弹簧座(23)和减振座(24)分别与所述转向架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承板(2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钩与缓冲器的缓冲装置(3)。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架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顶部还连接有受流器安装架(4),所述端承架(2)上还连接有电气柜安装架(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架,涉及地下管道运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车辆在同样管道截面大小的条件下,由于容积较小而影响货物运输效率的技术问题。包括车架本体与端承架,两个端承架沿车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车架本体的两端,用于与转向架相连接,车架本体的底面沿车架本体的高度方向凹陷,端承架的底面高度大于车架本体的底面高度。本发明通过将端承架底面高度设计为大于车架本体底面高度的结构形式,即是将车架本体设计为相对于两端的端承架下凹式的结构形式,当端承架连接在转向架后,在同样管道截面大小、同等车辆长度的条件下,能够增大车辆30%以上的容积,从而大幅提高了车辆的运输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文;罗辉;姚雄;王全虎;宋少波;黄恒;尹刚;彭全海;孙博;苏利杰;周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57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