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9  100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灯具模组。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时,为了提升行车的安全性,通常会在自行车的一个坐垫竖杆装设一个警示灯,以提醒其他用路人注意。

    一种现有的警示灯包括一个灯体,及一个连接于所述灯体并呈圆弧状且能绕设于所述坐垫竖杆外的圈套件。使用者在装设所述现有的警示灯时,须将圈套件绕设于所述坐垫竖杆外,并借由螺丝将所述圈套件的两相反端加以连接,使所述圈套件能迫紧所述坐垫竖杆而将所述灯体固定于所述坐垫竖杆上。

    然而,当所述现有的警示灯的电量不足时,使用者则必须将所述现有的警示灯自所述坐垫竖杆上卸除,并于更换电池后再装设于所述坐垫竖杆上,拆装相当麻烦,而且有时出门在外无法立即取得合适的工具拆装螺丝,就无法立即更换所述现有的警示灯的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的灯具模组。

    本发明一种灯具模组,包含灯具单元。所述灯具单元包括灯体。所述灯具模组还包含基座,及卡制单元。所述基座包括本体,及沿第一轴线凹设于所述本体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安装轴向延伸的鸠尾槽。所述鸠尾槽沿所述安装轴向的其中一端开放。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的底壁、由所述底壁的部份周缘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侧壁,及由所述侧壁朝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顶壁。所述鸠尾槽是由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及所述顶壁共同界定而成。所述灯具单元还包括固接于所述灯体后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是可经由所述鸠尾槽开放的一端而沿所述安装轴向滑移地伸设于所述鸠尾槽。所述定位件具有相邻所述底壁的头部,及连接所述头部与所述灯体之间并可沿所述鸠尾槽滑动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轮廓小于所述头部的轮廓的颈部。所述卡制单元包括伸设于所述鸠尾槽并沿所述安装轴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底壁的凸块,及形成于所述头部相反于所述灯体的一侧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具有连接区、两个由所述连接区分别反向向外延伸的卡制区,及两个由所述连接区分别反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卡制区呈角度间隔的滑动区。所述滑动区的至少其中一者相反于所述连接区的一端沿自身延伸方向朝外开放并可供所述凸块滑入而伸设于所述卡合槽。每一个卡制区相反于所述连接区的一端封闭。所述卡合槽能绕所述第一轴线相对于所述凸块在拆离位置及结合位置间转动,在所述拆离位置时,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滑动区与所述连接区中,所述滑动区与所述安装轴向同向,在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卡制区与所述连接区中,所述卡制区与所述安装轴向同向。

    本发明灯具模组,所述基座的底壁是由可挠性材质制成。所述本体还具有贯穿所述底壁且部分环绕所述第一轴线设置的穿槽。所述穿槽具有第一区,及两个相间隔且分别由所述第一区的两端沿所述安装轴向朝所述鸠尾槽开放的一端延伸的第二区。所述底壁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区之间且相邻所述第一区并供所述卡制单元的凸块设置的变形部,及连接所述变形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区之间并对应每一个第二区相反于所述第一区的一端的固定部。

    本发明灯具模组,所述卡制单元的凸块具有连接于所述变形部的连接部,及沿所述第一轴线相反于所述连接部并相邻所述卡合槽的滑动部。所述凸块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轮廓是由所述滑动部往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扩大。

    本发明灯具模组,所述卡制单元的连接部沿所述安装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区对应所述卡制区的槽宽。

    本发明灯具模组,所述基座的鸠尾槽具有被所述顶壁环绕的滑动开口。所述滑动开口具有邻通所述鸠尾槽开放的一端的迫穿口区、沿所述安装轴向相反于所述迫穿口区的卡抵口区,及位于所述迫穿口区与所述卡抵口区之间的定位口区。定义所述颈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轮廓的长方向及短方向是分别沿第二轴线与第三轴线延伸,所述灯具单元的颈部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大于所述迫穿口区的槽宽。所述卡制区是沿所述第三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滑动区是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本发明灯具模组,所述基座的卡抵口区的槽宽对应所述灯具单元的颈部沿所述第三轴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所述定位口区的槽宽对应所述颈部对应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所述卡合槽在所述拆离位置时,所述颈部对应所述卡抵口区。所述卡合槽在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颈部对应所述定位口区。

    本发明灯具模组,所述灯具单元的定位件还包括数个连接于所述灯体后且由所述颈部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分别反向向外延伸的消隙调整部。

    本发明灯具模组,所述卡制单元的滑动区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卡制区的延伸方向。

    本发明灯具模组,所述灯具模组还包含套设单元,所述套设单元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座沿所述安装轴向的两相反侧的勾持件,及嵌扣于所述勾持件之间的弹性环。

    本发明灯具模组,所述灯具模组还包含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壁后的夹持壁,与连接所述基座及所述夹持壁之间并能提供使所述夹持壁恒保持朝所述底壁趋近的力的连接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设置所述凸块与所述卡合槽,使用者只需要转动所述灯具单元就能使所述卡合槽绕所述第一轴线相对于所述凸块在所述拆离位置及所述结合位置间转动,进而使将所述灯具单元自所述基座拆离或组装于所述基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灯具模组的一个第一实施例与一个杆件的一个立体组合图,说明一个灯体的长方向垂直一个安装轴向;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与所述杆件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与所述杆件于另一个视角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基座、一个凸块、两个勾持件,及一个颈部的一个前视示意图;

    图5是一个前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基座与一个套设单元设置于所述杆件上,并说明一个卡合槽相对于所述凸块在一个结合位置;

    图6是一个类似图5的图,说明所述卡合槽相对于所述凸块在一个拆离位置;

    图7是一个前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装设于所述杆件,并说明所述灯体的长方向与所述安装轴向同向;

    图8是沿图7的线viii-viii所取得的一个局部剖视图,说明所述卡合槽相对于所述凸块在所述拆离位置;

    图9是一个类似图7的图,说明所述灯体的长方向由与所述安装轴向同向转动至垂直所述安装轴向的过程;

    图10是沿图9的线x-x所取得的一个局部剖视图,说明一个头部迫抵所述凸块而带动一个变形部朝远离所述卡合槽的方向变形;

    图11是沿图1的线xi-xi所取得的一个局部剖视图,说明所述卡合槽相对于所述凸块在所述结合位置;

    图12是沿图1的线xii-xii所取得的一个局部剖视图,并说明两个消隙调整部迫抵于一个顶壁相反于所述头部的一面;

    图13是本发明灯具模组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2、3,本发明灯具模组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一个杆件11。所述灯具模组包含一个基座2、一个灯具单元3、一个卡制单元4,及一个套设单元5。

    所述基座2包括一个本体21,及一个沿一条第一轴线l1凹设于所述本体21且沿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l1的安装轴向d延伸的鸠尾槽22。所述鸠尾槽22沿所述安装轴向d的其中一端开放。

    所述本体具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轴线l1相交的底壁211、一个由所述底壁211的部份周缘沿所述第一轴线l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侧壁212、一个由所述侧壁212朝所述第一轴线l1延伸的顶壁213,及一个贯穿所述底壁211且部分环绕所述第一轴线l1设置的穿槽2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槽216垂直于该第一轴线l1的轮廓是呈u字形。

    所述穿槽216具有一个第一区217,及两个相间隔且分别由所述第一区217的两端沿所述安装轴向d朝所述鸠尾槽22开放的一端延伸的第二区218。

    所述底壁211是由可挠性材质制成,并具有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区218之间且相邻所述第一区217的变形部214,及一个连接所述变形部214且位于所述第二区218之间并相邻每一个第二区218相反于所述第一区217的一端的固定部215。施力于所述变形部214能使所述变形部214沿所述第一轴线l1的延伸方向变形,而移除施力后所述变形部214能借由可挠性的材质的特性而回复至原来的位置。

    所述鸠尾槽22是由所述底壁211、所述侧壁212,及所述顶壁213共同界定而成。

    参阅图2、3、4,所述鸠尾槽22具有一个被所述顶壁213环绕的滑动开口221。所述滑动开口221具有一个邻通所述鸠尾槽22开放的一端的迫穿口区222、一个沿所述安装轴向d相反于所述迫穿口区222的卡抵口区223,及一个位于所述迫穿口区222与所述卡抵口区223之间的定位口区224。定义所述迫穿口区222、所述卡抵口区223及所述定位口区224垂直于所述安装轴向d的槽宽分别为一个第一长度t1、一个第二长度t2及一个第三长度t3,所述第三长度t3大于所述第一长度t1与所述第二长度t2。

    所述灯具单元3是可卸离地沿所述安装轴向d安装于所述基座2。所述灯具单元3包括一个灯体31,及一个固接于所述灯体31后的定位件32。所述定位件32是可经由所述鸠尾槽22开放的一端而沿所述安装轴向d滑移地伸设于所述鸠尾槽22。

    所述定位件32具有一个相邻所述底壁211的头部321、一个连接所述头部321与所述灯体31之间并可沿所述鸠尾槽22滑动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l1的轮廓小于所述头部321的轮廓的颈部322,及两个连接于所述灯体31后的消隙调整部323。

    定义所述颈部322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l1的轮廓的长方向及短方向是分别沿一条第二轴线l2与一条第三轴线l3延伸,且长度分别为一个第四长度t4及一个第五长度t5。所述颈部322沿所述第二轴线l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即及所述第四长度t4)大于所述迫穿口区222的槽宽(即所述第一长度t1)。

    所述消隙调整部323是由所述颈部322沿所述第二轴线l2的延伸方向分别反向向外延伸,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l1的轮廓突出于所述头部321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l1的轮廓。

    所述鸠尾槽22的卡抵口区223的槽宽(即所述第二长度t2)对应所述颈部322沿所述第三轴线l3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即所述第五长度t5)。所述定位口区224的槽宽(即所述第三长度t3)对应所述颈部322对应所述第二轴线l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即所述第四长度t4)。

    所述卡制单元4包括一个伸设于所述鸠尾槽22并沿所述安装轴向d延伸且连接于所述变形部214的凸块41,及一个形成于所述头部321相反于所述灯体31的一侧的卡合槽42。

    所述凸块41具有一个连接于所述变形部214的连接部412,及一个沿所述第一轴线l1相反于所述连接部412并相邻所述卡合槽42的滑动部413。所述凸块41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l1的轮廓是由所述滑动部413往所述连接部412的方向逐渐扩大。

    参阅图2、3、5,所述卡合槽42具有一个连接区422、两个由所述连接区422沿所述第三轴线l3延伸方向分别反向向外延伸的卡制区423,及两个由所述连接区422沿所述第二轴线l2的的延伸方向分别反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卡制区423呈角度间隔的滑动区4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区42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卡制区423的延伸方向。

    每一个滑动区424相反于所述连接区422的一端沿自身延伸方向朝外开放并可供所述凸块41滑入而伸设于所述卡合槽42。每一个卡制区423相反于所述连接区422的一端封闭。所述凸块41的连接部412沿所述安装轴向d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区422对应所述卡制区423的槽宽。

    所述卡合槽42能绕所述第一轴线l1相对于所述凸块41在一个拆离位置(见图6)及一个结合位置(见图5)间转动,并使所述灯具单元3绕所述第一轴线l1相对于所述基座2转动。

    参阅图6、7,所述卡合槽42在所述拆离位置时,所述凸块41位于所述滑动区424与所述连接区422中,所述滑动区424与所述安装轴向d同向,且所述颈部322对应所述卡抵口区223,所述灯体31的长方向与所述安装轴向d同向。

    参阅图1、5,所述卡合槽42在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凸块41位于所述卡制区423与所述连接区422中,所述卡制区423与所述安装轴向d同向,且所述颈部322对应所述定位口区224,所述灯体31的长方向垂直所述安装轴向d。

    所述套设单元5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座2沿所述安装轴向d的两相反侧的勾持件51,及一个嵌扣于所述勾持件51之间的弹性环52。

    参阅图3、5、6,使用者在组装所述灯具模组时,需先操作使所述基座2对应于所述杆件11,并将所述弹性环52嵌扣于所述勾持件51之间,使所述基座2、所述勾持件51及所述弹性环52适用于圈绕于所述杆件11外,就能将所述基座2固定于所述杆件11上。

    接着操作使所述灯具单元3的颈部322的短方向对应所述鸠尾槽22开放的一端(也就是使图4所示的所述第五长度t5对应所述第一长度t1),使所述定位件32滑入所述鸠尾槽22中,并使所述凸块41对应于所述滑动区424的其中一者的开口而滑入所述卡合槽42中。

    当所述颈部322滑移至对应所述卡抵口区223时,所述凸块41位于所述滑动区424与所述连接区422中,且所述滑动区424与所述安装轴向d同向,此时所述卡合槽42即抵达所述拆离位置。

    接续操作使所述灯具单元3绕所述第一轴线l1相对于所述基座2转动,使所述颈部322对应所述定位口区224,所述凸块41位于所述卡制区423与所述连接区422中,且所述卡制区423与所述安装轴向d同向,所述卡合槽42即抵达所述结合位置并完成组装。由于每一个卡制区423相反于所述连接区422的一端封闭,因此所述卡合槽42在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灯具单元3的定位件32不能沿所述安装轴向d滑出所述鸠尾槽22外。

    在前述操作使所述卡合槽42由所述拆离位置转动至所述结合位置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凸块41沿所述安装轴向d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区422对应所述卡制区423的槽宽(见图8),所以所述头部321环绕所述连接区422处会迫抵所述凸块41而带动所述变形部214朝远离所述卡合槽42的方向变形(见图9、10)而远离所述连接区422。

    参阅图11,当所述卡合槽42抵达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变形部214会借由可挠性材质的弹性回复力再次趋近所述卡合槽42而使所述凸块41伸设于连接区422与所述卡制区423中。

    参阅图4、5、6,此外,由于所述定位口区224的槽宽(即第三长度t3)较宽而所述卡抵口区223(即第二长度t2)的槽宽较窄,因此在由所述拆离位置(如图4实线位置)转动至所述结合位置(如图4假想线位置)的过程中需稍加施力使所述颈部322迫撑所述顶壁213对应于所述卡抵口区223与所述定位口区224的交界处,使所述颈部322能滑动至对应于所述定位口区224。

    类似地,当使用者欲将所述灯具单元3自所述基座2上卸离时,则需操作使所述灯具单元3绕所述第一轴线l1相对于所述基座2转动,并稍加施力使所述颈部322迫撑所述顶壁213对应于所述卡抵口区223与所述定位口区224的交界处而滑动至对应于所述卡抵口区223,使所述卡合槽42回到所述卸离位置后,就能操作使所述定位件32沿所述安装轴向d滑动而自所述鸠尾槽22开放的一端滑出,即可完成卸离。

    参阅图8、12,另外,当所述卡合槽42在所述结合位置时(见图12),所述消隙调整部323均能迫抵于所述顶壁213相反于所述头部321的一面,因此能使所述头部321与所述顶壁213之间的卡合更紧密而不易松脱;相对地,当所述卡合槽42在所述拆离位置时(见图8),图8左侧的消隙调整部323虽能迫抵于所述顶壁213相反于所述头部321的一面,但因图8右侧的消隙调整部323是对应于所述迫穿口区222而未提供迫抵的力,因此仅需要稍加施力就能操作使所述灯体31转动。

    如此一来,当使用者需要拆装所述灯具单元3以更换电池时,不需要使用其他的工具,只需要转动所述灯具单元3就能完成拆装,在使用上十分地方便,而且仅需要很小的作业空间就能完成拆装。

    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在前述拆卸的过程中,使用者需要稍加施力使所述颈部322迫撑所述顶壁213对应于所述卡抵口区223与所述定位口区224的交界处才能使所述卡合槽42转动至所述拆离位置,因此在正常使用时不会轻易转动至所述拆离位置而脱离。

    参阅图4、6,此外,当使用者在组装的过程欲使所述定位件32滑入所述鸠尾槽22中时,若是将所述灯具单元3的颈部322的长方向对应所述鸠尾槽22开放的一端时(也就是使所述第三轴线l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轴向d同向),由于所述颈部322沿所述第二轴线l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即所述第四长度t4)大于所述迫穿口区222的槽宽(即所述第一长度t1),所以将无法滑入所述鸠尾槽22中,因此能确保在组装时都是以所述颈部322的短方向对应所述鸠尾槽22开放的一端滑入,进而使所述定位件32滑入所述鸠尾槽22时,所述凸块41是对应于所述滑动区424的其中一者的开口而能滑入所述卡合槽42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是借由设置所述变形部214,使所述卡合槽42在所述拆离位置与所述结合位置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凸块41能远离所述卡合槽42,并使所述卡合槽42能转动至另一个位置,然而,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态样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变形区214,而是将所述凸块41或所述头部321以可挠性材质制成,当所述卡合槽42在所述拆离位置与所述结合位置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凸块41或所述头部321借由可挠性材质的特性变形而配合使所述卡合槽42转动至另一个位置。

    参阅图13,本发明灯具模组的一个第二实施例是类似于所述第一实施例,其差异之处在于:

    所述灯具模组适用于夹持于一个物件(图未示)。

    所述灯具模组还包含一个夹持单元6。所述夹持单元6是连接于所述基座2相反于所述灯具单元3的一侧且能与所述基座2相配合而适用于分别夹持所述物件的两相反面,并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基座2的底壁211后的夹持壁61,与一个连接所述基座2及所述夹持壁61之间并能提供一个使所述夹持壁61恒保持朝所述底壁211趋近的力的连接壁62。

    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将所述灯具单元3组装于所述基座2,并操作使所述夹持壁61与所述底壁211夹持于使用者的衣物(图未示),例如:领口、袖口,或是裤头等等,以提醒提他用路人注意。

    如此,所述第二实施例也可达到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态样中,所述灯具模组也可以同时包含两个基座2,且分别连接一个套设单元5与一个夹持单元6,其中一个基座2利用所述套设单元5固定于一个杆件11上,当使用者骑乘自行车时,可以将所述灯具单元3组装于固定在所述杆件11上的基座2,而当使用者须离开自行车时或是遇到下雨时,则可以取下所述灯具单元3并组装在另一个基座2并借由所述夹持单元6固定于使用者的衣物,如此一来,就能很方便地携带。

    综上所述,借由设置所述凸块41与所述卡合槽42,使用者不需要使用其他的工具,只需要转动所述灯具单元3就能使所述卡合槽42绕所述第一轴线l1相对于所述凸块41在所述拆离位置及所述结合位置间转动,进而使将所述灯具单元3自所述基座2拆离或组装于所述基座2,在使用上十分地方便,而且仅需要很小的作业空间就能完成拆装,因此确实可达成本发明之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灯具模组,包含灯具单元,所述灯具单元包括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模组还包含基座,及卡制单元,所述基座包括本体,及沿第一轴线凹设于所述本体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安装轴向延伸的鸠尾槽,所述鸠尾槽沿所述安装轴向的其中一端开放,所述本体具有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交的底壁、由所述底壁的部份周缘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侧壁,及由所述侧壁朝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顶壁,所述鸠尾槽是由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及所述顶壁共同界定而成,所述灯具单元还包括固接于所述灯体后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是可经由所述鸠尾槽开放的一端而沿所述安装轴向滑移地伸设于所述鸠尾槽,所述定位件具有相邻所述底壁的头部,及连接所述头部与所述灯体之间并可沿所述鸠尾槽滑动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轮廓小于所述头部的轮廓的颈部,所述卡制单元包括伸设于所述鸠尾槽并沿所述安装轴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底壁的凸块,及形成于所述头部相反于所述灯体的一侧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具有连接区、两个由所述连接区分别反向向外延伸的卡制区,及两个由所述连接区分别反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卡制区呈角度间隔的滑动区,所述滑动区的至少其中一者相反于所述连接区的一端沿自身延伸方向朝外开放并可供所述凸块滑入而伸设于所述卡合槽,每一个卡制区相反于所述连接区的一端封闭,所述卡合槽能绕所述第一轴线相对于所述凸块在拆离位置及结合位置间转动,在所述拆离位置时,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滑动区与所述连接区中,所述滑动区与所述安装轴向同向,在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卡制区与所述连接区中,所述卡制区与所述安装轴向同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底壁是由可挠性材质制成,所述本体还具有贯穿所述底壁且部分环绕所述第一轴线设置的穿槽,所述穿槽具有第一区,及两个相间隔且分别由所述第一区的两端沿所述安装轴向朝所述鸠尾槽开放的一端延伸的第二区,所述底壁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区之间且相邻所述第一区并供所述卡制单元的凸块设置的变形部,及连接所述变形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区之间并对应每一个第二区相反于所述第一区的一端的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单元的凸块具有连接于所述变形部的连接部,及沿所述第一轴线相反于所述连接部并相邻所述卡合槽的滑动部,所述凸块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轮廓是由所述滑动部往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扩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单元的连接部沿所述安装轴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区对应所述卡制区的槽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鸠尾槽具有被所述顶壁环绕的滑动开口,所述滑动开口具有邻通所述鸠尾槽开放的一端的迫穿口区、沿所述安装轴向相反于所述迫穿口区的卡抵口区,及位于所述迫穿口区与所述卡抵口区之间的定位口区,定义所述颈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轮廓的长方向及短方向是分别沿第二轴线与第三轴线延伸,所述灯具单元的颈部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大于所述迫穿口区的槽宽,所述卡制区是沿所述第三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所述滑动区是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卡抵口区的槽宽对应所述灯具单元的颈部沿所述第三轴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所述定位口区的槽宽对应所述颈部对应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的长度,所述卡合槽在所述拆离位置时,所述颈部对应所述卡抵口区,所述卡合槽在所述结合位置时,所述颈部对应所述定位口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单元的定位件还包括数个连接于所述灯体后且由所述颈部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分别反向向外延伸的消隙调整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单元的滑动区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卡制区的延伸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模组还包含套设单元,所述套设单元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座沿所述安装轴向的两相反侧的勾持件,及嵌扣于所述勾持件之间的弹性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模组还包含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壁后的夹持壁,与连接所述基座及所述夹持壁之间并能提供使所述夹持壁恒保持朝所述底壁趋近的力的连接壁。

    技术总结
    一种灯具模组,包含灯具单元。所述灯具单元包括灯体。所述灯具模组还包含基座,及卡制单元。所述基座包括本体,及沿第一轴线凹设于所述本体且沿安装轴向延伸的鸠尾槽。所述本体具有底壁、侧壁,及顶壁。所述鸠尾槽是由所述底壁、所述侧壁,及所述顶壁共同界定而成。所述灯具单元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具有头部,及颈部。所述卡制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壁的凸块,及形成于所述头部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具有连接区、两个卡制区,及两个滑动区。所述卡合槽能绕所述第一轴线相对于所述凸块在拆离位置及结合位置间转动,使用者只需要转动所述灯具单元就能使所述卡合槽在所述拆离位置及所述结合位置间转动,进而将所述灯具单元拆离或组装于所述基座。

    技术研发人员:翁浚璋;林晋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贯企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57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