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9  78


    本发明涉及实验农药实施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农业生产作业中,越来越贴近科学化、现代化,所以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让农作物生长的更好,也是植保站的一大课题。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如何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对于农药研究人员来说很重要,因为使用化肥农药的剂量,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所生产作物内的化肥农药含量,也会影响到人们自身。

    在现代农药实施方法中,种苗浸渍法是一种很常见的农药使用方法,种苗浸渍法是用一定浓度的药剂浸渍种子或苗木,是防治某些种传病害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常用的用药方法。农药浸泡种子,能够有效预防苗期病害和虫害,而且有些种子休眠期长,为打破休眠,促进萌芽生长,采用生长素处理种子,促进发芽生长;有些加入驱鸟剂、杀老鼠剂,预防危害,总之,种子播种前处理,好处多多,有利于护种、保种、促进发芽、促进生长。种苗浸渍法的施药目标为作物的种子,药剂的浓度和用量对种子有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种子之后的生长状况。对于已知种苗浸渍法的农药来说,能够直接使用指定浓度的药剂对种子实施作用,然而对于一些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而言,其对于种子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所以需要实验得出新型药剂多种子的影响,以及对其后续生长的影响,才能得出新型药剂的有益效果和负面影响。操作新型药剂对种子的浸渍实验,不能同已知作用药剂的实施方法进行操作,因为种子在浸渍过程中,会有许多不定量的因素,所以需要排除外界干扰,才能够得出新型农药的具体能力。传统的浸渍方法在操作时,是直接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的,并且在浸渍完药剂后,需要将种皮上所携带的药剂沥干,且将种子捞出药剂和沥干过程都直接使种子之间发生摩擦,此时种子外壳相对脆弱,并不利于种子的正常生长。新型药剂的种苗浸渍法施药操作,不仅要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要分析药剂浸入种子的剂量,来确定种子与药剂之间的适应关系,这就要求在实验时,药剂内的溶质和溶剂都不能挥发消散,并且种子在浸泡过程中,种子的种皮会有脱落,当侵蚀种子数量较多时,就会有很多浸渍脱离物,这就要求种子上脱落的物质不能影响药剂剩余量。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能够在探究新型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在进行浸渍实验时,能够解决传统浸渍法,将种子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的问题,且其捞出和沥干过程不会人手操作,避免种子之间的摩擦,使种子种皮破裂;能够得出药剂浸渍种子的剂量,进而能够准确得出种子与药剂之间的适应关系,且能够避免其他因素对此测量的影响,使新型农药浸渍实验能够有效获得不同浓度下浸渍的种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它能够得到被新型种苗浸渍法实验得到的种子,且所得到的种子在浸渍过程中和浸渍完成后的沥干过程,都不需要人手去操作,使得种子的种皮能够完整且不会被损坏。在浸渍过程中,不会使装置内部的药剂挥发出,进而检测剩余药剂的剂量,从而得知不同浓度药剂对种子的适应程度,进而根据后续种子的出苗率和生长状况来选择最佳的药剂浓度,确保此类新型农药制剂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包括浸渍装置和漏液收集装置;所述漏液收集装置设置在浸渍装置下部;所述浸渍装置包括浸渍套筒;所述浸渍套筒内部设有浸渍过滤板;所述浸渍过滤板上规则设置多个滤孔;所述浸渍过滤板能够与浸渍套筒内壁相互配合;所述浸渍套筒内壁上的竖直方向上对称设有圆弧滑槽;所述浸渍过滤板侧壁上对称设有与圆弧滑槽相配合的圆弧滑块;所述圆弧滑块滑块末端设有滚动球;所述浸渍过滤板中心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旋转能够带动浸渍过滤板上下移动。

    所述螺纹孔周围设有多个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末端连接在同一连接底板上;所述连接底板下端中心连接有锥型活塞;所述漏液收集装置为漏液收集套筒;所述漏液收集套筒顶端设有能够与锥型活塞相配合的锥型漏液管。

    所述浸渍套筒上顶面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浸渍通孔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外圈固定设置在通孔内壁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螺杆为一体式杆状结构。

    所述浸渍过滤板上的每个滤孔上均设有弧面凹槽;每个所述弧面凹槽的内表面均为光滑表面。

    所述锥型漏液管底端设有滤网;所述滤网边框为磁性材料;所述滤网通过滤网边框吸附固定到锥型漏液管底部。

    所述浸渍套筒顶板一侧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用于安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温度控制计和螺纹板;所述加热棒和温度控制计均竖直设置在螺纹板上;所述螺纹板能够与螺孔相配合。

    所述漏液收集套筒顶面外缘设有外螺纹壁;所述浸渍套筒底部外缘设有能够与外螺纹壁相配合的螺纹壁。

    所述旋转轴上顶面连接设有旋转圆盘;所述旋转圆盘通过旋转把手或电机带动旋转。

    所述漏液收集套筒的上顶面为倾斜锥面。

    所述浸渍套筒侧壁的上部开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有能够与观察窗相互配合的观察门。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需要探究一种新型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其有益效果是否明显,需要对种子进行种苗浸渍。对于新型实验农药而言,需要探究其对种子的具体作用,本装置解决传统浸渍法在浸渍和浸渍提起沥干过程中,需要人手操作,进而损坏种皮的弊端,使得浸渍完成的种子能够更好的分析药剂对种子的作用。浸渍后能够根据剩余药剂的量来判断不同浓度的药剂量,来判断种子与不同药剂量的适应程度,以此为数据和后续种子的生长状况,来得出新型实验药剂的具体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剖视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浸渍套筒;2、浸渍过滤板;3、滤孔;4、圆弧滑槽;5、圆弧滑块;6、螺纹孔;7、螺杆;8、支撑柱;9、连接底板;10、锥型活塞;11、漏液收集套筒;12、锥型漏液管;13、通孔;14、轴承;15、旋转轴;16、弧面凹槽;17、滤网;18、滤网边框;19、加热棒;20、温度控制计;21、螺纹板;22、外螺纹壁;23、内螺纹壁;24、旋转圆盘;25、观察窗;26、观察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是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主体结构包括浸渍装置和漏液收集装置;所述漏液收集装置设置在浸渍装置下部;

    浸渍装置包括浸渍套筒1,浸渍套筒1内部设有浸渍过滤板2。浸渍过滤板2能够与浸渍套筒1内壁相互配合。浸渍套筒1内壁上的竖直方向上对称设有圆弧滑槽4,浸渍过滤板2侧壁上对称设有与圆弧滑槽4相配合的圆弧滑块5;设置圆弧滑块5和圆弧滑槽4的目的是为了,使浸渍过滤板2相对于浸渍套筒1的位置能够固定住,当需要将浸渍过滤板2上移,能够使得圆弧滑块5在圆弧滑槽4中上移,确保浸渍过滤板2相对于浸渍套筒1在移动时,不会出现浸渍过滤板2在浸渍套筒1内旋转的现象。圆弧滑块5末端设有滚动球,设置的滚动球能够减少圆弧滑块5与圆弧滑槽4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且能够使浸渍过滤板2在浸渍套筒1内上移时,更加顺畅,不会出现圆弧滑块5在圆弧滑槽4内卡住的问题。浸渍过滤板2中心设有螺纹孔6,螺纹孔6内设置有螺杆7,螺杆7旋转能够带动浸渍过滤板2上下移动;因为圆弧滑块5与圆弧滑槽4的配合,所以当旋转螺杆7时,浸渍过滤板2不会在浸渍套筒1内旋转,而螺杆7与螺孔构成螺纹传动机构,螺杆7旋转带动浸渍过滤板2上移,使得浸渍过滤板2在浸渍套筒1内上下移动。螺纹孔6周围设有多个支撑柱8,每个支撑柱8的末端连接在同一连接底板9上,连接底板9下端中心连接有锥型活塞10,漏液收集装置为漏液收集套筒11,漏液收集套筒11顶端设有能够与锥型活塞10相配合的锥型漏液管12;设置的锥型活塞10能够与锥型漏液管12相互配合,当螺杆7旋转带动浸渍过滤板2上移时,锥型活塞10与锥型漏液管12不再配合,使得浸渍套筒1内部的药剂从锥型漏液管12内流至漏液收集套筒11内部,进而实现浸渍完成的沥干过程中,锥型活塞10与锥型过滤管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浸渍药剂能够有效的被沥干;支撑柱8也使浸渍过滤板2与漏液收集套筒11之间留有距离,因为当将种子加入到浸渍过滤板2上时,种子的种皮会发生软化,种子吸水以及水质中的药剂,进而使种子发生萌发,虽然种子浸渍在药剂内,其萌发效率会很慢,但是因为浸渍过滤板2上有滤孔3,种子的胚芽和胚根萌发时,很容易穿出滤孔3,如果浸渍过滤板2与漏液收集套筒11直接接触,其胚根萌发的根须会吸附到漏液收集套筒11的顶板上,使得在取出种子时会不经意损伤部分种子的根须,不利于种子之后的正常生长。浸渍套筒1上顶面中心设有通孔13,浸渍通孔13内设有轴承14,轴承14外圈固定设置在通孔13内壁上,轴承14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5,所述旋转轴15与螺杆7为一体式杆状结构;设置的旋转轴15能够带动螺杆7旋转,使得浸渍过滤板2上移,而轴承14使得旋转轴15在旋转时,能够使旋转轴15不直接与通孔13接触,使得通孔13与旋转轴15之间的相对摩擦力减小,进而使得让旋转轴15旋转时,能够更简单的更方便的进行旋转。浸渍过滤板2上的每个滤孔3上均设有弧面凹槽16,每个弧面凹槽16的内表面均为光滑表面;设置的弧面凹槽16的目的是为了,在将种子放置到浸渍过滤板2上浸渍药剂时,如果种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在浸渍药剂的过程中,因为种子的长时间浸渍,会使胚根和胚芽萌发,而因为种子与种子之间的间距较小,使得种子之间萌发的根须会纠缠到一起,而当种子浸渍完成后,因为多个种子之间根须的缠绕,很难将多个种子分离开,不利于进一步对种子进行栽植研究,而且在种子完成浸渍后,需要将种子进行沥干,如果种子与种子之间相接触,就会使药剂很难沥干,把种子分别安置到不同的弧面凹槽16内,使得种子能够很方便将种皮上的药剂沥干;因为有弧面凹槽16的缘故,所以在放置种子时,无需将种子一个一个的摆放整齐,只需将种子放置到浸渍过滤板2上,慢慢晃动浸渍过滤板2,使种子落入到弧面凹槽16内,就能够实现种子与种子之间的无接触浸渍,且在晃动后,没有种子的弧面凹槽16再将种子补入,种子多余的再将种子取出,使种子安放效率更高。锥型漏液管12底端设有滤网17,滤网边框18为磁性材料,滤网17通过滤网边框18吸附固定到锥型漏液管12底部;因为种子浸渍药剂,会使种子的外壳软化脱落,产生一些种皮脱离物,但是在浸渍完成后,要对剩余的药剂做一系列测量,所以要将浸渍种皮脱离的物质过滤出,使得后续对剩余药剂的测量更加方便。漏液收集套筒11顶面外缘设有外螺纹壁22,浸渍套筒1底部外缘设有能够与外螺纹壁22相配合的内螺纹壁23;通过螺纹连接,将浸渍套筒1与漏液收集套筒11之间连接起来,使得装置的整体均可拆卸,当浸渍完成种子后,需要对装置的整体进行清洗,并进行晾干,而装置的不可拆卸就会导致在清洗时不方便,而且很容易有残余的药剂储存在装置内部,不仅会导致在检测药剂剩余量时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而且使用该装置进行二次实验时,会直接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使得得到的种子浸渍药剂浓度不对,进而导致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旋转轴15上顶面连接设有旋转圆盘24,旋转圆盘24通过旋转把手或电机带动旋转;设置旋转圆盘24的目的是为了,在使旋转轴15旋转时,能够更方便的转动旋转轴15,使得螺杆7带动浸渍过滤板2上移时,能够更加方便;而且驱动旋转轴15的方式可以是自动或者是手动驱动,即使用旋转把手或者是电机,均能够方便的实现旋转轴15的转动。浸渍套筒1侧壁的上部开有观察窗25,观察窗25上设有能够与观察窗25相互配合的观察门26;设置观察窗25和观察门26的目的是为了,当将种子拉起需要沥干时,能够通过观察窗25观察内部沥干情况,确保在取出种子时,能够得到一个沥干情况良好的种子,且当需要浸渍种子时,可以首先将种子安置到浸渍过滤板2后,再从观察窗25加入指定剂量的药剂,使得药剂的添加更加方便。浸渍套筒1顶板一侧设有螺孔,螺孔用于安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19、温度控制计20和螺纹板21,加热棒19和温度控制计20均竖直设置在螺纹板21上,螺纹板21能够与螺孔相配合;因为在种子浸渍过程中,内浸渍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为了避免温度因素对种子浸渍药剂的影响,所以应控制种子实验时的温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设置的加热棒19能够对浸渍套筒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且温度控制计20能够控制加热棒19对浸渍套筒1内空气的加热程度,以保障种子能够处于恒定的温度下进行浸渍。本装置的整体结构可拆卸,当使用完本装置后,将装置上的各个零件进行拆除,使得装置在浸渍完种子后的药剂能够方便清洗,避免残余药剂对下一次实验造成影响。漏液收集套筒11的上顶面为倾斜锥面;当浸渍完成后需要进行漏液操作时,倾斜锥面能够使存在与浸渍套筒1内部的药液更充分的充锥型漏液管12流出,使得浸渍套筒1内不会有过多的药剂残留。

    使用方法:

    将装置整体内部清洗干净,并晾干水分,即开始浸渍种子。

    将种子均匀设置在浸渍过滤板2的弧面凹槽16内,设置好后安装浸渍过滤板2,将浸渍过滤板2的螺纹孔6与螺杆7相互配合,且让圆弧滑块5与圆弧滑槽4相配合,配合好后,旋转旋转把手,使得与旋转圆盘24相连接的旋转轴15旋转,进而让旋转轴15带动螺杆7旋转,因为螺杆7与螺纹孔6螺纹转动配合,带动浸渍过滤板2上移,将浸渍过滤板2安置到浸渍套筒1内,直至螺杆7底面与连接底板9顶面接触。

    再将浸渍套筒1与漏液套筒螺纹连接配合,使得锥型活塞10能够与锥型漏液管12相对其齐,再反向转动螺杆7,将锥型活塞10密封塞入锥型漏液管12内,此时连接底板9底面与锥型漏液管12顶面接触,也保证了浸渍过滤板2与浸渍套筒1顶面留有一段距离,从而使螺杆7旋转带动浸渍过滤板2上移时,锥型活塞10能够从锥型过滤板内拔出,使得存在于浸渍套筒1内部的药剂能够从锥型漏液管12流出。

    配合好后,将装置放平,打开观察门26,在观察窗25内加入指定剂量的实验药剂,使种子进行浸渍。当浸渍时间到达时,旋转旋转把手或者启动电机,使得旋转轴15带动螺杆7旋转,进而带动浸渍过滤板2上移,同时浸渍过滤板2上移,将锥型活塞10从锥型漏液管12内拉出,使得存在于浸渍套筒1内部的药剂从锥型漏液管12流出,经过滤网17后,将药剂滤过到漏液收集套筒11内,进而等待种子沥干。

    在等待种子沥干一端时间后,解除浸渍套筒1与漏液收集套筒11之间的螺纹连接,然后旋转旋转把手或者启动电机,因为螺杆7与浸渍过滤板2上的螺纹孔6螺纹传动配合,所以螺杆7转动时能带动浸渍过滤板2下移,从而将浸渍过滤板2取下。取下后慢慢的将浸渍过滤板2上的一个一个的种子取出进行保存,进而进行下一步的栽植,且把漏液收集套筒11内的药剂取出,进行药剂剩余量的检测,检测完成后,将装置整体清洗干净,并晾干,完成操作。

    因此,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能够在探究新型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在进行浸渍实验时,能够解决传统浸渍法,将种子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的问题,且其捞出和沥干过程不会人手操作,避免种子之间的摩擦,使种子种皮破裂;能够得出药剂浸渍种子的剂量,进而能够准确得出种子与药剂之间的适应关系,且能够避免其他因素对此测量的影响,使新型农药浸渍实验能够有效获得不同浓度下浸渍的种子。


    技术特征:

    1.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渍装置和漏液收集装置;所述漏液收集装置设置在浸渍装置下部;

    所述浸渍装置包括浸渍套筒(1);所述浸渍套筒(1)内部设有浸渍过滤板(2);所述浸渍过滤板(2)上规则设置多个滤孔(3);所述浸渍过滤板(2)能够与浸渍套筒(1)内壁相互配合;所述浸渍套筒(1)内壁上的竖直方向上对称设有圆弧滑槽(4);所述浸渍过滤板(2)侧壁上对称设有与圆弧滑槽(4)相配合的圆弧滑块(5);所述圆弧滑块(5)滑块末端设有滚动球;

    所述浸渍过滤板(2)中心设有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内设置有螺杆(7);所述螺杆(7)旋转能够带动浸渍过滤板(2)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6)周围设有多个支撑柱(8);每个所述支撑柱(8)的末端连接在同一连接底板(9)上;所述连接底板(9)下端中心连接有锥型活塞(10);

    所述漏液收集装置为漏液收集套筒(11);所述漏液收集套筒(11)顶端设有能够与锥型活塞(10)相配合的锥型漏液管(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套筒(1)上顶面中心设有通孔(13);所述浸渍通孔(13)内设有轴承(14);所述轴承(14)外圈固定设置在通孔(13)内壁上;所述轴承(14)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5);

    所述旋转轴(15)与螺杆(7)为一体式杆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过滤板(2)上的每个滤孔(3)上均设有弧面凹槽(16);每个所述弧面凹槽(16)的内表面均为光滑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型漏液管(12)底端设有滤网(17);所述滤网边框(18)为磁性材料;所述滤网(17)通过滤网边框(18)吸附固定到锥型漏液管(12)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套筒(1)顶板一侧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用于安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19)、温度控制计(20)和螺纹板(21);所述加热棒(19)和温度控制计(20)均竖直设置在螺纹板(21)上;所述螺纹板(21)能够与螺孔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收集套筒(11)顶面外缘设有外螺纹壁(22);所述浸渍套筒(1)底部外缘设有能够与外螺纹壁(22)相配合的内螺纹壁(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5)上顶面连接设有旋转圆盘(24);所述旋转圆盘(24)通过旋转把手或电机带动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收集套筒(11)的上顶面为倾斜锥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套筒(1)侧壁的上部开有观察窗(25);所述观察窗(25)上设有能够与观察窗(25)相互配合的观察门(26)。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苗浸渍法实验农药实施装置,主要涉及实验农药实施装置领域。包括浸渍装置和漏液收集装置;所述漏液收集装置设置在浸渍装置下部;所述浸渍装置包括浸渍套筒;所述浸渍套筒内部设有浸渍过滤板;所述浸渍过滤板上规则设置多个滤孔;所述浸渍过滤板能够与浸渍套筒内壁相互配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得到被新型种苗浸渍法实验得到的种子,使得种子的种皮能够完整且不会被损坏。在浸渍过程中,不会使装置内部的药剂挥发出,进而检测剩余药剂的剂量,从而得知不同浓度药剂对种子的适应程度,进而根据后续种子的出苗率和生长状况来选择最佳的药剂浓度,确保此类新型农药制剂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谢秀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谢秀华
    技术研发日:2020.11.1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57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