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无人机机身舱段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身舱段。
背景技术:
无人机机身舱段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承受表面压力载荷,且与起落架连接,在无人机起飞、降落过程中,承受起落架传递的冲击载荷,是无人机上重要的承载结构。
当前,为满足承载需要,多设计无人机机身舱段具有较大的质量,不符合当下无人机减重的要求。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机身舱段,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机机身舱段,包括:
前环框、中环框、后环框,依次排列设置;
蜂窝底板,在前环框、中环框之间设置,一端与前环框连接,另一端与中环框连接;
网格壁板,在中环框、后环框之间设置,一端与中环框连接,另一端与后环框连接;
蜂窝蒙皮,一侧边缘与蜂窝底板一侧边缘、网格壁板一侧边缘连接,另一侧边缘与蜂窝底板另一侧边缘、网格壁板另一侧边缘连接,覆盖前环框、中环框、后环框。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前环框、中环框、后环框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前环框、中环框、后环框的截面呈工字型。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前环框、中环框、后环框大致呈马蹄形。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蜂窝底板采用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 中间蜂窝体共固化制造方案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网格壁板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蜂窝蒙皮采用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 中间蜂窝体共固化制造方案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蜂窝蒙皮大致呈u形。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还包括:
两个前桁条,在前环框、中环框之间设置,一端与前环框连接,另一端与中环框连接;每个前桁条对应与蜂窝底板一侧边缘连接,与蜂窝蒙皮对应侧的边缘连接;
两个后桁条,在中环框、后环框之间设置,一端与中环框连接,另一端与后环框连接;每个后桁条对应与网格壁板一侧边缘连接,与蜂窝蒙皮对应侧的边缘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前桁条、后桁条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前桁条、后桁条的截面呈l型。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还包括:
两个前加强梁,在前环框、中环框之间设置,一端与前环框连接,另一端与中环框连接,以及与蜂窝底板连接;
两个后加强梁,在中环框、后环框之间设置,一端与中环框连接,另一端与后环框连接,以及与网格壁板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前加强梁、后加强梁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前加强梁、后加强梁的截面呈c型。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蜂窝底板上具有起落架收放口;
无人机机身舱段还包括:
起落架舱门,在起落架收放口设置,能够打开、关闭;
起落架前接头,与前环框连接;
起落架后接头,与中环框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起落架舱门采用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 中间蜂窝体共固化制造方案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起落架前接头、起落架后接头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每个起落架后接头对应与一个前加强梁朝向中环框的一端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还包括:
两个支撑梁,每个支撑梁一端与前环框连接,另一端对应与一个前加强梁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支撑梁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支撑梁的截面呈c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身舱段的外形图;
图2是图1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机身舱段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其中:
1-前环框;2-中环框;3-后环框;4-蜂窝底板;5-网格壁板;6-蜂窝
蒙皮;7-前桁条;8-后桁条;9-前加强梁;10-后加强梁;11-起落架舱门;
12-起落架前接头;13-起落架后接头;14-支撑梁。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此外,附图用于示例性说明,其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限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无人机机身舱段,包括:
前环框1、中环框2、后环框3,依次排列设置;
蜂窝底板4,在前环框1、中环框2之间设置,一端与前环框1连接,另一端与中环框2连接;
网格壁板5,在中环框2、后环框3之间设置,一端与中环框2连接,另一端与后环框3连接;
蜂窝蒙皮6,一侧边缘与蜂窝底板4一侧边缘、网格壁板5一侧边缘连接,另一侧边缘与蜂窝底板4另一侧边缘、网格壁板5另一侧边缘连接,覆盖前环框1、中环框2、后环框3。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机身舱段,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设计前环框1、中环框2之间的蜂窝底板4由复合材料制造,以及,设计覆盖前环框1、中环框2、后环框3的蜂窝蒙皮由符合材料制造,在满足承受表面压力载荷的同时,具有相对较轻的质量,满足当下无人机减重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前环框1、中环框2、后环框3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整体质量较轻,刚度较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前环框1、中环框2、后环框3的截面呈工字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前环框1、中环框2、后环框3大致呈马蹄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蜂窝底板4采用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 中间蜂窝体共固化制造方案制造,以使蜂窝底板4具有相对较轻的质量、较高的刚度,以及满足承受表面压力载荷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网格壁板5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整体质量较轻,刚度较高,以及满足承受表面压力载荷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蜂窝蒙皮6采用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 中间蜂窝体共固化制造方案制造,以使蜂窝蒙皮6具有相对较轻的质量、较高的刚度,以及满足承受表面压力载荷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蜂窝蒙皮6大致呈u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还包括:
两个前桁条7,在前环框1、中环框2之间设置,一端与前环框1连接,另一端与中环框2连接;每个前桁条7对应与蜂窝底板4一侧边缘连接,与蜂窝蒙皮6对应侧的边缘连接;
两个后桁条8,在中环框2、后环框3之间设置,一端与中环框2连接,另一端与后环框3连接;每个后桁条8对应与网格壁板5一侧边缘连接,与蜂窝蒙皮6对应侧的边缘连接。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机身舱段,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前桁条7的设置,一方面可对前环框1、中环框2起定位作用,另一方面可为蜂窝底板4与蜂窝蒙皮6间的连接提供连接部位。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机身舱段,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后桁条8的设置,一方面可对中环框2、后环框3起定位作用,另一方面可为网格壁板5与蜂窝蒙皮6间的连接提供连接部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前桁条7、后桁条8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以具有相对较轻的质量、较高的刚度,以及满足承载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前桁条7、后桁条8的截面呈l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还包括:
两个前加强梁9,在前环框1、中环框2之间设置,一端与前环框1连接,另一端与中环框2连接,以及与蜂窝底板4连接;
两个后加强梁10,在中环框2、后环框3之间设置,一端与中环框2连接,另一端与后环框3连接,以及与网格壁板5连接。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机身舱段,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前加强梁9的设置,一方面可对前环框1、中环框2起定位作用,另一方面可增强蜂窝底板4的刚度,满足承载的需求。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机身舱段,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后加强梁10的设置,一方面可对中环框2、后环框3起定位作用,另一方面可增强网格壁板5的刚度,满足承载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前加强梁9、后加强梁10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以具有相对较轻的质量、较高的刚度,以及满足承载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前加强梁9、后加强梁10的截面呈c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蜂窝底板4上具有起落架收放口;
无人机机身舱段还包括:
起落架舱门11,在起落架收放口设置,能够打开、关闭;
起落架前接头12,与前环框1连接;
起落架后接头13,与中环框2连接。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机身舱段,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起落架前接头12、起落架后接头13可与无人机的起落架连接,在起落架舱门11打开时,起落架可进行收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起落架舱门11采用内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 中间蜂窝体共固化制造方案制造以使起落架舱门11具有相对较轻的质量、较高的刚度,以及满足承受表面压力载荷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起落架前接头12、起落架后接头13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机身舱段,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起落架前接头12、起落架后接头13直接与起落架连接,在无人机起飞、着陆过程中直接承受起落架传递的冲击载荷,将起落架前接头12、起落架后接头13设计为铝合金结构,可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能够有效承受起落架传递的冲击载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每个起落架后接头13对应与一个前加强梁9朝向中环框2的一端连接。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机身舱段,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将用于与起落架直接连接的起落架后接头13设置在前加强梁9、中环框2之间,与前加强梁9、中环框2连接,避免直接连接在蜂窝底板4上,以此,能够避免蜂窝底板4上在无人机起飞、降落过程中产生集中载荷,遭受破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还包括:
两个支撑梁14,每个支撑梁14一端与前环框1连接,另一端对应与一个前加强梁9连接。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机身舱段,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将用于与起落架直接连接的起落架前接头12设置在前环框1上,避免直接连接在蜂窝底板4上,以此,能够避免蜂窝底板4上在无人机起飞、降落过程中产生集中载荷,遭受破坏,此外,设计支撑梁14支撑在前环框1、前加强梁9可形成稳固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承载能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支撑梁14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以具有相对较轻的质量、较高的刚度,以及满足承载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中,各个支撑梁14的截面呈c型。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无人机机身舱段,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环框(1)、中环框(2)、后环框(3),依次排列设置;
蜂窝底板(4),在所述前环框(1)、所述中环框(2)之间设置,一端与所述前环框(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环框(2)连接;
网格壁板(5),在所述中环框(2)、所述后环框(3)之间设置,一端与所述中环框(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环框(3)连接;
蜂窝蒙皮(6),一侧边缘与所述蜂窝底板(4)一侧边缘、所述网格壁板(5)一侧边缘连接,另一侧边缘与所述蜂窝底板(4)另一侧边缘、所述网格壁板(5)另一侧边缘连接,覆盖所述前环框(1)、所述中环框(2)、所述后环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两个前桁条(7),在所述前环框(1)、所述中环框(2)之间设置,一端与所述前环框(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环框(2)连接;每个所述前桁条(7)对应与所述蜂窝底板(4)一侧边缘连接,与所述蜂窝蒙皮(6)对应侧的边缘连接;
两个后桁条(8),在所述中环框(2)、所述后环框(3)之间设置,一端与所述中环框(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环框(3)连接;每个所述后桁条(8)对应与所述网格壁板(5)一侧边缘连接,与所述蜂窝蒙皮(6)对应侧的边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前桁条(7)、所述后桁条(8)的截面呈l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两个前加强梁(9),在所述前环框(1)、所述中环框(2)之间设置,一端与所述前环框(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环框(2)连接,以及与所述蜂窝底板(4)连接;
两个后加强梁(10),在所述中环框(2)、所述后环框(3)之间设置,一端与所述中环框(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环框(3)连接,以及与所述网格壁板(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其特征在于,
所述蜂窝底板(4)上具有起落架收放口;
所述无人机机身舱段还包括:
起落架舱门(11),在所述起落架收放口设置,能够打开、关闭;
起落架前接头(12),与所述前环框(1)连接;
起落架后接头(13),与所述中环框(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落架前接头(12)、起落架后接头(13)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起落架后接头(13)对应与一个所述前加强梁(9)朝向所述中环框(2)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机身舱段,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两个支撑梁(14),每个所述支撑梁(14)一端与所述前环框(1)连接,另一端对应与一个所述前加强梁(9)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