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框及其座舱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9  97


    本申请属于座舱盖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强框及其座舱盖结构。



    背景技术:

    飞机座舱盖主要包括座舱盖骨架、在骨架上设置的透明件,为保证透明件抗鸟撞性能和减轻重量,透明件多采用变厚度方案,透明件由前向后逐渐变薄,即透明件易遭受鸟撞的前段厚度相对较厚,后段厚度相对较薄,该种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1)透明件厚度较厚的前段遭受鸟撞时,撞击力会向厚度较薄的后段传递,容易使后段产生裂纹,遭受破坏,难以真正的起到抗鸟撞的能力;

    2)飞行员自透明件厚度较薄的后段穿窗逃逸时,后段区域的裂纹容易向厚度较厚的前段扩展。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强框及其座舱盖结构,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加强框,包括:

    弧形支撑板;

    弹性连接板,沿弧形支撑板外表面设置,与弧形支撑板外表面贴合;

    硬质连接板,沿弹性连接板外表面设置,与弹性连接板外表面贴合。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加强框中,弹性连接板内部具有孔洞。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加强框中,弹性连接板为橡胶型材;

    硬质连接板为铝板。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加强框中,弹性连接板通过胶粘剂粘接在弧形支撑板外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加强框中,还包括:

    弧形加强板,在弧形支撑板内侧设置;

    多个支撑筋条,支撑设置弧形支撑板、弧形加强板之间。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座舱盖结构,包括骨架、在骨架上设置的透明件,透明件自前向后厚度逐渐变薄,还包括:

    弧形支撑板,在透明件内侧设置,位于透明件中间部位,两端连接在骨架上;

    弹性连接板,沿弧形支撑板外表面设置,与弧形支撑板外表面贴合;

    硬质连接板,沿弹性连接板外表面设置,与弹性连接板外表面贴合,以及与透明件内表面贴合。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座舱盖结构中,弹性连接板内部具有孔洞。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座舱盖结构中,弹性连接板为橡胶型材;

    硬质连接板为铝板。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座舱盖结构中,弹性连接板通过胶粘剂粘接在弧形支撑板外表面;

    硬质连接板通过胶粘剂粘接在透明件内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座舱盖结构中,还包括:

    弧形加强板,在弧形支撑板内侧设置,两端连接在骨架上;

    多个支撑筋条,支撑设置弧形支撑板、弧形加强板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舱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框的示意图;

    其中:

    1-弧形支撑板;2-弹性连接板;3-硬质连接板;4-弧形加强板;5-支撑筋条;6-骨架;7-透明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此外,附图用于示例性说明,其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限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方面提供一种加强框,包括:

    弧形支撑板1;

    弹性连接板2,沿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设置,与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贴合;

    硬质连接板3,沿弹性连接板2外表面设置,与弹性连接板2外表面贴合。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加强框,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可用作飞机座舱盖的加强结构,在用作飞机的加强结构时,可将其在飞机座舱盖透明件7内侧设置,位于透明件7中间部位,弧形支撑板1两端连接在飞机座舱盖骨架6上,硬质连接板3与飞机座舱盖透明件7内表面贴合,以此能够有效支撑飞机座舱盖透明件7,在飞机座舱盖7前段遭受鸟撞,撞击力向后段传递时,直接承受撞击载荷,从而能够避免飞机座舱盖7厚度较薄的后段遭受破坏,产生裂纹。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加强框,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其在用作飞机的加强结构时,弹性连接板2会被挤压在弧形支撑板1、硬质连接板3之间,可在飞机座舱盖透明件7承受气动载荷时,依靠其弹性力,使硬质连接板3与飞机座舱盖透明件7内表面保持贴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加强框中,弹性连接板2内部具有孔洞,以使其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在加强框用作飞机的加强结构时,使硬质连接板3与飞机座舱盖透明件7内表面保持贴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加强框中,弹性连接板2为橡胶型材;

    硬质连接板3为铝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加强框中,弹性连接板2通过胶粘剂粘接在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加强框中,还包括:

    弧形加强板4,在弧形支撑板1内侧设置;

    多个支撑筋条5,支撑设置弧形支撑板1、弧形加强板4之间。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加强框,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在用作飞机座舱盖的加强结构时,可将弧形加强板4两端连接在飞机座舱盖骨架6上,以此能够进一步有效支撑飞机座舱盖透明件7,在飞机座舱盖7前段遭受鸟撞,撞击力向后段传递时,直接承受撞击载荷,从而能够避免飞机座舱盖7厚度较薄的后段遭受破坏,产生裂纹。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座舱盖结构,包括骨架6、在骨架6上设置的透明件7,透明件7自前向后厚度逐渐变薄,还包括:

    弧形支撑板1,在透明件7内侧设置,位于透明件7中间部位,两端连接在骨架6上;

    弹性连接板2,沿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设置,与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贴合;

    硬质连接板3,沿弹性连接板2外表面设置,与弹性连接板2外表面贴合,以及与透明件7内表面贴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座舱盖结构中,弹性连接板2内部具有孔洞。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座舱盖结构中,弹性连接板2为橡胶型材;

    硬质连接板3为铝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座舱盖结构中,弹性连接板2通过胶粘剂粘接在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

    硬质连接板3通过胶粘剂粘接在透明件7内表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座舱盖结构中,还包括:

    弧形加强板4,在弧形支撑板1内侧设置,两端连接在骨架6上;

    多个支撑筋条5,支撑设置弧形支撑板1、弧形加强板4之间。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座舱盖结构,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加强框,具体相关之处可参见加强框相关部分说明即可,其技术效果也可参考加强框相关部分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强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弧形支撑板(1);

    弹性连接板(2),沿所述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设置,与所述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贴合;

    硬质连接板(3),沿所述弹性连接板(2)外表面设置,与所述弹性连接板(2)外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板(2)内部具有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板(2)为橡胶型材;

    所述硬质连接板(3)为铝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板(2)通过胶粘剂粘接在所述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框,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弧形加强板(4),在所述弧形支撑板(1)内侧设置;

    多个支撑筋条(5),支撑设置所述弧形支撑板(1)、所述弧形加强板(4)之间。

    6.一种座舱盖结构,包括骨架(6)、在所述骨架(6)上设置的透明件(7),所述透明件(7)自前向后厚度逐渐变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弧形支撑板(1),在所述透明件(7)内侧设置,位于所述透明件(7)中间部位,两端连接在所述骨架(6)上;

    弹性连接板(2),沿所述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设置,与所述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贴合;

    硬质连接板(3),沿所述弹性连接板(2)外表面设置,与所述弹性连接板(2)外表面贴合,以及与所述透明件(7)内表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板(2)内部具有孔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板(2)为橡胶型材;

    所述硬质连接板(3)为铝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板(2)通过胶粘剂粘接在所述弧形支撑板(1)外表面;

    所述硬质连接板(3)通过胶粘剂粘接在所述透明件(7)内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盖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弧形加强板(4),在所述弧形支撑板(1)内侧设置,两端连接在所述骨架(6)上;

    多个支撑筋条(5),支撑设置所述弧形支撑板(1)、所述弧形加强板(4)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具体涉及一种加强框,包括:弧形支撑板;弹性连接板,沿弧形支撑板外表面设置,与弧形支撑板外表面贴合;硬质连接板,沿弹性连接板外表面设置,与弹性连接板外表面贴合。此外,涉及一种座舱盖结构,包括骨架、在骨架上设置的透明件,透明件自前向后厚度逐渐变薄,还包括:弧形支撑板,在透明件内侧设置,位于透明件中间部位,两端连接在骨架上;弹性连接板,沿弧形支撑板外表面设置,与弧形支撑板外表面贴合;硬质连接板,沿弹性连接板外表面设置,与弹性连接板外表面贴合,以及与透明件内表面贴合。

    技术研发人员:韩钰;崔浩;毕世权;任清泉;闫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12.0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55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