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9  118


    本发明涉及油茶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



    背景技术:

    油茶,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主要种植在中国从长江流域到华南地区,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油茶,在油茶种植过程中,需要通过开沟机进行开沟施肥,以保证油茶可以获取所需要的养分,提高产量;

    但是现有的开沟机在开沟的过程中,开沟盘容易与土壤内部的石块发生碰撞,使开沟盘受损,影响了开沟盘的使用寿命,需要经常更换开沟盘,造成了成本的浪费;

    同时目前在开沟施肥前,没有专门对肥料进行分类储存的装置,并且在混合时不能同时加入多种肥料,影响了肥料的混合效率,针对本发明的开沟装置部分,申请人于同日单独申请了发明专利申请进行保护,本申请主要是针对整体系统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包括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和开沟装置,所述肥料先储存在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内部,当需要施肥时,在通过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根据实际需要,将肥料混合送到开沟装置上,对土地进行开沟施肥,所述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包括储存外壳,所述储存外壳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储存外壳内部对应分隔板边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储存盒,且储存盒底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壁固定连接有半圆板,所述分隔板顶端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外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伸缩壳,所述伸缩壳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顶端对应储存盒顶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套筒,且套筒顶端熔铸有旋钮,所述套筒底端滑动卡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底端与半圆板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外侧对应半圆板顶部位置处套接有挡料盘,所述储存外壳内部对应储存盒底部位置处开设有混合腔室,所述分隔板底端对应混合腔室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对应混合腔室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混合腔室底端对应搅拌叶底部位置处开设有排料口,所述分隔板内部开设有风腔,所述第一旋转电机顶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贯穿分隔板与风腔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外侧对应风腔内部位置处等距固定连接有旋叶,所述储存外壳外侧对应分隔板位置处均开设有流动通道;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设置的分隔板将储存外壳内部分割成多个储存空间,从而方便对不同类型的肥料进行储存,增加了装置的便捷性,同时通过转动升降杆,使升降杆通过升降块带着伸缩壳移动,调整了伸缩壳的高度,进而提高了储存盒的储存容量,同时在伸缩壳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套筒和连杆滑动的设置,避免影响伸缩壳移动,保证调节的效果;

    再需要施肥时,根据所需要的肥料,转动装有对应肥料的储存盒顶端的旋钮,使旋钮通过套筒带动连杆旋转,进而带动挡料盘转动,方便将储存盒内部的肥料送入混合腔室内部进行混合,增加了混合的效率,同时启动第一旋转电机,使第一旋转电机带动搅拌叶旋转,对肥料进行搅拌,混合出自己所需要的混合肥料,再通过排料口排出,方便送入肥料箱,在第一旋转电机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传动轴和旋叶旋转,从而使风通过流动通道进入风腔,在风腔内部循环,降低储存外壳的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影响肥料的质量。

    2、设置了减震开沟机构,通过转动螺杆,使螺杆带着卡盘转出卡槽,调整连接轴、调节支撑架和侧位盘的位置,增加侧位盘和开沟盘之间的距离,从而方便根据需要调整合适的开沟宽度,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并且在调节支撑架滑动的过程中通过密封板底端的矩形槽对调节支撑架进行限位,避免调节支撑架出现偏移,保证侧位盘的稳定,进而保证开沟的效果;

    另外,通过密封板上升时,通过缓冲座内部的阻尼液减少动能,减缓一部分的冲击力,同时当阻尼液被挤压进入气筒内部时,通过张紧弹簧带动橡胶板移动,再次减缓冲击力,从而最大程度的减缓冲击力,避免开沟盘受损,保证了开沟盘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支撑板和调节支撑架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支撑弹簧和凹型块的配合,对皮带进行松紧,进而在收缩减震时,也能保证皮带的绷紧度,方便开沟盘旋转,保证了开沟的效率。

    3、设置了开沟调节与排土机构,通过液压推杆与缓冲弹簧配合,带动滑块在调节槽内部移动,从而带动转动板旋转,使转动板推动调节座转动,调整了调节座和横架之间的夹角,改变了开沟盘与横架的距离,方便根据需要调整合适的开沟深度,使肥料与油茶树根部更加接近,保证对油茶树的施肥效果,另外在开沟的过程中,通过转盘带动螺纹杆旋转,使升降板通过滑杆带着挡板移动,调整了挡板的高度,方便挡板与地面贴合,对挖掘上来的泥土进行阻挡,避免泥土飞溅,进而防止土壤流失。

    综上所述,通过开沟调节与排土机构根据需要调整开沟深度,方便对油茶树的根部进行施肥,从而使油茶树可以更好的吸收肥料,保证了油茶树生长,同时减震开沟机构在开沟的过程中,减缓冲击力,避免开沟盘的受损,增加了开沟盘的使用寿命,减少开沟盘的更换次数,节约成本。

    4、设置了填埋与翻土混合机构,通过后支撑轮的滚动,带动转动杆旋转,并通过传动履带的配合,带动转轴旋转,从而使转轴带动螺旋料杆转动,将沟渠两侧的土壤输送到沟渠内部进行填埋,同时在填埋的过程中,通过转动杆带动翻土盘转动,将土壤和肥料扬起,对土壤和肥料进行翻转混合,再通过弧形罩落回沟渠,提高了土壤与肥料的混合效果,使土壤能够更加充分的吸收肥料提供的养分,提高产量,另外在不需要填埋时,通过驱动电机和连接杆配合带动收卷辊旋转,拉动钢索,使钢索沿着导线轮旋转,收卷在收卷辊上,并拉动支架上升,使翻土盘与地面脱离,避免翻土盘损坏。

    5、设置了洒落肥料自动洒落机构,通过定位插销推动第二齿轮和十字转块移动,使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从而方便车架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圆盘旋转,使圆盘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对动力进行传递,便于转杆带动椭圆转块旋转,并通过推板的配合推动盖板上升,解除对出料通道的密封,方便肥料进入,同时通过椭圆转块的持续旋转,使盖板间歇的对出料通道进行密封、开合,限制肥料洒落的量,避免肥料洒落过多,降低肥料的浪费;

    另外,在椭圆转块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复位弹簧的配合,带动活动块上下滑动,进而带动筛板振动,对肥料进行筛选,使肥料可以均匀的撒下,提高洒落的效果;

    6、设置了下料机构,通过套管和伸缩杆的配合,在盖板上升、下降的过程中,带动活动压板转动,从而使活动压板和固定夹板配合,对大块的肥料进行挤压,使大块肥料粉碎成小颗粒,提高肥料与土壤的混合效果,同时在盖板上升的过程中推动竖板上升,通过转板的配合,使竖板推动挡料板,进而推着挡料板沿着槽口滑动,隔断导料板和活动压板之间的空隙,避免没有挤压粉碎肥料的落下,方便将粉碎的肥料排出。

    综上所述,通过洒落肥料自动洒落机构和下料机构配合,对肥料进行挤压粉碎后,再均匀的洒落出来,使肥料可以更好的与土壤混合,同时通过填埋与翻土混合机构将土覆盖在肥料,并对肥料和土壤进行翻转,进一步提高土壤与肥料的混合效果,增加了对油茶树的施肥效果,进而保证油茶树的生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系统的整体框图;

    图2是本发明顶盖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分隔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旋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3中a区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弧形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开沟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减震开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密封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开沟调节与排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图6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出料通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图12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填埋与翻土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00、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101、储存外壳;102、分隔板;103、储存盒;104、出料口;105、升降杆;106、升降块;107、伸缩壳;108、顶盖;109、套筒;110、旋钮;111、连杆;112、挡料盘;113、混合腔室;114、第一旋转电机;115、搅拌叶;116、排料口;117、风腔;118、传动轴;119、旋叶;120、流动通道;121、半圆板;

    1、车架;2、横架;

    3、减震开沟机构;301、调节座;302、支撑板;303、旋转电机;304、主动轴;305、从动轴;306、开沟盘;307、固定板;308、支撑弹簧;309、凹型块;310、滚筒;311、皮带;312、卡槽;313、卡盘;314、连接轴;315、侧位盘;316、螺杆;317、调节支撑架;318、缓冲座;319、凹槽;320、密封板;321、气筒;322、张紧弹簧;323、橡胶板;

    4、开沟调节与排土机构;401、调节槽;402、液压推杆;403、缓冲弹簧;404、滑块;405、转动板;406、固定架;407、滑杆;408、升降板;409、螺纹杆;410、转盘;411、挡板;

    5、肥料箱;

    6、填埋与翻土混合机构;601、支架;602、转动杆;603、后支撑轮;604、翻土盘;605、连接板;606、转轴;607、传动皮带;608、弧形罩;609、固定块;610、导线轮;611、连接杆;612、收卷辊;613、驱动电机;614、钢索;615、螺旋料杆;

    8、洒落肥料自动洒落机构;801、出料通道;802、转杆;803、定位插销;804、第一齿轮;805、圆盘;806、椭圆转块;807、推板;808、盖板;809、十字转块;810、限位槽;811、限位块;812、第二齿轮;813、活动块;814、筛板;815、复位弹簧;

    9、下料机构;901、导料板;902、活动压板;903、固定夹板;904、槽口;905、挡料板;906、转板;907、竖板;908、套管;909、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包括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100和开沟装置200,肥料先储存在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100内部,当需要施肥时,在通过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100根据实际需要,将肥料混合送到开沟装置200上,对土地进行开沟施肥,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100包括储存外壳101,储存外壳101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02,储存外壳101内部对应分隔板102边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储存盒103,且储存盒103底端开设有出料口104,出料口104内壁固定连接有半圆板121,分隔板102顶端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升降杆105,升降杆105外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块106,升降块106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伸缩壳107,伸缩壳107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108,顶盖108顶端对应储存盒103顶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套筒109,且套筒109顶端熔铸有旋钮110,套筒109底端滑动卡接有连杆111,连杆111底端与半圆板121顶端转动连接,连杆111外侧对应半圆板121顶部位置处套接有挡料盘112,储存外壳101内部对应储存盒103底部位置处开设有混合腔室113,分隔板102底端对应混合腔室113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114,第一旋转电机114的输出轴对应混合腔室113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15,混合腔室113底端对应搅拌叶115底部位置处开设有排料口116,分隔板102内部开设有风腔117,第一旋转电机114顶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18,且传动轴118贯穿分隔板102与风腔117顶端转动连接,传动轴118外侧对应风腔117内部位置处等距固定连接有旋叶119,储存外壳101外侧对应分隔板102位置处均开设有流动通道120,第一旋转电机114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如图6-15所示,开沟装置200包括车架1,车架1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架2,车架1顶端固定连接有肥料箱5,横架2底端远离支撑轮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减震开沟机构3,减震开沟机构3包括调节座301、支撑板302、旋转电机303、主动轴304、从动轴305、开沟盘306、固定板307、支撑弹簧308、凹型块309、滚筒310、皮带311、卡槽312、卡盘313、连接轴314、侧位盘315、螺杆316、调节支撑架317、缓冲座318、凹槽319、密封板320、气筒321、张紧弹簧322和橡胶板323;

    车架1一端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调节座301,调节座301底端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02,调节座301内壁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303,旋转电机30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轴304,支撑板302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从动轴305,且从动轴305两端均贯穿支撑板302两端,从动轴305外侧对应支撑板302两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开沟盘306,调节座301内壁对应旋转电机303底部位置处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07,调节座301内壁对应两个固定板307之间位置处通过支撑弹簧308对称固定连接有凹型块309,且凹型块309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滚筒310,主动轴304、从动轴305和滚筒310外侧均套接有皮带311,开沟盘306一端开设有卡槽312,卡槽312内部滑动连接有卡盘313,卡盘313另一端通过连接轴314固定连接有侧位盘315,侧位盘315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316,连接轴314外侧转动连接有调节支撑架317,调节座301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缓冲座318,缓冲座318底端开设有凹槽319,凹槽319内壁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板320,且密封板320底端与调节支撑架317顶端滑动连接,缓冲座318外端等距固定连接有气筒321,气筒321顶端固定连接有张紧弹簧322,张紧弹簧32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323,为了减少震动,支撑板302内壁顶部对应皮带311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导轮,螺杆316贯穿侧位盘315和连接轴314和主动轴304通过螺纹连接,缓冲座318内部填充有阻尼液,密封板320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阻尼液橡胶,旋转电机30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横架2底端另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开沟调节与排土机构4,开沟调节与排土机构4包括调节槽401、液压推杆402、缓冲弹簧403、滑块404、转动板405、固定架406、滑杆407、升降板408、螺纹杆409、转盘410和挡板411;

    横架2底端靠近支撑轮一侧位置处开设有调节槽401,调节槽401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402,液压推杆402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403,缓冲弹簧40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404,且滑块404底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405,横架2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06,固定架406一端滑动连接有滑杆407,滑杆407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408,升降板408顶端中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09,螺纹杆409顶端熔铸有转盘410,滑杆407底端固定连接有挡板411,为了方便调整开沟的深度,转动板405的另一端与调节座301一端转动连接,螺纹杆409底端贯穿升降板408与横架2顶端转动连接,转盘410外表面均匀开设有防滑纹;

    车架1另一端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填埋与翻土混合机构6,填埋与翻土混合机构6包括支架601、转动杆602、后支撑轮603、翻土盘604、连接板605、转轴606、传动皮带607、弧形罩608、固定块609、导线轮610、连接杆611、收卷辊612、驱动电机613、钢索614和螺旋料杆615;

    车架1另一端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支架601,且支架601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罩608,两个支架601相邻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02,转动杆602两端均贯穿两个支架601一端,转动杆602外侧对应支架601外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后支撑轮603,转动杆602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翻土盘604,支架601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05,连接板605一端通过转轴606转动连接有螺旋料杆615,且转轴606一端贯穿连接板605一端,转轴606外侧和转动杆602外侧均套接有传动皮带607,肥料箱5一端顶部和底部位置处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09,位于肥料箱5一端顶部位置处的固定块609一端转动连接有导线轮610,位于肥料箱5一端底部位置处的固定块609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11,且固定块609一端对应连接杆611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13,连接杆611外侧对称固定套接有收卷辊612,收卷辊612外侧卷绕有钢索614,为了方便将支架601拉起,钢索614另一端绕过导线轮610与支架601一端固定连接,导线轮610的位置与收卷辊612的位置相对应,驱动电机61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车架1底端对应肥料箱5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洒落肥料自动洒落机构8,洒落肥料自动洒落机构8包括出料通道801、转杆802、定位插销803、第一齿轮804、圆盘805、椭圆转块806、推板807、盖板808、十字转块809、限位槽810、限位块811、第二齿轮812、活动块813、筛板814和复位弹簧815;

    车架1底端对应肥料箱5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出料通道801,出料通道801两端转动连接有转杆802,转杆802一端滑动连接有转杆802,十字转块80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04,且第一齿轮804通过定位插销803固定连接在转杆802一端,车架1底端边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圆盘805,圆盘805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812,出料通道801内壁对应转杆802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椭圆转块806,椭圆转块806一端边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推板807,推板807顶端转动连接有盖板808,出料通道801内壁对应椭圆转块806顶部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810,推板807一端对应限位槽810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11,出料通道801内壁对应椭圆转块806底部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活动块813,活动块813底端固定连接有筛板814,筛板814底端两侧对称等距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15,为了便于在车架1移动的同时带动圆盘805转动,圆盘805外侧与车架1轴承的外侧相贴合,且圆盘805外侧与车架1轴承的外侧均开设有防滑纹路,第一齿轮804与第二齿轮812啮合连接;

    肥料箱5内部对应盖板808顶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下料机构9,下料机构9包括导料板901、活动压板902、固定夹板903、槽口904、挡料板905、转板906、竖板907、套管908和伸缩杆909;

    肥料箱5内壁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导料板901,肥料箱5内壁对应导料板901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活动压板902,肥料箱5底端对应活动压板902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夹板903,肥料箱5内壁对应导料板901和活动压板902之间位置处开设有槽口904,槽口904内部滑动连接挡料板905,挡料板905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转板906,转板906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竖板907,竖板907底端与盖板808顶端固定连接,活动压板902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套管908,套管908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909,伸缩杆909另一端与盖板808顶端转动连接,为了方便对肥料进行引导,导料板901和固定夹板903均为倾斜设置,活动压板902与固定夹板903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通过分隔板102将储存外壳101内部分割成多个储存空间,从而方便固定多个储存盒103,通过四个储存盒103便于对不同类型的肥料进行储存,增加了装置的便捷性,同时通过转动升降杆105,使升降杆105通过升降块106带着伸缩壳107移动,调整了伸缩壳107的高度,进而提高了储存盒103的储存数量,同时在伸缩壳107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套筒109和连接111滑动的设置,避免影响伸缩壳107移动,保证调节的效果,然后根据所需要的肥料,转动装有对应肥料的储存盒103顶端的旋钮110,使旋钮110通过套筒109带动连杆111旋转,进而带动挡料盘112转动,方便将储存盒103内部的肥料送入混合腔室113内部进行混合,增加了混合的效率,同时启动第一旋转电机114,使第一旋转电机114带动搅拌叶115旋转,对肥料进行搅拌,混合出自己所需要的混合肥料,再通过排料口116排出,方便送入肥料箱5,在第一旋转电机114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传动轴118和旋叶119旋转,从而使风通过流动通道120进入风腔117,在风腔117内部循环,降低储存外壳101的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影响肥料的质量;

    接着,在开沟的过程中,启动旋转电机303,使旋转电机303带动主动轴304旋转,并通过皮带311的传动,使主动轴304可以带动从动轴305旋转,从而带动开沟盘306旋转,对土地进行开沟,同时在开沟前,根据需要转动螺杆316,使螺杆316带着卡盘313转出卡槽312,调整了连接轴314、调节支撑架317和侧位盘315的位置,增加了侧位盘315和开沟盘306之间的距离,便于根据需要调整合适的沟渠宽度,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并且在调节支撑架317滑动的过程中通过密封板320底端的矩形槽对调节支撑架317进行限位,避免调节支撑架317出现偏移,保证侧位盘315的稳定,进而保证开沟的效果;

    另外,在支撑板302和调节支撑架317受到碰撞上升时,会推动密封板320上升,从而通过缓冲座318内部的阻尼液减少动能,,减缓一部分的冲击力,当阻尼液被挤压进入气筒321内部时,通过张紧弹簧322和橡胶板323配合,进一步的减缓的冲击力,从而避免开沟盘306受损,保证了开沟盘306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支撑板302和调节支撑架317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支撑弹簧308和凹型块309的配合对皮带311进行松紧,进而在收缩减震时,也能保证皮带311的绷紧度,方便开沟盘306旋转,保证了开沟的效率;

    接着,启动液压推杆402,使液压推杆402与缓冲弹簧403配合,带动滑块404在调节槽401内部移动,并通过转动板405的配合,从而推动调节座301旋转,调整了调节座301和横架2之间的夹角,改变了开沟盘306与横架2的距离,方便根据需要调整合适的开沟深度,方便使肥料与油茶树的根部更加接近,保证对油茶树的施肥效果,另外在开沟的过程中,通过转盘410带动螺纹杆409旋转,使升降板408通过滑杆407带着挡板411移动,调整了挡板411的高度,方便挡板411与地面贴合,对挖掘上来的泥土进行阻挡,避免泥土飞溅,进而防止土壤流失;

    接着,转动定位插销803,通过定位插销803推动第二齿轮812和十字转块809移动,使第二齿轮812和第一齿轮804啮合,从而方便车架1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圆盘805旋转,使圆盘805带动第一齿轮804和第二齿轮812旋转,对动力进行传递,便于转杆802带动椭圆转块806旋转,并通过推板807的配合推动盖板808上升,解除对出料通道801的密封,方便肥料进入,并且通过椭圆转块806的持续旋转,使盖板808间断的对出料通道801进行密封、开合,避免肥料洒落过多,减少肥料的浪费,另外在椭圆转块806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复位弹簧815的配合,带动活动块813上下滑动,进而带动筛板814振动,对肥料进行筛选,使肥料可以均匀的撒下,提高洒落的效果;

    接着,在盖板808上升、下降的过程中,通过套管908和伸缩杆909的配合,带动活动压板902转动,从而使活动压板902和固定夹板903配合,对大块的肥料进行挤压,形成小颗粒,提高肥料与土壤的混合效果,同时在盖板808上升的过程中推动竖板907上升,并通过转板906的配合,使竖板907推动挡料板905,从而使挡料板905沿着槽口904滑动,隔断导料板901和活动压板902之间的空隙,避免没有挤压粉碎肥料的落下,防止大块肥料影响混合的效果;

    最后,肥料洒落在沟渠后,通过后支撑轮603的滚动,带动转动杆602旋转,并通过传动履带607的配合,使转动杆602带动转轴606旋转,从而使转轴606带动螺旋料杆615转动,将沟渠两侧的土壤输送到沟渠内部进行填埋,同时在填埋的过程中,通过转动杆602带动翻土盘604转动,将土壤和肥料扬起,对土壤和肥料进行翻转混合,再通过弧形罩608落回沟渠,提高了土壤与肥料的混合效果,使土壤吸收更加均匀,提高产量,另外在不需要填埋时,通过驱动电机613带动连接杆611旋转,使连接杆611带动收卷辊612旋转,进而拉动钢索614,使钢索614沿着导线轮610旋转,将钢索614收卷在收卷辊612上,同时拉动支架601上升避免翻土盘604与地面接触,避免翻土盘604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100)和开沟装置(200),肥料先储存在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100)内部,当需要施肥时,在通过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100)根据实际需要,将肥料混合送到开沟装置(200)上,对土地进行开沟施肥;

    所述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100)包括储存外壳(101),所述储存外壳(101)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02),所述储存外壳(101)内部对应分隔板(102)边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储存盒(103),且储存盒(103)底端开设有出料口(104),所述出料口(104)内壁固定连接有半圆板(121);

    所述分隔板(102)顶端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升降杆(105),所述升降杆(105)外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块(106),所述升降块(106)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伸缩壳(107),所述伸缩壳(107)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108),所述顶盖(108)顶端对应储存盒(103)顶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套筒(109),且套筒(109)顶端熔铸有旋钮(110),所述套筒(109)底端滑动卡接有连杆(111),所述连杆(111)底端与半圆板(121)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11)外侧对应半圆板(121)顶部位置处套接有挡料盘(112),所述储存外壳(101)内部对应储存盒(103)底部位置处开设有混合腔室(113),所述分隔板(102)底端对应混合腔室(113)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114),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14)的输出轴对应混合腔室(113)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15),所述混合腔室(113)底端对应搅拌叶(115)底部位置处开设有排料口(116),所述分隔板(102)内部开设有风腔(117),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14)顶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18),且传动轴(118)贯穿分隔板(102)与风腔(117)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118)外侧对应风腔(117)内部位置处等距固定连接有旋叶(119),所述储存外壳(101)外侧对应分隔板(102)位置处均开设有流动通道(120);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14)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装置(200)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架(2),所述车架(1)顶端固定连接有肥料箱(5),所述横架(2)底端远离支撑轮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减震开沟机构(3),所述减震开沟机构(3)包括调节座(301)、支撑板(302)、旋转电机(303)、主动轴(304)、从动轴(305)、开沟盘(306)、固定板(307)、支撑弹簧(308)、凹型块(309)、滚筒(310)、皮带(311)、卡槽(312)、卡盘(313)、连接轴(314)、侧位盘(315)、螺杆(316)、调节支撑架(317)、缓冲座(318)、凹槽(319)、密封板(320)、气筒(321)、张紧弹簧(322)和橡胶板(323);

    所述车架(1)一端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调节座(301),所述调节座(301)底端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02),所述调节座(301)内壁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303),所述旋转电机(30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轴(304),所述支撑板(302)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从动轴(305),且从动轴(305)两端均贯穿支撑板(302)两端,所述从动轴(305)外侧对应支撑板(302)两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开沟盘(306),所述调节座(301)内壁对应旋转电机(303)底部位置处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07),所述调节座(301)内壁对应两个固定板(307)之间位置处通过支撑弹簧(308)对称固定连接有凹型块(309),且凹型块(309)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滚筒(310),所述主动轴(304)、从动轴(305)和滚筒(310)外侧均套接有皮带(311);

    所述开沟盘(306)一端开设有卡槽(312),所述卡槽(312)内部滑动连接有卡盘(313),所述卡盘(313)另一端通过连接轴(314)固定连接有侧位盘(315),所述侧位盘(315)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316),所述连接轴(314)外侧转动连接有调节支撑架(317),所述调节座(301)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缓冲座(318),所述缓冲座(318)底端开设有凹槽(319),所述凹槽(319)内壁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板(320),且密封板(320)底端与调节支撑架(317)顶端滑动连接,所述缓冲座(318)外端等距固定连接有气筒(321),所述气筒(321)顶端固定连接有张紧弹簧(322),所述张紧弹簧(32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板(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2)内壁顶部对应皮带(311)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辊轮,所述螺杆(316)贯穿侧位盘(315)和连接轴(314)和主动轴(30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缓冲座(318)内部填充有阻尼液,所述密封板(320)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阻尼液橡胶,所述旋转电机(30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架(2)底端另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开沟调节与排土机构(4),所述开沟调节与排土机构(4)包括调节槽(401)、液压推杆(402)、缓冲弹簧(403)、滑块(404)、转动板(405)、固定架(406)、滑杆(407)、升降板(408)、螺纹杆(409)、转盘(410)和挡板(411);

    所述横架(2)底端另一侧位置处开设有调节槽(401),所述调节槽(401)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推杆(402),所述液压推杆(402)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403),所述缓冲弹簧(40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404),且滑块(404)底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405);

    所述横架(2)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06),所述固定架(406)一端滑动连接有滑杆(407),所述滑杆(407)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408),所述升降板(408)顶端中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09),所述螺纹杆(409)顶端熔铸有转盘(410),所述滑杆(407)底端固定连接有挡板(4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405)的另一端与调节座(301)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09)底端贯穿升降板(408)与横架(2)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转盘(410)外表面均匀开设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另一端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填埋与翻土混合机构(6),所述填埋与翻土混合机构(6)包括支架(601)、转动杆(602)、后支撑轮(603)、翻土盘(604)、连接板(605)、转轴(606)、传动皮带(607)、弧形罩(608)、固定块(609)、导线轮(610)、连接杆(611)、收卷辊(612)、驱动电机(613)、钢索(614)和螺旋料杆(615);

    所述车架(1)另一端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支架(601),且支架(601)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罩(608),两个所述支架(601)相邻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02),所述转动杆(602)两端均贯穿两个支架(601)一端,所述转动杆(602)外侧对应支架(601)外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后支撑轮(603),所述转动杆(602)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翻土盘(604),所述支架(601)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05),所述连接板(605)一端通过转轴(606)转动连接有螺旋料杆(615),且转轴(606)一端贯穿连接板(605)一端,所述转轴(606)外侧和转动杆(602)外侧均套接有传动皮带(607);

    所述肥料箱(5)一端顶部和底部位置处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09),位于所述肥料箱(5)一端顶部位置处的固定块(609)一端转动连接有导线轮(610),位于所述肥料箱(5)一端底部位置处的固定块(609)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11),且固定块(609)一端对应连接杆(611)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13),所述连接杆(611)外侧对称固定套接有收卷辊(612),所述收卷辊(612)外侧卷绕有钢索(6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614)另一端绕过导线轮(610)与支架(60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线轮(610)的位置与收卷辊(61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驱动电机(61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底端对应肥料箱(5)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洒落肥料自动洒落机构(8),所述洒落肥料自动洒落机构(8)包括出料通道(801)、转杆(802)、定位插销(803)、第一齿轮(804)、圆盘(805)、椭圆转块(806)、推板(807)、盖板(808)、十字转块(809)、限位槽(810)、限位块(811)、第二齿轮(812)、活动块(813)、筛板(814)和复位弹簧(815);

    所述车架(1)底端对应肥料箱(5)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出料通道(801),所述出料通道(801)两端转动连接有转杆(802),所述转杆(802)一端滑动连接有转杆(802),所述十字转块(80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04),且第一齿轮(804)通过定位插销(803)固定连接在转杆(802)一端,所述车架(1)底端边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圆盘(805),所述圆盘(805)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812);

    所述出料通道(801)内壁对应转杆(802)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椭圆转块(806),所述椭圆转块(806)一端边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推板(807),所述推板(807)顶端转动连接有盖板(808),所述出料通道(801)内壁对应椭圆转块(806)顶部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810),所述推板(807)一端对应限位槽(810)内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11),所述出料通道(801)内壁对应椭圆转块(806)底部位置处滑动连接有活动块(813),所述活动块(813)底端固定连接有筛板(814),所述筛板(814)底端两侧对称等距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805)外侧与车架(1)轴承的外侧相贴合,且圆盘(805)外侧与车架(1)轴承的外侧均开设有防滑纹路,所述第一齿轮(804)与第二齿轮(812)啮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箱(5)内部对应盖板(808)顶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下料机构(9),所述下料机构(9)包括导料板(901)、活动压板(902)、固定夹板(903)、槽口(904)、挡料板(905)、转板(906)、竖板(907)、套管(908)和伸缩杆(909);

    所述肥料箱(5)内壁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导料板(901),所述肥料箱(5)内壁对应导料板(901)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活动压板(902),所述肥料箱(5)底端对应活动压板(902)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夹板(903),所述肥料箱(5)内壁对应导料板(901)和活动压板(902)之间位置处开设有槽口(904),所述槽口(904)内部滑动连接挡料板(905),所述挡料板(905)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转板(906),所述转板(906)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竖板(907),所述竖板(907)底端与盖板(808)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压板(902)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套管(908),所述套管(908)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909),所述伸缩杆(909)另一端与盖板(808)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导料板(901)和固定夹板(903)均为倾斜设置,所述活动压板(902)与固定夹板(903)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种植用减震开沟与施肥二合一系统,包括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和开沟装置,所述肥料先储存在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内部,当需要施肥时,在通过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根据实际需要,将肥料混合送到开沟装置上,对土地进行开沟施肥,所述肥料储存与混合装置包括储存外壳,所述储存外壳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储存外壳内部对应分隔板边侧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储存盒,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设置的分隔板将储存外壳内部分割成多个储存空间,从而方便对不同类型的肥料进行储存,增加了装置的便捷性,同时通过转动升降杆,使升降杆通过升降块带着伸缩壳移动,调整了伸缩壳的高度,进而提高了储存盒的储存容量。

    技术研发人员:韦海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韦海强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55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