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9  136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单涵道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悬停及快速飞行等特征,在各国得以广泛发展研究。但由于单涵道飞行器机内空间小、全靠发动机推力维持重力平衡,导致该类飞机仅适合挂载小型侦察设备;且油耗高,航时航程短,无法长时间巡航待机;飞行阻力大,速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兼顾了固定翼模式与涵道模式的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包括环形涵道、螺旋桨和设备舱,环形涵道包括主涵道壁、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三者通过旋转作动器及铰链连接;螺旋桨、设备舱均安装在涵道的中心轴上,螺旋桨提供前进拉力,在设备舱与主涵道壁、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之间固定十字形尾翼;在固定翼模式下,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展开并分别与主涵道壁机械限位锁死,在涵道模式下,十字形尾翼与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机械锁死。

    优选的,在十字形尾翼上设置多功能舵面,多功能舵面在控制系统的指令下实现各舵面自由偏转。

    优选的,在固定翼模式下,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旋转120°展开。

    优选的,螺旋桨为共轴反向旋翼螺旋桨,用于抵消螺旋桨扭矩。

    优选的,环形涵道的涵道壁剖面采用翼型设计。

    优选的,在主涵道壁的涵道外壁中线上固定有固定尾翼,固定尾翼的长度方向与主涵道壁长度方向一致;在固定翼模式下,固定尾翼充当垂尾。

    优选的,在主涵道壁、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的涵道外壁上携带有可分离的无人机,无人机等距排布,并通过机械或电磁方式完成释放。

    优选的,环形涵道的涵道壁采用中空结构设计,可根据动力组成布置动力电池或燃油。

    优选的,在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的衔接处设置组合尾翼,组合尾翼包括两个翼面,在固定翼模式下,组合尾翼分开,分别作为可展开涵道壁a、可展开涵道壁b的翼梢小翼。

    原理: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具有涵道飞行和固定翼飞行两种模式,涵道模式(涵道闭合时)能够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消除飞行器对起降场地的要求,并可实现空中定点侦查监视使用;固定翼模式(涵道展开时)能够持久待机或快速巡航,提升航时航程和快速抵达能力。且在涵道外壁携载多个可分离的可消耗无人机,实现目标攻击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具有涵道飞行和固定翼飞行两种模式,涵道模式能够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消除飞行器对起降场地的要求,实现空中定点侦查监视使用;固定翼模式能够持久待机或快速巡航,提升航时航程和快速抵达能力;

    2、可在涵道外壁携载多个可分离的可消耗无人机,实现目标攻击能力;

    3、解决了单一涵道飞行器机内空间小、油耗高、航时航程短、无法长时间巡航待机、飞行阻力大、速度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涵道模式);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在涵道模式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在涵道模式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在涵道模式下的多功能舵面控制规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状态转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在固定翼模式下前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在固定翼模式下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在固定翼模式下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在固定翼模式下的多功能舵面控制规律图;

    图中,1-主涵道壁;2-可展开涵道壁a;3-可展开涵道壁b;4-旋转作动器及铰链a;5-旋转作动器及铰链b;6-固定尾翼;7、组合尾翼;8-共轴反向旋翼螺旋桨;9-十字形尾翼;10-多功能舵面;11-设备舱(可存储探测、燃油等设备);12-可消耗无人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方位词“上”、“下”、“左”、“右”等均是依照附图所示进行描述,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一种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由主涵道壁1、可展开涵道壁a2、可展开涵道壁b3、旋转作动器及铰链a4、旋转作动器及铰链b5、固定尾翼6、组合尾翼7、共轴反向旋翼螺旋桨8、十字形尾翼9、多功能舵面10、设备舱11、可消耗无人机12组成;主涵道壁1、可展开涵道壁a2和可展开涵道壁b3闭合形成环形涵道,三者间通过旋转作动器及铰链a4、旋转作动器及铰链b5连接;固定尾翼6固定在主涵道壁1的涵道外壁中线上其长度方向与主涵道壁1长度方向一致;组合尾翼7设置在可展开涵道壁a2和可展开涵道壁b3的衔接处,其包括两个翼面,在固定翼模式下,组合尾翼分开,分别作为可展开涵道壁a2、可展开涵道壁b3的翼梢小翼;共轴反向旋翼螺旋桨8及设备舱11(可存储探测、燃油等设备)均安装在涵道的中心轴上,十字形尾翼9固定在主涵道壁1、可展开涵道壁a2、可展开涵道壁b3与设备舱11之间;多功能舵面布置在十字形尾翼9上,根据控制系统指令可实现各舵面自由偏转,可实现同向偏转、异向偏转、组合偏转等各种偏转模式。

    在固定翼模式下,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展开并分别与主涵道壁机械限位锁死,在涵道模式下,可展开涵道壁a2和可展开涵道壁b3与主涵道壁1闭合,十字形尾翼9与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机械锁死。实现了涵道飞行与固定翼飞行双模使用,兼顾两类飞行器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涵道的涵道壁剖面采用翼型设计,既可减阻,也能保证展开后的升力需求;在主涵道壁、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的涵道外壁上携带有可分离的可消耗无人机12,无人机等距排布,并通过机械或电磁方式完成释放;环形涵道的涵道壁采用中空结构设计,可根据动力组成布置动力电池或燃油。

    主涵道壁1、可展开涵道壁a2、可展开涵道壁b3的剖面形状主要根据固定翼模式下的飞行特性设计,并适量权衡涵道模式飞行特性,采用合理的翼型剖面,保证两种飞行模式下的飞行特性。

    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具有涵道飞行和固定翼飞行两种模式,具体如下:

    1)涵道模式,如图1-4所示,此模式下飞行器能够实现垂直起降、悬停及倒飞、前飞、侧飞;主涵道壁1、可展开涵道壁a2、可展开涵道壁b3闭合形成环形涵道;共轴反向旋翼螺旋桨8提供拉力,克服飞行器重力,飞行器通过十字形尾翼9和多功能舵面10保持飞行稳定,多功能舵面10的前、后偏转可控制飞行器进行前飞、倒飞,左、右偏转可控制飞行器侧向飞行,异向偏转控制飞行器绕自身旋转控制航向;

    2)固定翼模式,如图5-9所示,可展开涵道壁a2和可展开涵道壁b3分别通过旋转作动器及铰链a4及旋转作动器及铰链b5旋转120°展开并完成机械限位锁死防止抖动,与主涵道壁1构成固定翼飞机;同时,飞行器在多功能舵面10作用下倾转90°,由竖直状态变成水平状态,飞行器由涵道模式变成固定翼模式,展开后,主涵道壁1、可展开涵道壁a2、可展开涵道壁b3提供升力,克服飞行器重力,共轴反向旋翼螺旋桨8提供前进拉力,十字型尾翼9和多功能舵面10控制飞行器姿态;组合尾翼7分成两部分,作为两侧机翼的翼梢小翼,固定尾翼6作为固定翼飞机垂尾,飞行器的模式转换如图5所示;如图9所示,固定翼模式下,多功能舵面10上、下偏转控制飞行器俯仰,左、右偏转控制飞行器偏航,上下左右异向偏转控制飞行器滚转;

    在本实施例中,涵道外壁面携带9个猎杀无人机,采用共轴反向旋转双旋翼8,克服螺旋扭矩影响,涵道模式具有前飞、倒飞、侧飞、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能力;飞行过程中,隐藏在涵道壁内部的旋转作动器展开,可展开涵道壁a2、可展开涵道壁b3变形为固定翼模式,提高涵道飞行器气动效率和最大飞行速度。

    本实施例采用融合式设计,具备涵道模式和固定翼模式,极大的扩展了其战场适应性和多用途作战能力,采用涵道模式完成起飞和降落,可降低起降场地要求;其既可以以涵道模式悬停在固定位置,完成固定区域的监视与打击,也可以以固定翼模式快速突进,释放可消耗无人机完成攻击。其可以微型化,作为口袋无人机使用,可应用在特种作战,城市反恐等各个作战场景。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所做的引申、变形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包括环形涵道、螺旋桨和设备舱,其特征在于:环形涵道包括主涵道壁、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三者通过旋转作动器及铰链连接;螺旋桨、设备舱均安装在涵道的中心轴上,螺旋桨提供前进拉力,在设备舱与主涵道壁、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之间固定十字形尾翼;在固定翼模式下,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展开并分别与主涵道壁机械限位锁死,在涵道模式下,十字形尾翼与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机械锁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在十字形尾翼上设置多功能舵面,多功能舵面在控制系统的指令下实现各舵面自由偏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翼模式下,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旋转120°展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螺旋桨为共轴反向旋翼螺旋桨,用于抵消螺旋桨扭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环形涵道的涵道壁剖面采用翼型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在主涵道壁的涵道外壁中线上固定有固定尾翼,固定尾翼的长度方向与主涵道壁长度方向一致;在固定翼模式下,固定尾翼充当垂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在主涵道壁、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的涵道外壁上携带有可分离的无人机,无人机等距排布,并通过机械或电磁方式完成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环形涵道的涵道壁采用中空结构设计,可根据动力组成布置动力电池或燃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在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的衔接处设置组合尾翼,组合尾翼包括两个翼面,在固定翼模式下,组合尾翼分开,分别作为可展开涵道壁a、可展开涵道壁b的翼梢小翼。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一种可展开单涵道飞行器,包括环形涵道、螺旋桨和设备舱,环形涵道包括主涵道壁、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三者通过旋转作动器及铰链连接;螺旋桨、设备舱均安装在涵道的中心轴上,螺旋桨提供前进拉力,在设备舱与主涵道壁、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之间固定十字形尾翼;在固定翼模式下,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展开并分别与主涵道壁机械限位锁死,在涵道模式下,十字形尾翼与可展开涵道壁A和可展开涵道壁B机械锁死。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涵道飞行和固定翼飞行两种模式;2、可在涵道外壁携载多个可分离的可消耗无人机;3、解决了单一涵道飞行器存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启;王黎明;刘敏;李鹏飞;付炜嘉;万俊明;卢森;何梦临;吴萍;徐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54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