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9  92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用试验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超(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发展,输变电设备的电压等级和设备工况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较之以前,新型智能电网更加先进、更加科学、更加环保,也更加的节能,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电网的需求,对于输变电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随着电压等级的逐步提升,工作中对绝缘工器具的绝缘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所有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尤其是750kv输变电设备的维护,就要求对各类绝缘工器具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才能满足工作需求。

    绝缘工器具是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承接设备,它的绝缘强度直接关系到操作者的人身安全。电气试验工作者传统的高电压等级绝缘工器具交流耐压试验的方法是采取四人配合的模式,在特定的工作场所高压试验大厅内,一人负责传递绝缘工器具(包括验电器、令克棒、接地棒与操作杆),另两人在绝缘工器具的两侧用绳索结成绳扣绑扎串联,剩下一人启动行车负责升空,在预估的安全范围内绑扎绝缘工器具,考虑到工器具的自重及绳扣的紧密性,一次最多可绑扎20根,这样做的弊端是因其工作人员的不同,绑扎的绳扣松紧不一,工器具的间距难以保持一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心理负担。所以,研制一种220kv及以上绝缘工器具交流耐压试验装置,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据申请人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全规范成型的可以进行220kv及以上绝缘工器具交流耐压试验的装置。

    申请号为201420314409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220kv及以上绝缘工器具交流耐压试验装置使用的夹板电极,该夹板电极包括上夹板与下夹板,上夹板的下端面与下夹板的上端面设有数量等同的锯齿,上夹板与下夹板两端通过螺栓连接,上夹板锯齿与下夹板锯齿的齿尖对接,上夹板的下端面及下夹板的上端面均安装有与锯齿贴合的铜皮电极,上夹板齿谷与下夹板齿谷组成菱形电极孔,在使用时菱形电极孔用于夹装被测试绝缘工器具,通电引起导通,而不需要再次短接被测试绝缘工器具,一经夹合便已自动短接,消除了目前普遍使用的用裸铜线进行短接的不规范操作。

    但上述的铜皮电极与夹持在中间的绝缘工器具仅具有4条线接触,接触面积小,在短接过程中具有导致铜皮电极与绝缘工器具接触处电流过大而烧毁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绝缘工器具的形状自适应,并且提高与绝缘工器具的接触面积,增加可通过电流,避免过载烧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夹板电极,夹板电极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相对面均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凹槽组成电极孔,所述凹槽呈弧形,凹槽内设置有若干可形变的电极片,若干所述的电极片沿凹槽的弧面弯曲方向依次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呈弧形,一侧与凹槽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另一侧为自由活动侧,所述电极片的弧顶朝向凹槽内部,电极片的弧顶与凹槽内壁之间形成压缩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的自由活动侧反向弯曲向凹槽内延伸形成导向面。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个电极片之间留有供电极片的自由活动侧伸展的活动空间。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电极片在凹槽的轴向上相互错开且不相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凹槽设置为弧形,在弧形的凹槽内布置多个电极片,在夹持绝缘工器具时,电极片将受到绝缘工器具的挤压形变,使得所有电极片均接触绝缘工器具,电极片能够根据绝缘工器具的形状自动变化,以提供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实现可通过大电流;首先弧形的电极片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电极片在形变时,其自由活动侧将沿着凹槽内壁滑动,使电极片扁平,电极片的弧顶逐渐靠近凹槽内壁,活动空间则使得自由活动侧不会受到阻碍;在相邻两个电极片在凹槽的轴向上相互错开且不相交时,所有电极片则在轴向上依次交替设置,其可自由活动侧可延展空间更大,而且可以布置更多的电极片,即不会相互影响,而且能够增加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下夹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上夹板;12、凹槽;2、下夹板;23、轴;3、电极片;31、自由活动侧。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一种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夹板电极,夹板电极包括上夹板1和下夹板2,上夹板1和下夹板2相对面均设置有若干凹槽12,所述上夹板1和下夹板2的凹槽12组成电极孔,所述凹槽12呈弧形,凹槽12内设置有若干可形变的电极片3,若干所述的电极片3沿凹槽12的弧面弯曲方向依次排布。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凹槽12为半圆形,在上夹板1和下夹板2扣合在一起时,两个凹槽12形成圆形。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极片3为铜片。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电极片3呈弧形,一侧与凹槽12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另一侧为自由活动侧31,所述电极片3的弧顶朝向凹槽12内部,电极片3的弧顶与凹槽12内壁之间形成压缩空间。

    如图1所示,所有的电极片3的弧顶(外表面)均朝向凹槽12的中心,以侧视视角方向,若干电极片3沿凹槽12的圆周均匀分布。

    在电极片3与凹槽12转动连接时,如图2所示,优选的电极片3与凹槽12的内壁之间通过轴23连接。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电极片3的自由活动侧31反向弯曲向凹槽12内延伸形成导向面。

    如图2所示,将电极片3的自由活动侧31向外弯曲,也就是改变其延伸弯曲方向,使得其接触凹槽12内壁处为弧形面,在电极片3受到挤压时,导向面与凹槽12内壁接触滑动,对其延展形成良好的导向。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相邻两个电极片3之间留有供电极片3的自由活动侧31伸展的活动空间,活动空间可以避免电极片3的自由活动侧31延展时受到相邻电极片3的阻挡,保证其延展范围。

    本实施例优选的相邻两个电极片3在凹槽12的轴向上相互错开且不相交,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将凹槽12沿轴向分为两个区域,相邻两个电极片3则分别处于这两个区域内,在不减少电极片3的数量同时,使得同一个区域内的电极片3之间的间距增大,保证其与绝缘工器具的接触面积;当然也可以将凹槽12沿轴向分为更多区域,那么此时可布置的电极片3更多,不同区域内的电极片在凹槽12轴向上的投影可以相重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夹板电极,夹板电极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相对面均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凹槽组成电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弧形,凹槽内设置有若干可形变的电极片,若干所述的电极片沿凹槽的弧面弯曲方向依次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呈弧形,一侧与凹槽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另一侧为自由活动侧,所述电极片的弧顶朝向凹槽内部,电极片的弧顶与凹槽内壁之间形成压缩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的自由活动侧反向弯曲向凹槽内延伸形成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电极片之间留有供电极片的自由活动侧伸展的活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电极片在凹槽的轴向上相互错开且不相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夹板电极,夹板电极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相对面均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凹槽组成电极孔,所述凹槽呈弧形,凹槽内设置有若干可形变的电极片,若干所述的电极片沿凹槽的弧面弯曲依次排布,本发明能够根据绝缘工器具的形状自适应,并且提高与绝缘工器具的接触面积,增加可通过电流,避免烧毁。

    技术研发人员:严小丹;蒋安乐;吴叶飞;贝志豪;费陈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54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