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配电网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我国城乡配电网网架中,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polyethylene,xlpe)电缆由于其绝缘性能好、易于制造、安装方便、利于城市和厂矿布局等优点,在城市电网中得到广泛使用,电网供电、地铁供电、高铁供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动车充电桩供电等应用场合新上了大量的10kv中压配电电力电缆。目前国内10kv中压配电电力电缆在役时间逐步进入20年及以上,按照30年至40年电缆设计预期寿命,需要提前评估这些在役电缆的运行工况、老化程度以及预期寿命,合理安排不同老化程度的电缆进行状态检修。此外,由于我国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诸多不到位的因素,工程管理水平不高,施工单位电缆敷设和安装电缆附件时埋下了较多缺陷,导致近5年来电缆运行中发生突发性停电的绝对数字和年度故障率都在增加,在设备寿命的“浴盆曲线”效应和附件安装质量普遍不高的双重夹击下,很多基层单位10kv配电电缆的年故障次数和平均故障率处于上升态势,急需一种科学的交联电缆老化状态评价技术和指标体系,以有效地了解电缆及附属设备的运行状况,合理安排局部更新和维修计划,进而提高xlpe电缆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寿命,这一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目前对中压配电电缆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工频耐压试验、owts(oscillatingwavetestsystem,振荡波测试系统)局部放电检测与2500v摇表绝缘电阻检测。直流耐压试验由于会在电缆绝缘材料中产生空间残余电荷,导致电缆中的局部放电与击穿,现在已经不再推荐使用。。owts局部放电检测设备较为复杂,现场使用并不方便。绝缘电阻检测使用的是2500v的绝缘摇表,数据不准确,而且所加直流电压较低,不能反映高压下绝缘变化情况。电缆的等效电容较大,工频耐压试验对试验电压发生器的容量要求较高,现场往往不能达到,可以考虑用0.1hz超低频电压来进行耐压试验。但是,目前国内并无电缆超低频电压下耐压试验检测标准,难以开展上述工作。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由于缺乏超低频耐压试验检测标准,对电缆绝缘材料进行超低频耐压试验时难以确定试验结果的有效性的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基于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工频击穿场强确定所述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工频耐压检测;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超低频耐压检测;确定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所述相关性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可选地,确定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包括:计算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根据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确定显著水平p值,比较所述显著水平p值与第一阈值。可选地,基于所述相关性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包括:在所述显著水平p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有效。可选地,在所述显著水平p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越大,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可选地,所述方法中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均是将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浸泡在同一类绝缘液中进行测试得到的,且所述绝缘液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可选地,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包括:在每个采集时刻对所述绝缘材料样本中的预设数量个击穿点进行工频击穿测试,得到第一组击穿电压,基于所述第一组击穿电压确定第一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并基于所述第一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确定本次击穿测试的工频击穿场强。可选地,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包括:在所述每个采集时刻对所述绝缘材料样本中的预设数量个击穿点进行超低频击穿测试,得到第二组击穿电压,基于所述第二组击穿电压确定第二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并基于所述第二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确定本次击穿测试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可选地,所述绝缘材料样本包括:所述待测电缆的电缆本体和所述待测电缆的接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其中,该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其中,该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工频击穿场强确定所述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该第一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工频耐压检测;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超低频耐压检测;检测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所述相关性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根据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确定显著水平p值,比较所述显著水平p值与第一阈值;以及在所述显著水平p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有效。可选地,所述装置中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均是将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浸泡在同一类绝缘液中进行测试得到的,且所述绝缘液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的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基于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工频击穿场强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工频耐压检测;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超低频耐压检测;确定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相关性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的方式,实现了用工频耐压试验数据确认超低频耐压试验数据的有效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缺乏超低频耐压试验检测标准,对电缆绝缘材料进行超低频耐压试验时难以确定试验结果的有效性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实施例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02-s110,其中:步骤s102,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其中,该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步骤s104,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其中,该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材料样本包括:待测电缆的电缆本体和待测电缆的接头。可以理解地,为了控制变量,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均是将绝缘材料样本浸泡在同一类绝缘液中进行测试得到的,且该绝缘液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具体地,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和超低频击穿场强,包括:在每个采集时刻对绝缘材料样本中的预设数量个击穿点进行工频击穿测试,得到第一组击穿电压,基于第一组击穿电压确定第一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并基于第一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确定本次击穿测试的工频击穿场强;所有的工频击穿场强构成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同时,在每个采集时刻对绝缘材料样本中的预设数量个击穿点进行超低频击穿测试,得到第二组击穿电压,基于第二组击穿电压确定第二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并基于第二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确定本次击穿测试的超低频击穿场强;所有的超低频击穿场强构成第二击穿场强序列。具体地,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对应一个击穿场强,在确定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后,可以确定与该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对应的击穿场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击穿电压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试验测得的击穿电压数值一般具有很大的分散性,为了获得准确的击穿电压,利用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计算击穿场强。根据gb_t29310-2012的规定,当击穿点数大于12个时,工频交流电压下的击穿实验一般采用两参数的韦布尔分布,其分布函数的表达式为式中:f—击穿百分比;t—击穿场强;α—尺度参数;β—形状参数。当t=α时,f(t)=0.632,即63.2%的样本失效,被击穿,其中α又称特征寿命。步骤s106,基于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工频击穿场强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其中,该第一检测结果用于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超低频耐压检测。步骤s108,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其中,该第二检测结果用于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工频耐压检测。步骤s110,确定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相关性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一般地,评价两个变量是否有相关性包括显著水平以及相关系数:首先检验显著水平,即p值,一般p值小于0.05即为显著,只要显著,就可以得出结论:拒绝原假设无关,意味着两组数据显著相关;其次检验相关系数,本申请为皮尔逊相关系数,皮尔逊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数据集合是否在一条线上面,它用来衡量定距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即绝对值越大,则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即绝对值越小,则相关度越弱。两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定义为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和标准差的商:其计算公式为:其中,cov(x,y)表示样本协方差,σx表示x的样本标准差,σy表示y的样本标准差。下面分别是协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公式。由于是样本协方差和样本标准差,因此分母使用的是n-1,由于μx=e(x),y也类似,并且e[(x-e(x))(y-e(y))]=e(xy)-e(x)e(y),故相关系数也可以表示成对于样本皮尔逊相关系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包括:计算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确定显著水平p值,比较显著水平p值与第一阈值;基于相关性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包括:在显著水平p值小于第一阈值且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有效。若显著水平p值大于第一阈值,或是显著水平p值小于第一阈值但皮尔逊相关系数也小于第二阈值时,则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无效。需要说明的是,在显著水平p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皮尔逊相关系数越大,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即电缆超低频耐压试验数据与工频耐压试验数据相关性越强,则电缆超低频耐压试验数据有效,可以用来反映电缆的绝缘水平。在具体的电缆超低频耐压与工频耐压试验分析中,由于所有绝缘材料或电工设备都只能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以下保持其绝缘特性,当电场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绝缘材料便会瞬间失去绝缘特性,使整个设备破坏。因此,介电强度是最基本的绝缘特性参数,击穿时试样上所加的电压大小称作击穿电压,对应点处的场强称作击穿场强。对于平板试样,可用下式计算其击穿场强:式中:eb—击穿场强,kv/mm;ub—击穿电压,kv;d—试样厚度,mm。为了保证试样的击穿在均匀的电场中发生,试验电极系统和试样的规格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击穿的试样,要求试样的形状比较均匀、厚度不能太大,试样如果太厚,会使击穿电压过大,并且测得的击穿电压数据分散性较大,试样的面积也不能太小,要大于电极的面积以减少发生表面滑闪的情况;对于电极系统,除了制作成球-球电极以增加其均匀性,保证电极的边缘电场不发生太大变化外,还需要考虑电极边缘空气放电的因素,电极边缘的空气击穿场强低于所测试样而先发生击穿,产生局部放电从而对试样的击穿电压值产生影响,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可以采用将试样和电极系统浸在相对介电常数远高于空气的植物油中。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试验选取的升压方式为快速升压,升压速率为500v/s,击穿时采取“z字形”的打点方式依次进行。试验使用变压器油浸泡试样和电极系统,将试样和电极系统浸入油中静置10min,直至油层表面没有气泡,连入高压系统,进行击穿测试,每次换样时需用放电棒接高压和地进行放电以消除残余电荷,检查击穿点是否发生贯穿的击穿,以免发生表面闪络影响试验测量的准确性,定时清理电极和试样附近的气泡和击穿产生的炭黑。记录每组试样的击穿电压数据和厚度,计算击穿场强。由于击穿电压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测得的击穿电压数值一般具有很大的分散性,为了获得准确的击穿电压,每个试样的击穿点数为15个,符合韦布尔分布。采用minitab软件作出击穿场强的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计算出击穿场强。获取20天内对电缆样本击穿试验的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电缆样本的工频与超低频击穿场强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但超低频下的击穿场强下降的更明显。计算出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r=0.985,tr=12.792,查t检验临界值分布表得p<0.05,拒绝原假设无关,意味着两组数据显著相关。本文的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85,属于极强相关。即超低频耐压试验的数据是有效的,其能够替代工频耐压试验。浸水时间超低频击穿场强kv/mm工频击穿场强v/mm0天67.45037.2600.5天65.61336.8941天61.42836.0173天59.53335.8987天57.68335.75613天56.11535.27020天55.54234.957在对电缆的实际测试中,根据gbt12706.2-2008《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中规定的10kv电压等级的xlpe电缆的工频耐压试验指出:工频试验电压为3.5u0,持续时间为5分钟,要求为绝缘无击穿,则耐压试验即为通过。本申请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108米的电缆(包含终端接头和中间接头)制作完成后,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了工频耐压试验,结果为通过工频耐压试验。根据《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超低频(0.1hz)耐压试验规范》中对10kv电压等级的xlpe电缆的超低频耐压试验规定:试验电压峰值为3u0,试验时间:60min,要求为绝缘无击穿,则耐压试验即为通过。本申请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108米的电缆(包含终端接头和中间接头)制作完成后,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了超低频耐压试验,结果为通过超低频耐压试验。综上,超低频耐压检测是有效的且能够替代工频耐压检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基于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工频击穿场强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工频耐压检测;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超低频耐压检测;确定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相关性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的方式,实现了用工频耐压试验数据确认超低频耐压试验数据的有效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缺乏超低频耐压试验检测标准,对电缆绝缘材料进行超低频耐压试验时难以确定试验结果的有效性技术问题。实施例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获取模块20、第二获取模块22、第一确定模块24、第二确定模块26和检测模块28,其中:第一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其中,该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第二获取模块22,用于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其中,该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均是将绝缘材料样本浸泡在同一类绝缘液中进行测试得到的,且绝缘液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第一确定模块24,用于基于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工频击穿场强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该第一检测结果用于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工频耐压检测;第二确定模块26,用于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用于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超低频耐压检测。检测模块28,用于确定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相关性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模块28还用于计算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确定显著水平p值,比较显著水平p值与第一阈值;以及在显著水平p值小于第一阈值且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有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的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可选地,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其中,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其中,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基于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第一检测结果用于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工频耐压检测;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用于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超低频耐压检测;确定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相关性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
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
基于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工频击穿场强确定所述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工频耐压检测;
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超低频耐压检测;
确定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所述相关性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包括:计算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根据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确定显著水平p值,比较所述显著水平p值与第一阈值;
基于所述相关性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包括:在所述显著水平p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有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著水平p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越大,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越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均是将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浸泡在同一类绝缘液中进行测试得到的,且所述绝缘液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包括:在每个采集时刻对所述绝缘材料样本中的预设数量个击穿点进行工频击穿测试,得到第一组击穿电压,基于所述第一组击穿电压确定第一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并基于所述第一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确定本次击穿测试的工频击穿场强;
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包括:在所述每个采集时刻对所述绝缘材料样本中的预设数量个击穿点进行超低频击穿测试,得到第二组击穿电压,基于所述第二组击穿电压确定第二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并基于所述第二韦布尔分布失效概率确定本次击穿测试的超低频击穿场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样本包括:所述待测电缆的电缆本体和所述待测电缆的接头。
7.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其中,该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所述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得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其中,该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为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各个采集时刻所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工频击穿场强确定所述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该第一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工频耐压检测;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超低频耐压检测;
检测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所述相关性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根据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确定显著水平p值,比较所述显著水平p值与第一阈值;以及在所述显著水平p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有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所述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击穿场强均是将所述绝缘材料样本浸泡在同一类绝缘液中进行测试得到的,且所述绝缘液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
10.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缆绝缘材料的耐压测试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工频击穿场强;获取待测电缆的绝缘材料样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采集的超低频击穿场强;基于第一击穿场强序列中的工频击穿场强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一检测结果,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工频耐压检测;基于第一检测结果确定绝缘材料样本的第二检测结果,指示绝缘材料样本是否通过超低频耐压检测;确定第一击穿场强序列和第二击穿场强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相关性确定第二检测结果是否有效。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缺乏超低频耐压试验检测标准,对电缆绝缘材料进行超低频耐压试验时难以确定试验结果的有效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全;桂媛;王智晖;姚玉海;任志刚;齐伟强;杨亚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