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14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



    背景技术:

    绿色植物是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持要素。对绿色植物的研究包含原位大尺度观测,也包含盆栽控制实验研究。对单一物种的研究通常可以在普通盆栽中进行,而在实际条件中,一般需要同时研究多种不同物种,以观测其竞争能力差异,为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支撑。然而,目前混合盆栽研究一般基于普通盆栽所用装置,在研究后期通常存在难以区分不同植物根系,无法准确获取植物生物量的问题。

    因而,混合盆栽研究装置亟待改进,急需一种能够简易、准确区分不同物种根系的研究装置,以保证盆栽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包括培养盆、分隔件和加液装置,所述分隔件设置于培养盆内并将培养盆分隔成若干个培养室,所述分隔件为透液不透根元件,所述加液装置设置于培养盆上,所述加液装置包括储液罐和若干加液槽体,所述储液罐底部与加液槽体连通,各所述加液槽体分别对应一个培养室并设置于培养室上,所述加液槽体底部开设有若干加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件采用透液不透根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盆的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室环绕培养盆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室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加液槽体朝外侧向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内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设置有加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罐的侧部连通有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包括培养盆、分隔件和加液装置,通过分隔件将培养盆分隔出若干个培养室,以同时对多个物种进行培养研究,分隔件采用透液不透根结构,避免出现在研究后期通常存在难以区分不同植物根系以及无法准确获取植物生物量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加液装置,加液装置通过储液罐储液,并通过加液槽体同时向每个培养室加液,确保培养室的加液均匀,保证盆栽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培养盆;2、分隔件;3、加液装置;4、温湿度传感器;11、培养室;31、储液罐;32、加液槽体;311、出液口;312、阀门;313、加液口;314、液位计;321、加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包括培养盆1、分隔件2和加液装置3,所述分隔件2设置于培养盆1内并将培养盆1分隔成若干个培养室11,所述分隔件2为透液不透根结构,所述加液装置3设置于培养盆1上,所述加液装置3包括储液罐31和若干加液槽体32,所述储液罐31底部与加液槽体32连通,各所述加液槽体32分别对应一个培养室11并设置于培养室11上,所述加液槽体32底部开设有若干加液孔321。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包括培养盆1、分隔件2和加液装置3,通过分隔件2将培养盆1分隔出若干个培养室11,以同时对多个物种进行培养研究,分隔件2采用透液不透根结构,避免出现在研究后期通常存在难以区分不同植物根系以及无法准确获取植物生物量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加液装置3,加液装置3通过储液罐31储液,并通过加液槽体32同时向每个培养室11加液,确保培养室11的加液均匀,保证盆栽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2采用透液不透根材料制成,采用透液不透根材料制成分隔件2可供液体通过,确保培养室11内的物种处于同一培养环境下,防止物种的根系通过,避免出现在研究后期通常存在难以区分不同植物根系以及无法准确获取植物生物量的问题,其中,分隔件2可为海绵、无纺布或具有透水孔的板,但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盆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培养室11环绕培养盆1的中心轴均匀分布。培养盆1采用圆形截面的盆,便于分隔件2将培养盆1分隔成若干个环绕培养盆1的中心轴均匀分布的培养室11,确保培养室11的结构相同,保证盆栽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培养盆1和分隔件2也可为其它使培养室11均匀分布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室11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4,通过在培养室11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4,检测培养室11内的温度和湿度,以便记录实验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液槽体32朝外侧向下倾斜设置,加液槽体32倾斜设置,可避免液体残留在加液槽体32上,加液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罐31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311,在储液罐31的底部设置出液口311,以便出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口311内设置有阀门312,在出液口311内设置阀门312,以通过阀门312控制出液口311的开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罐31的顶部设置有加液口313,在储液罐31的顶部设置加液口313,以便加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罐31的侧部连通有液位计314,通过液位计314观察储液罐31内液体的量。

    在不出现冲突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上述附加技术特征自由组合以及叠加使用。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盆(1)、分隔件(2)和加液装置(3),所述分隔件(2)设置于培养盆(1)内并将培养盆(1)分隔成若干个培养室(11),所述分隔件(2)为透液不透根结构,所述加液装置(3)设置于培养盆(1)上,所述加液装置(3)包括储液罐(31)和若干加液槽体(32),所述储液罐(31)底部与加液槽体(32)连通,各所述加液槽体(32)分别对应一个培养室(11)并设置于培养室(11)上,所述加液槽体(32)底部开设有若干加液孔(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采用透液不透根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盆(1)的横截面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11)环绕培养盆(1)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11)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槽体(32)朝外侧向下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31)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3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311)内设置有阀门(3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31)的顶部设置有加液口(3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31)的侧部连通有液位计(3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一种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包括培养盆、分隔件和加液装置,所述分隔件设置于培养盆内并将培养盆分隔成若干个培养室,所述分隔件为透液不透根板,所述加液装置设置于培养盆上,所述加液装置包括储液罐和若干加液槽体,所述储液罐底部与加液槽体连通,所述每个加液槽体分别对应一个培养室并设置于培养室上。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盆栽实验研究装置包括培养盆、分隔件和加液装置,通过分隔件将培养盆分隔出若干个培养室,以同时对多个物种进行培养研究,分隔件采用透液不透根结构,避免出现在研究后期通常存在难以区分不同植物根系以及无法准确获取植物生物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令;王书丽;方海富;高宇;王佰慧;刘晓君;邓文平;邹瑜;张文元;应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6.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5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