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涉及托盘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工件托盘。
背景技术:
工件托盘广泛运用在工业等领域中,用于承载工件进行加工、运输等等。
现有技术中,工件托盘包括架体以及安装在架体上的承载板,在装配工件托盘时,需要将承载板装置在架体上,但是,由于承载板与架体之间没有定位结构,难以实现快速安装,以及安装精度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工件托盘,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件托盘无法快速安装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工件托盘,包括框架以及呈平板状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抵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承载板中设有多个下部开口的上定位孔,多个所述上定位孔沿着所述承载板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框架中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上定位孔分别对应上下对齐连通;所述通孔中插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自下而上穿至所述上定位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孔贯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所述定位销的顶部与承载板的顶部平齐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朝上凹陷的凹陷区域,所述通孔的底部连通所述凹陷区域,所述定位销的底部置于所述凹陷区域中。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的底部的外周凸设有下周环,所述定位销的中部的外周凸设有上周环,所述上周环及下周环分别环绕所述定位销的周向布置;所述定位销具有位于上周环及下周环之间的穿设段,所述穿设段穿设在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周环自上而下抵接在所述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周环自下而上抵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上周环及下周环夹持住所述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凹陷的放置区域,所述承载板置于所述放置区域中。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底部贴设有下金属感应片;所述框架的侧边贴设有侧金属感应片。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包括四个呈直条状布置的框架条,四个所述框架条依序首尾对接,形成四方框状。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条包括直条体以及组装体,所述直条体与组装体分别呈直条状;所述直条体的内端与组装体的内端对接,所述直条体的外端设有插入相邻的组装体的插条,所述组装条的外端设有供相邻的直条体的插条插入的插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工件托盘,在进行组装时,将承载板放在框架上后,上定位孔与通孔呈上下对齐状布置,直接利用定位销自下而上插入通孔及上定位孔中,则可以实现承载板与框架之间的组装连接,可以实现快速对位组装,且组装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工件托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框架的爆炸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定位销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工件托盘,包括框架以及呈平板状的承载板100,承载板100抵接在框架上,承载板100中设有多个下部开口的上定位孔101,多个上定位孔101沿着承载板100的周向间隔布置,框架中设有多个通孔204,多个通孔204与多个上定位孔101分别对应上下对齐连通;通孔204中插设有定位销300,定位销300自下而上穿至上定位孔101中。
上述提供的工件托盘,在进行组装时,将承载板100放在框架上后,上定位孔101与通孔204呈上下对齐状布置,直接利用定位销300自下而上插入通孔204及上定位孔101中,则可以实现承载板100与框架之间的组装连接,可以实现快速对位组装,且组装精度高。
上定位孔101贯穿承载板100的顶部,定位销300的顶部与承载板100的顶部平齐布置,这样,增加定位销300与承载板100的连接长度,使得承载板100与框架之间连接更为稳固。
框架的底部设有朝上凹陷的凹陷区域203,通孔204的底部连通所述凹陷区域203,定位销300的底部置于凹陷区域203中,这样,便于操作将定位销300插入通孔204中。
定位销300的底部的外周凸设有下周环303,定位销300的中部的外周凸设有上周环301,上周环301及下周环303分别环绕定位销300的周向布置;定位销300具有位于上周环301及下周环303之间的穿设段302,穿设段302穿设在通孔204中。
这样,当定位销300的穿设段302插设在通孔204中后,上周环301自上而下抵接在框架的上部,下周环303自下而上抵接在框架的下部,对框架呈上下夹持状态。
通过设置上周环301及下周环303,可以使得定位销300的穿设段302稳固置于通孔204中,避免出现脱离的现象。
上周环301自上而下抵接在框架上,通过上周环301及下周环303可以夹持住框架,使得定位销300与框架稳固连接。
另外,上周环301具有朝下抵接框架的下抵接面,下周环303具有朝上抵接框架的上抵接面,本实施例中,沿着定位销300的径向,下抵接面朝上倾斜布置,上抵接面朝下倾斜布置,这样,便于定位销300的穿设段302插入在通孔204中,且当上周环301及下周环303夹持框架时,便于下抵接面及上抵接面嵌入通孔204的边缘内,使得定位销300与通孔204之间配合稳固。
框架的顶部设有凹陷的放置区域,承载板100置于放置区域中,可以使得承载板100稳固置于框架上,且便于承载板100与框架之间的组装定位。
框架的底部贴设有下金属感应片400,框架的侧边贴设有侧金属感应片,金属感应片可以与金属传感器在输送线上实现感应定位。
框架包括四个呈直条状布置的框架条,四个框架条依序首尾对接,形成四方框状。这样,框架实现模块化设计,不同的模块和承载板100组合可以搭建各种不同长宽规格的工件托盘,市场应用范围特别广泛,具有市场多样性,且大大加快安装效率,各个模块间能实现快速定位安装、拆卸、维护和保养。
框架条包括直条体201以及组装体202,直条体201与组装体202分别呈直条状;直条体201的内端与组装体202的内端对接,直条体201的外端设有插入相邻的组装体202的插条205,组装条的外端设有供相邻的直条体201的插条205插入的插孔206。
为了便于框架条之间的装配,插条与直条体同轴布置,呈直条状布置,插孔的轴线与组装体的轴线呈垂直布置;上述的通孔204设置在组装体中。
本实施例中,采用钢制、铝制承载板100,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良性能。框架条采用特殊工程塑料材料,具有轻便、防静电和高耐磨性等优良性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工件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呈平板状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抵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承载板中设有多个下部开口的上定位孔,多个所述上定位孔沿着所述承载板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框架中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上定位孔分别对应上下对齐连通;所述通孔中插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自下而上穿至所述上定位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孔贯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所述定位销的顶部与承载板的顶部平齐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朝上凹陷的凹陷区域,所述通孔的底部连通所述凹陷区域,所述定位销的底部置于所述凹陷区域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工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的底部的外周凸设有下周环,所述定位销的中部的外周凸设有上周环,所述上周环及下周环分别环绕所述定位销的周向布置;所述定位销具有位于上周环及下周环之间的穿设段,所述穿设段穿设在所述通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周环自上而下抵接在所述框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周环自下而上抵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上周环及下周环夹持住所述框架。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工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凹陷的放置区域,所述承载板置于所述放置区域中。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工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贴设有下金属感应片;所述框架的侧边贴设有侧金属感应片。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工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四个呈直条状布置的框架条,四个所述框架条依序首尾对接,形成四方框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条包括直条体以及组装体,所述直条体与组装体分别呈直条状;所述直条体的内端与组装体的内端对接,所述直条体的外端设有插入相邻的组装体的插条,所述组装条的外端设有供相邻的直条体的插条插入的插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