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92


    本发明涉及农业施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

    垄作种植是指在高于地面的土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相较于平作种植,有以下优点:不易板结,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夜间散热快;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可减少风蚀;可防倒伏;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

    现有技术中,在对垄作种植的农作物进行施放有机肥时,通常采用人工手动将有机肥分撒至垄台和垄沟中的方式,该施肥方法,有机肥挥发比较严重,且垄沟中的有机肥容易随水分渗入深层土壤中,导致有机肥浪费严重,施肥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它可以实现设有特制的预埋施肥筒和移动添料筒,并通过预埋施肥筒、移动添料筒进行有机肥的施放,将移动添料筒中的下压触发杆、防偏块分别对准预埋施肥筒中的进料调节杆、上顶触发杆,并向下按压添料筒体,即可将添料筒体中的有机肥导入施肥筒体中,操作方便、简单,使得便于向预埋施肥筒中添加有机肥,提高了便利性,添加肥料的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有机肥泄漏,提高了实用性,且使得有机肥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而可有效减少有机肥的挥发浪费,提高了施肥效果,预埋施肥筒中还设有导施组件,使得施肥筒体中的有机肥溶液可经导施管、导施孔流向垄壁,供作物直接吸收,可有效减少有机肥渗入深层土壤的流失,进一步提高了施肥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垄沟中,均匀挖设多个与预埋施肥筒相匹配的土坑,相邻土坑间的间距为0.5~1m,然后分别将多个预埋施肥筒埋入挖好的土坑中;

    s2、先经投料斗向移动添料筒中投放足量的有机肥,然后使用移动添料筒依次向多个预埋施肥筒中导入适量的有机肥;

    s3、依次将适量水注入多个预埋施肥筒的集水斗中,使水经进水孔流入施肥筒体中,并与施肥筒体中的有机肥混合形成有机肥溶液;

    s4、有部分水经下水孔流至嵌装块中,使水溶块融化,进而使摆动板摆动展开,贴至垄壁上,有机肥溶液经导施管流至垄壁土壤中,进而供垄台上的农作吸收,从而完成有机肥的施放。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施肥筒包括施肥筒体,所述施肥筒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连接块,所述密封连接块的中部固定贯穿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内部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防偏板,所述防偏板的中部滑动贯穿有进料调节杆,所述进料调节杆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和防偏板之间设有套设在挡块外壁上的复位弹簧,所述进料调节杆的底端滑动贯穿调节筒的底部外壁并固定连接有与进料管相匹配的进料塞,所述施肥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所述进料管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于密封连接块顶端的上顶触发杆,所述施肥筒体两侧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导施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调节杆的顶端滑动贯穿调节筒的顶部外壁延伸至外部,且进料调节杆与调节筒顶部外壁以及底部外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滑动密封圈,通过调节筒、防偏板、进料调节杆、挡块、复位弹簧等的设置,向下按压进料调节杆,可带动进料塞向下移动脱离进料管,进而使进料管导通,使得可经进料管向施肥筒体内导入有机肥,且导料完毕松开进料调节杆,即可使复位弹簧回弹带动进料塞重新堵塞进料管,使得有机肥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而可有效减少有机肥的挥发浪费,提高了施肥效果,滑动密封圈的设置,可保证进料调节杆与调节筒外壁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肥料经连接处的缝隙流入调节筒中,影响进料调节杆的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塞与进料管滑动连接,且进料塞的顶端设置为半球形,可便于肥料沿进料塞的表面滑落,防止进料塞的顶端有肥料堆积、残留。

    进一步的,所述施肥筒体的外壁上且位于进水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集水斗,集水斗的设置,可便于集水并通过进水孔向施肥筒体内供水,进而使水与有机肥形成有机肥溶液,有利于有机肥的施放,所述集水斗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下水孔,下水孔的设置,使得有部分水可穿过下水孔并沿施肥筒体的外壁流入调节槽中,从而使水溶块溶化分解。

    进一步的,所述导施组件包括镶嵌安装于施肥筒体外壁上的嵌装块,所述嵌装块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底端内壁上铰接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的顶端与调节槽的顶端内壁间连接有水溶块,所述嵌装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施管,所述摆动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导施管相匹配的导施孔。

    进一步的,所述水溶块采用白糖制成,使得水溶块遇水可快速融化分解,且水溶块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贯穿水溶块的小孔,可加速水溶块的溶解速度,在水溶块融化分解后,摆动板可进行摆动,所述导施管采用波纹软管制成,且导施管处于收缩状态,使得导施管可进行延长,进而有效补偿摆动板摆动所产生的相对位移,所述导施孔与导施管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导施管的一端与施肥筒体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则与对应的导施孔相连通,使得有机肥溶液可依次经导施管、导施孔流向土壤,进行有机肥的施放,所述摆动板远离导施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可促使摆动板摆动至与垄壁相贴,通过导施组件的设置,向进水孔中注水后,水溶块可遇水快速溶解,在配重块的作用下,摆动板可摆动至与垄壁相贴,进而使施肥筒体中的有机肥溶液经导施管、导施孔流向垄壁土壤,垄壁距离作用的根系更进,可便于作物的吸收,相较于直接将有机肥撒至垄沟中,可有效减少有机肥渗入深层土壤的流失,提高了施肥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添料筒包括添料筒体,所述添料筒体的顶端连通有投料斗,所述添料筒体的底端连通有导料筒,所述导料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压触发杆,所述导料筒的底端连通有两个分别位于下压触发杆两侧的出料管,所述导料筒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导料塞,所述添料筒体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贯穿有两个分别位于导料筒两侧的密封调节管,所述密封调节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膜,所述密封调节管的内壁上且位于弹性密封膜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防偏块,所述防偏块的中部滑动贯穿有导料调节杆,所述导料调节杆的顶端与弹性密封膜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塞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设置为c字形,且联动杆远离导料塞的一端与弹性密封膜相贴,所述导料调节杆采用铸铁制成,所述联动杆采用磁铁制成,所述联动杆的表面涂刷有防腐涂层,通过导料塞、密封调节管、弹性密封膜、导料调节杆、联动杆、防偏块的设置,向上顶起导料调节杆,可使弹性密封膜向上凸起拉伸,并通过联动杆带动导料塞向上脱离导料筒,从而在保证密封的同时使导料筒导通,可防止肥料泄漏。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防偏块间的水平距离与两个上顶触发杆间的水平距离相匹配,所述下压触发杆底端和防偏块底端间的竖直距离与进料调节杆顶端和上顶触发杆顶端间的竖直距离相匹配,从而移动移动添料筒使下压触发杆与进料调节杆相抵,可同时使防偏块与上顶触发杆相抵,然后向下按压添料筒体,可同时带动进料塞向下移动、导料塞向上移动,进而使进料管、导料筒同时导通,从而将有机肥导入施肥筒体中,操作方便、简单,使得便于向预埋施肥筒中添加有机肥,提高了便利性,且添加肥料的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有机肥泄漏,提高了实用性,所述进料调节杆、上顶触发杆的顶端开设有分别与下压触发杆、防偏块相匹配的定位凹槽,可便于进料调节杆和上顶触发杆、下压触发杆和防偏块间的对准。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设有特制的预埋施肥筒和移动添料筒,并通过预埋施肥筒、移动添料筒进行有机肥的施放,将移动添料筒中的下压触发杆、防偏块分别对准预埋施肥筒中的进料调节杆、上顶触发杆,并向下按压添料筒体,即可将添料筒体中的有机肥导入施肥筒体中,操作方便、简单,使得便于向预埋施肥筒中添加有机肥,提高了便利性,添加肥料的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有机肥泄漏,提高了实用性,且使得有机肥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而可有效减少有机肥的挥发浪费,提高了施肥效果,预埋施肥筒中还设有导施组件,使得施肥筒体中的有机肥溶液可经导施管、导施孔流向垄壁,供作物直接吸收,可有效减少有机肥渗入深层土壤的流失,进一步提高了施肥效果。

    (2)通过调节筒、防偏板、进料调节杆、挡块、复位弹簧等的设置,向下按压进料调节杆,可带动进料塞向下移动脱离进料管,进而使进料管导通,使得可经进料管向施肥筒体内导入有机肥,且导料完毕松开进料调节杆,即可使复位弹簧回弹带动进料塞重新堵塞进料管,使得有机肥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而可有效减少有机肥的挥发浪费,提高了施肥效果,滑动密封圈的设置,可保证进料调节杆与调节筒外壁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肥料经连接处的缝隙流入调节筒中,影响进料调节杆的上、下滑动。

    (3)进料塞与进料管滑动连接,且进料塞的顶端设置为半球形,可便于肥料沿进料塞的表面滑落,防止进料塞的顶端有肥料堆积、残留。

    (4)集水斗的设置,可便于集水并通过进水孔向施肥筒体内供水,进而使水与有机肥形成有机肥溶液,有利于有机肥的施放,集水斗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下水孔,下水孔的设置,使得有部分水可穿过下水孔并沿施肥筒体的外壁流入调节槽中,从而使水溶块溶化分解。

    (5)水溶块采用白糖制成,使得水溶块遇水可快速融化分解,且水溶块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贯穿水溶块的小孔,可加速水溶块的溶解速度,在水溶块融化分解后,摆动板可进行摆动,导施管采用波纹软管制成,且导施管处于收缩状态,使得导施管可进行延长,进而有效补偿摆动板摆动所产生的相对位移,导施孔与导施管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导施管的一端与施肥筒体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则与对应的导施孔相连通,使得有机肥溶液可依次经导施管、导施孔流向土壤,进行有机肥的施放,摆动板远离导施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可促使摆动板摆动至与垄壁相贴,通过导施组件的设置,向进水孔中注水后,水溶块可遇水快速溶解,在配重块的作用下,摆动板可摆动至与垄壁相贴,进而使施肥筒体中的有机肥溶液经导施管、导施孔流向垄壁土壤,垄壁距离作用的根系更进,可便于作物的吸收,相较于直接将有机肥撒至垄沟中,可有效减少有机肥渗入深层土壤的流失,提高了施肥效果。

    (6)通过导料塞、密封调节管、弹性密封膜、导料调节杆、联动杆、防偏块的设置,向上顶起导料调节杆,可使弹性密封膜向上凸起拉伸,并通过联动杆带动导料塞向上脱离导料筒,从而在保证密封的同时使导料筒导通,可防止肥料泄漏。

    (7)两个防偏块间的水平距离与两个上顶触发杆间的水平距离相匹配,下压触发杆底端和防偏块底端间的竖直距离与进料调节杆顶端和上顶触发杆顶端间的竖直距离相匹配,从而移动移动添料筒使下压触发杆与进料调节杆相抵,可同时使防偏块与上顶触发杆相抵,然后向下按压添料筒体,可同时带动进料塞向下移动、导料塞向上移动,进而使进料管、导料筒同时导通,从而将有机肥导入施肥筒体中,操作方便、简单,使得便于向预埋施肥筒中添加有机肥,提高了便利性,且添加肥料的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有机肥泄漏,提高了实用性,进料调节杆、上顶触发杆的顶端开设有分别与下压触发杆、防偏块相匹配的定位凹槽,可便于进料调节杆和上顶触发杆、下压触发杆和防偏块间的对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预埋施肥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调节筒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调节筒内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添料筒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导料筒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嵌装块内的剖视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摆动板展开时预埋施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1、施肥筒体;102、密封连接块;103、进料管;104、固定杆;105、调节筒;106、防偏板;107、进料调节杆;108、挡块;109、复位弹簧;110、滑动密封圈;111、进料塞;112、进水孔;113、集水斗;114、下水孔;115、上顶触发杆;201、添料筒体;202、投料斗;203、导料筒;204、下压触发杆;205、出料管;206、导料塞;207、密封调节管;208、弹性密封膜;209、导料调节杆;210、联动杆;211、防偏块;301、嵌装块;302、调节槽;303、摆动板;304、水溶块;305、导施管;306、导施孔;307、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垄沟中,均匀挖设多个与预埋施肥筒相匹配的土坑,相邻土坑间的间距为0.5~1m,然后分别将多个预埋施肥筒埋入挖好的土坑中;

    s2、先经投料斗202向移动添料筒中投放足量的有机肥,然后使用移动添料筒依次向多个预埋施肥筒中导入适量的有机肥;

    s3、依次将适量水注入多个预埋施肥筒的集水斗113中,使水经进水孔112流入施肥筒体101中,并与施肥筒体101中的有机肥混合形成有机肥溶液;

    s4、有部分水经下水孔114流至嵌装块301中,使水溶块304融化,进而使摆动板303摆动展开,贴至垄壁上,有机肥溶液经导施管305流至垄壁土壤中,进而供垄台上的农作吸收,从而完成有机肥的施放。

    垄壁是指垄台和垄沟之间的斜面土壤壁,s2、s3中有机肥和水的使用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农作物的种类、生长情况进行相应设置,此乃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1-3,预埋施肥筒包括施肥筒体101,施肥筒体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连接块102,密封连接块102的中部固定贯穿有进料管103,进料管103的内部通过固定杆104固定连接有调节筒105,调节筒10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防偏板106,防偏板106的中部滑动贯穿有进料调节杆107,进料调节杆107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挡块108,挡块108和防偏板106之间设有套设在挡块108外壁上的复位弹簧109,进料调节杆107的底端滑动贯穿调节筒105的底部外壁并固定连接有与进料管103相匹配的进料塞111,施肥筒体10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进水孔112,进料管103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于密封连接块102顶端的上顶触发杆115,进料调节杆107的顶端滑动贯穿调节筒105的顶部外壁延伸至外部,且进料调节杆107与调节筒105顶部外壁以及底部外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滑动密封圈110,通过调节筒105、防偏板106、进料调节杆107、挡块108、复位弹簧109等的设置,向下按压进料调节杆107,可带动进料塞111向下移动脱离进料管103,进而使进料管103导通,使得可经进料管103向施肥筒体101内导入有机肥,且导料完毕松开进料调节杆107,即可使复位弹簧109回弹带动进料塞111重新堵塞进料管103,使得有机肥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而可有效减少有机肥的挥发浪费,提高了施肥效果,滑动密封圈110的设置,可保证进料调节杆107与调节筒105外壁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肥料经连接处的缝隙流入调节筒105中,影响进料调节杆107的上、下滑动,进料塞111与进料管103滑动连接,且进料塞111的顶端设置为半球形,可便于肥料沿进料塞111的表面滑落,防止进料塞111的顶端有肥料堆积、残留,施肥筒体101的外壁上且位于进水孔11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集水斗113,集水斗113的设置,可便于集水并通过进水孔112向施肥筒体101内供水,进而使水与有机肥形成有机肥溶液,有利于有机肥的施放,集水斗113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下水孔114,下水孔114的设置,使得有部分水可穿过下水孔114并沿施肥筒体101的外壁流入调节槽302中,从而使水溶块304溶化分解。

    请参阅图1和图6-7,施肥筒体101两侧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导施组件,导施组件包括镶嵌安装于施肥筒体101外壁上的嵌装块301,嵌装块301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302,调节槽302的底端内壁上铰接有摆动板303,摆动板303的顶端与调节槽302的顶端内壁间连接有水溶块304,嵌装块30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施管305,摆动板303上开设有多个与导施管305相匹配的导施孔306,水溶块304采用白糖制成,使得水溶块304遇水可快速融化分解,且水溶块30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贯穿水溶块304的小孔,可加速水溶块304的溶解速度,在水溶块304融化分解后,摆动板303可进行摆动,导施管305采用波纹软管制成,且导施管305处于收缩状态,使得导施管305可进行延长,进而有效补偿摆动板303摆动所产生的相对位移,导施孔306与导施管305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导施管305的一端与施肥筒体101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则与对应的导施孔306相连通,使得有机肥溶液可依次经导施管305、导施孔306流向土壤,进行有机肥的施放,摆动板303远离导施管3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307,可促使摆动板303摆动至与垄壁相贴,通过导施组件的设置,向进水孔112中注水后,水溶块304可遇水快速溶解,在配重块307的作用下,摆动板303可摆动至与垄壁相贴,进而使施肥筒体101中的有机肥溶液经导施管305、导施孔306流向垄壁土壤,垄壁距离作用的根系更进,可便于作物的吸收,相较于直接将有机肥撒至垄沟中,可有效减少有机肥渗入深层土壤的流失,提高了施肥效果。

    请参阅图4-5,移动添料筒包括添料筒体201,添料筒体201的顶端连通有投料斗202,添料筒体201的底端连通有导料筒203,导料筒2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压触发杆204,导料筒203的底端连通有两个分别位于下压触发杆204两侧的出料管205,导料筒203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导料塞206,添料筒体201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贯穿有两个分别位于导料筒203两侧的密封调节管207,密封调节管207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膜208,密封调节管207的内壁上且位于弹性密封膜20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防偏块211,防偏块211的中部滑动贯穿有导料调节杆209,导料调节杆209的顶端与弹性密封膜208固定连接,导料塞20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联动杆210,联动杆210设置为c字形,且联动杆210远离导料塞206的一端与弹性密封膜208相贴,导料调节杆209采用铸铁制成,联动杆210采用磁铁制成,联动杆210的表面涂刷有防腐涂层,通过导料塞206、密封调节管207、弹性密封膜208、导料调节杆209、联动杆210、防偏块211的设置,向上顶起导料调节杆209,可使弹性密封膜208向上凸起拉伸,并通过联动杆210带动导料塞206向上脱离导料筒203,从而在保证密封的同时使导料筒203导通,可防止肥料泄漏,两个防偏块211间的水平距离与两个上顶触发杆115间的水平距离相匹配,下压触发杆204底端和防偏块211底端间的竖直距离与进料调节杆107顶端和上顶触发杆115顶端间的竖直距离相匹配,从而移动移动添料筒使下压触发杆204与进料调节杆107相抵,可同时使防偏块211与上顶触发杆115相抵,然后向下按压添料筒体201,可同时带动进料塞111向下移动、导料塞206向上移动,进而使进料管103、导料筒203同时导通,从而将有机肥导入施肥筒体101中,操作方便、简单,使得便于向预埋施肥筒中添加有机肥,提高了便利性,且添加肥料的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有机肥泄漏,提高了实用性,进料调节杆107、上顶触发杆115的顶端开设有分别与下压触发杆204、防偏块211相匹配的定位凹槽,可便于进料调节杆107和上顶触发杆115、下压触发杆204和防偏块211间的对准。

    本发明设有特制的预埋施肥筒和移动添料筒,并通过预埋施肥筒、移动添料筒进行有机肥的施放,将移动添料筒中的下压触发杆204、防偏块211分别对准预埋施肥筒中的进料调节杆107、上顶触发杆115,并向下按压添料筒体201,即可将添料筒体201中的有机肥导入施肥筒体101中,操作方便、简单,使得便于向预埋施肥筒中添加有机肥,提高了便利性,添加肥料的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有机肥泄漏,提高了实用性,且使得有机肥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进而可有效减少有机肥的挥发浪费,提高了施肥效果,预埋施肥筒中还设有导施组件,使得施肥筒体101中的有机肥溶液可经导施管305、导施孔306流向垄壁,供作物直接吸收,可有效减少有机肥渗入深层土壤的流失,进一步提高了施肥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垄沟中,均匀挖设多个与预埋施肥筒相匹配的土坑,相邻土坑间的间距为0.5~1m,然后分别将多个预埋施肥筒埋入挖好的土坑中;

    s2、先经投料斗(202)向移动添料筒中投放足量的有机肥,然后使用移动添料筒依次向多个预埋施肥筒中导入适量的有机肥;

    s3、依次将适量水注入多个预埋施肥筒的集水斗(113)中,使水经进水孔(112)流入施肥筒体(101)中,并与施肥筒体(101)中的有机肥混合形成有机肥溶液;

    s4、有部分水经下水孔(114)流至嵌装块(301)中,使水溶块(304)融化,进而使摆动板(303)摆动展开,贴至垄壁上,有机肥溶液经导施管(305)流至垄壁土壤中,进而供垄台上的农作吸收,从而完成有机肥的施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施肥筒包括施肥筒体(101),所述施肥筒体(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连接块(102),所述密封连接块(102)的中部固定贯穿有进料管(103),所述进料管(103)的内部通过固定杆(104)固定连接有调节筒(105),所述调节筒(10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防偏板(106),所述防偏板(106)的中部滑动贯穿有进料调节杆(107),所述进料调节杆(107)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挡块(108),所述挡块(108)和防偏板(106)之间设有套设在挡块(108)外壁上的复位弹簧(109),所述进料调节杆(107)的底端滑动贯穿调节筒(105)的底部外壁并固定连接有与进料管(103)相匹配的进料塞(111),所述施肥筒体(10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进水孔(112),所述进料管(103)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于密封连接块(102)顶端的上顶触发杆(115),所述施肥筒体(101)两侧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导施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调节杆(107)的顶端滑动贯穿调节筒(105)的顶部外壁延伸至外部,且进料调节杆(107)与调节筒(105)顶部外壁以及底部外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滑动密封圈(1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塞(111)与进料管(103)滑动连接,且进料塞(111)的顶端设置为半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筒体(101)的外壁上且位于进水孔(11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集水斗(113),所述集水斗(113)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下水孔(11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施组件包括镶嵌安装于施肥筒体(101)外壁上的嵌装块(301),所述嵌装块(301)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302),所述调节槽(302)的底端内壁上铰接有摆动板(303),所述摆动板(303)的顶端与调节槽(302)的顶端内壁间连接有水溶块(304),所述嵌装块(30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施管(305),所述摆动板(303)上开设有多个与导施管(305)相匹配的导施孔(3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块(304)采用白糖制成,且水溶块(30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贯穿水溶块(304)的小孔,所述导施管(305)采用波纹软管制成,且导施管(305)处于收缩状态,所述导施孔(306)与导施管(305)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导施管(305)的一端与施肥筒体(101)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则与对应的导施孔(306)相连通,所述摆动板(303)远离导施管(3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30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添料筒包括添料筒体(201),所述添料筒体(201)的顶端连通有投料斗(202),所述添料筒体(201)的底端连通有导料筒(203),所述导料筒(2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压触发杆(204),所述导料筒(203)的底端连通有两个分别位于下压触发杆(204)两侧的出料管(205),所述导料筒(203)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导料塞(206),所述添料筒体(201)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贯穿有两个分别位于导料筒(203)两侧的密封调节管(207),所述密封调节管(207)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膜(208),所述密封调节管(207)的内壁上且位于弹性密封膜(20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防偏块(211),所述防偏块(211)的中部滑动贯穿有导料调节杆(209),所述导料调节杆(209)的顶端与弹性密封膜(208)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塞(20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联动杆(210),所述联动杆(210)设置为c字形,且联动杆(210)远离导料塞(206)的一端与弹性密封膜(208)相贴,所述导料调节杆(209)采用铸铁制成,所述联动杆(210)采用磁铁制成,所述联动杆(210)的表面涂刷有防腐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偏块(211)间的水平距离与两个上顶触发杆(115)间的水平距离相匹配,所述下压触发杆(204)底端和防偏块(211)底端间的竖直距离与进料调节杆(107)顶端和上顶触发杆(115)顶端间的竖直距离相匹配,所述进料调节杆(107)、上顶触发杆(115)的顶端开设有分别与下压触发杆(204)、防偏块(211)相匹配的定位凹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的有机肥施放方法,属于农业施肥技术领域,可实现设有特制的预埋施肥筒和移动添料筒,并通过预埋施肥筒、移动添料筒进行有机肥的施放,将移动添料筒中的下压触发杆、防偏块分别对准预埋施肥筒中的进料调节杆、上顶触发杆,并向下按压添料筒体,即可将有机肥导入施肥筒体中,使得便于向预埋施肥筒中添加有机肥,提高了便利性,添加肥料的过程中,可有效防止有机肥泄漏,提高了实用性,且可有效减少有机肥的挥发浪费,提高了施肥效果,预埋施肥筒中还设有导施组件,使得施肥筒体中的有机肥溶液可经导施管、导施孔流向垄壁,可有效减少有机肥渗入深层土壤的流失,进一步提高了施肥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曹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曹艳
    技术研发日:2020.11.19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49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