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镜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14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广角镜头。
    背景技术
    :现今的广角镜头的发展趋势,除了不断朝向小型化、大光圈发展外,随着不同的应用需求,还需具备重量轻及高分辨率的特性,现有的广角镜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广角镜头,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大光圈、重量轻及高分辨率的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广角镜头无法满足小型化、大光圈、重量轻及高分辨率的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广角镜头,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光圈值较小、重量较轻、分辨率较高,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广角镜头包括前透镜群及后透镜群。前透镜群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后透镜群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4.2≤(fh f1)/f≤-3;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h为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本发明的另一广角镜头包括前透镜群及后透镜群。前透镜群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后透镜群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1.2mm≤f f1≤-5.3mm;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其中前透镜群可更包括第六透镜,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其中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3mm≤ff-f≤-8mm;其中,ff为前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为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其中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70≤vdg vdh≤110;其中,vdh为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阿贝系数,vdg为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的阿贝系数。其中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3.6mm≤fk-f1≤25.2mm;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k为第三靠近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其中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3.1≤ttl/tg≤6.4;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tg为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本发明的广角镜头可更包括一光圈,设置于前透镜群与后透镜群之间。其中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三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像侧。实施本发明的广角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光圈值较小、重量较轻、分辨率较高,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附图说明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图2a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像差(longitudinalaberration)图。图2b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场曲(fieldcurvature)图。图2c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图4a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像差图。图4b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场曲图。图4c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图。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图6a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像差图。图6b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场曲图。图6c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图。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图8a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纵向像差图。图8b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场曲图。图8c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图。图9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图10a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纵向像差图。图10b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场曲图。图10c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广角镜头,包括:前透镜群;及后透镜群;前透镜群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此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后透镜群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此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4.2≤(fh f1)/f≤-3;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h为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广角镜头,包括:前透镜群;及后透镜群;前透镜群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此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后透镜群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此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1.2mm≤f f1≤-5.3mm;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请参阅底下表一、表二、表四、表五、表七、表八、表十、表十一、表十三及表十四,其中表一、表四、表七、表十及表十三分别为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二、表五、表八、表十一及表十四分别为表一、表四、表七、表十及表十三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图1、3、5、7、9分别为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一、二、三、四、五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其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l51为弯月型透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s21、s31、s41、s51为凸面,像侧面s12、s22、s32、s42、s52为凹面,物侧面s11、s21、s31、s41、s51与像侧面s12、s22、s32、s42、s5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镜l12、l22、l32、l42、l52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6、s26、s36、s46、s54为凹面,像侧面s16、s26、s36、s46、s54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镜l13、l23、l33、l43、l53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8、s28、s38、s48、s56为凸面,像侧面s19、s29、s39、s49、s57为凸面,物侧面s18、s28、s38、s48、s56与像侧面s19、s29、s39、s49、s57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14、l24、l34、l44、l54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0、s210、s310、s410、s58为凸面,像侧面s111、s211、s311、s411、s59为凸面。第五透镜l15、l25、l35、l45、l55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2、s212、s312、s412、s510为凹面,物侧面s112、s212、s312、s412、s510与像侧面s113、s213、s313、s413、s511皆为非球面表面。第六透镜l16、l26、l36、l46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3、s23、s33、s43为非球面表面。另外,广角镜头1、2、3、4、5至少满足底下其中一条件:-4.2≤(fh f1)/f≤-3(1)-11.2mm≤f f1≤-5.3mm(2)-13mm≤ff-f≤-8mm(3)70≤vdg vdh≤110(4)13.6mm≤fk-f1≤25.2mm(5)3.1≤ttl/tg≤6.4(6)其中,f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l51的有效焦距,fh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最靠近像侧的透镜l15、l25、l35、l45、l55的有效焦距,ff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前透镜群lg1f、lg2f、lg3f、lg4f、lg5f的有效焦距,fk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第三靠近像侧的透镜l13、l23、l33、l43、l53的有效焦距,f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广角镜头1、2、3、4、5的有效焦距,vdh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最靠近像侧的透镜l15、l25、l35、l45、l55的阿贝系数,vdg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l14、l24、l34、l44、l54的阿贝系数,tt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l51的物侧面s11、s21、s31、s41、s51分别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ima5于光轴oa1、oa2、oa3、oa4、oa5上的间距,tg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第二靠近像侧的透镜l15、l25、l35、l45、l55于光轴oa1、oa2、oa3、oa4、oa5上的厚度。使得广角镜头1、2、3、4、5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减轻镜头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广角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前透镜群lg1f、一光圈st1、后透镜群lg1r及一滤光片of1,前透镜群lg1f包括第一透镜l11、第六透镜l16及第二透镜l12,后透镜群lg1r包括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及第五透镜l15。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第二透镜l1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5为凹面,物侧面s15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14其物侧面s110与像侧面s111皆为球面表面;第五透镜l15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113为凸面;第六透镜l16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像侧面s14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of1其物侧面s114与像侧面s115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1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6)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广角镜头1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减轻镜头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一为图1中广角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一表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z=ch2/{1 [1-(k 1)c2h2]1/2} ah4 bh6 ch8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c:非球面系数。表二为表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c为非球面系数。表二表三为第一实施例的广角镜头1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6)的计算值,由表三可知,第一实施例的广角镜头1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6)的要求。表三ff-4.346mm(fh f1)/f-3.663f f1-5.58mmff-f-8.111mmvdg vdh104fk-f114.20mmttl/tg4.88另外,第一实施例的广角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广角镜头1其纵向像差介于-0.004mm至0.011mm之间。由图2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广角镜头1其场曲介于-0.015mm至0.005mm之间。由图2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广角镜头1其畸变介于-7%至0%之间。显见第一实施例的广角镜头1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请参阅图3,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广角镜头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前透镜群lg2f、一光圈st2、后透镜群lg2r及一滤光片of2,前透镜群lg2f包括第一透镜l21、第六透镜l26及第二透镜l22,后透镜群lg2r包括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及第五透镜l25。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第二透镜l2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25为凹面,物侧面s25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24,其物侧面s210与像侧面s211皆为球面表面;第五透镜l25为双凹透镜,其像侧面s213为凹面;第六透镜l26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23为凸面,像侧面s24为凸面,像侧面s24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of2其物侧面s214与像侧面s215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2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6)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广角镜头2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减轻镜头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四为图3中广角镜头2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四表四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五为表四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c为非球面系数。表五表六为第二实施例的广角镜头2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6)的计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二实施例的广角镜头2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6)的要求。表六ff-7.14mm(fh f1)/f-4.14f f1-10.92mmff-f-12.3285mmvdg vdh94fk-f123.05mmttl/tg3.967另外,第二实施例的广角镜头2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4a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广角镜头2其纵向像差介于-0.004mm至0.015mm之间。由图4b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广角镜头2其场曲介于-0.02mm至0.005mm之间。由图4c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广角镜头2其畸变介于-9%至1%之间。显见第二实施例的广角镜头2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请参阅图5,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广角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前透镜群lg3f、一光圈st3、后透镜群lg3r及一滤光片of3,前透镜群lg3f包括第一透镜l31、第六透镜l36及第二透镜l32,后透镜群lg3r包括第三透镜l33、第四透镜l34及第五透镜l35。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3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第二透镜l3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35为凹面,物侧面s35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34,其物侧面s310与像侧面s311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五透镜l35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313为凸面;第六透镜l36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33为凸面,像侧面s34为凹面,像侧面s34为非球面表面;滤光片of3其物侧面s314与像侧面s315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3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6)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广角镜头3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减轻镜头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七为图5中广角镜头3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七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八为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c为非球面系数。表八表九为第三实施例的广角镜头3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6)的计算值,由表九可知,第三实施例的广角镜头3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6)的要求。表九ff-5.248mm(fh f1)/f-3.103f f1-5.65mmff-f-10.532mmvdg vdh75fk-f116.85mmttl/tg3.251另外,第三实施例的广角镜头3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6a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广角镜头3其纵向像差介于-0.001mm至0.01mm之间。由图6b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广角镜头3其场曲介于-0.015mm至0.005mm之间。由图6c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广角镜头3其畸变介于-14%至0%之间。显见第三实施例的广角镜头3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请参阅图7,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广角镜头4沿着光轴oa4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前透镜群lg4f、一光圈st4、后透镜群lg4r及一滤光片of4,前透镜群lg4f包括第一透镜l41、第六透镜l46及第二透镜l42,后透镜群lg4r包括第三透镜l43、第四透镜l44及第五透镜l45。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4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第二透镜l42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5为凹面,物侧面s45为为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44,其物侧面s410与像侧面s411皆为球面表面;第五透镜l45为双凹透镜,其像侧面s413为凹面;第六透镜l46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43为凸面,像侧面s44为凸面,像侧面s44为球面表面;滤光片of4其物侧面s414与像侧面s415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4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6)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广角镜头4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减轻镜头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十为图7中广角镜头4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十表十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十一为表十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c为非球面系数。表十一表十二为第四实施例的广角镜头4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6)的计算值,由表十二可知,第四实施例的广角镜头4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6)的要求。表十二ff-7.335mm(fh f1)/f-4.053f f1-10.70mmff-f-12.46mmvdg vdh107fk-f124.67mmttl/tg5.276另外,第四实施例的广角镜头4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8a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广角镜头4其纵向像差介于-0.002mm至0.002mm之间。由图8b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广角镜头4其场曲介于-0.02mm至0.005mm之间。由图8c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广角镜头4其畸变介于-16%至1%之间。显见第四实施例的广角镜头4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请参阅图9,图9是依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广角镜头5沿着光轴oa5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前透镜群lg5f、一光圈st5、后透镜群lg5r及一滤光片of5,前透镜群lg5f包括第一透镜l51及第二透镜l52,后透镜群lg5r包括第三透镜l53、第四透镜l54及第五透镜l55。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5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第二透镜l52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53为凸面,物侧面s53为非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54,其物侧面s58与像侧面s59皆为球面表面;第五透镜l55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511为凸面;滤光片of5其物侧面s512与像侧面s513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5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6)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广角镜头5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减轻镜头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十三为图9中广角镜头5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十三表十三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十四为表十三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c为非球面系数。表十四表十五为第五实施例的广角镜头5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6)的计算值,由表十五可知,第五实施例的广角镜头5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6)的要求。表十五ff-4.695mm(fh f1)/f-3.645f f1-6.72mmff-f-8.742mmvdg vdh108fk-f115.85mmttl/tg6.36另外,第五实施例的广角镜头5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0a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广角镜头5其纵向像差介于-0.005mm至0.025mm之间。由图10b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广角镜头5其场曲介于-0.025mm至0.005mm之间。由图10c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广角镜头5其畸变介于-14%至1%之间。显见第五实施例的广角镜头5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透镜群;以及

    后透镜群;

    其中该前透镜群包括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该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

    其中该后透镜群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4.2≤(fh f1)/f≤-3;

    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h为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

    2.一种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透镜群;以及

    后透镜群;

    其中该前透镜群包括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该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

    其中该后透镜群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1.2mm≤f f1≤-5.3mm;

    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

    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三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该第四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3mm≤ff-f≤-8mm;

    70≤vdg vdh≤110;

    13.6mm≤fk-f1≤25.2mm;

    3.1≤ttl/tg≤6.4;

    其中,ff为该前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为该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vdh为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阿贝系数,vdg为第二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阿贝系数,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k为第三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tg为第二靠近该像侧的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前透镜群更包括第六透镜,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3mm≤ff-f≤-8mm;

    其中,ff为该前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为该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

    7.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70≤vdg vdh≤110;

    其中,vdh为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阿贝系数,vdg为第二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阿贝系数。

    8.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3.6mm≤fk-f1≤25.2mm;

    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k为第三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

    9.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3.1≤ttl/tg≤6.4;

    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该光轴上的间距,tg为第二靠近该像侧的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光圈,设置于该前透镜群与该后透镜群之间。

    技术总结
    一种广角镜头包括前透镜群及后透镜群。前透镜群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后透镜群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4.2≤(fH f1)/f≤‑3;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H为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

    技术研发人员:许荣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48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