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从外部向容器内部添加物料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临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医疗废液通常是由负压吸引装置吸入到废液收集筒内。废液收集筒包括废液收集袋、筒体以及顶盖,废液收集袋设置于筒体内,顶盖罩设在筒体的口部,并与废液收集袋的顶部密封连接,在顶盖上通常还设有与废液收集袋相连通的废液出口以及抽吸口。当废液收集袋中盛满废液后需要对其进行废物处理。由于医疗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普通的污水处理方式难以将其净化,为防止医疗废液被不当地排入下水系统中造成环境污染,常用的一种处理方式是在废液收集袋内的废液装满后再向废液收集袋内加入凝固剂,然后再对固化的废液进行销毁处理。
为了能够在不打开废液收集筒的顶盖的状态下向废液收集筒筒体内部添加固化剂,目前采取的一种方式是将装有固化剂的加料容器可转动地安装在废液收集筒的顶盖上,并在受料容器设置割开部。当加料容器受到外力的作用转动时会从初始高度向下移动至终止高度,割开部在加料容器从初始高度移动至终止高度的过程中刺破封口,并在刺破封口后与加料容器之间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由割开部将位于加料容器出料口的封口整体割开,以使加料容器内的物料通过出料口流入受料容器。
这种将加料容器的封口整体割开加料的方式会导致封口掉入到废液收集筒内,掉落的封口不仅容易造成管路的堵塞,而且影响医护人员观察医疗废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割开加料容器的封口时既能保证封口不会落入到受料容器内部又能保证加料容器内的物料完全充分地流入受料容器内的外加料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加料系统,包括受料容器、顶盖和加料容器;顶盖罩设在受料容器的上端,顶盖设有割开部;加料容器可转动地安装在顶盖上,加料容器设有出料口以及将出料口封闭的封口;当加料容器受到外力的作用转动时从初始高度向下移动至终止高度,割开部在加料容器从初始高度移动至终止高度的过程中刺破封口,并在刺破封口后与加料容器之间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将封口割开,以使加料容器内的物料通过出料口流入受料容器;其特点在于,割开部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外加料系统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在割开部的数量为一个时,限位结构用于将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限制为小于360°,且允许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所述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大于等于180°;在割开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割开部沿同一圆周非均匀地间隔设置,相邻的每两个割开部之间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割开部夹角,其中,最大的割开部夹角小于等于180°;限位结构用于将各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限制为小于最大的割开部夹角,且允许各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大于等于第二大的割开部夹角。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加料系统通过限位结构控制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范围,使得封口不会被割开部完全割开而掉落到受料容器中,同时又能保证封口在周向方向被割开180°以上,从而使加料容器内的物料得以完全充分地流入受料容器内;
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加料系统的组成部件少,而且部件的结构和形状都不复杂,从而易于加工制造;在需要加料时,只需按照预定的方向转动加料容器,加料容器能够在导向槽的引导下向下移动,割开部在加料容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刺破封口,并在刺破封口后与加料容器之间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将封口割开,以实现加料,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加料系统的外观示意图。
图2和图3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料容器与顶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4和图5分别从正反角度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料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顶盖的立体示意图和仰视示意图。
图8至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料容器从初始高度向下移动的过程示意图(局部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加料系统包括受料容器1、顶盖2和加料容器3。
顶盖2罩设在受料容器1的上端。顶盖2包括顶盖本体21和加料接头23,加料接头23的外形大致呈管状,加料接头23与顶盖本体21相连,加料接头23设有与受料容器本体1连通的加料通道230。
加料容器3的下端设有出料口33以及将出料口33封闭的封口34。封口34优选采用膜状封口,该膜状封口的材质例如可以是铝箔膜等。加料容器3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加料接头23的加料通道230中。加料容器3的下端的侧面设有两组导向槽32,加料通道230的侧壁上设有与两组导向槽32一一对应的两个导向凸块24,各导向凸块24分别伸入所对应的导向槽32中。
在本实施例中,各导向凸块24的两侧分别与相对应的导向槽32的两个侧面321、322过盈配合;各导向凸块24的顶面243与相对应的导向槽32的底面323过盈配合,即导向凸块24在径向方向的厚度大于加料接头23的内侧面233与导向槽32的底面323之间的距离。将导向凸块24与导向槽32之间设置成过盈配合,可以防止导向凸块24从导向槽32中脱落,使加料容器3的转动更加稳定,而且保证操作人员在转动加料容器3时能获得良好的手感。
导向槽32的形状被设置成当加料容器3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预定的方向转动时能够引导加料容器3从一初始高度向下移动至终止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32包括第一平移槽325、斜槽327和第二平移槽326。第一平移槽325与第二平移槽326相互平行,斜槽327的一端与第一平移槽325相连,斜槽327的另一端与第二平移槽326相连。分别与两个导向凸块24相配合的两个第一平移槽325均位于第一圆周上,分别与两个导向凸块24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平移槽326均位于第二圆周上。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导向凸块24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以上,例如三个、四个等。当导向凸块2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导向凸块24一一对应地分别与两个以上的导向槽32相配合。为了使加料容器3在沿着预定的方向转动时能够移动更大的距离,每组导向槽32可设置两条以上的平移槽,相邻的每两条平移槽之间均连接有斜槽。当加料容器3处于初始高度时,导向凸块24位于最下方的平移槽内,当加料容器3处于终止高度时,导向凸块24位于最上方的平移槽内。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加料容器的下端的侧面设有一组导向槽,加料通道的侧壁上设有与导向槽相对应的导向凸块,导向凸块伸入导向槽中。导向槽的形状被设置成当加料容器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预定的方向转动时能够引导加料容器从初始高度向下移动至终止高度,在加料容器处于终止高度时能够引导加料容器相对于割开部转动。
顶盖2设有割开部25,割开部25用于在加料容器3从初始高度移动至终止高度的过程中刺破封口34,并在刺破封口34后与加料容器3之间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将封口34割开,以使加料容器3内的物料通过出料口33流入受料容器1。
在本实施例中,割开部2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割开部25沿同一圆周非均匀地间隔设置在加料通道230的侧壁上,相邻的每两个割开部之间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割开部夹角。其中,最大的割开部夹角小于等于180°。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割开部25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以上。对于多个割开部25(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割开部)而言,多个割开部25沿同一圆周非均匀地间隔设置,最大的割开部夹角(即间隔最大的两个相邻割开部之间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80°。
外加料系统还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割开部25割开封口34时与加料容器3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在割开部25的数量为一个时,限位结构用于将割开部25割开封口34时与加料容器3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限制为小于360°,且允许割开部25割开封口34时与加料容器3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大于等于180°;在割开部25的数量为多个时,限位结构用于将各割开部25割开封口34时与加料容器3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限制为小于最大的割开部夹角,且允许各割开部25割开封口34时与加料容器3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大于等于第二大的割开部夹角。
以图7的示例来说,三个割开部25中,相距最近的两个相邻割开部之间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b为90°,相距最远的两个相邻割开部之间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a为180°,剩余两个相邻割开部之间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那么限位结构将各割开部割开封口34时与加料容器3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限制为小于180°,同时允许各割开部25割开封口34时与加料容器3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大于等于90°。
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各组导向槽中最上方平移槽的终止位止挡部361,终止位止挡部361用于止挡所对应的导向凸块24。各组导向槽中最上方平移槽在周向上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且小于360°。为了做到这一点,有时需要多组导向槽中最上方的平移槽有一部分是彼此重叠的,且多个导向凸块24共用一个终止位止挡部361。因为当一个导向凸块24被终止位止挡部361止挡的话,其它的导向凸块24也必然无法再转动了。
可选地,最上方平移槽的侧壁在靠近终止位止挡部361的位置设有终止位阻挡凸起371,终止位阻挡凸起371用于在导向凸块24处于终止位止挡部361与终止位阻挡凸起371之间时阻挡导向凸块24向远离终止位止挡部361的方向相对移动,将加料容器3保持在终止位置,加料容器3的终止位置即导向凸块24处于终止位止挡部361与终止位阻挡凸起371之间时的位置。
可选地,各组导向槽中最下方平移槽设有起始位止挡部362,最下方平移槽的侧壁在靠近起始位止挡部362的位置设有起始位阻挡凸起372,起始位阻挡凸起372用于在导向凸块24处于起始位止挡部362与起始位阻挡凸起372之间时阻挡导向凸块24向远离起始位止挡部362的方向相对移动,将加料容器3保持在起始位置,防止外加料系统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加料容器3相对于割开部25转动的情况,加料容器3的起始位置即导向凸块24处于起始位止挡部362与起始位阻挡凸起372之间时的位置。
各组导向槽中最下方平移槽的下侧壁在靠近起始位阻挡凸起372的位置设有导向凸块装配入口38。导向凸块装配入口38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导向凸块装配入口的上端的宽度小于等于导向凸块24的宽度,导向凸块装配入口的下端的宽度大于等于导向凸块24的宽度,导向凸块装配入口38的底面从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即直径越来越小),成一斜面,导向凸块24在处于导向凸块装配入口38的上端时与导向凸块装配入口38的底面形成过盈配合,导向凸块24在处于导向凸块装配入口38的下端时与导向凸块装配入口38的底面形成间隙配合,这样既便于将导向凸块24装入导向槽内,又能防止装入导向槽内的导向凸块24从导向凸块装配入口38脱出。由于导向凸块24在处于导向凸块装配入口38的上端时,在三个方向均会受到导向凸块装配入口38的制约,因此,加料容器在没有较大外力的作用时不可能从导向凸块上落下,从而提高了外加料系统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图8至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割开部25割开封口34的工作过程。
在图8中,加料容器3处于初始位置,同时也处于初始高度。此时,两个导向凸块24分别处于各自所对应的第一平移槽325中,割开部25未碰到封口34。由于两个导向凸块24相距180°,图中仅能显示出其中的一个导向凸块24。如图9所示,当加料容器3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预定的方向(图9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两个导向凸块24首先会分别沿着各自所对应的第一平移槽325移动至各自所对应的斜槽327的一端,此时割开部25仍然未碰到封口34。如图10所示,继续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加料容器3,两个导向凸块24会沿着各自所对应的斜槽327向上移动,即加料容器3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多个割开部25接触并刺破封口34。如图11所示,随着加料容器2的继续转动,两个导向凸块24从各自所对应的斜槽327的另一端移动到第二平移槽326中,此时加料容器3到达了终止高度,不会再向下移动。两个导向凸块24在第二平移槽326中转动,直到其中一个导向凸块24越过终止位阻挡凸起371后被终止位止挡部361阻挡。此时封口34在周向方向被割开180°以上,能够确保加料容器3内的物料通过出料口33流入受料容器1内,同时封口34又没有在周向上被全部割开,还有一部分封口与加料容器3保持连接,因此,封口34不会掉入到受料容器1内。
在一种具体的应用中,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加料系统的受料容器1为医疗废液收集筒,医疗废液收集筒包括筒体1a和废液收集袋1b,废液收集袋1b设置在筒体1a内。顶盖2与医疗废液收集筒的废液收集袋1b的顶部密封连接,并罩设在医疗废液收集筒的筒体1a的口部。加料容器3为加料瓶,加料容器3内的物料为凝固剂。
为了确保该外加料系统在用于负压收集废液时保持密封,并且能保证在受料容器1内的废液与外界处于密封隔离状态下向废液加料,从而降低二次污染的风险,提高加料操作的安全性,加料容器3的外侧面与加料接头23的加料通道230的侧壁密封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加料容器3的外侧面套设有密封圈圈槽39,在密封圈圈槽39内设有密封圈4,密封圈4与加料通道230的侧壁密封贴合。在加料容器3整个转动和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密封圈4都与加料通道230的侧壁处于密封贴合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外加料系统具有较少的组成部件,而且部件的结构和形状都不复杂,易于加工制造。
以上描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法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容的情况下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推广、演绎,因此,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内容不应限制本发明确定的保护范围。
1.外加料系统,包括受料容器、顶盖和加料容器;所述顶盖罩设在所述受料容器的上端,所述顶盖设有割开部;所述加料容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顶盖上,所述加料容器设有出料口以及将所述出料口封闭的封口;当所述加料容器受到外力的作用转动时从初始高度向下移动至终止高度,所述割开部在所述加料容器从所述初始高度移动至终止高度的过程中刺破所述封口,并在刺破所述封口后与加料容器之间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将所述封口割开,以使所述加料容器内的物料通过所述出料口流入所述受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开部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外加料系统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所述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在所述割开部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所述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限制为小于360°,且允许所述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所述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大于等于180°;
在所述割开部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多个割开部沿同一圆周非均匀地间隔设置,相邻的每两个割开部之间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割开部夹角,其中,最大的割开部夹角小于等于180°;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将各所述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所述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限制为小于最大的割开部夹角,且允许各所述割开部割开封口时与所述加料容器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大于等于第二大的割开部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顶盖本体和加料接头,所述加料接头与所述顶盖本体相连,加料接头设有与所述受料容器连通的加料通道,所述加料容器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加料通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割开部设置于所述加料通道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容器的下端的侧面设有多组导向槽,所述加料通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多组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导向凸块,各所述导向凸块分别伸入所对应的导向槽中;
每组所述导向槽的形状被设置成当所述加料容器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预定的方向转动时能够引导所述加料容器从所述初始高度向下移动至所述终止高度,在所述加料容器处于所述终止高度时能够引导所述加料容器相对于所述割开部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容器的下端的侧面设有一组导向槽,所述加料通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对应的导向凸块,所述导向凸块伸入导向槽中;
所述导向槽的形状被设置成当所述加料容器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预定的方向转动时能够引导所述加料容器从所述初始高度向下移动至所述终止高度,在所述加料容器处于所述终止高度时能够引导所述加料容器相对于所述割开部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向槽包括从上至下平行设置的多条平移槽、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每两条平移槽之间的斜槽;所述加料容器处于所述初始高度时,导向凸块位于最下方的平移槽内,所述加料容器处于所述终止高度时,导向凸块位于最上方的平移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各组所述导向槽中最上方平移槽的终止位止挡部,所述终止位止挡部用于止挡所对应的导向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上方平移槽的侧壁在靠近所述终止位止挡部的位置设有终止位阻挡凸起,所述终止位阻挡凸起用于在所述导向凸块处于所述终止位止挡部与该终止位阻挡凸起之间时阻挡导向凸块向远离所述终止位止挡部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导向槽中最下方平移槽设有起始位止挡部,所述最下方平移槽的侧壁在靠近所述起始位止挡部的位置设有起始位阻挡凸起,所述起始位阻挡凸起用于在所述导向凸块处于所述起始位止挡部与该起始位阻挡凸起之间时阻挡所述导向凸块向远离所述起始位止挡部的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导向槽中最下方平移槽的下侧壁在靠近所述起始位阻挡凸起的位置设有导向凸块装配入口;所述导向凸块装配入口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导向凸块装配入口的上端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导向凸块的宽度,所述导向凸块装配入口的下端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导向凸块的宽度;
所述导向凸块装配入口的底面从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所述导向凸块在处于所述导向凸块装配入口的上端时与所述导向凸块装配入口的底面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导向凸块在处于所述导向凸块装配入口的下端时与所述导向凸块装配入口的底面形成间隙配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