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驾驶系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在迅速发展。车载摄像头作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关键部件,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在某些应用场合,车载摄像镜头需要具有体积小、热稳定性好的性能要求。如果车载摄像镜头全部采用热膨胀系数较稳定的玻璃材料,则会导致制造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的弊端。另外,用户对镜头成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成像性能的提升一般是通过增加透镜数目的方式,但是,透镜数量的增加不利于镜头的小型化,还会带来像差变大,导致成像质量变差。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以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的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五片透镜组成,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光阑、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滤光片。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或者近平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或者凸面,其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或者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为玻璃球面镜片,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且各透镜的光学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元件及第一方面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成像元件用于将光学成像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由于第一透镜采用负光焦度的凹面型玻璃透镜,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小镜头的畸变,另一方面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进入光学系统,从而增加通光量,满足大光圈特性。第二透镜采用正光焦度的弯月型或双凸塑胶透镜,可以增大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像高视场的扩大;将光阑设置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能够有效地减小镜头前端的口径;第三透镜采用正光焦度的凸面型玻璃透镜,有利于入射光的收集,可以减小第一透镜带来的像差;第四透镜采用具有负光焦度的塑胶透镜,且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采用近似对称的同心圆结构,能够有效地矫正畸变;第五透镜采用具有正光焦度的塑胶透镜,可以有效的矫正残余像差,提高镜头的解像力。另外,塑胶透镜的使用,有效的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采用两片玻璃材质镜片,使镜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高低温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解像,可以满足车载、监控、无人机等领域的使用需求。通过合理的搭配五片玻塑混合镜片,通过各个面型的合理控制以及材料和光焦度的合理组合,在实现良好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小型化、大光圈、热稳定性好等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为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场曲曲线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mtf曲线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向色差曲线图;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场曲曲线图;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mtf曲线图;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向色差曲线图;图9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场曲曲线图;图11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mtf曲线图;图12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向色差曲线图;图13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使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光阑、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滤光片。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或者接近平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或者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或者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光阑设置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滤光片设置于第五透镜与成像面之间,该滤光片可用于选择性地对部分光进行过滤,从而优化成像结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成像面可以是由物侧入射的光经过光学成像镜头后在像侧成像的平面,像侧即指成像面所在的一侧,物侧为与像侧相对的一侧。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为玻璃球面镜片,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且各透镜的光学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3mm<r2<10mm;(1)其中,r2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条件式(1)时,可以有效矫正出射光线的角度,有利于光线收集。如果r2的取值超过下限值,则会使第一透镜的像侧面面型超过半球形状,导致无法加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5<f1/r2 f2/r4<0;(2)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镜的焦距,r2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条件式(2)时,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可以减小光线的出射角度,使得经过第二透镜后的出射光线与光轴间的夹角减小,以利于后续光学系统像差的矫正。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其中,l45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l49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r4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表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表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条件式(3)时,有利于减小光线在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反射再经过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反射在成像面上产生的鬼影。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5<f3/f4<-0.8;(4)其中,f3表示第三透镜的焦距,f4表示第四透镜的焦距。满足条件式(4)时,可以合理分配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更好的矫正光学系统的像差。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1<(t12 t34)/l29<0.3;(5)其中,t12表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表示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l29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条件式(5)时,有利于合理分配镜头整体的镜片间距,使整个系统满足高品质成像的同时易于组装生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3<r3/r8<0.2;(6)其中,r3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表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条件式(6)时,有利于合理控制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的表面面型形状,使整个系统满足高解像力的同时,降低加工难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其中,v2表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5表示第五透镜的阿贝数,表示第二透镜的光焦度,表示第五透镜的光焦度。满足条件式(7)时,通过合理的分配和平衡各透镜间的色散关系,能够很好的校正系统的色差,提高成像质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ct1/ct2<0.3;(8)2.5<ct3/ct4<4.0;(9)其中,ct1表示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2表示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3表示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4表示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满足条件式(8)和(9)时,通过合理设置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使镜头具有高解像力,同时使得镜头的中心聚焦和边缘聚焦基本相同,保证了镜头的成像均匀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5<∑ct/ttl<0.6;(10)其中,∑ct表示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ttl表示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满足条件式(10)时,能够合理配置透镜的中心厚度总和,有效缩短镜头的光学总长,实现镜头的小型化。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以满足以下条件式:0.2<bfl/ttl<0.4;(11)其中,bfl表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示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满足条件式(11)时,能够合理控制镜头的后焦距离,降低镜头本体与成像芯片在结构上的干涉,有利于镜头的安装使用。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中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均满足如下等式:其中:z表示曲面离开曲面顶点在光轴方向的距离,c表示曲面顶点的曲率,k表示圆锥系数,h表示光轴到曲面的距离,b、c、d、e、f分别表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曲面系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不大于1.8,满足大光圈的特性,在环境较暗的条件下也能获得清晰的图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中的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均为玻璃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并通过优化配置各个透镜的光焦度,使镜头像差得到有效的校正。塑胶非球面透镜的使用,可以有效矫正镜头的像差,提高整组镜头的解像力。另外,通过玻璃和塑胶材料的结合使用,有效的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光学成像镜头100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s13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光阑st、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滤光片g1。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凹面。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凸面。光学成像镜头100中的第一透镜l1和第三透镜l3均为玻璃球面透镜;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且各透镜的光学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100中各个镜片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表1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0的各非球面的面型系数如表2所示。表2面号kbcdefs3113.683-2.330e-03-8.610e-06-1.078e-057.232e-07-1.095e-08s4-0.6937.063e-04-6.419e-053.152e-06-1.095e-071.099e-09s7-7.0853.945e-03-2.962e-041.232e-05-2.682e-07-9.404e-10s8200.0003.055e-033.912e-04-5.082e-07-2.115e-065.045e-08s98.659-7.919e-031.628e-03-8.280e-057.088e-072.713e-08s10-93.412-2.098e-036.336e-04-4.139e-051.663e-06-2.052e-08请参照图2、图3及图4,所示分别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100的场曲曲线图、mtf曲线图以及轴向色差曲线图。图2的场曲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和弧矢像面的弯曲程度。其中,图2中横轴表示偏移量(单位:mm),纵轴表示视场角(单位:度)。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100的场曲控制在±0.05mm范围内,说明光学成像镜头100的场曲得到良好地校正,光学成像镜头100具有较高的场曲性能。从图3中可以看出,光学成像镜头100的mtf曲线均匀下降,且在80lp/mm时镜头的整体解像大于0.7,说明光学成像镜头100具备良好的分辨率和解像性能。图4的轴向色差曲线表示成像面处光轴上的像差。其中,图4中纵轴表示球值(单位:mm),横轴表示归一化光瞳半径。从图4中可以看出,整体色差控制在±0.03mm范围内,说明光学成像镜头100具备良好的消色差性能。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2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光学成像镜头200中的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且镜头的各个镜片的相关参数和空气间隔存在差异。请参照表3所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200中各个镜片的相关参数如表3所示。表3请参照表4所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200的各非球面的面型系数如表4所示。表4面号kbcdefs313.833-1.368e-034.352e-06-2.450e-061.500e-075.58e-10s4-0.7718.024e-04-4.847e-052.420e-06-9.525e-082.13e-09s7-7.3094.268e-03-3.460e-041.282e-05-1.220e-07-5.44e-09s896.4174.750e-032.352e-045.206e-06-1.929e-062.84e-08s97.927-9.505e-031.899e-03-1.019e-041.493e-062.47e-08s10-119.714-3.298e-038.959e-04-5.229e-051.324e-066.27e-08请参照图6、图7及图8,所示分别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200的场曲曲线图、mtf曲线图以及轴向色差曲线图。由图6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200的场曲控制在±0.05mm范围内,说明光学成像镜头200的场曲得到良好地校正,光学成像镜头200具有较高的场曲性能。由图7中可以看出,光学成像镜头200的mtf曲线均匀下降,且在80lp/mm时镜头的整体解像大于0.7,说明光学成像镜头200具备良好的分辨率和解像性能。由图8中可以看出,光学成像镜头200的轴向色差的偏移量控制在±0.03mm范围内,说明该光学成像镜头200具备良好的消色差性能。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3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3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100的结构大抵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接近平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在近光轴处为凸面,且镜头的各个镜片的相关参数和空气间隔存在差异。请参照表5所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300中各个镜片的相关参数如表5所示。表5请参照表6所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300的各非球面的面型系数如表6所示。表6面号kbcdefs310.09-2.084e-03-6.488e-052.340e-05-2.724e-062.70e-07s4-0.8413.687e-04-1.914e-043.639e-05-2.734e-067.98e-08s7-6.9581.006e-02-1.405e-031.039e-04-4.977e-068.78e-08s8-159.8431.906e-02-1.131e-031.113e-04-1.263e-054.46e-07s93.344-8.138e-032.572e-03-2.557e-041.138e-05-1.75e-07s10-21.328-2.083e-031.010e-03-9.215e-055.700e-061.53e-09请参照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分别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300的场曲曲线图、mtf曲线图以及轴向色差曲线图。由图10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300的场曲控制在±0.08mm范围内,说明光学成像镜头300的场曲得到良好地校正,光学成像镜头300具有较高的场曲性能。由图11可以看出,光学成像镜头300的mtf曲线均匀下降,且在80lp/mm时镜头的整体解像大于0.6,说明光学成像镜头300具备良好的分辨率和解像性能。由图12可以看出,光学成像镜头300的轴向色差的偏移量控制在±0.03mm范围内,说明该光学成像镜头300具备良好的消色差性能。请参照表7,所示是上述三个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分别对应的光学特性。其中,光学特性主要可以包括系统焦距f、光圈数f#、视场角fov和光学总长ttl,以及与前面每个条件式对应的相关数值。表7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100至少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第一透镜l1采用负光焦度的凹面型玻璃透镜,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小镜头的畸变,另一方面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进入光学系统,从而增加通光量,满足大光圈特性;第二透镜l2采用正光焦度的弯月型或双凸塑胶透镜,可以增大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像高视场的扩大;将光阑st设置于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能够有效地减小镜头前端的口径;第三透镜l3采用正光焦度的凸面型玻璃透镜,有利于入射光的收集,可以减小第一透镜l1带来的像差;第四透镜l4采用具有负光焦度的塑胶透镜,且第一透镜l1和第四透镜l4采用近似对称的同心圆结构,能够有效地矫正畸变;第五透镜l5采用具有正光焦度的塑胶透镜,可以有效的矫正残余像差,提高镜头的解像力。(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采用近似对称的结构,能够有效地矫正光学系统的各种像差,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3)采用五片玻塑混合镜片搭配,其中,塑胶非球面透镜的使用,不仅有效的减小了系统的边缘像差,而且还降低了镜头的重量和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2片玻璃材质镜片的使用,使镜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在高低温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解像力,可以满足车载、监控、无人机等领域的使用需求。第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400,请参阅图13所示,成像设备400可以包括成像元件41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例如光学成像镜头100)。成像元件410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还可以是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成像设备400可以是相机、移动终端以及其他任意一种形态的装载了光学成像镜头100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设备400包括光学成像镜头100,由于光学成像镜头100具有体积小、大光圈、良好的解像力及热稳定性的优点,具有该光学成像镜头100的成像设备400也具有体积小、大光圈、良好的解像力及热稳定性的优点。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五片透镜组成,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或者近平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或者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光阑;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或者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以及
滤光片;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均为玻璃球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及所述第五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且各透镜的光学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3mm<r2<10mm;
其中,r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5<f1/r2 f2/r4<0;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r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其中,l45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l49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r4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5<f3/f4<-0.8;
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t12 t34)/l29<0.3;
其中,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表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l29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3<r3/r8<0.2;
其中,r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其中,v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5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ct1/ct2<0.3;
2.5<ct3/ct4<4.0;
其中,c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5<∑ct/ttl<0.6;
其中,∑ct表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ttl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2<bfl/ttl<0.4;
其中,bfl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
12.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元件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所述成像元件用于将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该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光阑、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滤光片。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物侧面为凹面或者近平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物侧面为凹面或者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或者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为玻璃镜片,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镜片。光学成像镜头采用五片玻塑混合镜片搭配,在控制低成本的同时,具有大光圈、高解像及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尚博文;鲍宇旻;曾吉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