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八片透镜的光学成像透镜组。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上市新机的拍照模块已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亮点之一,因此,拍照模块的开发成为各大智能手机厂商的重中之重。超广角、长焦、大光圈、大像面等镜头慢慢开始成为智能手机拍照模块的标配,当下智能手机均会搭配多颗不同类型的镜头以达到更高的成像效果,其中,超广角镜头有着宽广的视野,又不像鱼眼镜头具有强烈的畸变,其带来的宽广视野使景物显得更加宏伟,因此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超广角镜头会造成照片中的直线畸变,需要用户花费时间在软件中对其进行校正,否则图片边缘的失真可能会破坏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超广角镜头,在保证宽广视野、成像质量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小的畸变,实现更好的拍摄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八片透镜组成的超广角镜头,在保证宽广视野、成像质量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小的畸变,实现更好的拍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该光学成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semi-fov>60°;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畸变dist.满足:|dist.|≤5.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满足:0<f8/(f8-f7)<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与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满足:0.3<f456/f23<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与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82满足:0<r16/dt82<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满足:0<et5/ct5<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与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满足:0<ct8/et8<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满足:0.5<et1/sag12<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满足:0.5<sag22/sag21<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6与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et7满足:0<et7/et6<0.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以及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0<f1/(r1 r2)<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以及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0.5<(f5-f6)/f4<2.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以及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r3/(r5 r6)<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0<r14/(r14-r13)<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满足:0.5<r9/(r9-r1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满足:0.2<ct6/dt61<0.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0.3<(ct1 ct2)/(ct3 ct4)<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与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σat满足:0.3<ct7/σat<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该光学成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其中,各个透镜之间相互独立,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semi-fov>60°;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0.3<(ct1 ct2)/(ct3 ct4)<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包括多片透镜,如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合理分配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面型,能有效地平衡这两个透镜产生的球差和色差,保证工艺性还能获得更好的屈光度,提升成像质量。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大于60°,不仅有利于实际拍摄过程中获得被摄物体更大的视野范围,而且意味着拍摄过程中可以为风景照片添加前景,给人像更多背景空间,让消费者使用感受更佳。在保证宽广视野、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光学畸变,可以实现更好的拍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1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1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3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2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图4a至图4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2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5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3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图6a至图6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3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7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4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图8a至图8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4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9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5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图10a至图10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5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1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6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图12a至图12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6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3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7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图14a至图14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7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5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8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图16a至图16d分别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8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包括八片镜片,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各个透镜之间相互独立,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八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合理分配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面型,能有效地平衡这两个透镜产生的球差和色差,保证工艺性还能获得更好的屈光度,提升成像质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的条件式为:semi-fov>60°。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大于60°,不仅有利于实际拍摄过程中获得被摄物体更大的视野范围,而且意味着拍摄过程中可以为风景照片添加前景,给人像更多背景空间,让消费者使用感受更佳。更具体的,semi-fov满足:61.5°<semi-fov<65.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畸变dist.满足的条件式为:|dist.|≤5.1%。在保证宽广视野、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光学畸变,可以实现更好的拍摄效果。更具体的,dist.满足:3.04%≤|dist.|≤5.1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满足的条件式为:0<f8/(f8-f7)<1.0。合理分配第七和第八透镜的光焦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平衡整个系统的畸变以及象散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取更大的像面,拥有更高的成像质量。更具体的,f7与f8满足:0.53<f8/(f8-f7)<0.76。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与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满足的条件式为:0.3<f456/f23<1.3。合理分配第二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既能减小这五枚透镜的敏感性,避免过严的公差要求,还能更好的互补消除这两组透镜带来的象散、球差等,从而提升整个成像质量,获得较好的解像力。更具体的,f23与f456满足:0.38<f456/f23<1.1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与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82满足的条件式为:0<r16/dt82<1.5。合理控制第八透镜像侧面曲率半径与最大有效半径,一方面有效地平衡第八透镜和像面之间的像散和畸变,让镜头能保持更好的成像质量,另外合理的曲率半径避免实际加工中难度过大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渐晕值,拦截成像质量较差的那部分光线,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解像力。更具体的,r16与dt82满足:0.30<r16/dt82<1.2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满足的条件式为:0<et5/ct5<1.0。合理控制第五透镜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的比值,确保该透镜的加工和组装工艺,避免镜片过薄导致实际调试困难,以及组装过程中镜片容易变形等问题,从而影响到镜头品质。更具体的,ct5与et5满足:0.23<et5/ct5<0.49。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与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满足的条件式为:0<ct8/et8<1.0。合理控制第八透镜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的比值,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平衡整个系统的畸变和场曲,另一方面确保最后一枚镜片组装过程不容易变形,对于场曲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此外成型调试工艺空间更大,避免第八透镜出现外观问题而导致杂光风险。更具体的,ct8与et8满足:0.22<ct8/et8<0.7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满足的条件式为:0.5<et1/sag12<1.0。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矢高和边厚比值,一方面避免实际加工过程的困难,减小第一透镜的敏感性,避免过严的公差要求,另一方面保证第一透镜有足够的屈光度,提供足够的后截距。更具体的,et1与sag12满足:0.62<et1/sag12<0.82。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满足的条件式为:0.5<sag22/sag21<1.5。合理控制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矢高和物侧面矢高比值,一方面避免实际加工过程的困难,减小第二透镜的敏感性,避免过严的公差要求,另一方面保证第二透镜有足够的屈光度,提供足够的后截距。更具体的,sag21与sag22满足:0.86<sag22/sag21<1.1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6与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et7满足的条件式为:0<et7/et6<0.5。合理控制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比值,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平衡整个系统的色差,另一方面避免实际加工过程的困难,以防在组装过程变形,对于场曲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更具体的,et6与et7满足:0.21<et7/et6<0.54。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以及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的条件式为:0<f1/(r1 r2)<1.0。合理控制此条件式范围,能减缓光线在第一透镜中的偏折,从而减小该透镜的敏感性,以及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第一透镜工艺性太差而带来的一系列加工问题,此外,还能减小第一透镜产生的球差。更具体的,f1、r1与r2满足:0.13<f1/(r1 r2)<0.4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以及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满足的条件式为:0.5<(f5-f6)/f4<2.0。合理分配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焦距,可以有效避免光焦度过于集中带来的敏感性问题,公差要求更符合现有的制程能力水平,还能互相搭配有效地平衡系统的球差、慧差和像散等,从而提升整个成像质量,获得较好的解像力。更具体的,f4、f5与f6满足:0.53<(f5-f6)/f4<1.56。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以及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的条件式为:0<r3/(r5 r6)<1.0。合理控制第二透镜物侧面曲率与第三透镜物侧面曲率像侧面曲率之和的比值关系,避免由于倾角过大带来的加工困难问题,并且这两枚透镜可以有效的平衡系统球差,降低前两片透镜的敏感性。更具体的,r3、r5与r6满足:0.19<r3/(r5 r6)<0.69。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的条件式为:0<r14/(r14-r13)<1.0。合理控制第七透镜物侧面与像侧面曲率比值关系,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平衡整个系统的畸变和场曲,另一方面确保组装过程中不容易变形,对于场曲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更具体的,r13与r14满足:0.42<r14/(r14-r13)<0.69。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满足的条件式为:0.5<r9/(r9-r10)<1.0。合理控制第五透镜物侧面与像侧面曲率的比值关系,有效地平衡第五透镜和前几片透镜之间的像散和慧差,让镜头保持更好的成像质量,另外降低了系统的敏感性,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第五透镜工艺性差而带来的一系列加工问题。更具体的,r9与r10满足:0.54<r9/(r9-r10)<0.86。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满足的条件式为:0.2<ct6/dt61<0.7。合理控制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与口径的比值,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渐晕值,拦截成像质量较差的那部分光线,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解像力;另一方面避免中心厚度与口径差异过大,确保组装的稳定性。更具体的,ct6与dt61满足:0.32<ct6/dt61<0.5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的条件式为:0.3<(ct1 ct2)/(ct3 ct4)<0.8。合理分配第一、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既能保证前四个透镜的工艺性,还能获得更好的屈光度,并且互补消除这两组透镜带来的象散、球差等,从而提升整个成像质量,获得较好的解像力。更具体的,ct1、ct2、ct3与ct4满足:0.51<(ct1 ct2)/(ct3 ct4)<0.69。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与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σat满足的条件式为:0.3<ct7/σat<0.8。合理控制第七透镜的中厚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总和的比例,可以保证加工以及组装特性,避免出现间隙过小导致组装过程出现前后镜片干涉,或透镜过薄成型难度大,组装容易变形等问题;同时合理调整透镜间的空气间隙,可以更好的平衡系统的畸变,降低鬼像能量,确保系统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更具体的,ct7与σat满足:0.48<ct7/σat<0.78。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合理分配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的光焦度与面型,能有效地平衡这四个透镜产生的球差和色差还有畸变;此外合理控制第八透镜的光焦度与面型还能保证组装过程中不容易变形,成型调试工艺空间更大,避免第八透镜出现外观问题而导致杂光风险。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光阑可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八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较大的成像像面,具有成像范围广和成像质量高的特点,并保证了手机的超薄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片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透镜组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八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透镜组不限于包括八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1图1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1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如表1所示,为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面号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obj球面无穷无穷s1非球面-10.93110.3000-2.261.5556.10.0000s2非球面1.40150.3294-1.0000s3非球面2.38230.40196.541.5738.00.0000s4非球面6.19150.20670.0000s5非球面2.40500.644010.521.6523.50.0000s6非球面3.33520.35080.0000sto球面无穷-0.0233s7非球面7.05860.40787.081.5556.10.0000s8非球面-8.37310.11530.0000s9非球面11.21540.93053.021.5556.10.0000s10非球面-1.87300.05440.0000s11非球面-3.96850.5000-3.771.6720.40.0000s12非球面7.22390.36420.0000s13非球面2.54661.23553.401.5556.1-1.0000s14非球面-5.64440.17690.0000s15非球面1.60630.5000-11.051.6523.5-1.0000s16非球面1.15080.6630-1.0000s17球面无穷0.23101.5264.2s18球面无穷0.3618s19球面无穷表1如表2所示,在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2.21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75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4.50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64.5°。表2实施例1中的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semi-fov=64.5°,其中,semi-fov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dist.|=3.04%,其中,dist.为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畸变;f8/(f8-f7)=0.76,其中,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8为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456/f23=1.10,其中,f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r16/dt82=0.30,其中,r16为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t82为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et5/ct5=0.32,其中,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5为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ct8/et8=0.70,其中,ct8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8为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1/sag12=0.82,其中,et1为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sag21=0.86,其中,sag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为第二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et7/et6=0.54,其中,et6为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7为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f1/(r1 r2)=0.24,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r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5-f6)/f4=0.96,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r3/(r5 r6)=0.42,其中,r3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r14-r13)=0.69,其中,r13为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为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r9-r10)=0.86,其中,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ct6/dt61=0.40,其中,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ct1 ct2)/(ct3 ct4)=0.67,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σat=0.78,其中,ct7为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σat为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为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3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和a22。表3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所示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具体实施例2图3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2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如表4所示,为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如表5所示,在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1.79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38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85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65.0°。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表5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9、a20、a22、a24、a26、a28和a30。表6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所示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具体实施例3图5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3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如表7所示,为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面号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obj球面无穷无穷s1非球面-9.79620.2749-2.351.5556.11.9847s2非球面1.49410.5298-1.3366s3非球面3.60930.421614.611.5738.0-0.3567s4非球面6.32180.468913.0762s5非球面2.52211.00008.951.6720.4-1.0780s6非球面3.68000.31511.0146sto球面无穷0.0281s7非球面5.42480.35987.131.5556.126.2073s8非球面-13.47010.0685-99.0000s9非球面4.37140.82472.711.5556.17.0916s10非球面-2.08640.1358-0.8220s11非球面-3.04290.4157-4.721.6720.45.3684s12非球面-100.00000.34980.0000s13非球面1.99061.18891.741.5556.1-0.9070s14非球面-1.44120.1414-0.9694s15非球面-3.59850.4045-2.041.6720.4-0.7710s16非球面2.27150.4247-99.0000s17球面无穷0.21001.5264.2s18球面无穷0.1000s19球面无穷表7如表8所示,在实施例3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1.56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66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34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65.0°。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表8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9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和a30。表9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所示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具体实施例4图7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4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如表10所示,为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如表11所示,在实施例4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1.72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38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69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65.0°。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表11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和a30。表12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所示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具体实施例5图9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5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如表13所示,为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面号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obj球面无穷无穷s1非球面-9.93700.2475-2.591.5556.1-0.1714s2非球面1.66650.6506-0.9678s3非球面4.31770.41557.111.5738.0-0.3402s4非球面-37.00030.3545-99.0000s5非球面15.00000.6996-28.011.6720.435.8375s6非球面8.15860.3417-12.4449sto球面无穷0.0250s7非球面8.31880.48179.571.5556.19.1231s8非球面-13.76000.11922.0379s9非球面3.56690.89102.851.5556.1-0.4109s10非球面-2.51010.09100.0220s11非球面-9.84620.3751-5.411.6720.449.8821s12非球面5.76860.30883.0087s13非球面2.09601.24261.931.5556.1-0.9299s14非球面-1.67430.3207-0.9696s15非球面-3.21280.2000-2.311.6720.4-0.1924s16非球面3.02640.3597-0.6904s17球面无穷0.21001.5264.2s18球面无穷0.3379s19球面无穷表13如表14所示,在实施例5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1.6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67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50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65.0°。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表14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和a30。表15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所示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具体实施例6图11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6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如表16所示,为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6如表17所示,在实施例6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1.55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7.86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35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65.0°。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表17在实施例6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1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和a30。表18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所示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具体实施例7图13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7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如表19所示,为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面号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折射率色散系数圆锥系数obj球面无穷无穷s1非球面-27.40970.3145-3.241.5556.10.0000s2非球面1.89740.5928-1.0000s3非球面3.78010.443741.591.5738.00.0000s4非球面4.30480.37910.0000s5非球面2.41180.83958.251.6523.50.0000s6非球面3.81230.45250.0000sto球面无穷0.0250s7非球面-4323.44790.252116.921.5556.10.0000s8非球面-9.21990.08990.0000s9非球面3.93711.17883.121.5556.10.0000s10非球面-2.68470.12860.0000s11非球面-7.64310.6492-5.801.6720.40.0000s12非球面8.09420.23730.0000s13非球面2.84071.40602.411.5556.1-1.0000s14非球面-2.02700.5654-1.0000s15非球面-3.50470.3485-2.681.6523.50.0000s16非球面3.53110.3300-1.0000s17球面无穷0.21001.5264.2s18球面无穷0.1696s19球面无穷表19如表20所示,在实施例7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2.1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61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4.00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61.5°。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表20在实施例7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21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和a28。表21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所示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具体实施例8图15为本发明光学成像透镜组实施例8的透镜组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表面s1至s18的各表面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如表22所示,为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22如表23所示,在实施例8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2.10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58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4.00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61.5°。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表23在实施例8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表2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和a28。表24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6a至图16d所示可知,实施例8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semi-fov>60°;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畸变dist.满足:|dist.|≤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所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满足:0<f8/(f8-f7)<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与所述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满足:0.3<f456/f23<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与所述第八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82满足:0<r16/dt82<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满足:0<et5/ct5<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与所述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满足:0<ct8/et8<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满足:0.5<et1/sag12<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满足:0.5<sag22/sag21<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
10.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semi-fov>60°;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0.3<(ct1 ct2)/(ct3 ct4)<0.8。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光学成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Semi‑FOV>60°;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畸变Dist.满足:|Dist.|≤5.1%。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合理分配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面型,能有效地平衡这两个透镜产生的球差和色差,保证工艺性还能获得更好的屈光度,提升成像质量,在保证宽广视野、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光学畸变,可以实现更好的拍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程一夫;唐梦娜;闻人建科;戴付建;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