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从质地上区分,茶叶罐的一般有锡制、铁制、陶瓷、玻璃、纸制等,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
传统的茶叶罐结构较为简单,取茶时需要使用人员使用镊子、勺子或者手取茶,不仅不够卫生,同时也不方便把握取茶量,容易出现取茶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发生,取茶过多引起茶汤较浓,影响口感和饮用健康,取茶较少,茶汤较淡,口感变差,还可以进一步作出改进,同时,现阶段已经出现了内置吸潮剂的茶叶罐,用于吸潮,但是,每次开盖取茶都会进入一部分空气,空气中含有潮气,会加速吸潮剂饱和,降低防潮效果,也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另外,传统的防潮剂更换不方便,也不能重复利用,影响防潮作用时间,从而影响茶叶罐使用寿命。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具备定量取茶、防潮效果好、可重复使用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定量取茶、防潮效果好、可重复使用的优点,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包括罐体和底筒,所述罐体下方设置有底筒,且底筒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堵板,并且堵板顶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中心筒,所述罐体外壁正立面印刷有添茶标记,且罐体外壁背立面印刷有取茶标记,所述底筒外壁位于堵板下方插接有接茶盒,且接茶盒外端一体式连接有外板,并且外板内壁边缘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条,所述外板外壁竖直中心线位置印刷有指针,所述底筒外壁对应第一磁铁条位置嵌入有第二磁铁条,且底筒内壁位于堵板上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球头柱,且球头柱另一端通过弹簧与滑槽内壁连接,所述罐体外壁对应球头柱一端位置开设有半球槽,且罐体底面开设有第一出口,所述堵板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二出口,且第二出口与第一出口形状和面积均相同,所述中心筒贯穿罐体底面并延伸至罐体内部,且中心筒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底面与罐体内底面滑动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与堵板之间位于堵板顶面设置有橡胶垫,且橡胶垫表面对应第二出口位置开设有与第二出口等大的通孔,所述橡胶垫底面与堵板顶面粘接,且橡胶垫厚度大于罐体底面与堵板顶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筒为中空结构,且中心筒表面开设有换气孔,并且中心筒顶面螺旋连接有筒帽,所述中心筒内部放置有网兜,且网兜内部盛放有活性炭。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顶面螺旋连接有顶盖,且罐体采用304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接茶盒为扇形结构,且接茶盒顶面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出口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外板为弧形结构,且外板外壁固定安装有把手,并且把手宽度大于1cm。
进一步的,所述半球槽沿罐体竖直中心线对称开设有两个,且半球槽内壁为光滑结构,并且半球槽位于添茶标记和取茶标记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底筒为中空结构,且底筒采用硬质塑料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网兜为圆柱形结构,且网兜直径小于中心筒内径,并且网兜孔径小于活性炭粒径。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外壁边缘开设有摩擦纹。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转动底筒来进行定量取茶,在进行取茶时,可转动底筒至指针对准添茶标记,此时,接茶盒和第二出口均位于第一出口的正下方,此时的球头柱一端的球头转动至插入到半球槽中,便于锁定底筒位置,避免轻易转动,同时提醒使用人员已经转动到位,罐体内部的茶叶穿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进入到接茶盒中,进行添茶,完成定量取茶,取茶量为接茶盒容积,添茶完毕后,继续转动底筒,在转动底筒的过程中,球头柱受力向滑槽内部移动,弹簧压缩,球头柱的球头离开半球槽,即可对底筒进行转动,转动底筒至指针对准取茶标记后,球头柱的球头对准半球槽,弹簧伸长即可推动球头柱的球头进入到半球槽中,避免轻易发生转动,同时提醒使用人员已转动到位,可拉出接茶盒取出茶叶,使用人员每转动底筒180°即可完成一次定量取茶,定量取茶非常方便,省去了采用镊子、勺子或者手取茶的麻烦,使用更加方便,每次定量取茶避免过量取茶引起茶过浓而不利饮用健康,同时,避免较少取茶影响口感,使用更加科学。
(2)、本发明通过通过橡胶垫来封堵第一出口,避免进入空气,添茶完毕过后,转动底筒的过程中,底筒转动带动堵板转动,同时带动橡胶垫转动,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错开位置时,橡胶垫及时封堵第一出口,避免茶叶掉落到底筒中,同时,橡胶垫位于罐体和堵板之间,受到挤压变形,封堵罐体底面和堵板之间的缝隙,取茶时,橡胶垫完全封堵第一出口,避免空气进入罐体,从而避免了空气中的潮气进入到罐体中,起到了良好的防潮作用。
(3)、本发明通过网兜中的活性炭来吸附罐体中的潮气,网兜为圆柱型结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在罐体中可吸附潮气,避免茶叶受潮,从而进一步起到了防潮的作用,避免茶叶口感受到影响,同时,工作人员可打开顶盖和筒帽取出网兜,将网兜内部的活性炭烘干后,即可二次利用活性炭,解决了传统吸潮剂不方便更换和无法二次利用的麻烦,节省材料消耗,更换也非常简单,延长了防潮时间,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的正立面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的背立面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的a节点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筒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罐体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茶盒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心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罐体;2、顶盖;3、添茶标记;4、指针;5、底筒;6、外板;7、第一磁铁条;8、把手;9、第二磁铁条;10、取茶标记;11、筒帽;12、中心筒;13、限位环;14、第一出口;15、第二出口;16、接茶盒;17、堵板;18、橡胶垫;19、半球槽;20、球头柱;21、弹簧;22、滑槽;23、换气孔;24、网兜;25、活性炭。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包括罐体1和底筒5,罐体1下方设置有底筒5,罐体1和底筒5均为圆筒型结构,且底筒5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堵板17,并且堵板17顶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中心筒12,罐体1外壁正立面印刷有添茶标记3,且罐体1外壁背立面印刷有取茶标记10,添茶标记3和取茶标记10之间的夹角为180°,底筒5外壁位于堵板17下方插接有接茶盒16,且接茶盒16外端一体式连接有外板6,并且外板6内壁边缘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条7,外板6外壁竖直中心线位置印刷有指针4,便于对准添茶标记3和取茶标记10,底筒5外壁对应第一磁铁条7位置嵌入有第二磁铁条9,第一磁铁条7和第二磁铁条9吸合,固定接茶盒16,避免轻易脱落,且底筒5内壁位于堵板17上方开设有滑槽22,滑槽22内部滑动连接有球头柱20,且球头柱20另一端通过弹簧21与滑槽22内壁连接,弹簧21两端分别与滑槽22内壁和球头柱20另一端固定连接,避免球头柱20脱落,球头柱20一端开设有球头,球头为半球形,罐体1外壁对应球头柱20一端位置开设有半球槽19,半球槽19直径大于球头直径,且罐体1底面开设有第一出口14,堵板17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二出口15,且第二出口15与第一出口14形状和面积均相同,中心筒12贯穿罐体1底面并延伸至罐体1内部,且中心筒12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环13,避免底筒5掉落,且限位环13底面与罐体1内底面滑动抵接,在进行取茶时,可转动底筒5至指针4对准添茶标记3,此时,接茶盒16和第二出口15均位于第一出口14的正下方,此时的球头柱20一端的球头转动至插入到半球槽19中,便于锁定底筒5位置,避免轻易转动,同时提醒使用人员已经转动到位,罐体1内部的茶叶穿过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进入到接茶盒16中,进行添茶,完成定量取茶,取茶量为接茶盒16容积,添茶完毕后,继续转动底筒5,在转动底筒5的过程中,球头柱20受力向滑槽22内部移动,弹簧21压缩,球头柱20的球头离开半球槽19,即可对底筒5进行转动,转动底筒5至指针4对准取茶标记10后,球头柱20的球头对准半球槽19,弹簧21伸长即可推动球头柱20的球头进入到半球槽19中,避免轻易发生转动,同时提醒使用人员已转动到位,可拉出接茶盒16取出茶叶,使用人员每转动底筒5完成180°即可完成一次定量取茶,定量取茶非常方便,省去了采用镊子、勺子或者手取茶的麻烦,使用更加方便,每次定量取茶避免过量取茶引起茶过浓而不利饮用健康,同时,避免较少取茶影响口感,使用更加科学。
在一个实施例中,罐体1与堵板17之间位于堵板17顶面设置有橡胶垫18,且橡胶垫18表面对应第二出口15位置开设有与第二出口15等大的通孔,便于茶叶掉落,橡胶垫18底面与堵板17顶面粘接,且橡胶垫18厚度大于罐体1底面与堵板17顶面之间的距离,确保橡胶垫18受到挤压,添茶完毕过后,转动底筒5的过程中,底筒5转动带动堵板17转动,同时带动橡胶垫18转动,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错开位置时,橡胶垫18及时封堵第一出口14,避免茶叶掉落到底筒5中,同时,橡胶垫18位于罐体1和堵板17之间,受到挤压变形,封堵罐体1底面和堵板17之间的缝隙,取茶时,橡胶垫18完全封堵第一出口14,避免空气进入罐体1,从而避免了空气中的潮气进入到罐体1中,起到了良好的防潮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心筒12为中空结构,且中心筒12表面开设有换气孔23,便于换气,从而便于吸潮,并且中心筒12顶面螺旋连接有筒帽11,可转动取下,中心筒12内部放置有网兜24,且网兜24内部盛放有活性炭25,在罐体1中可吸附潮气,避免茶叶受潮,从而进一步起到了防潮的作用,避免茶叶口感受到影响,同时,工作人员可打开筒帽11取出网兜24,将网兜24内部的活性炭25烘干后,即可二次利用活性炭25,解决了传统吸潮剂不方便更换和无法二次利用的麻烦,节省材料消耗,更换也非常简单,延长了防潮时间,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罐体1顶面螺旋连接有顶盖2,便于封堵罐体1顶面,打开后便于添加新的茶叶,且罐体1采用304不锈钢制成,不生锈,且使用更加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茶盒16为扇形结构,且接茶盒16顶面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出口15面积,避免茶叶洒落出接茶盒16。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板6为弧形结构,且外板6外壁固定安装有把手8,并且把手8宽度大于1cm,便于使用人员拉动外板6。
在一个实施例中,半球槽19沿罐体1竖直中心线对称开设有两个,且半球槽19内壁为光滑结构,并且半球槽19位于添茶标记3和取茶标记10正下方,底筒5每转动180°时,球头柱20完成一次插入半球槽19,稳定底筒5位置,避免底筒5随意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筒5为中空结构,且底筒5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减轻结构自重,便于携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兜24为圆柱形结构,且网兜24直径小于中心筒12内径,便于放入到中心筒12中,并且网兜24孔径小于活性炭25粒径,避免活性炭25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2外壁边缘开设有摩擦纹,筒帽11外壁边缘同样开设有摩擦纹,提高摩擦力,便于打开。
工作原理:
在进行取茶时,可转动底筒5至指针4对准添茶标记3,此时,接茶盒16和第二出口15均位于第一出口14的正下方,此时的球头柱20一端的球头转动至插入到半球槽19中,便于锁定底筒5位置,避免轻易转动,同时提醒使用人员已经转动到位,罐体1内部的茶叶穿过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进入到接茶盒16中,进行添茶,完成定量取茶,取茶量为接茶盒16容积,添茶完毕后,继续转动底筒5,在转动底筒5的过程中,球头柱20受力向滑槽22内部移动,弹簧21压缩,球头柱20的球头离开半球槽19,即可对底筒5进行转动,转动底筒5至指针4对准取茶标记10后,球头柱20的球头对准半球槽19,弹簧21伸长即可推动球头柱20的球头进入到半球槽19中,避免轻易发生转动,同时提醒使用人员已转动到位,可拉出接茶盒16取出茶叶,使用人员每转动底筒5完成180°即可完成一次定量取茶,定量取茶非常方便,省去了采用镊子、勺子或者手取茶的麻烦,使用更加方便,每次定量取茶避免过量取茶引起茶过浓而不利饮用健康,同时,避免较少取茶影响口感,使用更加科学,同时,添茶完毕过后,转动底筒5的过程中,底筒5转动带动堵板17转动,同时带动橡胶垫18转动,第一出口14和第二出口15错开位置时,橡胶垫18及时封堵第一出口14,避免茶叶掉落到底筒5中,同时,橡胶垫18位于罐体1和堵板17之间,受到挤压变形,封堵罐体1底面和堵板17之间的缝隙,取茶时,橡胶垫18完全封堵第一出口14,避免空气进入罐体1,从而避免了空气中的潮气进入到罐体1中,起到了良好的防潮作用,另外,中心筒12内部放置有网兜24,且网兜24内部盛放有活性炭25,在罐体1中可吸附潮气,避免茶叶受潮,从而进一步起到了防潮的作用,避免茶叶口感受到影响,同时,工作人员可打开筒帽11取出网兜24,将网兜24内部的活性炭25烘干后,即可二次利用活性炭25,解决了传统吸潮剂不方便更换和无法二次利用的麻烦,节省材料消耗,更换也非常简单,延长了防潮时间,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和底筒(5),所述罐体(1)下方设置有底筒(5),且底筒(5)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堵板(17),并且堵板(17)顶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中心筒(12),所述罐体(1)外壁正立面印刷有添茶标记(3),且罐体(1)外壁背立面印刷有取茶标记(10),所述底筒(5)外壁位于堵板(17)下方插接有接茶盒(16),且接茶盒(16)外端一体式连接有外板(6),并且外板(6)内壁边缘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条(7),所述外板(6)外壁竖直中心线位置印刷有指针(4),所述底筒(5)外壁对应第一磁铁条(7)位置嵌入有第二磁铁条(9),且底筒(5)内壁位于堵板(17)上方开设有滑槽(22),所述滑槽(22)内部滑动连接有球头柱(20),且球头柱(20)另一端通过弹簧(21)与滑槽(22)内壁连接,所述罐体(1)外壁对应球头柱(20)一端位置开设有半球槽(19),且罐体(1)底面开设有第一出口(14),所述堵板(17)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二出口(15),且第二出口(15)与第一出口(14)形状和面积均相同,所述中心筒(12)贯穿罐体(1)底面并延伸至罐体(1)内部,且中心筒(12)外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环(13),且限位环(13)底面与罐体(1)内底面滑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与堵板(17)之间位于堵板(17)顶面设置有橡胶垫(18),且橡胶垫(18)表面对应第二出口(15)位置开设有与第二出口(15)等大的通孔,所述橡胶垫(18)底面与堵板(17)顶面粘接,且橡胶垫(18)厚度大于罐体(1)底面与堵板(17)顶面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12)为中空结构,且中心筒(12)表面开设有换气孔(23),并且中心筒(12)顶面螺旋连接有筒帽(11),所述中心筒(12)内部放置有网兜(24),且网兜(24)内部盛放有活性炭(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顶面螺旋连接有顶盖(2),且罐体(1)采用304不锈钢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茶盒(16)为扇形结构,且接茶盒(16)顶面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出口(15)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6)为弧形结构,且外板(6)外壁固定安装有把手(8),并且把手(8)宽度大于1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槽(19)沿罐体(1)竖直中心线对称开设有两个,且半球槽(19)内壁为光滑结构,并且半球槽(19)位于添茶标记(3)和取茶标记(10)正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筒(5)为中空结构,且底筒(5)采用硬质塑料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24)为圆柱形结构,且网兜(24)直径小于中心筒(12)内径,并且网兜(24)孔径小于活性炭(25)粒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防潮式茶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外壁边缘开设有摩擦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