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72


    本发明涉及液体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普遍使用的中型液体容器有ibc桶(俗称吨桶)、铁桶及塑料桶等容器。

    现有吨桶为固定形状的容器,在存储时因其外形无法压缩,体积较大,占用了大量的储存空间,且空的吨桶在搬运运输时造成很大的不便,空吨桶进行运输时占用了货车、集装箱车、平板车等大量的储存空间,增大了单位空吨桶的运输成本,周转费用高;吨桶在重复使用时需要清洗避免货物交叉污染,清洗的过程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增大了运营成本,现有吨桶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步骤较多,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现在需要一种生产成本低、方便运输、周转费用低、储存效果好、运营成本低的液体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包括框架和液袋,所述框架包括底座、立柱,底座下侧设有支脚,所述支脚内部中空,所述支脚可插入立柱,底座上侧面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立柱,所述立柱可在底座上可拆卸,相邻的立柱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拆卸;所述底座上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侧设有液袋,所述液袋包括内袋和外袋,所述外袋上设有与立柱对应数量的套口,所述套口套入至立柱上,外袋上侧设有开口,所述内袋放置在外袋内部,所述内袋上侧设有开口,所述液袋上有上阀体和下阀体。

    进一步的,外袋材质为编织布材质,层数可设置多层,外袋表面可覆膜。

    进一步的,所述下阀体包括下阀口和下阀盖,所述上阀体包括上阀口和上阀盖,下阀口和下阀盖通过螺纹连接,上阀口和上阀盖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阀盖和下阀口中设有刺破件。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正方形,底座的四角设有立柱插装部,所述立柱插装部内插装有立柱。

    进一步的,所述外袋上侧的开口内可设有拉绳,可通过拉绳将外袋口收紧。

    进一步的,所述液袋上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外袋和内袋之间,所述上阀体穿过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立柱槽。

    一种新型液体容器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底座上放置垫板,在立柱插装部内插装立柱;

    s2:将外袋的套口套至在立柱上;

    s3:将内袋放置到外袋内部;

    s4:将相邻立柱之间安装支撑杆;

    s5:打开上阀口,将上阀口与输液管连接,将液体通入到内袋中;待内袋装满,从外袋开口处放置隔板在内袋上侧,上阀口穿过隔板,并通过上阀盖拧紧;

    s6:通过拉绳将外袋的开口拉紧;

    s7:可将下一个框架堆放在上述步骤的立柱上,支脚和立柱配合,配合后拆下支撑杆;

    s8:重复上述s1至s7;

    s9:卸液时,打开下阀口,卸空液体;

    s10:将套口从立柱上取下,将立柱卸下,液袋拿出。

    进一步的,所述上阀盖在拧紧后可通过铅封锁将上阀盖与阀体锁死。

    该发明的有益之处是:本申请生产成本低、运输方便、周转费用低、运营成本低,利用液袋和框架的结合,克服了现有液袋不利于运输的缺点,液袋的结构分为内袋和外袋,外袋上设有套口,可套在框架的立柱上,使液袋能够稳定的设置在框架上;通过支撑杆的设置避免了立柱因套口牵拉向内偏移;在内袋和外袋顶部设有隔板,通过开口卡绳和铅封锁将隔板固定在内袋和外袋之间,隔板又对内袋顶部具有保护作用;且本申请的底座部件及其整体都可进行摞放,底座摞放、液袋的收纳大大减少了在储存和运输时的占用空间;整体摞放时支脚部可插入立柱,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便于摞放收纳;下阀体除下阀口、下阀盖还可设有刺破部,通过输液管的螺纹旋入是内袋刺破,内袋为一次性,可回收环保材质,可避免清理,节约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等轴侧图;

    图2为本申请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立杆受力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下阀体在未使用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下阀体在使用情况下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申请的底座在摞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底座在收纳有立柱状态下的摞放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的转动折叠立柱的结构简图。

    1、框架,11、底座,111、限位口,112、立柱存放槽,12、立柱,13、支脚,14、支撑杆,15、立柱插装部,16、垫板,2、液袋,21、外袋,211、开口,22、内袋,23、上阀体,231、上阀口,232、上阀盖,233、铅封锁,234、隔板,24、下阀体,241、下阀口,242、下阀盖,243、刺破件,2431、刺破部,2432,推进部,244、输液管,25、套口。

    具体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设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包括框架1和液袋2,所述框架1包括底座11、立柱12,底座11下侧设有支脚13,底座11上侧面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立柱12;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12可在底座11上可拆卸,所述所述底座11为正方形,底座11的四角设有立柱插装部15,所述立柱插装部15内插装有立柱12;如图9所示,立柱12也可设置为直角折叠是结构,在液袋未装液体时可将立杆转动倒下,在立柱13竖直时,立柱转动部件可锁死。

    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11上侧设有垫板16,垫板16可根据需要选用免熏蒸模板、塑料板、中空板等,所述垫板16上侧设有液袋2,所述液袋2包括内袋22和外袋21,所述外袋21上设有与立柱12对应数量的套口25,所述套口25套入至立柱12上,外袋21上侧设有开口211,所述内袋22放置在外袋21内部,所述内袋22上侧设有开口211,内袋22膨胀后可为多种立体形状,例如圆柱形、长方体、正方体等,所述液袋2上有上阀体23和下阀体24所述下阀体24可设在液袋2的侧下方,如图1所示位置,也可设置在液袋2底部,设置在液袋2底部的该装置的底座11和垫板16的相依位置设有开口211,方便下阀体24与输液管244的连接,为方便固定下阀体24,底座11下侧的下阀体24四周可以垂直设计限位口111,防止下阀体24在底座11下侧位置的偏移;为加强液袋2防护,框架1四周可以设置有硬质或软质的围挡。

    所述下阀体包括下阀口241和下阀盖242,所述上阀体23包括下阀口241和下阀盖242,下阀口241和下阀盖242通过螺纹连接,上阀口241和上阀盖242通过螺纹连接;下阀体24可选用开关式重复使用过的阀体。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下阀盖242和下阀口241中设有刺破件243,所述刺破件243为环状结构,其上设有刺破部2431和推进部2432,在非卸液状态下刺破部2431朝外,推进部2432朝内;当需要卸液时,拧开下阀盖242,将刺破件243反转放入,刺破部2431朝内,推进部2432朝外,在下阀口241内旋入输液管244,旋入过程中,刺破部2431刺破内袋,内袋22内液体流出至输液管244,采用这种结构的下阀体24,其液袋2的内袋22为一次性袋。

    如图5所示,相邻的立柱12之间设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可拆卸,拆卸结构例如,插销、卡扣、榫卯等方式,支撑杆14的作用主要为保持立柱12竖直,保证立柱12的长期使用,保证该运输装置叠放时,立柱12上部与支脚13底部的配合,因套口25与外袋21为一体结构,没套口25套入在立柱12上,当内袋22内持续进入储存的液体时,内袋22、外袋21会持续膨胀站立,此时套口25与外袋21的连接处处于绷紧的状态,立柱12受到套口25的拉力会向液袋2的中心靠拢,导致立柱12倾斜,在输入液体前加装支撑杆14,可防止立柱12向内倾斜。

    如图6所示,该液体运输装置可进行摞放,所述支脚13内部中空,所述支脚13可插入立柱12;在液袋2内装满液体封口后,立柱12上会安装有支撑杆14,将另一个液体运输装置放置到该液体运输装置的上部,支脚13与立柱12顶部配合,配合后可将底部液体运输装置的支撑杆14拆卸,将拆卸的支撑杆14放置到上部的液体运输装置的安装位置,使支撑杆14得到重复利用。

    外袋21材质为编织布材质,层数可设置多层,可根据具体运输情况进行选择,外袋21的外表面可覆膜,防止外袋21装货后的拉伸变形和外部渗透,保护内袋22。

    所述外袋21上侧的开口211内可设有拉绳,可通过拉绳将开口211收紧,内袋22可用单层结构的其他塑料材质代替,例如pvc/tpu等。

    所述液袋2上部设有隔板234,所述隔板234设置在外袋21和内袋22之间,所述上阀体23穿过隔板234,隔板234为抗冲击材质,例如棉板、泡沫板等,可防止该运载装置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也可保护液袋2上部。

    一种新型液体容器的使用方法,包括:

    s1:底座11上放置垫板16,在立柱插装部15内插装立柱12;

    s2:将液袋2的套口25套至在立柱12上;

    s3:将内袋22放置到外袋21内部;

    s4:将相邻立柱12之间安装支撑杆14;

    s5:打开上阀口231,将上阀口231与输液管244连接,将液体通入到内袋22中;

    s5:待内袋22装满,从外袋21开口处放置隔板234在内袋22上侧,上阀口231穿过隔板234,并通过上阀盖232拧紧,可通过铅封锁233将上阀盖232和上阀口231锁紧,防止运输途中出现液体盗窃或者擅自开阀;

    s6:通过拉绳将外袋21的开口211拉紧,可固定隔板234在外袋21和内袋22之间的位置,防止隔板234活动;

    s7:可将下一个框架1堆放在上述步骤的立柱12上,支脚13和立柱12配合,配合后拆下支撑杆14;

    s8:根据需要摞放的层数,重复上述s1至s7;

    s9:卸液时,打开下阀口241并连接输液管244进行排液,内袋22排空后,将支撑杆14卸下;

    s10:将套口25从立柱12上取下,将立柱12卸下,液袋2拿出。

    底座11通常放置在集装箱货车、普通货车和平板车上,一般的放置高度为2到3层,在仓库的液体储存时可以根据仓库的梁高自由安排层数;如8所示,该装置在存储时可分类摆放,底座11可进行摞放;如图9所示,底座11上可设有立柱存放槽112,在立柱12卸下时,为防止立柱12丢失,将该底座11的立柱12放置到立柱存放槽112内,可方便收纳及立柱12的数量清点,底座中间设有下阀体24的限位孔口111。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和液袋,

    所述框架包括底座、立柱,底座下侧设有支脚,所述支脚内部中空,所述支脚可插入立柱,底座上侧面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立柱,所述立柱可在底座上可拆卸,相邻的立柱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拆卸;

    所述底座上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侧设有液袋,所述液袋包括内袋和外袋,所述外袋上设有与立柱对应数量的套口,所述套口套入至立柱上,外袋上侧设有开口,所述内袋放置在外袋内部,所述内袋上侧设有开口,所述液袋上有上阀体和下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外袋材质为编织布材质,层数可设置多层,外袋表面可覆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包括下阀口和下阀盖,所述上阀体包括上阀口和上阀盖,下阀口和下阀盖通过螺纹连接,上阀口和上阀盖通过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盖和下阀口中设有刺破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正方形,底座的四角设有立柱插装部,所述立柱插装部内插装有立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袋上侧的开口内可设有拉绳,可通过拉绳将内袋口收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袋上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外袋和内袋之间,所述上阀体穿过隔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立柱槽。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底座上放置垫板,在立柱插装部内插装立柱;

    s2:将液袋的套口套至在立柱上;

    s3:将内袋放置到外袋内部;

    s4:将相邻立柱之间安装支撑杆;

    s5:打开上阀口,将上阀口与输液管连接,将液体通入到内袋中;s5:,待内袋装满,从外袋开口处放置隔板在内袋上侧,上阀口穿过隔板,并通过上阀盖拧紧;

    s6:通过拉绳将外袋的开口拉紧;

    s7:可将下一个框架堆放在上述步骤的立柱上,支脚和立柱配合,配合后拆下支撑杆;

    s8:重复上述s1至s7;

    s9:卸液时,打开下阀口,内袋排空后,将支撑杆卸下;

    s10:将套口从立柱上取下,将立柱卸下,液袋拿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盖在拧紧后可通过铅封锁将上阀盖与阀体锁死。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液体容器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液体容器技术领域,包括框架和液袋,框架包括底座、立柱,底座下侧设有支脚,支脚内部中空,支脚可插入立柱,底座上侧面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立柱,立柱可在底座上可拆卸,相邻的立柱之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可拆卸;底座上侧设有垫板,垫板上侧设有液袋,液袋包括内袋和外袋,外袋上设有与立柱对应数量的套口,套口套入至立柱上,外袋上侧设有开口,内袋放置在外袋内部,内袋上侧设有开口,液袋上有上阀体和下阀体。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万宇达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48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