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投料料斗。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中有时需要将多种原材料混合在一起,例如说将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混合在一起进行搅拌而得到混凝土,上述原材料的配比有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预定标准。目前很多搅拌站都是将多个原料料斗依次排列在一个传送带的上方,利用控制各个料斗的开度,使各个料斗按照不同的流量向传送带输出原料,进而使传送带上的各种原料的配比符合要求。但是经过长期使用发现,现有料斗的结构不合理,有时粉状原料会粘附成团而断续性地从料斗底部的出料口流出,流速不一致,这就会导致传送带上的原料配比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提高出料速度一致性的投料料斗,以用于搅拌站等场合,保证粉状原料的投料速度符合要求。
本发明的投料料斗包括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为漏斗状结构,料斗本体的顶端设有入料口,底部设有可调节开度的出料口;关键在于,所述投料料斗还包括转轴及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转轴通过支架安装于料斗本体内,所述转轴的底端设有若干打散杆。
在利用上述投料料斗进行投料时,首先将粉状原料由料斗本体顶端的入料口投入到料斗本体内,然后开启驱动电机及按照预定开度开启料斗本体底端的出料口,转轴转动时,会通过打散杆将料斗本体底部的原材料打散,以避免即将流向出料口的原料具有抱团现象,从而使原料按照预定的流速经由出料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打散杆的截面为菱形,以使打散杆对抱团原料的冲击性更强,更有利于打散抱团的原料。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中部设有螺旋状搅动叶片,在转轴转动时,搅动叶片不断将原料由下至上输送,最终原料又从转轴的上部掉落到料斗本体内,在此过程中,抱团原料会被摔散,更好地保证了原料的粉状状态。
本发明的投料料斗结构简单,在投料前对抱团的原料进行打散,使经由出料口流出的原料为粉状状态,从而保证了原料流出速度的一致性,非常适合于搅拌站等需要按照预定流速投放粉状原料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投料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1、料斗本体;2、入料口;3、出料口;4、转轴;5、驱动电机;6、支架;7、打散杆;8、搅动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以提高出料速度一致性的投料料斗,如图1所示,该投料料斗包括料斗本体1,所述料斗本体1为漏斗状结构,料斗本体1的顶端设有入料口2,底部设有可调节开度的出料口3;所述投料料斗还包括垂直转轴4及用于驱动转轴4转动的驱动电机5,所述转轴4通过支架6安装于料斗本体1内,驱动电机5通过支架6架设于料头本体的上方;所述转轴4的底端设有若干菱形截面的打散杆7,转轴4的中部设有螺旋状搅动叶片8。
在利用上述投料料斗进行投料时,首先将粉状原料由料斗本体1顶端的入料口2投入到料斗本体1内,然后开启驱动电机5及按照预定开度开启料斗本体1底端的出料口3,转轴4转动时,会通过打散杆7将料斗本体1底部的原材料打散,以避免即将流向出料口3的原料具有抱团现象,与此同时,搅动叶片8不断将原料由下至上输送,最终原料又从转轴4的上部掉落到料斗本体1内,在此过程中,抱团原料会被摔散,更好地保证了原料的粉状状态,从而使原料按照预定的流速经由出料口3流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投料料斗,包括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为漏斗状结构,料斗本体的顶端设有入料口,底部设有可调节开度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料斗还包括转轴及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转轴通过支架安装于料斗本体内,所述转轴的底端设有若干打散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料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杆的截面为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料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中部设有螺旋状搅动叶片。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