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68


    本公开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5-21946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所述的定影装置,即,该定影装置具有:加热器,其使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切换部,其切换接通状态与断开状态,所述接通状态是连接所述加热器与交流电源的状态,所述断开状态是解除所述多个加热器与所述交流电源的连接的状态;以及控制部,其通过以所述交流电源的半波周期为单位的点亮模式来对所述切换部进行切换,从而进行所述多个加热器的点亮控制,所述控制部在进行所述点亮模式的切换的情况下,选择第3点亮模式,所述第3点亮模式是使作为所述点亮模式的切换时间的控制周期比不会影响闪烁值的第1时间长,并且比不会影响温度控制的响应性的第2时间短、或者在所述点亮模式中变更前的第1点亮模式与变更后的第2点亮模式的电力差比所设定的基准电压差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对加热装置供给电力的共用电源也正在对其他装置供给电力的情况下,与从对发热部件供给电力的初期起供给额定电力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针对其他装置的电力供给成为闪烁状态的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至少1个发热部件,所述至少1个发热部件通过从共用电源供给的电力而进行发热;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所述的控制:在开始了从所述共用电源向所述发热部件的电力的供给的情况下,在对所述发热部件供给了相对于额定电力为33%输出或67%输出的电力之后,对所述发热部件供给所述额定电力。

    根据本公开的第2方案,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所述的控制:在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了所述33%输出的电力之后且在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所述额定电力之前,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相对于所述额定电力为67%输出的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从所述共用电源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的电力是交流电力,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所述的间隔剔除控制:通过将所述交流电力的振幅维持为所述额定电力且变更所述交流电力的1个周期以内的期间中的针对所述发热部件的供给期间,从而从所述额定电力中间隔剔除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控制部针对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通过以半波长为单位,将1.5个周期中的0.5个周期设为供给期间,将1个周期设为非供给期间,从而进行33%输出的半波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所述控制部针对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通过以半波长为单位,将1.5个周期中的1个周期设为供给期间,将0.5个周期设为非供给期间,从而进行67%输出的半波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第6方面所涉及的加热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发热部件,所述控制部对多个所述发热部件中的至少容量最大的所述发热部件的电力进行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第7方案,所述控制部对多个所述发热部件进行控制,进行错开电力供给的开始时刻而向多个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电力的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第8方案,与开始针对多个所述发热部件中的容量小的所述发热部件的电力供给相比,所述控制部先开始针对容量大的所述发热部件的电力供给。

    根据本公开的第9方案,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具有:所述加热装置;以及定影部件,所述发热部件设置于该定影部件,由该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输送记录介质,同时使显影剂像定影在该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公开的第10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像形成单元,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显影剂像;以及所述定影装置,其使由所述像形成单元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的显影剂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第1方案,在对加热装置供给电力的共用电源也正在对其他装置供给电力的情况下,与从对发热部件供给电力的初期起供给额定电力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针对其他装置的电力供给成为闪烁状态的情况。

    根据上述第2方案,与按从电力供给的开始到定影动作为止的1个阶段切换电力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发热部件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为止的时间。

    根据上述第3方案,与变更交流电力的振幅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控制向发热部件供给的电力。

    根据上述第4方案,与在交流波形不过零的期间内供给交流电力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控制向发热部件供给的电力。

    根据上述第5方案,与在交流波形不过零的期间内供给交流电力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控制向发热部件供给的电力。

    根据上述第6方案,与仅控制针对容量最小的发热部件的电力供给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其他装置的闪烁状态。

    根据上述第7方案,与同时开始针对多个发热部件的电力供给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其他装置中的闪烁状态。

    根据上述第8方案,与先开始针对容量小的发热部件的电力供给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到目标温度为止的启动时间。

    根据上述第9方案,在对定影装置(加热装置)供给电力的共用电源也正在对其他装置供给电力的情况下,与从对发热部件供给电力的初期起供给额定电力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针对其他装置的电力供给成为闪烁状态的情况。

    根据上述第10方案,与向发热部件供给额定电力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定影装置(加热装置)以外的装置中的闪烁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第1、第2、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略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控制电力与闪烁值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器的温度变化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器的点亮模式的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器的点亮模式的图。

    图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器的点亮模式的图。

    图9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概略图。

    图1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器的点亮模式的图。

    图11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器的点亮模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装置的一例,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以及定影装置30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中示出配电盘10、室内照明12以及图像形成装置20。配电盘10与室内照明12经由配线14连接。配电盘10与图像形成装置20经由配线16连接。然后,配电盘10向室内照明12和图像形成装置20供给从系统电源(例如,由电力公司提供的商用电源)供给的电力。另外,配电盘10是共用电源的一例。另外,作为一例,从配电盘10供给的电力是交流电力。

    室内照明12是与图像形成装置20不同其他装置的一例。另外,室内照明12至少通过比定影时向图像形成装置20供给的电力少的电力的供给而被点亮。另外,在室内照明12中,在图像形成装置20的启动时(在此,为后述的定影装置30的动作开始时),有时会产生“闪光”(明亮度在短时间内反复地变动)。这是因为在定影装置30的动作开始时,在图像形成装置20侧流过大电流,从而在配电盘10中产生压降,室内照明12侧的电压降低。将该“闪光”称为“闪烁(flicker)”。

    作为表示闪烁程度的指标,有“闪烁值”。本实施方式中的闪烁值(pst)是指通过基于闪烁标准(iec61000-3-11)的测量法测量出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闪烁值的标准值,设定有pst=1.0。

    <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20具有在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像g的像形成部26以及定影装置30。具体来说,图像形成装置20构成为包含从配电盘10供给电力的电源22、收纳纸张p的收纳部23、输送纸张p的输送部24、像形成部26以及定影装置30。纸张p是记录介质的一例。调色剂像g是显影剂像的一例。

    图3所示的像形成部26是像形成单元的一例。像形成部26具有:带电部26a,其使未图示的感光体的外周面带电;曝光部26b,其通过对带电的外周面进行曝光从而形成潜像;显影部26c,其使用调色剂对潜像进行显影;以及转印部26d,其将显影后的调色剂像g转印在纸张p上。

    [主要部分结构]

    接着,对显示装置30进行说明。

    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30具有进行定影动作的动作部32和控制动作部32中的各动作的控制部50。

    <动作部>

    作为一例,动作部32构成为包含作为定影部件的一例的定影辊34、作为发热部件的一例的一根加热器36、作为加压部件的一例的加压辊38、检测定影辊34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2以及其使定影辊34旋转的马达44。另外,由加热器36和控制部50构成加热装置40。

    定影辊34具有圆筒状的轴部34a、弹性层34b以及脱模层34c。在轴部34a的内侧插入有加热器36。由定影辊34和加压辊38形成有夹持部n。通过马达44使定影辊34和加压辊38旋转,从而输送纸张p。在夹持部n中,通过被加热器36加热后的定影辊34和加压辊38对调色剂像g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调色剂像g被定影在输送中的纸张p上。

    作为一例,加热器36构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卤素灯,通过电力的供给而发热。另外,加热器36与电源22电连接。并且,加热器36通过从电源22(配电盘10(参照图1))供给的电力而发热,从而对定影辊34进行加热,使调色剂像g定影在纸张p上。

    <控制部>

    作为一例,图3所示的控制部50构成为,也作为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0的各部的动作的主控制部发挥功能。另外,控制部50也可以构成为定影装置30用的单体的控制部。

    控制单元50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52、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54、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56以及存储器58。控制部50的各部经由总线分别连接。rom54存储各种程序和各种数据。ram56作为工作区域暂时存储程序或数据。存储器58存储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各种程序和各种数据。cpu52执行rom54或存储器58中记录的各种程序。

    控制部50构成为在开始从电源22(配电盘10(参照图1))向加热器36供给电力情况下,在向加热器36供给了相对于额定电力wa(参照图4)为33%输出的电力之后,进行向加热器36供给额定电力wa的控制。另外,从电源22朝向加热器36的箭头表示电力的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额定电力wa是指加热器36的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范围内)达到温度t5(参照图5)所需的电力。对于向加热器36供给相对于额定电力wa为33%输出的电力的理由,进行后述。

    另外,控制部50构成为进行以该交流电力的半波长(1个波长的一半)为单位控制从配电盘10(参照图1)向加热器36供给的交流电力(交流波形的电力)的“半波控制”。半波控制是后述的间隔剔除控制的一例。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向加热器36供给的电力(交流电力)称为“控制电力”。

    间隔剔除控制是指将交流电力的振幅作为额定电力wa,维持该振幅,且变更交流电力的1个周期以内的期间中的针对发热部件(加热器36)的电力供给期间,从而将向发热部件供给的交流电力从额定电力wa中间隔剔除的控制。

    在图6中,作为由控制部50(参照图2)进行的针对加热器36(参照图2)的电力供给的控制的一例,示出表示加热器36的点亮模式的交流波形的曲线图g1。另外,粗实线部分表示曲线图g1。虚线部分表示加热器36被暂时熄灭(振幅为0)。

    在曲线图g1中,构成为以半波长为单位,将1.5个周期中的0.5个周期设为供给期间s1,将1个周期设为非供给期间s2,从而进行33%输出的控制。从曲线图g1可知,在此,作为一例,在1.5个周期中的最初的0.5个周期中电力供给被设为on,在下一个周期中电力供给被设为off的电力供给模式被反复进行。

    [控制电力的奇异点]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向加热器36供给电力的情况下的控制电力的奇异点进行说明。

    图4中示出表示供给到加热器36(参照图2)的控制电力〔w〕与供给该控制电力的情况下的室内照明12(参照图1)的闪烁值的关系的曲线图g2。曲线图g2中的各点是按照所设定的点亮占空比使加热器36工作时测量出的闪烁值。即,通过改变点亮占空比的设定同时测量闪烁值而得到曲线图g2。如该曲线图g2所示,当不断改变控制电力(点亮占空比的设定)时,确认了存在闪烁值急剧变小的奇异点a、奇异点b。

    在此,可知在将上述的额定电力wa[w]设为100的情况下,奇异点a的控制电力[w]相当于33%。可知在将上述的额定电力wa[w]设为100的情况下,奇异点b的控制电力[w]相当于67%。由此,确认了通过将加热器36的控制电力设定为33%和67%中的至少一方,从而与使用除此以外的控制电力的情况相比,闪烁值变低。另外,控制电力的测量误差设为±1。

    换而言之,确认了通过使加热器36的控制电力相对于额定电力wa间隔剔除(减少)为33%或67%,闪烁值变低。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参照图2)中,在产生闪烁的打印初期(从时刻tc到时刻te(参照图5)),作为一例,向加热器36供给相对于额定电力wa为33%输出的控制电力。作为一例,从时刻tc到时刻te的时间为1秒左右。关于打印初期以后,设定为向加热器36供给额定电力wa。

    [加热器的温度]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热器36的设定温度以及检测温度进行说明。

    图5示出对控制部50(参照图2)预先设定的各时刻的加热器36(参照图2)的设定温度的曲线图g3,以及由温度传感器42(参照图2)检测出的加热器36的检测温度的曲线图g4。曲线图g3用虚线表示。曲线图g4用实线表示。图5示出加热器36的温度t1、t2、t3、t4、t5〔℃〕。温度t1、t2、t3、t4、t5的高度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t1、t2、t3、t4、t5。另外,图5所示的加热器36的温度t1、t2、t3、t4、t5各自的温度差并非表示实际的温度差的绝对值。

    时刻ta以前的期间是定影装置30为off的停止期间。从时刻ta到时刻tb的期间是定影装置30的待机期间。从时刻tb到时刻tc的期间是定影辊34和加压辊38(参照图2)的空转期间。从时刻tc到时刻tg(包含时刻td、te、tf在内)的期间是打印(定影动作)期间。从时间tg到时间th的期间是定影辊34和加压辊38的空转期间。时刻th以后且直到图像形成装置20(参照图1)为off为止的期间是定影装置30的待机期间。

    如曲线图g3所示,在停止期间、待机期间、空转期间以及从时刻tc到时刻te的打印初期,加热器36的设定温度为温度t3。另外,在时刻te以后且到时刻tg为止的打印期间内,加热器36的设定温度为作为目标温度的一例的温度t5。如下所述,在打印初期,加热器36的点亮模式被从通常的点亮模式变更。

    如曲线图g4所示,在停止期间(off)内,加热器36的检测温度为温度t1。另外,在待机期间以及空转期间(从时刻ta到时刻tc)内,加热器36的检测温度为温度t2。进而,在打印初期,加热器36的检测温度为温度t4。此外,加热器36的检测温度从时刻te到时刻tf为止上升,在从时刻tf到时刻tg为止的打印后期为温度t5。在时刻tg以后,加热器36的检测温度从温度t5开始下降。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中,对控制部50进行设定,使得在打印初期(从时刻tc到时刻te),反复进行相对于额定电力wa为33%输出的上述的电力供给模式(参照图6)。

    <比较例>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的比较例,确认了在从打印初期起将加热器36的控制电力设定为额定电力wa的情况下,会在室内照明12中产生闪烁现象(闪光)。

    [作用]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设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0的未图示的主电源开关为接通状态,且室内照明12为点亮状态。在该状态下,开始图像形成工序。在定影装置30中,在待机期间和空转期间(参照图5)内,向加热器36供给使加热器36的温度为温度t2的控制电力。在该期间内供给的控制电力比额定电力wa小。因此,几乎没有看到室内照明12中的闪烁现象的发生。

    接着,在打印初期,控制部50向加热器36供给相对于额定电力wa为33%输出的控制电力。在此,如上所述,相对于额定电力wa的33%输出是奇异点,与供给其他的控制电力的情况相比,室内照明12中的闪烁值的减少程度较高。由此,难以产生配电盘10中的压降,因此与从对加热器36供给电力的初期起供给额定电力wa的结构相比,抑制了针对室内照明12的供给电力成为闪烁状态的情况。

    另外,在定影装置30中,控制部50对向加热器36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半波控制。具体来说,在向加热器36供给控制电力的情况下,通过基于以交流电力的半波长的量为单位的on、off的半波控制(相对于额定电力wa减少输出的间隔剔除控制),使控制电力小于额定电力wa小。由此,与变更交流电力的振幅的结构相比,不需要变更振幅的装置,容易减少控制电力,因此容易控制向加热器36供给的控制电力。

    进而,在定影装置30中,对于向加热器36供给的交流电力,通过将1.5个周期中的0.5个周期设为供给期间,将1个周期设为非供给期间,从而进行33%输出的控制(供给)。即,在进行33%这样的零头值的输出的控制(电力供给)的情况下,不需要将输出电平恰好调整为33%,此外,仅将1.5个周期中的0.5个周期设定为供给期间,即可得到输出。由此,与在交流波形不过零的期间内供给交流电力的结构相比,容易控制向加热器36供给的控制电力。

    根据图像形成装置20,通过具有定影装置30,从而如上所述,难以产生配电盘10中的压降。难以产生配电盘10中的压降是指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20内的电力的降低被抑制。由此,与向加热器36供给额定电力wa的结构相比,图像形成装置20内的定影装置30以外的装置(例如,像形成部26)中的闪烁状态被抑制。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和定影装置3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和定影装置30基本相同的部件及部位赋予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也省略说明。

    在图2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30中,在控制部50中设定的加热器36的点亮模式不同。该点亮模式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7中示出表示加热器36的点亮模式的曲线图g5,作为控制部50对加热器36的电力供给的控制的一例。另外,粗实线部分表示曲线图g5。虚线部分表示加热器36被熄灭(振幅为0)的情况。

    在曲线图g5中,构成为以半波长为单位,将1.5个周期中的1个周期设为供给期间s3,将0.5个周期设为非供给期间s4,从而进行67%输出的控制。在此,作为一例,构成为反复进行在1.5个周期中的最初的1个周期中电力供给被设为on,在接下来的0.5个周期中电力供给设为off的电力供给模式。

    [作用]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30的打印初期,控制部50对加热器36供给相对于额定电力wa为67%输出的控制电力。在此,如上所述,相对于额定电力wa的67%输出是奇异点,室内照明12中的闪烁值的减少程度较高。由此,难以产生配电盘10中的压降,因此与从对加热器36供给电力的初期起供给额定电力wa的结构相比,抑制了针对室内照明12的供给电力成为闪烁状态的情况。

    进而,在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中,关于向加热器36供给的交流电力,将1.5个周期中的1个周期设为供给期间s3,将0.5个周期设为非供给期间s4,从而进行67%输出的控制(供给)。即,在进行67%这样的零头值的输出的控制(电力供给)的情况下,不需要将输出电平恰好调整为67%,此外,仅将1.5个周期中的1个周期设定为供给期间,即可得到输出。由此,与在交流波形不过零的期间内供给交流电力的结构相比,容易控制向加热器36供给的控制电力。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和定影装置3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和定影装置30基本相同的部件及部位赋予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也省略说明。

    在图2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30中,在控制部50中设定的加热器36的点亮模式不同。关于该点亮模式以外的结构,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

    图8示出表示加热器36的点亮模式的曲线图g6,作为第3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50对加热器36的电力供给的控制的一例。另外,粗实线部分表示曲线图g6。虚线部分表示加热器36被熄灭(振幅为0)的情况。

    在曲线图g6中,作为一例,示出在相当于4.5个周期(从时刻tc到时刻td)的第1期间sa的控制之后,接着进行相当于4.5个周期(从时刻td到时刻te)的第2期间sb的控制的状态。在第1期间sa中,进行33%输出的控制。在第2期间sb中,进行67%输出的控制。另外,如果第1期间sa的周期、第2期间sb的周期分别为1.5个周期的倍数,则也可以是其他的周期。由此,控制部50对加热器36进行控制。此外,控制部50进行如下所述的控制:在向加热器36供给了33%输出的控制电力之后,且在向加热器36供给额定电力wa之前,向加热器36供给相对于额定电力wa为67%输出的控制电力。

    [作用]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30的打印初期,控制部50向加热器36供给相对于额定电力wa为33%输出或67%输出的控制电力。在此,如上所述,相对于额定电力wa的33%输出或67%输出是奇异点,室内照明12中的闪烁值的减少程度较高。由此,难以产生配电盘10中的压降,因此与从对加热器36供给电力的初期起供给额定电力wa的结构相比,抑制了针对室内照明12的供给电力成为闪烁状态的情况。

    进而,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30中,在对加热器36供给33%输出的控制电力后,供给67%输出的控制电力。由此,与按从电力供给的开始到定影动作为止的一个阶段切换控制电力的结构相比,由于向加热器36供给的控制电力增加,因此加热器36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为止的时间变短。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和定影装置60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第1、第2、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和定影装置30基本相同的部件及部位赋予与上述第1、第2、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第1、第2、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也省略说明。

    图9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60。定影装置60与第3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参照图2),在对加热器36追加了作为发热部件的一例的加热器62这一点、以及控制部50中的加热器36、62的点亮模式被变更这一点上不同。即,在定影装置60中,设置有多个发热部件。并且,控制部50构成为控制加热器36和加热器62的控制电力。此外,加热装置40由加热器36、62以及控制部50构成。

    作为一例,加热器62构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卤素灯,通过控制电力的供给而发热。另外,加热器62与电源22电连接。并且,加热器62通过从电源22(配电盘10(参照图1))供给的控制电力而发热,由此对定影辊34进行加热,使调色剂像g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作为一例,加热器62的输出比加热器36的输出低。

    控制部50进行错开控制电力的供给的开始时刻而向加热器36以及加热器62供给控制电力的控制。具体来说,控制部50与开始对容量小的加热器62供给控制电力相比,先开始对加热器36和加热器62中的容量最大的加热器36供给控制电力。另外,加热器36、62的“容量”是指被加热物升温所需的热量[j/s=w]。

    图10示出表示加热器62的点亮模式的曲线图g7和表示加热器36的点亮模式的曲线图g6,作为第4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50对加热器36和加热器62(参照图9)的电力供给的控制的一例。另外,关于曲线图g6,由于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粗实线部分表示曲线图g7。

    在曲线图g7中,作为一例,示出在相当于4.5个周期的第1期间sc的控制之后,接着进行相当于4.5个周期的第2期间sd的控制的状态。在第1期间sc中,进行33%输出的控制。在第2期间sd中,进行67%输出的控制。另外,如果第1期间sc的周期、第2期间sd的周期分别为1.5个周期的倍数,则也可以是其他周期。由此,控制部50对向加热器62供给的控制电力进行控制,使得在供给了33%输出的控制电力之后且在供给额定电力wa之前,供给相对于额定电力wa为67%输出的控制电力。

    在图10中,时刻t1是第1期间sa的开始时刻。时刻t2是从时刻t1起经过了1.5个周期的时刻,且是第1期间sc的开始时刻。时刻t3是第2期间sb的开始时刻且是从时刻t2起经过了3个周期的时刻。时刻t4是从时刻t3起经过了1.5个周期的时刻,且是第2期间sd的开始时刻。时刻t5是第2期间sb的结束时刻且是从时刻t4起经过了3个周期的时刻。时刻t6是从时刻t5起经过了1.5个周期的时刻且是第2期间sd的结束时刻。这样,控制部50构成为与针对加热器62的控制电力的供给相比针对加热器36的控制电力的供给先1.5个周期(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期间)进行。

    [作用]

    接着,对第4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9所示的定影装置60的控制部50在打印初期,向加热器36、62供给相对于额定电力wa为33%输出或67%输出的控制电力。在此,如上所述,相对于加热器36、62各自的额定电力wa的33%输出或67%输出是奇异点,室内照明12中的闪烁值的减少程度较高。由此,难以产生配电盘10中的压降,因此与从对加热器36、62供给电力的初期起供给额定电力wa的结构相比,抑制了针对室内照明12的供给电力成为闪烁状态的情况。

    另外,根据定影装置60,关于加热器36、62,至少控制容量最大的加热器36的控制电力。由此,与仅控制针对容量最小的加热器62的电力供给的结构相比,由于影响闪烁的大电力的供给被管理,因此室内照明12中的闪烁状态被抑制。

    进而,根据定影装置60,作为对加热器36供给控制电力的开始时刻的时刻t1与作为对加热器62供给控制电力的开始时刻的时刻t2错开。由此,与同时开始针对加热器36、62的电力供给的结构相比,由于在时刻t1向定影装置60供给的控制电力变少,因此室内照明12中的闪烁状态被抑制。

    此外,根据定影装置60,与针对容量小的加热器62的电力供给相比,先开始针对容量大的加热器36的电力供给。由此,由于从电力的供给开始时刻起供给较大的电力而进行发热,因此与先开始针对加热器62的电力供给的结构相比,到目标温度为止的启动时间变短。

    另外,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变形例>

    图11中示出不进行半值控制,而将额定电力wa设为100%,使针对加热器36的输出比率阶段性地变化为33%、67%、100%的曲线图g8,作为定影装置30(参照图2)中的控制电力的控制曲线图的变形例。在曲线图g8中,在打印初期,针对加热器36的输出比率变化为33%、67%。在该变形例中,例如通过改变将加热器36设为on状态的点亮区间以及将加热器36设为off状态的非点亮区间的占空比(进行脉冲宽度调制),从而变更33%、67%、100%的输出比率。由此,即使使用不进行半值控制的方式,而向加热器36供给33%输出或67%输出的控制电力,针对室内照明12的供给电力成为闪烁状态的情况也被抑制。

    <其它的变形例>

    通过半波控制得到33%输出的情况下的点亮模式不限于on、off、off的点亮模式,也可以是off、on、off或者off、off、on的点亮模式。此外,通过半波控制得到67%输出的情况下的点亮模式不限于on、on、off的点亮模式,也可以是on、off、on、或者off、on、on的点亮模式。

    例如,设存在具有容量w1最大的加热器h1、容量w3最小的加热器h3以及容量w2介于加热器h1和加热器h3中间的加热器h2的定影装置。加热器h1、h2、h3是发热部件的一例。在此,在w1<(w2 w3)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加热器h2及加热器h3的控制电力进行上述的控制,而不针对加热器h1进行上述的控制。另外,发热部件的数量也可以是4个以上。

    在这些控制电力的合计值比额定电力wa小的情况下,对加热器36、62供给控制电力的开始时刻可以是相同时刻。另外,也可以使针对加热器62的控制电力的供给开始时刻在针对加热器36的控制电力的供给开始时刻之前。

    发热部件不限于卤素灯,也可以是闪光灯。另外,闪烁状态变得显著的情况是使用卤素灯的情况。

    作为闪烁对策,而进行上述的电力供给的控制并不限于打印初期。例如,设为第一次定影动作结束,纸张p的间隔变长,由此加热器36的温度下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打印中期),也可以在第二次定影动作的开始时刻进行上述的电力供给的控制。

    加热器36、62的控制电力的控制方法不限于半波控制,也可以是在点亮的开始时刻以及点亮的结束时刻的至少一方中使用了不过零的交流波形的控制方法。另外,加热器36、62的控制电力的控制方法不限于将振幅设为恒定而变更期间的方法,也可以是变更交流电力的振幅的方法。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应用。例如,加热装置40不限于应用于定影装置30的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具有:

    至少1个发热部件,所述至少1个发热部件通过从共用电源供给的电力而进行发热;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所述的控制:在开始了从所述共用电源向所述发热部件的电力的供给的情况下,在对所述发热部件供给了相对于额定电力为33%输出或67%输出的电力之后,对所述发热部件供给所述额定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所述的控制:在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了所述33%输出的电力之后且在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所述额定电力之前,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相对于所述额定电力为67%输出的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从所述共用电源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的电力是交流电力,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所述的间隔剔除控制:通过将所述交流电力的振幅维持为所述额定电力且变更所述交流电力的1个周期以内的期间中的针对所述发热部件的供给期间,从而从所述额定电力中间隔剔除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针对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通过以半波长为单位,将1.5个周期中的0.5个周期设为供给期间,将1个周期设为非供给期间,从而进行33%输出的半波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针对向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的所述交流电力,通过以半波长为单位,将1.5个周期中的1个周期设为供给期间,将0.5个周期设为非供给期间,从而进行67%输出的半波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设置有多个所述发热部件,

    所述控制部对多个所述发热部件中的至少容量最大的所述发热部件的电力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对多个所述发热部件进行控制,进行错开电力供给的开始时刻而向多个所述发热部件供给电力的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与开始针对多个所述发热部件中的容量小的所述发热部件的电力供给相比,所述控制部先开始针对容量大的所述发热部件的电力供给。

    9.一种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定影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以及

    定影部件,所述发热部件设置于该定影部件,由该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输送记录介质,同时使显影剂像定影在该记录介质上。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像形成单元,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显影剂像;以及

    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使由所述像形成单元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的显影剂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技术总结
    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加热装置具有:至少1个发热部件,所述至少1个发热部件通过从共用电源供给的电力而进行发热;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所述的控制:在开始了从所述共用电源向所述发热部件的电力的供给的情况下,在对所述发热部件供给了相对于额定电力为33%输出或67%输出的电力之后,对所述发热部件供给所述额定电力。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裕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02.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46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