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加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带型(按需型)的定影器中,取决于纸及加热器等部件与定影带的滑动性,在定影带上可能会蓄积有静电。若定影带上蓄积有静电,则可能导致产生静电偏移,所输出的图像的品质会降低。对此,考虑通过将定影带与地线(基准电位)(以下称为“gnd”。)连接来释放所蓄积的静电的方法。然而,在该情况下,存在作为旋转物的定影带与gnd的连接容易变得不稳定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图像的品质降低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加热控制方法。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定影部和控制部。定影部具有加热部和定影带。定影带分别接触于所述加热部、以及不与所述加热部接触的部件,并通过所述加热部加热。控制部判定所述定影带是否与地线连接,在判定为所述定影带未与地线连接的情况下,停止所述加热部的加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外观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定影器的具体构成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加热器的具体构成的图。
图5是示出检测实施方式的定影带是否与gnd连接的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检测实施方式的定影带是否与gnd连接的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2…系统总线;10…图像读取部;20…控制面板;30…图像形成部;31…转印带;32…曝光部;33…显影器;34…感光鼓;35…转印部;35a…支承辊;40…片材收容部;41…片材;50…定影器;51…加热辊;52…加压辊;53…定影带;54…定影垫片;55…加热器;56…定影支柱;58…热敏电阻;61a…输送辊;61b…输送辊;62a…排纸辊;62b…排纸辊;70…控制装置;71…处理器;80…输送部;120…辅助存储装置;130…网络接口;501…光耦合器;501a…发光二极管;501b…受光元件;502…微型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加热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外观图。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多功能一体机(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图像形成装置1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及图像定影处理。图像形成处理是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处理。图像定影处理是对形成在片材上的图像进行定影的处理。片材例如是原稿、记载有文字、图像等的纸等。片材只要是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读取的物体即可,可以是任意的物体。图像形成装置1读取在片材上显现的图像并生成数字数据,从而生成图像文件。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0、控制面板20、图像形成部30、片材收容部40、定影器50、输送辊61a、61b、排纸辊62a、62b、及控制装置70。
图像读取部10将读取对象的图像作为光的明暗来读取。例如,图像读取部10读取设置于原稿读取台的读取对象的片材所印刷的图像。图像读取部10记录读取的图像数据。被记录的图像数据可以经由网络发送至其他的信息处理装置。被记录的图像数据也可以通过图像形成部30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控制面板20具备显示部及操作部。显示部是液晶显示器及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显示部根据控制装置70的控制,显示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种信息。操作部具备多个按钮等。操作部受理用户的操作。操作部将与由用户进行的操作对应的信号输出至控制装置70。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部和操作部也可以构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
图像形成部30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在图像形成处理中,图像形成部30基于由图像读取部10生成的图像数据或经由通信路径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30具备转印带31、曝光部32、多个显影器33(显影器33y、33m、33c、及33k)、多个感光鼓34(感光鼓34y、34m、34c、及34k)、及转印部35。
转印带31是中间转印体。转印带31通过辊的旋转而按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曝光部32设置在与各显影器33y、33m、33c、及33k的感光鼓34y、34m、34c、及34k相对的位置。曝光部32向各感光鼓34y、34m、34c、及34k的表面(感光体层)照射激光。曝光部32通过控制装置70的控制,基于图像数据而被进行发光控制。曝光部32照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由此,各感光鼓34y、34m、34c、及34k的表面(感光体层)上的负电荷消失。其结果是,在感光鼓34y、34m、34c、及34k的表面(感光体层),在激光所照射的位置形成静电图案。即,通过曝光部32的激光照射,在感光鼓34y、34m、34c、及34k的表面(感光体层)形成静电潜像。需要说明的是,曝光部32也可以使用led(lightemittingdiode)光来代替激光。
显影器33y、33m、33c、及33k将调色剂供给至感光鼓34y、34m、34c及34k。例如,显影器33y利用黄色(y)的调色剂对感光鼓34y的表面(感光体层)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另外,显影器33m利用品红色(m)的调色剂对感光鼓34m的表面(感光体层)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另外,显影器33c利用青色(c)的调色剂对感光鼓34c的表面(感光体层)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另外,显影器33k利用黑色(k)的调色剂对感光鼓34k的表面(感光体层)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显影器33y、33m、33c及33k在感光鼓34y、34m、34c、及34k上形成作为可视图像的调色剂图像。感光鼓34y、34m、34c、及34k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一次转印)至转印带31上。
转印部35具有支承辊35a、及二次转印辊35b。转印部35将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u转印至片材。二次转印位置u是支承辊35a、及二次转印辊35b隔着转印带31而相对的位置。转印部35向转印带31提供通过转印电流控制的转印偏压。转印部35通过转印偏压将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片材。控制装置70控制用于二次转印处理的转印电流。
片材收容部40具备一个或多个供纸盒。供纸盒收纳预定尺寸及预定种类的片材41。供纸盒具备拾取辊。拾取辊从供纸盒一张一张地取出片材41。拾取辊将取出的片材41向输送部80供给。
定影器50执行图像定影处理。具体而言,定影器50通过对片材41进行加热及加压,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41上。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定影器50的加热处理的构成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输送辊61a及61b将从供纸盒供给的片材41向图像形成部30供给。输送辊61a及61b设置于相对的位置。
排纸辊62a及62b将通过定影器50形成有图像的片材41排出至排出部。排纸辊62a及62b设置于相对的位置。
控制装置7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功能部。
输送部80输送片材41。输送部80具备输送路径和未图示的多个辊。输送路径是输送片材41的路径。辊根据控制装置70的控制而旋转来输送片材41。
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硬件构成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硬件构成的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仅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特征性的硬件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0、控制面板20、图像形成部30、片材收容部40、控制装置70、辅助存储装置120、及网络接口130。需要说明的是,各功能部经由系统总线2以能够相互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连接。
图像读取部10、控制面板20、图像形成部30、及片材收容部40与上述说明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以下,对定影器50、控制装置70、辅助存储装置120、及网络接口130进行说明。
定影器50具备光耦合器501和微型计算机502(微型计算机)。需要说明的是,光耦合器501、及微型计算机502的构成将在后面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微型计算机502也可以是控制装置70所具备的构成。或者,微型计算机502也可以是与处理器71一体化的装置。
控制装置70具备处理器71、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72、及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73。处理器71例如是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等处理器。处理器71通过在ram73中展开并执行存储在rom72中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
rom72存储用于使处理器71动作的程序。ram73临时存储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备的各功能部所使用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ram73也可以存储图像读取部10生成的数字数据。ram73可以临时存储作业及作业日志。
辅助存储装置120例如是硬盘或ssd(solidstatedrive;固态驱动器),存储各种数据。各种数据例如是数字数据、作业及作业日志等。
网络接口130与其他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这里,其他装置例如是个人计算机、平板终端、智能手机等信息处理装置。网络接口130作为输入接口动作,接收从其他装置发送的数据或指示。作为从其他装置发送的指示,是印刷的执行指示。另外,网络接口130作为输出接口动作,向其他装置发送数据。
以下,对定影器50的构成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3是定影器50的正面剖视图。定影器50具备加压辊530p和薄膜单元530h。
加压辊530p与薄膜单元530h之间形成辊隙n。加压辊530p对进入辊隙n的片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压。加压辊530p自转并输送片材。加压辊530p具备芯骨532、弹性层533和脱模层(未图示)。
这样,加压辊530p能够按筒状薄膜535的表面,并能够旋转驱动。
芯骨532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为圆柱状。芯骨532的轴方向的两端部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芯骨532由马达(未图示)旋转驱动。芯骨532与凸轮部件(未图示)抵接。凸轮部件通过旋转,使芯骨532接近及远离薄膜单元530h。
弹性层533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弹性层533以一定的厚度形成在芯骨532的外周面上。
脱模层(未图示)由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等树脂材料形成。脱模层形成在弹性层533的外周面上。
加压辊530p的外周面的硬度用asker-c硬度计在9.8n的载荷下优选为40°~70°。由此,确保辊隙n的面积和加压辊530p的耐久性。
加压辊530p能够通过凸轮部件的旋转而接近及远离薄膜单元530h。若使加压辊530p接近薄膜单元530h并通过加压弹簧按压,则形成辊隙n。另一方面,在定影器50中发生片材堵塞的情况下,通过使加压辊530p远离薄膜单元530h,能够除去片材。另外,在休眠时等筒状薄膜535停止旋转的状态下,通过使加压辊530p远离薄膜单元530h,防止筒状薄膜535的塑性变形。
加压辊530p由马达旋转驱动而自转。若加压辊530p在形成有辊隙n的状态下自转,则薄膜单元530h的筒状薄膜535从动旋转。加压辊530p通过在辊隙n中配置有片材的状态下自转,将片材沿输送方向w输送。
薄膜单元530h加热进入辊隙n的片材的调色剂图像。薄膜单元530h具备筒状薄膜535、加热器55、传热部件549、支承部件536、支柱538、加热器温度计562、恒温器568和热敏电阻58。
筒状薄膜535形成为筒状。筒状薄膜535从内周侧依次具备基层、弹性层和脱模层。基层由镍(ni)等材料形成为筒状。弹性层层叠配置在基层的外周面上。弹性层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脱模层层叠配置在弹性层的外周面上。脱模层由pfa树脂等材料形成。
加热器55具备基板和发热层。在本申请中,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定义如下。y方向是基板的长边方向。y方向与筒状薄膜535的宽度方向平行。x方向是基板的短边方向,z方向是基板的法线方向。加热器55的详细构成将在后面叙述。
如图3所示,定义了连接加压辊530p的中心pc和薄膜单元530h的中心hc的直线cl。基板的x方向的中心541c配置在直线cl的 x方向。由此,由于基板沿辊隙n的 x方向延伸,因此穿过辊隙n的片材容易从薄膜单元530h剥离。
发热层的x方向的中心545c配置在直线cl上。发热层整体包含在辊隙n的区域内,配置在辊隙n的中心。由此,辊隙n的热分布变得均等,穿过辊隙n的片材被均等地加热。
如图3所示,加热器55配置在筒状薄膜535的内侧。在筒状薄膜535的内周面涂布有润滑剂(未图示)。加热器55经由润滑剂与筒状薄膜535的内周面接触。若加热器55发热,则润滑剂的粘度降低。由此,确保加热器55与筒状薄膜535的滑动性。
这样,筒状薄膜535是边在一面与加热器55接触边在加热器55的表面滑动的带状薄膜。
传热部件549由铜等热传导率高的金属材料形成。传热部件549的外形与加热器55的基板的外形相同。传热部件549与加热器55的-z方向的面接触配置。
支承部件536由液晶聚合物等树脂材料形成。支承部件536以覆盖加热器55的-z方向和x方向的两侧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536经由传热部件549支承加热器55。在支承部件536的x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圆倒角。支承部件536在加热器55的x方向的两端部支承筒状薄膜535的内周面。
当穿过定影器50的片材被加热时,根据片材的尺寸在加热器55中产生温度分布。若加热器55局部变高温,则其温度可能超过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支承部件536的耐热温度。传热部件549用于使加热器55的温度分布平均化。由此,确保支承部件536的耐热性。
图3所示的支柱538由钢板材料等形成。支柱538的垂直于y方向的截面形成为u字状。支柱538安装于支承部件536的-z方向,以便用支承部件536堵塞u字的开口部。支柱538沿y方向延伸。支柱538的y方向的两端部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壳体。由此,薄膜单元530h被图像形成装置1支承。支柱538提高薄膜单元530h的弯曲刚性。在支柱538的y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安装有限制筒状薄膜535向y方向的移动的凸缘(未图示)。
加热器温度计562隔着传热部件549配置在加热器55的-z方向。例如,加热器温度计562是热敏电阻。加热器温度计562安装并支承在支承部件536的-z方向的面。加热器温度计562的感温元件穿过沿z方向贯通支承部件536的孔而与传热部件549接触。加热器温度计562经由传热部件549测定加热器55的温度。
恒温器568与加热器温度计562同样配置。恒温器568在经由传热部件549检测到的加热器55的温度超过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切断对发热层的通电。
如图3所示,热敏电阻58(薄膜温度计)配置在筒状薄膜535的内侧。热敏电阻58与筒状薄膜535的内周面接触,测定筒状薄膜535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除了加热器温度计562及热敏电阻58(薄膜温度计)以外,还可以具备环境温度计(未图示)。环境温度计测定安装位置的周围的温度。环境温度计可以安装在定影器50的附近的任何位置。定影器50的附近是指环境温度计能够测定定影器50所处空间的温度(环境温度)的位置。环境温度计例如也可以安装在位于薄膜单元530h的外侧的壳体。
图4是示出加热器55的具体构成的图。
如图4所示,加热器55从与定影带53接触一侧的面起依次由包含玻璃层、发热层、玻璃层、及基板的四个层构成。
基板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氮化铝等陶瓷材料等形成。基板形成为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基板配置在筒状薄膜535的径方向的内侧。基板以筒状薄膜535的轴方向为长边方向。
发热层例如由银·钯合金等形成。发热层的外形形成为以y方向为长边方向、以x方向为短边方向的长方形状。
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定影器50所具备的、检测定影带53是否与gnd连接的机构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检测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53(具体地,筒状薄膜535)是否与gnd连接的机构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作为检测定影带53是否与gnd连接的机构,使用光耦合器501和微型计算机502。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用例如电流互感器等其他绝缘元件来代替光耦合器501。即,只要是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在二次电路侧检测在一次电路侧流通的电流的构成,则不限于图5所示的机构的构成。
如图5所示,光耦合器501具备发光二极管501a和受光元件501b。发光二极管501a的阳极侧与一次电路侧的电源连接。另外,发光二极管501a的阴极侧与定影带53连接。另外,定影带53与gnd连接。受光元件501b的阳极侧与二次电路侧的电源连接。另外,受光元件501b的阴极侧与微型计算机502和gnd连接。
根据上述构成,在定影带53与gnd连接的情况下,由于来自一次电路侧的电源的电流流通,因此发光二极管501a发光。并且,若受光元件501b接收到由发光二极管501a发出的光,则使来自二次电路侧的电源的电流通电。若微型计算机502检测到通电,则向控制装置70输出表示正常的通知。
控制装置70获取从微型计算机502输出的通知。控制装置70在获取了表示正常的通知的情况下,判定为定影带53与gnd连接。控制装置70在判定为定影带53与gnd连接的情况下,使定影带53开始旋转(或者,维持旋转),并使加热器55开始加热处理(或者,维持加热处理)。
另一方面,在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如图6所示,例如在因断路而切断定影带53与gnd的连接的情况下,来自一次电路侧的电源的电流不流通。因此,发光二极管501a不发光。并且,若受光元件501b不再接收到来自发光二极管501a的光,则使来自二次电路侧的电源的电流的通电停止。若微型计算机502检测到未通电,则向控制装置70输出表示异常的通知。
控制装置70获取从微型计算机502输出的通知。控制装置70在获取了表示异常的通知的情况下,判定为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控制装置70在判定为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的情况下,使定影带53的旋转停止(或者,不使其开始旋转),并使加热器55停止加热处理(或者,不使其开始加热处理)。
根据以上的构成,能够可靠地检测定影带53是否与gnd连接,在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停止定影带53及加热器55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微型计算机502在未通电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异常的通知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微型计算机502也可以在电流的大小为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异常的通知。
以下,对检测定影带53是否与gnd连接的上述机构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
微型计算机502检测通电状态(act001)。若微型计算机502检测到通电,则向控制装置70输出表示正常的通知。另一方面,若微型计算机502检测到未通电,则向控制装置70输出表示异常的通知。控制装置70获取从微型计算机502输出的通知。
控制装置70在获取了表示异常的通知的情况下,判定为定影带未与gnd连接。控制装置70在判定为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的情况下(act002“否”),使定影带53的旋转、及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的动作停止(即,不使其开始动作)(act003)。以上,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结束。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70在判定为定影带53与gnd连接的情况下(act002“是”),使定影带53的旋转、及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的动作开始(act004)。
之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一秒)的情况下(act005“是”),微型计算机502再次检测通电状态(act006)。若微型计算机502检测到未通电,则向控制装置70输出表示异常的通知。控制装置70获取从微型计算机502输出的通知。
控制装置70在获取了表示异常的通知的情况下,判定为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控制装置70在判定为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的情况下(act007“否”),使定影带53的旋转、及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的动作停止(act003)。以上,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结束。
另一方面,若微型计算机502检测到通电,则向控制装置70输出表示正常的通知。控制装置70获取从微型计算机502输出的通知。控制装置70在获取了表示正常的通知的情况下,判定为定影带53与gnd连接。控制装置70在判定为定影带53与gnd连接的情况下(act007“是”),继续执行定影带53的旋转、及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之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一秒)的情况下(act005“是”),微型计算机502再次检测通电状态(act006)。之后的动作与上述相同。
(变形例)
例如由于加热器55的故障、玻璃层的破损等,定影带53有时成为带电部。在定影带53成为带电部,且定影带53与gnd的连接断路的情况下,对定影带53施加来自一次电路侧的电源的电流。在该情况下,光耦合器501的发光二极管501a有可能误发光。
在发光二极管501a误发光的情况下,受光元件501b接收由发光二极管501a发出的光,使来自二次电路侧的电源的电流通电。若微型计算机502检测到通电,则向控制装置70输出表示正常的通知。控制装置70若获取表示正常的通知,则误判定为定影带53与gnd连接。由此,尽管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也有可能执行定影带53的旋转动作、及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
以下,假定加热器55是边反复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边进行加热处理的加热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上述那样的误动作,例如,也可以仅在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的状态为断开的状态时,由微型计算机502检测通电状态。
以下,对检测定影带53是否与gnd连接的上述机构的动作的其他例子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act101至act104的动作与图7所示的act001至act004的动作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act104的动作之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一秒)的情况下(act105“是”),微型计算机502(或控制装置70)检测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的状态(act106)。在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的状态为接通的状态的情况下(act107“否”),微型计算机502不进行通电状态的检测。
在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的状态为断开的状态的情况下(act107“是”),微型计算机502再次检测通电状态(act108)。若微型计算机502检测到未通电,则向控制装置70输出表示异常的通知。控制装置70获取从微型计算机502输出的通知。
控制装置70在获取了表示异常的通知的情况下,判定为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控制装置70在判定为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的情况下(act109“否”),使定影带53的旋转、及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的动作停止(act103)。以上,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结束。
另一方面,若微型计算机502检测到通电,则向控制装置70输出表示正常的通知。控制装置70获取从微型计算机502输出的通知。控制装置70在获取了表示正常的通知的情况下,判定为定影带53与gnd连接。控制装置70在判定为定影带53与gnd连接的情况下(act109“是”),继续执行定影带53的旋转、及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之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一秒)的情况下(act105“是”),微型计算机502再次检测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的状态(act106)。之后的动作与上述相同。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定影器50(定影部)和控制装置70(控制部)。定影器50具有加热器55(加热部)和定影带53。定影带53分别接触于加热器55、以及不与该加热器55接触的部件(例如热敏电阻58)。定影带53通过加热器55加热。控制装置70(控制部)判定定影带53是否与gnd(地)连接。控制装置70(控制部)在判定为定影带53未与地连接的情况下,使加热器55的加热处理停止。
通过具备上述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检测定影带53是否与gnd连接。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在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使加热器55的发热停止。
如上所述,在带型(按需型)的定影器中,取决于纸及加热器等部件与定影带的滑动性,在定影带上可能会蓄积有静电。若定影带上蓄积有,则可能导致产生静电偏移,所输出的图像的品质会降低。对此,图像形成装置1由于使定影带53与gnd连接,能够释放静电。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在检测到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使定影器50停止,因此能够防止静电在定影带53中蓄积。由此,抑制静电偏移的发生。
这样,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由于能够抑制静电偏移的发生,因此能够抑制输出的图像的品质降低。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在检测到定影带53未与gnd连接的情况下,使对加热器55的通电停止。由此,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确保加热器55与定影带53之间的沿面距离。
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从而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外围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进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包括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如经由因特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程序的介质如此时作为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还可以是能够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定影部,具有加热部以及定影带,所述定影带分别接触于所述加热部、以及不与所述加热部接触的部件,并通过所述加热部加热;以及
控制部,判定所述定影带是否与地线连接,在判定为所述定影带未与地线连接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部的加热处理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绝缘元件,构成为在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地线连接的情况下使所述绝缘元件通电,在所述定影带未与所述地线连接的情况下不使所述绝缘元件通电,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绝缘元件的通电状态,判定所述定影带是否与所述地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元件是光耦合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耦合器具备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侧与所述定影带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侧与所述加热部的第一电源连接,所述光耦合器具备的受光元件与第二电源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加热部绝缘,
所述控制部基于根据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而变化的、所述第二电源的通电状态,来判定所述定影带是否与所述地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交替切换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并且加热所述定影带,其中所述工作状态为执行加热处理的状态,所述非工作状态为不执行加热处理的状态,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加热部为所述非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定影带是否与所述地线连接的判定。
6.一种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判定定影带是否与地线连接的步骤,其中,所述定影带分别接触于加热部、以及不与所述加热部接触的部件,并通过所述加热部加热;以及
在判定为所述定影带未与地线连接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部的加热处理停止的步骤。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