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产设备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皮带通廊平台板的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皮带通廊在冶金生产企业中广泛应用。皮带通廊经过长时间以后,通廊的平台板等钢结构会因腐蚀或遇火等情况发生破坏,此时需要对通廊进行防腐处理,严重破坏的部位需进行更换。
对严重破坏的平台板进行更换时要先拆除皮带支架,然后拆除破坏的平台板,更换新钢板,并进行焊接。更换的工作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影响皮带通廊的正常使用。
因此,如何缩短平台板的维修时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带通廊平台板的更换方法,其先通过支撑件将皮带支架与通廊立柱固定连接,随后在拆除原平台板前,无需将皮带支架拆除,进而缩短了平台板的维修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皮带通廊平台板的更换方法,包括:
通过支撑件将皮带支架与通廊立柱固定连接;
将皮带支架的柱脚与原平台板连接切断;
拆除原平台板,并移出所述皮带通廊内;
将新平台板吊装入所述皮带通廊内,并将所述新平台板焊接在所述皮带通廊内;
将所述皮带支架的柱脚与新平台板焊接固定;
拆除所述支撑件。
所述通过支撑件将皮带支架与通廊立柱固定连接,包括:
通过支撑件将皮带支架的柱脚相连、以增加所述柱脚的整体性;
将所述柱脚与通廊立柱通过支撑件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件为第一槽钢,通过所述第一槽钢将所述皮带支架与所述通廊立柱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皮带支架相连的一端高于与所述通廊立柱相连的一端。
所述拆除原平台板前,还包括:
在所述皮带通廊外侧设置用于平台板出入所述皮带通廊时进行临时支撑的角撑;
所述拆除所述支撑件后,还包括:
拆除所述角撑。
所述在所述皮带通廊外侧设置用于平台板出入所述皮带通廊时进行临时支撑的角撑,包括:
在所述皮带通廊底座的一侧开设安装孔;
将所述角撑的横撑与所述皮带通廊下部的横梁焊接固定,将所述角撑的支撑腿与所述安装孔焊接固定;
所述拆除所述角撑后,还包括:
封堵所述安装孔。
所述将新平台板吊装入所述皮带通廊内,包括:
在通廊顶棚远离所述角撑的一侧设置钩挂装置,并通过所述钩挂装置钩挂所述新平台板的侧边;
通过吊装设备钩挂所述平台板的另一侧,沿所述角撑将所述新平台板吊装入所述皮带通廊内。
本发明所提供的皮带通廊平台板的更换方法,先通过支撑件将皮带支架与通廊立柱固定连接,随后将皮带支架的柱脚与原平台板连接切断,皮带支架在支撑件的支撑下固定在原平台板上方。随后拆除原平台板,并将其移出皮带通廊内,再将新平台板吊装入皮带通廊内,并将新平台板焊接在皮带通廊内,最后将皮带支架的柱脚与新平台板焊接固定,并拆除支撑件即可完成平台板的更换。
本申请在更换平台板的过程中不需要拆除皮带支架,仅需将皮带支架的柱脚与原平台板连接切断,节省了皮带支架拆装过程中的拆卸、组装和吊装等过程的时间,因而能够缩短维修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皮带通廊平台板的更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皮带通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固皮带通廊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2和图3中的附图标记为:
皮带支架1、原平台板2、通廊顶棚3、通廊立柱4、支撑件5、角撑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皮带通廊平台板的更换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皮带通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加固皮带通廊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所提供的皮带通廊平台板的更换方法,包括:
s1、通过支撑件5将皮带支架1与通廊立柱4固定连接;
通过支撑件5将皮带支架1与通廊立柱4固定连接的目的在于,由支撑件5代替原平台板2支撑皮带支架1,因而在更换平台板的过程中不需要拆卸和吊装皮带支架1。
可选的,将皮带支架1与通廊立柱4固定连接之前,首先通过支撑件5将皮带支架1的柱脚相连,从而增加皮带支架1的整体性,保证皮带支架1在失去原平台板2的支撑后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形。具体的,皮带支架1的柱脚高度100mm处可通过支撑件5沿纵向焊接起来,达到加强皮带支架1的目的。当然,柱脚的焊接加强的高度可根据用户需要自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随后将柱脚与通廊立柱4以及皮带通廊内的桁架等通过支撑件5固定连接。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每隔预设距离设置一个支撑件5,位于同一高度处的支撑件5为同一层,竖直方向上至少设置两层支撑件5。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预设距离为1.5m,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预设距离的大小,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支撑件5为第一槽钢,第一槽钢可具体为10#槽钢,当然用户也可选择工字钢、方钢管等作为支撑件5,在此不做限定。另外,为保证第一槽钢能够支撑皮带支架1,第一槽钢将皮带支架1与通廊立柱4固定连接时,第一槽钢与皮带支架1相连的一端高于第一槽钢与通廊立柱4相连的一端。
s2、将皮带支架1的柱脚与原平台板2连接切断;
s3、拆除原平台板2,并移出皮带通廊内;
可选的,为方便将原平台板2移出皮带通廊,可现在皮带通廊的一侧设置角撑6。移出原平台板2时,吊装设备在上方吊起原平台板2,原平台板2从设置角撑6的一侧移出皮带通廊。角撑6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原平台板2在移出过程中可在角撑6上滑移。另外,为提高原平台板2的拆除速度,可采用破坏性解体的方式拆除原平台板2。
可选的角撑6包括横撑和支撑腿,支撑腿位于横撑的下部,且与横撑之间所成的夹角为锐角。横撑的一端与皮带通廊下部的横梁焊接固定,另一端悬置。支撑腿的上端与横撑焊接,下端与皮带通廊的底座焊接固定。皮带通廊一侧下部的横梁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角撑6,相邻两角撑6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值,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预设值为0.8m,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预设值的大小,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为使支撑腿固定更加牢固,保证角撑6的支撑效果,固定角撑6前,可现在底座上设置安装孔。支撑腿的下端插入安装孔中,安装孔对支撑腿施加斜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避免支撑腿在支撑时打滑。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安装孔的尺寸。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角撑6的横撑和支撑腿头采用20#槽钢,因而安装孔的宽度不小于20#槽钢的宽度,安装孔的高度为350mm。当然,用户也可采用其他尺寸的槽钢或工字钢、方钢管等制成角撑6,在此不做限定。
s4、将新平台板吊装入皮带通廊内,并将新平台板焊接在皮带通廊内;
新平台板采用吊装的方式装入皮带通廊内,如果皮带通廊的一侧设置了角撑6,新平台板可从该侧吊装进入皮带通廊。进入皮带通廊的过程中,角撑6起到支撑作用,新平台板可在横撑上滑移。
可选的,吊装前先在通廊顶棚3远离角撑6的一侧设置钩挂装置,钩挂装置可具体为葫芦或电葫芦。钩挂装置钩挂柱新平台板一侧的侧边。新平台板的另一侧的侧边通过吊装设备钩挂。新平台板进入皮带通廊时,吊装设备先将其钩挂的一侧吊起,并将向远离钩挂装置的方向施力,从而将新平台板撑起。随后通过钩挂装置调整新平台板的高度,吊装设备随之同步调整,直至新平台板的高度刚好位于角撑6的上方。此时收紧钩挂装置,使新平台板向角撑6上方移动,吊装设备配合新平台板移动。持续收紧钩挂装置使新平台板插入皮带支架1下方,从而完成新平台板的吊装。随后将新平台板焊接在皮带通廊内。
s5、将皮带支架1的柱脚与新平台板焊接固定;
s6、拆除支撑件5。
在设置了角撑6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同样也需要将角撑6拆除,角撑6拆除完毕后封闭固定角撑6的安装孔。
本实施例中,先通过支撑件5对皮带支架1进行支撑,使其可悬置在平台板的上方。因而更换平台板的过程中不需要拆卸和吊装皮带支架1,极大地缩短了平台板更换所需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皮带通廊平台板的更换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皮带通廊平台板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支撑件(5)将皮带支架(1)与通廊立柱(4)固定连接;
将皮带支架(1)的柱脚与原平台板(2)连接切断;
拆除原平台板(2),并移出所述皮带通廊内;
将新平台板吊装入所述皮带通廊内,并将所述新平台板焊接在所述皮带通廊内;
将所述皮带支架(1)的柱脚与新平台板焊接固定;
拆除所述支撑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支撑件(5)将皮带支架(1)与通廊立柱(4)固定连接,包括:
通过支撑件(5)将皮带支架(1)的柱脚相连、以增加所述柱脚的整体性;
将所述柱脚与通廊立柱(4)通过支撑件(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为第一槽钢,通过所述第一槽钢将所述皮带支架(1)与所述通廊立柱(4)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皮带支架(1)相连的一端高于与所述通廊立柱(4)相连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拆除原平台板(2)前,还包括:
在所述皮带通廊外侧设置用于平台板出入所述皮带通廊时进行临时支撑的角撑(6);
所述拆除所述支撑件(5)后,还包括:
拆除所述角撑(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皮带通廊外侧设置用于平台板出入所述皮带通廊时进行临时支撑的角撑(6),包括:
在所述皮带通廊底座的一侧开设安装孔;
将所述角撑(6)的横撑与所述皮带通廊下部的横梁焊接固定,将所述角撑(6)的支撑腿与所述安装孔焊接固定;
所述拆除所述角撑(6)后,还包括:
封堵所述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新平台板吊装入所述皮带通廊内,包括:
在通廊顶棚(3)远离所述角撑(6)的一侧设置钩挂装置,并通过所述钩挂装置钩挂所述新平台板的侧边;
通过吊装设备钩挂所述平台板的另一侧,沿所述角撑(6)将所述新平台板吊装入所述皮带通廊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