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产增肥的作用。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目前,秸秆还田的凡是有覆盖和翻压,特别是翻压,数量不能太多,否则不利于秸秆的腐烂和矿化,特别是简易地翻压到土壤中,由于分解速度较慢,秸秆体积较大,甚至影响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作物减产。过少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一般以每亩200千克为宜。但是,当前大多数作物秸秆的亩产量都远远多于200千克,按照粒杆比1:1.2估算,全国年生产秸秆近6亿吨,其中玉米优良品种登海605的秸秆亩产量约为903,5千克。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缺乏会引起家畜患白肌病,人患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病、某些癌症、不育症、关节炎等疾病,特别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是用亚硒酸预防,效果较好。因此如何将秸秆尽可能压实缩小其占据空间的大小并变为有机肥同时为土壤补充足量的硒元素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用机械先将秸秆粉碎,再将秸秆粉与硒水和菌液混合成泥状,并将秸秆泥往后螺旋推送压挤到成柱包埋犁中,秸秆泥条被埋入农田土壤中,在纤维素活性较高的菌作用下,秸秆即可被逐渐分解变为有机肥,同时,由于可溶性硒水的施加,能够让农田土壤中硒含量增加,在作物吸收硒后,储存在粮食籽粒中的硒即可为人类所利用,避免人体因缺硒或乏硒而患一些疾病,从而达到秸秆还田过程中,机械将秸秆尽可能压实缩小其占据空间的大小并在外加菌群的作用下尽快变为有机肥,同时还可以为土壤补充足量的硒元素的目的,发明一种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如何将秸秆尽可能压实缩小其占据空间的大小并变为有机肥同时为土壤补充足量的硒元素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该种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先用机械先将秸秆粉碎,再将秸秆粉与硒水和菌液混合成泥状,并将秸秆泥往后螺旋推送压挤到成柱包埋犁中,秸秆泥条被埋入农田土壤中,在纤维素活性较高的菌作用下,秸秆即可被逐渐分解变为有机肥,同时,由于可溶性硒水的施加,能够让农田土壤中硒含量增加,在作物吸收硒后,储存在粮食籽粒中的硒即可为人类所利用,避免人体因缺硒或乏硒而患一些疾病,从而达到秸秆还田过程中,机械将秸秆尽可能压实缩小其占据空间的大小并在外加菌群的作用下尽快变为有机肥,同时还可以为土壤补充足量的硒元素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由筒柱1、硒水箱7、菌液箱8、收割头9、成柱包埋犁10、粉碎处理腔11、农田土壤12、地表犁痕13、包埋机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柱1是将秸秆收割粉碎后混合入菌液和可溶性硒肥、外包可降解塑料质的外包衣制成的中央具管的长圆筒柱,筒柱1包括筒柱体2、外包衣腔3、中央管4、外包衣5和成衣边6,筒柱1整体呈圆柱形,圆柱形筒柱1的直径为10-20厘米,筒柱1中央具小管腔,即中央管4,最外面为外包衣5,外包衣5所围成的空腔为外包衣腔3,外包衣腔3是填充筒柱体2的空间,在筒柱体2制成后被外包衣5包裹,外包衣5两边缘经热合连接在一起,热合的外包衣5两边缘形成成衣边6,进而制成圆柱形的筒柱1,随包埋机14的工作移动,筒柱1被包埋在农田土壤12中,农田土壤12地面上由于包埋了筒柱1而留下1条突出地表所在平面的地表犁痕13;筒柱1制作时,是在成柱包埋犁10上部,将粉碎处理腔11压挤出来的中央具管的秸秆泥条,先由外包衣5包裹,然后再将外包衣5两侧边缘热合在一起形成成衣边6而制成;筒柱体2即为中央具管的秸秆泥条,秸秆泥条是在粉碎处理腔11中,将收割头9收割进来的秸秆粉碎,然后粉碎后的秸秆粉与硒水和菌液混合而成;筒柱体2中央的管为中央管4,中央管4的直径为1-2厘米;外包衣5是可降解塑料质,厚度为0.2-0.5毫米。
所述的包埋机14是制作筒柱1并将筒柱1埋入农田土壤12中的机械,包埋机14结构和功能同公知是自动开沟埋管机;在包埋机14的上方设置一个粉碎处理腔11,粉碎处理腔11上方为硒水箱7和菌液箱8,包埋机14的前方为收割头9、后方为成柱包埋犁10;收割头9为公知的收割机头,收割头9的宽度为1-10米;硒水箱7是盛放1%-5%极易溶于水的亚硒酸水溶液的水箱,位于菌液箱8的后方,硒水箱7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1-3米、宽度为1-2米、高度为1-2米,硒水箱7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5-10毫米;菌液箱8是盛放在农田实际变温环境中具有高纤维素分解活性的菌液箱,位于硒水箱7的前方,菌液箱8和硒水箱7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菌液箱8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1-2米、宽度为1-2米、高度为1-2米,菌液箱8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5-10毫米;粉碎处理腔11内有粉碎机和搅拌器,是将收割头9收割输送进来的秸秆粉碎并与硒水箱7中的硒水和菌液箱8中的菌液混合成秸秆泥的箱体,粉碎机是公知的粉碎机,搅拌器上方有两个喷头,一个与硒水箱7相连通,另一个与菌液箱8相连通,工作时,即可将秸秆粉与硒水和菌液混合成泥状,秆粉、硒水和菌液三者的比例为100:1-5:0.1-0.5,秆粉、硒水和菌液三者的比例为100:1-5:0.1-0.5,并将秸秆泥往后螺旋推送压挤到成柱包埋犁10中,粉碎处理腔11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2-5米、宽度为1-2米、高度为1-2米,粉碎处理腔11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8-15毫米;成柱包埋犁10是将秸秆泥压入成条腔中制成筒柱1并将筒柱1埋入农田土壤12中的结构,最上部为外包衣卷,单层的可降解塑料膜成卷套在转轴上,外包衣卷下方为成柱筒,在成柱筒的下部有个热合机,热合机结构和功能同公知的塑封机,成柱筒前面为开挖犁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先用机械先将秸秆粉碎,再将秸秆粉与硒水和菌液混合成泥状,并将秸秆泥往后螺旋推送压挤到成柱包埋犁中,秸秆泥条被埋入农田土壤中,在纤维素活性较高的菌作用下,秸秆即可被逐渐分解变为有机肥,同时,由于可溶性硒水的施加,能够让农田土壤中硒含量增加,在作物吸收硒后,储存在粮食籽粒中的硒即可为人类所利用,避免人体因缺硒或乏硒而患一些疾病,从而达到秸秆还田过程中,机械将秸秆尽可能压实缩小其占据空间的大小并在外加菌群的作用下尽快变为有机肥,同时还可以为土壤补充足量的硒元素的目的。本发明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的成柱包埋施工示意图。
图中,1.筒柱,2.筒柱体,3.外包衣腔,4.中央管,5.外包衣,6.成衣边,7.硒水箱,8.菌液箱,9.收割头,10.成柱包埋犁,11.粉碎处理腔,12.农田土壤,13.地表犁痕,14.包埋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本发明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由筒柱1、筒柱体2、外包衣腔3、中央管4、外包衣5、成衣边6、硒水箱7、菌液箱8、收割头9、成柱包埋犁10、粉碎处理腔11、农田土壤12、地表犁痕13、包埋机14组成。筒柱1是将秸秆收割粉碎后混合入菌液和可溶性硒肥、外包可降解塑料质的外包衣制成的中央具管的长圆筒柱,筒柱1包括筒柱体2、外包衣腔3、中央管4、外包衣5和成衣边6,筒柱1整体呈圆柱形,圆柱形筒柱1的直径为10-20厘米,筒柱1中央具小管腔,即中央管4,最外面为外包衣5,外包衣5所围成的空腔为外包衣腔3,外包衣腔3是填充筒柱体2的空间,在筒柱体2制成后被外包衣5包裹,外包衣5两边缘经热合连接在一起,热合的外包衣5两边缘形成成衣边6,进而制成圆柱形的筒柱1,随包埋机14的工作移动,筒柱1被包埋在农田土壤12中,农田土壤12地面上由于包埋了筒柱1而留下1条突出地表所在平面的地表犁痕13。筒柱1制作时,是在成柱包埋犁10上部,将粉碎处理腔11压挤出来的中央具管的秸秆泥条,先由外包衣5包裹,然后再将外包衣5两侧边缘热合在一起形成成衣边6而制成;筒柱体2即为中央具管的秸秆泥条,秸秆泥条是在粉碎处理腔11中,将收割头9收割进来的秸秆粉碎,然后粉碎后的秸秆粉与硒水和菌液混合而成;筒柱体2中央的管为中央管4,中央管4的直径为1-2厘米;外包衣5是可降解塑料质,厚度为0.2-0.5毫米。包埋机14是制作筒柱1并将筒柱1埋入农田土壤12中的机械,包埋机14结构和功能同公知是自动开沟埋管机,即随着机械的前进、能够将管道埋入土壤中的机械。在包埋机14的上方设置一个粉碎处理腔11,粉碎处理腔11上方为硒水箱7和菌液箱8,包埋机14的前方为收割头9、后方为成柱包埋犁10;收割头9为公知的收割机头,能够将玉米、水稻等秸秆收割下来并输送到粉碎处理腔11中,收割头9的宽度为1-10米;硒水箱7是盛放1%-5%极易溶于水的亚硒酸水溶液的水箱,位于菌液箱8的后方,硒水箱7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1-3米、宽度为1-2米、高度为1-2米,硒水箱7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5-10毫米;菌液箱8是盛放在农田实际变温环境中具有高纤维素分解活性的菌液箱,位于硒水箱7的前方,菌液箱8和硒水箱7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菌液箱8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1-2米、宽度为1-2米、高度为1-2米,菌液箱8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5-10毫米;粉碎处理腔11内有粉碎机和搅拌器,是将收割头9收割输送进来的秸秆粉碎并与硒水箱7中的硒水和菌液箱8中的菌液混合成秸秆泥的箱体,粉碎机是公知的粉碎机,能够将秸秆打碎成粉状,并将打碎后的秸秆粉输送到搅拌器中,搅拌器上方有两个喷头,一个与硒水箱7相连通,另一个与菌液箱8相连通,工作时,即可将秸秆粉与硒水和菌液混合成泥状,秆粉、硒水和菌液三者的比例为100:1-5:0.1-0.5,并将秸秆泥往后螺旋推送压挤到成柱包埋犁10中,粉碎处理腔11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2-5米、宽度为1-2米、高度为1-2米,粉碎处理腔11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8-15毫米;成柱包埋犁10是将秸秆泥压入成条腔中制成筒柱1并将筒柱1埋入农田土壤12中的结构,最上部为外包衣卷,单层的可降解塑料膜成卷套在转轴上,外包衣卷下方为成柱筒,在成柱筒的下部有个热合机,热合机结构和功能同公知的塑封机,成柱筒前面为开挖犁头,开挖犁头在包埋机14的牵引下,能够在农田土壤12中开挖前行,并随之将筒柱1埋入农田土壤12中;随着包埋机14的工作前行,外包衣卷的可降解塑料膜被拽入犁头后面的成柱筒中,成柱筒中央有一个长圆杆,长圆杆的作用一是将可降解塑料膜指引覆在成柱筒内表面,二是在筒柱体2制作的同时形成中央管4;由于秸秆泥较容易塑形成条,故填充到成柱筒中后,即可制成筒柱体2,此时成柱筒中已有可降解塑料膜位于筒壁内表面,故筒柱体2由于不断有秸秆泥填入而不断形成,同时,可降解塑料膜形成外包衣5不断对筒柱体2进行包裹,包裹后,在外包衣5两侧缘经热合机的热合,单层的可降解塑料膜即被热合成圆筒状的外包衣5。这样,秸秆泥条被埋入农田土壤12中,在纤维素活性较高的菌群作用下,秸秆即可被逐渐分解变为有机肥,同时,由于可溶性硒水的施加,能够让农田土壤12中硒含量增加,在作物吸收硒后,储存在粮食籽粒中的硒即可为人类所利用,避免人体因缺硒或乏硒而患一些疾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其等效物界定。
1.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由筒柱(1)、硒水箱(7)、菌液箱(8)、收割头(9)、成柱包埋犁(10)、粉碎处理腔(11)、农田土壤(12)、地表犁痕(13)、包埋机(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柱(1)是将秸秆收割粉碎后混合入菌液和可溶性硒肥、外包可降解塑料质的外包衣制成的中央具管的长圆筒柱,筒柱(1)包括筒柱体(2)、外包衣腔(3)、中央管(4)、外包衣(5)和成衣边(6),筒柱(1)整体呈圆柱形,圆柱形筒柱(1)的直径为10-20厘米,筒柱(1)中央具小管腔,即中央管(4),最外面为外包衣(5),外包衣(5)所围成的空腔为外包衣腔(3),外包衣腔(3)是填充筒柱体(2)的空间,在筒柱体(2)制成后被外包衣(5)包裹,外包衣(5)两边缘经热合连接在一起,热合的外包衣(5)两边缘形成成衣边(6),进而制成圆柱形的筒柱(1),随包埋机(14)的工作移动,筒柱(1)被包埋在农田土壤(12)中,农田土壤(12)地面上由于包埋了筒柱(1)而留下1条突出地表所在平面的地表犁痕(13);筒柱(1)制作时,是在成柱包埋犁(10)上部,将粉碎处理腔(11)压挤出来的中央具管的秸秆泥条,先由外包衣(5)包裹,然后再将外包衣(5)两侧边缘热合在一起形成成衣边(6)而制成;筒柱体(2)即为中央具管的秸秆泥条,秸秆泥条是在粉碎处理腔(11)中,将收割头(9)收割进来的秸秆粉碎,然后粉碎后的秸秆粉与硒水和菌液混合而成;筒柱体(2)中央的管为中央管(4),中央管(4)的直径为1-2厘米;外包衣(5)是可降解塑料质,厚度为0.2-0.5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补硒有机肥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埋机(14)是制作筒柱(1)并将筒柱(1)埋入农田土壤(12)中的机械,包埋机(14)结构和功能同公知是自动开沟埋管机;在包埋机(14)的上方设置一个粉碎处理腔(11),粉碎处理腔(11)上方为硒水箱(7)和菌液箱(8),包埋机(14)的前方为收割头(9)、后方为成柱包埋犁(10);收割头(9)为公知的收割机头,收割头(9)的宽度为1-10米;硒水箱(7)是盛放溶有水溶性硒的水箱,位于菌液箱(8)的后方,硒水箱(7)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1-3米、宽度为1-2米、高度为1-2米,硒水箱(7)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5-10毫米;菌液箱(8)是盛放在农田实际变温环境中具有高纤维素分解活性的菌液箱,位于硒水箱(7)的前方,菌液箱(8)和硒水箱(7)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菌液箱(8)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1-2米、宽度为1-2米、高度为1-2米,菌液箱(8)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5-10毫米;粉碎处理腔(11)内有粉碎机和搅拌器,是将收割头(9)收割输送进来的秸秆粉碎并与硒水箱(7)中的硒水和菌液箱(8)中的菌液混合成秸秆泥的箱体,粉碎机是公知的粉碎机,搅拌器上方有两个喷头,一个与硒水箱(7)相连通,另一个与菌液箱(8)相连通,工作时,即可将秸秆粉与硒水和菌液混合成泥状,并将秸秆泥往后螺旋推送压挤到成柱包埋犁(10)中,粉碎处理腔(11)呈长方体形,长方体的长度为2-5米、宽度为1-2米、高度为1-2米,粉碎处理腔(11)的壁为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厚度为8-15毫米;成柱包埋犁(10)是将秸秆泥压入成条腔中制成筒柱(1)并将筒柱(1)埋入农田土壤(12)中的结构,最上部为外包衣卷,单层的可降解塑料膜成卷套在转轴上,外包衣卷下方为成柱筒,在成柱筒的下部有个热合机,热合机结构和功能同公知的塑封机,成柱筒前面为开挖犁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