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的传送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输作业在现代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传输机器人主要从事物料的传输,在多数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如传统锅炉的安装主要使用人工,或现场制作一些非专用吊具来传输沉重的换热器,费时费力;而换热器为锅炉的关键元器件,一旦跌落或与锅炉支架磕碰都可能会影响锅炉的寿命,甚至有可能使搬运人员受伤。
然而现有的技术往往只能对物品进行传输,却不能使货物等间隔的进行传输,使得货物往往因为自身的碰撞导致收到不必要的损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及系统存在的不能使货物等间隔的进行传输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包括传送单元、承载单元和升降单元,其中,传送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导轨和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底部对称设置的第二导轨,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导轨之间设置有“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顶部设置有多个传送组件;承载单元,包括位于所述“t”形滑块底部的底座;以及,升降单元,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一侧的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多个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t”形滑块顶部两侧的第一限位块,对称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设置有“l”形推板和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贯穿所述“l”形推板,且所述第一旋转轴两端分别与对称设置于所述“t”形滑块顶部两侧的第一限位块轴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工”形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t”形滑块一侧设置有凸块,且所述底部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凸块轴接的传动杆、位于所述承载单元顶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固定设置有步进电机,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环,所述传动环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块轴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单元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座顶部两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且所述底座一侧对称贯穿设置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两端均轴接万向轮,所述“工”形滑块底部位于所述“t”形滑槽内,所述“t”形滑槽两侧与所述“工”形滑块顶部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201d),所述螺纹孔均匀分布于所述“t”形滑槽两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上分别轴接有第一三角支架和第二三角支架,所述第三旋转轴上轴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固定连接有气缸。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三角支架和第二三角支架一端均贯穿设置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支撑座。
一种工业用传送机器人系统,包括权1-8的所述传送单元、承载单元和升降单元,还包括主体系统,所述主体系统包括启停模块、控制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启停模块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启停模块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启停,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气缸的伸缩,所述红外传感器对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的货物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的信息传输至所述启停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传送单元中的传送组件和传动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货物能等间隔的在第一导轨上进行传输,解决了不能使货物等间隔的进行传输,使得货物往往因为自身的碰撞导致收到不必要的损伤的情况,同时通过承载单元,使得本发明进行移动至指定的位置,通过升降单元使得本发明位移至指定位置时能更加稳定的进行工作,通过主体系统对传送单元和升降单元进行检测和控制,进一步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所述的传送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所述的传送组件和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所述的承载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所述的升降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工业用传送机器人系统所述的主体系统的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5,提供了一种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5,一种工业用传输机器人包括对货物进行传输的传送单元100、对货物进行限位的第一导轨101、对“t”形滑块103进行限位的第二导轨102、带动传送组件104进行位移的“t”形滑块103、对货物进行传输的传送组件104、对“l”形推板104b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104a、对货物进行推送的“l”形推板104b、带动“l”形推板104b进行旋转的第一旋转轴104c、对“t”形滑块103进行限位的凸块104d、起支撑作用的第一支撑杆105和第二支撑杆106、带动第一支撑杆105进行位移的“工”形滑块107、带动“t”形滑块103进行位移的传动组件108、对动力可进行传输的传动杆108a、用于固定步进电机108c的安装板108b、提供动力的步进电机108c、对动力可进行传输的传动环108d、对传动杆108a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108e。
进一步的,开启传送单元100内传动组件108中的步进电机108c,步进电机108c带动传动环108d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固定于传动环108d进行旋转,进而带动传动杆108a一端进行旋转,又因为传动杆108a的另一端与位于“t”形滑块103一侧的凸块104d轴接,从而使得“t”形滑块103沿着第二导轨102进行前后位移,从而带动位于“t”形滑块103顶部的传送组件104进行前后位移。
此时,当传送组件104向前位移时,传送组件104中的“l”形推板104b的一端触碰到货物,在第一旋转轴104c和第一限位块104a的配合下“l”形推板104b进行逆时针的旋转,从货物的底部穿过,当穿过货物时,“l”形推板104b进行顺时针旋转,使得“l”形推板104b的另一端与“t”形滑块103顶部接触,当传送组件104向后位移时,“l”形推板104b的一端与货物接触,此时“l”形推板104b无法进行旋转,进而对货物进行推送,又由于“l”形推板104b是等间隔设置在“t”形滑块103顶部的,从而使得货物之间是等间隔的在第一导轨101进行传输,从而解决了不能使货物等间隔的进行传输,使得货物往往因为自身的碰撞导致收到不必要的损伤的情况。
具体的,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对货物进行传输的传送单元100,包括对称设置的对货物进行限位的第一导轨101和位于第一导轨101底部对称设置的对“t”形滑块103进行限位的第二导轨102,对称设置的第二导轨102之间设置有带动传送组件104进行位移的“t”形滑块103,“t”形滑块103顶部设置有多个对货物进行传输的传送组件104;多个传送组件104包括对称设置于“t”形滑块104顶部两侧的对“l”形推板104b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104a,对称的第一限位块104a之间设置有对货物进行推送的“l”形推板104b和带动“l”形推板104b进行旋转的第一旋转轴104c,第一旋转轴104c贯穿“l”形推板104b,且第一旋转轴104c两端分别与对称设置于“t”形滑块104顶部两侧的第一限位块104a轴接。
进一步的,第一导轨101和第二导轨102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起支撑作用的第一支撑杆105和起支撑作用的第二支撑杆106,第一支撑杆105底部固定连接有带动第一支撑杆105进行位移的“工”形滑块107,第二支撑杆105底部设置有承载单元200;“t”形滑块104一侧设置有对“t”形滑块103进行限位的凸块104d,且底部设置有带动“t”形滑块103进行位移的传动组件108,传动组件108包括一端与凸块104d轴接的对动力可进行传输的传动杆108a、位于承载单元200顶部的用于固定步进电机108c的安装板108b,安装板108b顶部固定设置有提供动力的步进电机108c;步进电机108c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对动力可进行传输的传动环108d,传动环108d一侧设置有对传动杆108a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108e,传动杆108a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块108e轴接。
实施例2
参照图4,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对传送单元100进行承载的承载单元200包括起支撑作用的底座201、对“工”形滑块107进行限位的“t”形滑槽201a、对万向轮201c进行限位的限位轴201b、带动承载单元200进行位移的万向轮201c、对“工”形滑块107进行固定的螺纹孔201d,通过承载单元200中的万向轮201c是的传输机器人得以进行位移,从而使得传输机器人能去到操作人员的指定位置,使得操作人员无需搬送货物至传输机器人旁,节省人力,通过位移位于“t”形滑槽201a内的“工”形滑块107便可调节第一导轨101之间的间隔,从而使得传输机器人能对不同宽度的货物进行传输,提升了本传输机器人的使用范围。
具体的,对传送单元100进行承载的承载单元200包括起支撑作用的底座201,底座201与第二支撑杆105和安装板108b固定连接,底座20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对“工”形滑块107进行限位的“t”形滑槽201a,且底座201一侧对称贯穿设置有对万向轮201c进行限位的限位轴201b,限位轴201b两端均轴接带动承载单元200进行位移的万向轮201c;“工”形滑块107底部位于“t”形滑槽201a内,“t”形滑槽201a两侧与“工”形滑块107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对“工”形滑块107进行固定的螺纹孔201d,螺纹孔201d均匀分布于“t”形滑槽201a两侧。
其余结构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参照图5,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带动传送单元100和承载单元200进行升降的升降单元300包括对第二旋转轴303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301和对第三旋转轴304进行限位的第三限位块302、对第一三角支架305进行限位的第二旋转轴303、对第二三角支架306进行限位的第三旋转轴304、对第三支撑杆309起限位作用的第一三角支架305和第二三角支架306、对气缸308进行固定和安装的安装块307、带动第一三角支架305进行位移的气缸308、起支撑作用的第三支撑杆309和支撑座310,当传输机器人位移到操作人员指定位置时,收缩升降单元300中的气缸308,此时气缸308带动第一三角支架305和第二三角支架306进行顺时针旋转,从而使得第三支撑杆309和支撑座310与地面接触,进而撑起传输机器人,使得传输机器人得以固定在地面上,保障传输机器人的正常运行,当需要移动传输机器人时,伸出升降单元300中的气缸308,此时气缸308带动第一三角支架305和第二三角支架306进行逆时针旋转,从而收起第三支撑杆309和支撑座310,使得万向轮201c接触地面,从而进行位移。
具体的,底座201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带动传送单元100和承载单元200进行升降的升降单元300,升降单元300包括对称设置于底座201一侧的对第二旋转轴303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301和对第三旋转轴304进行限位的第三限位块302,对称设置的第二限位块301和第三限位块302之间分别设置有对第一三角支架305进行限位的第二旋转轴303和对第二三角支架306进行限位的第三旋转轴304;第二旋转轴303和第三旋转轴304上分别轴接有对第三支撑杆309起限位作用的第一三角支架305和对第三支撑杆309起限位作用的第二三角支架306,第三旋转轴304上轴接有对气缸308进行固定和安装的安装块307,安装块307上固定连接有带动第一三角支架305进行位移的气缸308;第一三角支架305和第二三角支架306一端均贯穿设置有起支撑作用的第三支撑杆309,第三支撑杆309底部固定连接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座310。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
参照图6,提供了一种工业用传送机器人系统的整体拓扑图,一种工业用传送机器人系统包括权1-8的传送单元100、承载单元200和升降单元300,还包括对传送单元100和升降单元300进行检测和控制的主体系统400、控制步进电机108c启停的启停模块401、控制气缸308伸缩的控制模块402、对传送单元100进行检测的检测模块403和红外传感器403a;通过主体系统400内检测模块403中的红外传感器403a对传送单元100中第一导轨101上有无货物进行探测,并将收集的信息反馈给启停模块401,启停模块401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别控制步进电机108c的启停,通过控制模块402控制气缸308的伸缩,使得操作人员操作更加便捷。
具体的,包括权1-8的传送单元100、承载单元200和升降单元300,还包括对传送单元100和升降单元300进行检测和控制的主体系统400,主体系统400包括控制步进电机108c启停的启停模块401、控制气缸308伸缩的控制模块402和对传送单元100进行检测检测模块403,检测模块403包括对传送单元100进行检测红外传感器403a,红外传感器403a与启停模块401电性连接;启停模块401控制步进电机108c的启停,控制模块402控制气缸308的伸缩,红外传感器403a对位于第一导轨101的货物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的信息传输至启停模块401。
操作过程:当需要移动传输机器人时,通过控制模块402控制伸出升降单元300中的气缸308,此时气缸308带动第一三角支架305和第二三角支架306进行逆时针旋转,从而收起第三支撑杆309和支撑座310,使得万向轮201c接触地面,从而进行位移;当传输机器人位移到操作人员指定位置时,控制模块402控制收缩升降单元300中的气缸308,此时气缸308带动第一三角支架305和第二三角支架306进行顺时针旋转,从而使得第三支撑杆309和支撑座310与地面接触,进而撑起传输机器人,使得传输机器人得以固定在地面上,保障传输机器人的正常运行,通过位移位于“t”形滑槽201a内的“工”形滑块107便可调节第一导轨101之间的间隔,从而使得传输机器人能对不同宽度的货物进行传输,提升了本传输机器人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的,通过主体系统400内检测模块403中的红外传感器403a对传送单元100中第一导轨101上有无货物进行探测,并将收集的信息反馈给启停模块401,当有货物时启停模块401开启传送单元100内传动组件108中的步进电机108c,步进电机108c带动传动环108d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固定于传动环108d进行旋转,进而带动传动杆108a一端进行旋转,又因为传动杆108a的另一端与位于“t”形滑块103一侧的凸块104d轴接,从而使得“t”形滑块103沿着第二导轨102进行前后位移,从而带动位于“t”形滑块103顶部的传送组件104进行前后位移,
此时,当传送组件104向前位移时,传送组件104中的“l”形推板104b的一端触碰到货物,在第一旋转轴104c和第一限位块104a的配合下“l”形推板104b进行逆时针的旋转,从货物的底部穿过,当穿过货物时,“l”形推板104b进行顺时针旋转,使得“l”形推板104b的另一端与“t”形滑块103顶部接触,当传送组件104向后位移时,“l”形推板104b的一端与货物接触,此时“l”形推板104b无法进行旋转,进而对货物进行推送,又由于“l”形推板104b是等间隔设置在“t”形滑块103顶部的,从而使得货物之间是等间隔的在第一导轨101进行传输,从而解决了不能使货物等间隔的进行传输,使得货物往往因为自身的碰撞导致收到不必要的损伤的情况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1.一种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单元(100),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导轨(101)和位于所述第一导轨(101)底部对称设置的第二导轨(102),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导轨(102)之间设置有“t”形滑块(103),所述“t”形滑块(103)顶部设置有多个传送组件(104);
承载单元(200),包括位于所述“t”形滑块(103)底部的底座(201);以及,
升降单元(300),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201)一侧的第二限位块(301)和第三限位块(3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传送组件(104)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t”形滑块(104)顶部两侧的第一限位块(104a),对称的所述第一限位块(104a)之间设置有“l”形推板(104b)和第一旋转轴(104c),所述第一旋转轴(104c)贯穿所述“l”形推板(104b),且所述第一旋转轴(104c)两端分别与对称设置于所述“t”形滑块(104)顶部两侧的第一限位块(104a)轴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101)和第二导轨(102)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05)和第二支撑杆(106),所述第一支撑杆(105)底部固定连接有“工”形滑块(107),所述第二支撑杆(106)与所述底座(201)顶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滑块(104)一侧设置有凸块(104d),且所述底部设置有传动组件(108),所述传动组件(108)包括一端与所述凸块(104d)轴接的传动杆(108a)、位于所述承载单元(200)顶部的安装板(108b),所述安装板(108b)顶部固定设置有步进电机(108c),且所述安装板(108b)与所述底座(20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步进电机(108c)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环(108d),所述传动环(108d)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08e),所述传动杆(108a)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08e)轴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200)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座(20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201a),且所述底座(201)一侧对称贯穿设置有限位轴(201b),所述限位轴(201b)两端均轴接万向轮(201c),所述“工”形滑块(107)底部位于所述“t”形滑槽(201a)内,所述“t”形滑槽(201a)两侧与所述“工”形滑块(107)顶部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201d),所述螺纹孔(201d)均匀分布于所述“t”形滑槽(201a)两侧。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限位块(301)和第三限位块(30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旋转轴(303)和第三旋转轴(30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轴(303)和第三旋转轴(304)上分别轴接有第一三角支架(305)和第二三角支架(306),所述第三旋转轴(304)上轴接有安装块(307),所述安装块(307)上固定连接有气缸(3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用传送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角支架(305)和第二三角支架(306)一端均贯穿设置有第三支撑杆(309),所述第三支撑杆(309)底部固定连接支撑座(310)。
9.一种工业用传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1-8的所述传送单元(100)、承载单元(200)和升降单元(300),还包括主体系统(400),所述主体系统(400)包括启停模块(401)、控制模块(402)和检测模块(403),所述检测模块(403)包括红外传感器(403a),所述红外传感器(403a)与所述启停模块(401)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业用传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停模块(401)控制所述步进电机(108c)的启停,所述控制模块(402)控制所述气缸(308)的伸缩,所述红外传感器(403a)对位于所述第一导轨(101)的货物进行探测,并将探测的信息传输至所述启停模块(40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