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物料装卸运输领域,具体是一种装卸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的概念最早在美国形成,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
目前物流领域最常见的装置便是用于搬运货物的叉车等一系列移动能力强且承载能力大的机械,但是当货物的上下搬运的频率较高时且允许的活动范围较小时,上述的机械便不能够很好发挥作用,即上下起伏的高频率装卸运动不适用于承载能力大且在狭小范围内移动不灵敏的机械,因此,亟需一种能够适应高频率的上下运动,以完成装卸货物目的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卸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卸运输装置,包括移动机构和搬运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搬运机构运动,所述搬运机构包括驱动轮、上位座和下位座,所述上位座和下位座之间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上位座中间还穿设有转柱,所述转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且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的下方间隙设置有第二连接盘,且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的相对面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台,两个转动台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第二连接盘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套设于支撑柱上;所述第二连接盘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用于承载货物的承纳板;所述下位座安装于移动机构上;当搬运货物时,所述承纳板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承载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架、滑动板、主动齿轮和方形齿轮,所述固定架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内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固定连接有方形齿轮,且所述方形齿轮的侧面还设置有与方形齿轮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转动安装于固定架上;所述滑动板的两侧还通过弹性连接件和固定架弹性连接;所述下位座通过连接杆件固定连接于方形齿轮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板的下方通过三个顶柱固定连接有底板,其中两个顶柱位于承载板的一条直径上,并关于承载板对称设置,另一个顶柱位于所述直径的中线上;所述承纳板穿设于承载板和底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载板的上方还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承载板上货物的移动的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推动货物移动的推移机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移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台、第二固定台、滑杆、双向螺柱和驱动板,所述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平行设置,且二者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架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分别位于双向螺柱的两端,并和双向螺柱螺纹连接;所述滑杆的数量有两个,其中一个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台上且另一端滑动穿设于第二固定台上,另一个滑杆的一端滑动穿设于第一固定台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台上;两个滑杆上均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和驱动板的两端对应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驱动板的板体转动连接于承接块上,所述承接块和第二固定台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向螺柱远离驱动板的一端上还固定连接有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驱动轮,使驱动轮通过转柱带动第一连接盘旋转,而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台,所述第一连接盘在转动的同时会通过移动杆控制第二连接盘沿着支撑柱上下滑动,而所述第二连接盘相对支撑柱不发生转动,因此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之间的距离便只由移动杆的倾斜程度决定,倾斜程度越大,二者的距离越小,倾斜程度越小,二者的距离越大;当需要进行货物搬运时,所述承纳板上会放上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货物,因此在正式的搬运过程中,通过来回旋转驱动轮,带动第二连接盘沿着支撑柱上下移动,且所述第二连接盘带动承纳板搬运货物时的移动幅度由驱动轮的转动弧度决定,所述第二连接盘上下移动的频率由驱动轮换向的速度决定,而所述驱动轮的驱动方式为转动,在小空间内便能够极大程度的方便换向转动和同向转动,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缸驱动,本设计在保证了高频率的基础上还能够防止液压油泄漏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装卸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装卸运输装置中推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装卸运输装置中双向螺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装卸运输装置中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装卸运输装置中承载板和底板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装卸运输装置中承纳板的移动轨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2-承载板、3-推移机构、31-第一固定台、32-滑杆、33-连接块、34-连接杆、35-驱动板、36-推板、37-承接块、38-双向螺柱、39-手柄、310-第二固定台、4-弹簧、5-主动齿轮、6-转盘、7-搬运机构、71-驱动轮、72-上位座、73-转柱、74-第一连接盘、75-支撑柱、76-转动台、77-移动杆、78-第二连接盘、79-承纳板、710-滑套、711-下位座、8-滑动板、9-方形齿轮、10-顶柱、11-底板、1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4,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装卸运输装置,包括移动机构和搬运机构7,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搬运机构7运动,所述搬运机构7包括驱动轮71、上位座72和下位座711,所述上位座72和下位座711之间通过支撑柱75固定连接,所述上位座72中间还穿设有转柱73,所述转柱7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71且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盘74,所述第一连接盘74的下方间隙设置有第二连接盘78,且所述第一连接盘74和第二连接盘78的相对面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台76,两个转动台76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移动杆77;所述第二连接盘7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套710,所述滑套710套设于支撑柱75上;所述第二连接盘78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用于承载货物的承纳板79;所述下位座711安装于移动机构上;当搬运货物时,所述承纳板79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承载板2。
使用时,通过旋转驱动轮71,使驱动轮71通过转柱73带动第一连接盘74旋转,而所述第一连接盘74和第二连接盘78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台76,所述第一连接盘74在转动的同时会通过移动杆77控制第二连接盘78沿着支撑柱75上下滑动,而所述第二连接盘78相对支撑柱75不发生转动,因此所述第一连接盘74和第二连接盘78之间的距离便只由移动杆77的倾斜程度决定,倾斜程度越大,二者的距离越小,倾斜程度越小,二者的距离越大;当需要进行货物搬运时,所述承纳板79上会放上承载板2,所述承载板2用于承载货物,因此在正式的搬运过程中,通过来回旋转驱动轮71,带动第二连接盘78沿着支撑柱75上下移动,且所述第二连接盘78带动承纳板79搬运货物时的移动幅度由驱动轮71的转动弧度决定,所述第二连接盘78上下移动的频率由驱动轮71换向的速度决定,而所述驱动轮71的驱动方式为转动,在小空间内便能够极大程度的方便换向转动和同向转动,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缸驱动,本设计在保证了高频率的基础上还能够防止液压油泄漏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为了提高本设计在狭小范围内的使用能力,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架1、滑动板8、主动齿轮5和方形齿轮9,所述固定架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8,所述滑动板8内转动连接有转盘6,所述转盘6上固定连接有方形齿轮9,且所述方形齿轮9的侧面还设置有与方形齿轮9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5转动安装于固定架1上;所述滑动板8的两侧还通过弹性连接件和固定架1弹性连接;所述下位座711通过连接杆件固定连接于方形齿轮9上。
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4。
使用时,通过驱动主动齿轮5转动,进而通过啮合传动作用带动方形齿轮9转动,又因为所述方形齿轮9的形状为矩形,导致所述主动齿轮5和方形齿轮9在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方形齿轮9需要上下移动才能有效配合主动齿轮5的啮合作用,而所述滑动板8和固定架1之间的滑动连接方式则为方形齿轮9的上下移动提供了运动基础,而所述下位座711通过连接杆件固定连接于方形齿轮9上,因此所述方形齿轮9可以带动搬运机构7做小范围内的移动,且该移动和现有技术相比,延长了位于固定架1四个拐角处的停留时间,因此能够提高货物从搬运机构7上装卸的时长,使本设计在应用于实践中时更加人性化,提高了本设计的实用性。
请参阅图1、图5和图6,作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承载板2的下方通过三个顶柱10固定连接有底板11,其中两个顶柱10位于承载板2的一条直径上,并关于承载板2对称设置,另一个顶柱10位于所述直径的中线上;所述承纳板79穿设于承载板2和底板11之间。
将承载板2的下方设置成空腔形式,所述空腔即为承载板2和底板11之间形成的空隙空间,能方便承纳板79的伸入和撤出;在实际操作中,当方形齿轮9带动下位座711运动至固定架1的拐角处时,因为此处的角速度最小,因此,可供操作的时间较长,此时,所述第二连接盘78会带动承纳板79对承载板2进行抬升或者卸除,如图6所示,所述顶柱10位置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起到支撑空腔的作用,另一方面还不会影响承纳板79在和承载板2之间的正常连接关系,即不会妨碍承纳板79的正常抬升和卸除承载板2的活动。
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为了防止所述搬运机构7在带动货物转动时因为离心力导致货物偏离承载板2的稳定承载位时,还设置有推移机构3,所述承载板2的上方还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承载板2上货物的移动的限位板12,且所述限位板12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推动货物移动的推移机构3。
所述推移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台31、第二固定台310、滑杆32、双向螺柱38和驱动板35,所述第一固定台31和第二固定台310平行设置,且二者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架1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台31和第二固定台310分别位于双向螺柱38的两端,并和双向螺柱38螺纹连接;所述滑杆32的数量有两个,其中一个滑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台31上且另一端滑动穿设于第二固定台310上,另一个滑杆32的一端滑动穿设于第一固定台31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台310上;两个滑杆32上均通过连接块33和连接杆34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34的另一端分别和驱动板35的两端对应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板3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36;所述驱动板35的板体转动连接于承接块37上,所述承接块37和第二固定台310固定连接。
使用时,通过转动双向螺柱38,带动通过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柱38两端的第一固定台31和第二固定台310相向移动,此时两个滑杆32会分别与第一固定台31和第二固定台310发生相对滑动,进而通过连接杆34带动驱动板35沿着与承接块37转动连接的点转动,并通过推板36推动货物向限位板12移动,待货物的两个面均和限位板12的侧壁相贴合时,即意味着所述货物在推移机构3的驱动下成功移动至稳定承载位,且所述驱动板35的推动货物的方式为两侧分开依次推动,这样的推动方式相比于直接一次性的推动,能够有缓慢调整货物的移动方向的能力,提高了货物进入稳定承载位时的精准性。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作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双向螺柱38远离驱动板35的一端上还固定连接有手柄39。
所述手柄39的设置是为了更加方便使用者对于双向螺柱38的操控,提高了本设计的可用性和便捷性。
有必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用电部件,如主动齿轮5等均与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外部控制器为现有技术,本申请技术方案未对其进行改进,因而不需要公开外部控制器的具体型号、电路结构等,不影响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完整性。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一种装卸运输装置,包括移动机构和搬运机构(7),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搬运机构(7)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构(7)包括驱动轮(71)、上位座(72)和下位座(711),所述上位座(72)和下位座(711)之间通过支撑柱(75)固定连接,所述上位座(72)中间还穿设有转柱(73),所述转柱(7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71)且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盘(74),所述第一连接盘(74)的下方间隙设置有第二连接盘(78),且所述第一连接盘(74)和第二连接盘(78)的相对面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台(76),两个转动台(76)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移动杆(77);所述第二连接盘(7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套(710),所述滑套(710)套设于支撑柱(75)上;所述第二连接盘(78)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用于承载货物的承纳板(79);所述下位座(711)安装于移动机构上;当搬运货物时,所述承纳板(79)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承载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卸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架(1)、滑动板(8)、主动齿轮(5)和方形齿轮(9),所述固定架(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8),所述滑动板(8)内转动连接有转盘(6),所述转盘(6)上固定连接有方形齿轮(9),且所述方形齿轮(9)的侧面还设置有与方形齿轮(9)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5)转动安装于固定架(1)上;所述滑动板(8)的两侧还通过弹性连接件和固定架(1)弹性连接;所述下位座(711)通过连接杆件固定连接于方形齿轮(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卸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卸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的下方通过三个顶柱(10)固定连接有底板(11),其中两个顶柱(10)位于承载板(2)的一条直径上,并关于承载板(2)对称设置,另一个顶柱(10)位于所述直径的中线上;所述承纳板(79)穿设于承载板(2)和底板(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卸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的上方还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承载板(2)上货物的移动的限位板(12),且所述限位板(12)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推动货物移动的推移机构(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卸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台(31)、第二固定台(310)、滑杆(32)、双向螺柱(38)和驱动板(35),所述第一固定台(31)和第二固定台(310)平行设置,且二者均固定连接于固定架(1)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台(31)和第二固定台(310)分别位于双向螺柱(38)的两端,并和双向螺柱(38)螺纹连接;所述滑杆(32)的数量有两个,其中一个滑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台(31)上且另一端滑动穿设于第二固定台(310)上,另一个滑杆(32)的一端滑动穿设于第一固定台(31)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台(310)上;两个滑杆(32)上均通过连接块(33)和连接杆(34)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34)的另一端分别和驱动板(35)的两端对应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板(3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36);所述驱动板(35)的板体转动连接于承接块(37)上,所述承接块(37)和第二固定台(31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卸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柱(38)远离驱动板(35)的一端上还固定连接有手柄(39)。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