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分拣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盘分拣机。
背景技术:
自动分拣机能够满足多行业的高效率分拣配送需求,通过与整个物流系统的wcs(仓库控制系统)连接来实现控制,待分拣物品可通过输送设备自动导入分拣机,分拣机通过控制软件进行分拣控制,实现将待分拣物品分拣至设定的出口,并通过自动落体或滑槽进入相应的输送容器。
目前,自动分拣机通常包括环形轨道、若干分拣小车以及驱动装置,若干分拣小车依次连接并形成封闭环形结构,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若干分拣小车在环形轨道上运行,然而,由于相邻分拣小车不管是在直线段亦或是圆弧段均容易出现较大的缝隙,导致分拣小车上的待分拣物品在转弯时容易掉落,或者待分拣物品容易在相邻分拣小车在圆弧段相互分离和在直线段相互靠拢之间切换的过程中被相邻分拣小车夹持住,导致运行故障或损坏待分拣物品或损坏分拣小车,因此,亟需对现有的分拣机进行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盘分拣机,其能够使相邻翻盘分拣小车的托盘之间的缝隙减小,可有效避免运行故障或损坏待分拣物品或损坏翻盘分拣小车。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翻盘分拣机,包括轨道、若干依次连接的翻盘分拣小车以及驱动装置;所述轨道呈环形;所述翻盘分拣小车包括底座、主托盘翻转机构、主托盘、过渡托盘翻转机构以及过渡托盘;所述底座的底部配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行走轮;所述主托盘翻转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主托盘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主托盘翻转,使所述主托盘在能够载物的状态和能够卸载的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过渡托盘翻转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和所述过渡托盘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过渡托盘翻转,所述过渡托盘的翻转方向与所述主托盘的翻转方向相同;所述主托盘与所述过渡托盘相邻且分别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与过渡托盘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层,同一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与过渡托盘之间不重叠,相邻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其中一翻盘分拣小车的主托盘与另一翻盘分拣小车的过渡托盘重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托盘翻转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一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托盘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托盘的第二端连接,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下降至使所述主托盘的第二端比其第一端低,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上升至使所述主托盘复位至能够载物;所述过渡托盘翻转机构包括第二连杆以及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渡托盘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渡托盘的第二端连接,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下降至使所述过渡托盘的第二端比所述过渡托盘的第一端低,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上升至使所述过渡托盘复位至能够载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为第一升降杆,所述主托盘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导向筒竖直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导向筒的中心孔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穿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筒的中心孔、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配置有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部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径比所述第一穿孔的孔径大;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为第二升降杆,所述过渡托盘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竖直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导向筒的中心孔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穿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导向筒的中心孔、第二穿孔,且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配置有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部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外径比所述第二穿孔的孔径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还配置有第一锁止机构以及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和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均能够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底部相抵,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底部相抵,使所述主托盘以及所述过渡托盘被锁止在能够载物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第一弹性部件、第一锁止拨块以及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锁止拨块与所述底座枢转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锁止拨块的第一端固定,且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用于给所述第一锁止拨块提供使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底部相抵的弹性支撑力,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锁止拨块靠近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侧相抵;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第二弹性部件、第二锁止拨块以及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锁止拨块与所述底座枢转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锁止拨块的第一端固定,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用于给所述第二锁止拨块提供使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底部相抵的弹性支撑力,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锁止拨块靠近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侧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一导向斜块,所述第一导向斜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导向斜块的斜面沿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下降方向朝外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锁止机构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锁止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一导向斜块的斜面可滑动配合,并由所述第一导向斜块的斜面引导至使所述第一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一导向斜块的底部相抵;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二导向斜块,所述第二导向斜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二锁止机构相对,所述第二导向斜块的斜面沿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下降方向朝外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锁止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二导向斜块的斜面可滑动配合,并由所述第二导向斜块的斜面引导至使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二导向斜块的底部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翻盘分拣机还包括第一卸载装置以及第二卸载装置,所述第一卸载装置用于给所述第一锁止机构提供使其与所述第一升降杆脱离抵接的解锁力,所述第二卸载装置用于给所述第二锁止机构提供使其与所述第二升降杆脱离抵接的解锁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卸载装置和所述第二卸载装置均包括呈竖直设置的第三升降驱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的活动端的卸载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的底部配置有第一复位轮,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的底部配置有第二复位轮;所述翻盘分拣机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长度相等的第一复位轨道以及第二复位轨道,所述第一复位轨道靠近所述轨道的外侧,所述第二复位轨道靠近所述第一复位轨道的外侧;以所述翻盘分拣小车的运行方向为参考对象,所述第一复位轨道的前端比所述第二复位轨道的前端更靠前设置;所述第一复位轨道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复位轨道的顶部均配置有斜度相等的复位斜面,所述复位斜面沿所述翻盘分拣小车的运行方向向上倾斜;复位时,相邻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其中一翻盘分拣小车中的第一复位轮与所述第一复位轨道的复位斜面配合,相邻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另一翻盘分拣小车中的第二复位轮与所述第二复位轨道的复位斜面配合,以使一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和另一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过渡托盘同时复位至能够载物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配置有主托盘缓冲器以及过渡托盘缓冲器,当所述主托盘翻转至能够卸载状态时,所述主托盘缓冲器的顶部与所述主托盘的底部相接触,当所述过渡托盘翻转至能够卸载状态时,所述过渡托盘缓冲器的顶部与所述过渡托盘的底部相接触。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使翻盘分拣小车的托盘配置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主托盘以及过渡托盘,并且主托盘以及过渡托盘均能够沿同一方向独立翻转,并使同一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与过渡托盘之间相邻并沿底座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可保证同一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与过渡托盘之间的缝隙尽可能做到最小,从而避免待分拣物品掉落至同一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和过渡托盘之间的缝隙当中;其次,使用时,通过使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与过渡托盘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层,并且同一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与过渡托盘之间不重叠,相邻翻盘分拣小车中的其中一翻盘分拣小车的主托盘与另一翻盘分拣小车的过渡托盘重叠设置,使相邻分拣小车之间无缝连接,也即使相邻翻盘分拣小车在直线段合拢运行时无缝隙,或者使相邻翻盘分拣小车在圆弧段转弯运行而导致两者相互远离后,相邻翻盘分拣小车之间仍能够保持无缝连接,有效避免待分拣物品被相邻翻盘分拣小车夹持而导致待分拣物品破损,或者避免损坏翻盘分拣小车,继而可达到降低运维成本以及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除此之外,使用时,通过使相邻翻盘分拣小车中的相重叠配置的主托盘以及过渡托盘同步翻转,即可实现相邻翻盘分拣小车的独立翻转动作,避免两者相互干涉,结构设计较为巧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翻盘分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翻盘分拣机中的翻盘分拣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翻盘分拣小车处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翻盘分拣小车处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翻盘分拣小车处于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翻盘分拣小车处于卸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底部局部放大图,以展示翻盘分拣小车与卸载装置的配合关系;
图8为图2所示的翻盘分拣小车处于复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轨道;3、翻盘分拣小车;31、底座;32、主托盘翻转机构;321、第一连杆;322、第一固定架;323、第一升降杆;324、第一导向筒;325、第一限位件;326、第一导向斜块;3271、第一弹性部件;3272、第一锁止拨块;3273、第一定位件;328、第一复位轮;329、主托盘缓冲器;33、主托盘;34、过渡托盘翻转机构;341、第二连杆;342、第二固定架;343、第二升降杆;344、第二导向筒;345、第二限位件;346、第二导向斜块;347、第二锁止机构;3471、第二弹性部件;3472、第二锁止拨块;3473、第二定位件;348、第二复位轮;349、过渡托盘缓冲器;35、过渡托盘;36、行走轮;37、导向轮;38、次级板;4、直线电机;5、扫码装置;6、自动导入装置;7、滑槽;81、气缸;82、卸载轮;9、复位装置;91、第一复位轨道;92、第二复位轨道;9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翻盘分拣机,包括机架1、轨道2、若干翻盘分拣小车3、驱动装置、卸载装置、扫码装置5、复位装置9以及控制装置;其中,轨道2配置于机架1的顶部,该轨道2优选为能够实现水平循环的环形结构,占地面积小,分拣能力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当中,该轨道2具体也可以为直条状结构或异型结构;若干翻盘分拣小车3依次连接,并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轨道2的延伸方向运行,在本实施方式当中,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之间优选使用柔性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使翻盘分拣小车3的运行更灵活顺畅并能够实现转弯运行;扫码装置5用于读取位于翻盘分拣小车3上的待分拣物品的条形码或二维码,以获取待分拣物品的格口信息,并利用控制装置控制翻盘分拣小车3运行至相应的格口位置,接着通过卸载装置驱动翻盘分拣小车3倾翻而实现将待分拣物品配送至对应的滑槽7,以达到分拣的目的,最终,通过复位装置9使翻盘分拣小车3复位至能够载物的状态。如此,循环往复。
其中,该翻盘分拣机配置有用于给翻盘分拣小车3上货的供件区以及用于供翻盘分拣小车3将待分拣物品运送并分拣至设定格口的分拣区,供件区以及分拣区均配置于机架1的外侧,其中,在供件区可通过人工上货或通过如图1所示的自动导入装置6自动上货,每一分拣区均配置有若干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滑槽7结构,每一滑槽7结构均配置有格口。
参见图2-图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翻盘分拣小车3包括底座31、主托盘翻转机构32、主托盘33、过渡托盘翻转机构34以及过渡托盘35;底座31的底部配置有与轨道2配合的行走轮36以及导向轮37,行走轮36与轨道2上的第一轨道槽配合,并且该行走轮36优选为万向轮,以使翻盘分拣小车3能够实现直线行走运行以及转弯行走运行,而导向轮37与轨道2上的第二轨道槽配合,以使翻盘分拣小车3能够沿轨道2的延伸方向顺畅运行;主托盘翻转机构32安装于底座31和主托盘33之间,并用于驱动主托盘33翻转,使主托盘33在能够载物的状态和能够卸载的状态之间切换;过渡托盘翻转机构34安装于底座31和过渡托盘35之间,并用于驱动过渡托盘35翻转,过渡托盘35的翻转方向以及翻转幅度均与主托盘33的翻转方向以及翻转幅度相同;主托盘33与过渡托盘35相邻且分别沿底座3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以使同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主托盘33与过渡托盘35尽可能靠近,其中,如图4所示,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主托盘33与过渡托盘35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层,也即同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主托盘33与过渡托盘35之间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且同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主托盘33与过渡托盘35之间不重叠,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其中一翻盘分拣小车3的主托盘33与另一翻盘分拣小车3的过渡托盘35重叠设置。
通过使翻盘分拣小车3的托盘配置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主托盘33以及过渡托盘35,并且主托盘33以及过渡托盘35均能够沿同一方向独立翻转,并使同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主托盘33与过渡托盘35之间相邻并沿底座3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可保证同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主托盘33与过渡托盘35之间的缝隙尽可能做到最小,从而避免待分拣物品掉落至同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主托盘33和过渡托盘35之间的缝隙当中;其次,使用时,通过使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主托盘33与过渡托盘35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层,并且同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主托盘33与过渡托盘35之间不重叠,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其中一翻盘分拣小车3的主托盘33与另一翻盘分拣小车3的过渡托盘35重叠设置,使相邻分拣小车之间无缝连接,也即使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在直线段合拢运行时无缝隙,或者使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在圆弧段转弯运行而导致两者相互远离后,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之间仍能够保持无缝连接,有效避免待分拣物品被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夹持而导致待分拣物品破损,或者避免损坏翻盘分拣小车3,继而可达到降低运维成本以及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除此之外,使用时,通过使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相重叠配置的主托盘33以及过渡托盘35同步翻转,即可实现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的独立翻转动作,避免两者相互干涉,结构设计较为巧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主托盘翻转机构3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杆321、第一固定架322以及第一升降驱动件,第一固定架322固定于底座31的顶部的第一端,第一连杆321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架322的顶部铰接,第一连杆321的第二端与主托盘33的第一端铰接,第一升降驱动件的第一端与底座3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升降驱动件的第二端与主托盘33的第二端铰接,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升降驱动件下降至使主托盘33的第二端比其第一端低,以使主托盘33能够实现卸载待分拣物品,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升降驱动件上升至使主托盘33复位至能够载物,也即通过第一升降驱动件的下降上升动作实现主托盘33的翻转以及复位。
其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升降驱动件为第一升降杆323,主托盘翻转机构32还包括第一导向筒324,第一导向筒324竖直安装于底座31的顶部,第一导向筒324的中心孔与底座31上的第一穿孔相连通,第一升降杆323的第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导向筒324的中心孔、第一穿孔,且第一升降杆323的第一端配置有位于底座31的底部的第一限位件325,第一限位件325的外径比第一穿孔的孔径大,以能够对第一升降杆323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
为能够使主托盘33稳定保持在能够载物的状态下,底座31的底部还配置有第一锁止机构,该第一锁止机构能够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处于锁止状态时,第一锁止机构与第一升降杆323的第一端底部相抵,也即托住第一升降杆323,避免第一升降杆323下降,从而使主托盘33被锁止在能够载物的状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锁止机构包括第一弹性部件3271、第一锁止拨块3272以及第一定位件3273,第一锁止拨块3272的中部通过转轴与底座31枢转连接,第一弹性部件3271的第一端与底座31固定,第一弹性部件3271的第二端与第一锁止拨块3272的第一端固定,且第一弹性部件3271用于给第一锁止拨块3272提供使其第二端与第一升降杆323的第一端底部相抵的弹性支撑力,第一定位件3273的第一端与底座31固定,第一定位件3273的第二端与第一锁止拨块3272靠近第一弹性部件3271的一侧相抵,其中,第一弹性部件3271优选为弹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升降杆323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一导向斜块326,第一导向斜块326的斜面与第一锁止机构相对,第一导向斜块326的斜面沿第一升降杆323的下降方向朝外倾斜设置,当第一锁止机构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时,第一锁止机构能够与第一导向斜块326的斜面可滑动配合,并由第一导向斜块326的斜面引导至使第一锁止机构与第一导向斜块326的底部相抵。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过渡托盘翻转机构3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杆341、第二固定架342以及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二固定架342固定于底座31的顶部的第一端,第二连杆341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架342的顶部铰接,第二连杆341的第二端与过渡托盘35的第一端铰接,第二升降驱动件的第一端与底座3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升降驱动件的第二端与过渡托盘35的第二端铰接,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升降驱动件下降至使过渡托盘35的第二端比过渡托盘35的第一端低,以使过渡托盘35能够倾翻,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升降驱动件上升至使过渡托盘35复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升降驱动件为第二升降杆343,过渡托盘翻转机构34还包括第二导向筒344,第二导向筒344竖直安装于底座31的顶部,第二导向筒344的中心孔与底座31上的第二穿孔相连通,第二升降杆343的第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导向筒344的中心孔、第二穿孔,且第二升降杆343的第一端配置有位于底座31的底部的第二限位件345,第二限位件345的外径比第二穿孔的孔径大。
为能够使过渡托盘35稳定保持在水平状态下,底座31的底部还配置有第二锁止机构347,第二锁止机构347能够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处于锁止状态时,第二锁止机构347与第二升降杆343的第一端底部相抵,也即托住第二升降杆343,避免第二升降杆343下降,从而使过渡托盘35被锁止在能够水平状态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锁止机构347包括第二弹性部件3471、第二锁止拨块3472以及第二定位件3473,第二锁止拨块3472与底座31枢转连接,第二弹性部件3471的第一端与底座31固定,第二弹性部件3471的第二端与第二锁止拨块3472的第一端固定,且第二弹性部件3471用于给第二锁止拨块3472提供使其第二端与第二升降杆343的第一端底部相抵的弹性支撑力,第二定位件3473的第一端与底座31固定,第二定位件3473的第二端与第二锁止拨块3472靠近第二弹性部件3471的一侧相抵,其中,第二弹性部件3471优选为弹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升降杆343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二导向斜块346,第二导向斜块346的斜面与第二锁止机构347相对,第二导向斜块346的斜面沿第二升降杆343的下降方向朝外倾斜设置,当第二锁止机构347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时,第二锁止机构347能够与第二导向斜块346的斜面可滑动配合,并由第二导向斜块346的斜面引导至使第二锁止机构347与第二导向斜块346的底部相抵。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31的顶部配置有主托盘缓冲器329以及过渡托盘缓冲器349,当主托盘33翻转至能够卸载状态时,主托盘缓冲器329的顶部能够与主托盘33的底部相接触,当过渡托盘35翻转至能够卸载状态时,过渡托盘缓冲器349的顶部能够与过渡托盘35的底部相接触,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参见图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卸载装置包括第一卸载装置以及第二卸载装置,第一卸载装置用于给第一锁止机构提供使其与第一升降杆323脱离抵接的解锁力,也即第一卸载装置用于给第一锁止拨块3272的第一端施加解锁力,以使第一锁止拨块3272的第二端远离第一升降杆323的第一端的底部,第二卸载装置用于给第二锁止机构347提供使其与第二升降杆343脱离抵接的解锁力,也即第二卸载装置用于给第二锁止拨块3472的第一端施加解锁力,以使第二锁止拨块3472的第二端远离第二升降杆343的第一端的底部。
具体地,第一卸载装置和第二卸载装置均包括呈竖直设置于机架1上的第三升降驱动件以及配置于第三升降驱动件的活动端的卸载轮82,利用第三升降驱动件驱动卸载轮82上升而使卸载轮82与第一锁止拨块3272或与第二锁止拨块3472接触,从而实现解锁。其中,第三升降驱动件可以为气缸81或电缸或电机或电磁块,在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三升降驱动件优选为气缸81,结构简单,并且成本低。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升降杆323的第一端的底部配置有第一复位轮328,第二升降杆343的第一端的底部配置有第二复位轮348。
参见图1以及图8,复位装置9包括长度相等的第一复位轨道91、第二复位轨道92以及与机架1固定的支架93,第一复位轨道91以及第二复位轨道92均固设于支架93上,第一复位轨道91靠近轨道2的外侧,第二复位轨道92靠近第一复位轨道91的外侧;以翻盘分拣小车3的运行方向为参考对象,第一复位轨道91的前端比第二复位轨道92的前端更靠前设置;第一复位轨道91的顶部和第二复位轨道92的顶部均配置有斜度相等的复位斜面,复位斜面沿翻盘分拣小车3的运行方向向上倾斜;复位时,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其中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第一复位轮328与第一复位轨道91的复位斜面配合,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另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第二复位轮348与第二复位轨道92的复位斜面配合,以使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主托盘33和另一翻盘分拣小车3中的过渡托盘35同时复位至能够载物的状态,避免两者干涉。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装置优选为配置于机架1上的直线电机4,利用直线电机4的定子与翻盘分拣小车3上的次级板38相互感应而推动次级板38,从而带动翻盘分拣小车3在轨道2上运行,结构更简单,紧凑。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当中,驱动装置也可以为包括旋转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以及牵引链条,利用旋转电机驱动主动链轮,从而带动牵引链条做环形运动,并通过牵引链条带动翻盘分拣小车3运行。
综上,本发明的翻盘分拣机具备如下优点:
1、翻盘分拣小车3采用主托盘33以及过渡托盘35相独立的结构,并巧妙设计相邻翻盘分拣小车3之间的配合关系,克服了以往翻盘分拣机卡件或掉件的缺陷;
2、采用托盘式承载结构,可正常分拣大件、重件、总包件等不适合于交叉带分拣机分拣的货品,填补了大件分拣系统的空缺;
3、翻盘分拣小车3卸载时,待分拣物品沿主托盘33斜向下落入滑槽7中,分拣平稳,物品不易破损;
4、在主环速度2.5m/s,翻盘分拣小车3节距1.0m的情况下,分拣效率可达9000件/小时,如果采用双端供件配置,最大理论处理效率可达18000件/小时;
5、高速率运行,更适合自动供件模式,系统结构紧凑,灵活布置,节约占地;
6、主线运行采用直线电机4驱动,翻盘分拣小车3和复位装置9均采用纯机械结构设计,整套设备能耗很低。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1.一种翻盘分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若干依次连接的翻盘分拣小车以及驱动装置;所述轨道呈环形;所述翻盘分拣小车包括底座、主托盘翻转机构、主托盘、过渡托盘翻转机构以及过渡托盘;所述底座的底部配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行走轮;所述主托盘翻转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主托盘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主托盘翻转,使所述主托盘在能够载物的状态和能够卸载的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过渡托盘翻转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和所述过渡托盘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过渡托盘翻转,所述过渡托盘的翻转方向与所述主托盘的翻转方向相同;所述主托盘与所述过渡托盘相邻且分别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与过渡托盘分别处于不同的高度层,同一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与过渡托盘之间不重叠,相邻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其中一翻盘分拣小车的主托盘与另一翻盘分拣小车的过渡托盘重叠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盘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托盘翻转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一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托盘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托盘的第二端铰接,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下降至使所述主托盘的第二端比其第一端低,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上升至使所述主托盘复位至能够载物;所述过渡托盘翻转机构包括第二连杆以及第二升降驱动件,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渡托盘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渡托盘的第二端铰接,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下降至使所述过渡托盘的第二端比所述过渡托盘的第一端低,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上升至使所述过渡托盘复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盘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为第一升降杆,所述主托盘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筒,所述第一导向筒竖直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导向筒的中心孔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穿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筒的中心孔、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配置有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部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径比所述第一穿孔的孔径大;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为第二升降杆,所述过渡托盘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二导向筒,所述第二导向筒竖直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导向筒的中心孔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穿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导向筒的中心孔、第二穿孔,且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配置有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部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外径比所述第二穿孔的孔径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盘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还配置有第一锁止机构以及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和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均能够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底部相抵,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底部相抵,使所述主托盘以及所述过渡托盘被锁止在能够载物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翻盘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第一弹性部件、第一锁止拨块以及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锁止拨块与所述底座枢转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锁止拨块的第一端固定,且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用于给所述第一锁止拨块提供使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底部相抵的弹性支撑力,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锁止拨块靠近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侧相抵;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第二弹性部件、第二锁止拨块以及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锁止拨块与所述底座枢转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锁止拨块的第一端固定,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用于给所述第二锁止拨块提供使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底部相抵的弹性支撑力,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锁止拨块靠近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侧相抵。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翻盘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一导向斜块,所述第一导向斜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导向斜块的斜面沿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下降方向朝外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锁止机构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锁止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一导向斜块的斜面可滑动配合,并由所述第一导向斜块的斜面引导至使所述第一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一导向斜块的底部相抵;所述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配置有第二导向斜块,所述第二导向斜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二锁止机构相对,所述第二导向斜块的斜面沿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下降方向朝外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二锁止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二导向斜块的斜面可滑动配合,并由所述第二导向斜块的斜面引导至使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二导向斜块的底部相抵。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翻盘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盘分拣机还包括第一卸载装置以及第二卸载装置,所述第一卸载装置用于给所述第一锁止机构提供使其与所述第一升降杆脱离抵接的解锁力,所述第二卸载装置用于给所述第二锁止机构提供使其与所述第二升降杆脱离抵接的解锁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翻盘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载装置和所述第二卸载装置均包括呈竖直设置的第三升降驱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三升降驱动件的活动端的卸载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盘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第一端的底部配置有第一复位轮,第二升降杆的第一端的底部配置有第二复位轮;所述翻盘分拣机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长度相等的第一复位轨道以及第二复位轨道,所述第一复位轨道靠近所述轨道的外侧,所述第二复位轨道靠近所述第一复位轨道的外侧;以所述翻盘分拣小车的运行方向为参考对象,所述第一复位轨道的前端比所述第二复位轨道的前端更靠前设置;所述第一复位轨道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复位轨道的顶部均配置有斜度相等的复位斜面,所述复位斜面沿所述翻盘分拣小车的运行方向向上倾斜;复位时,相邻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其中一翻盘分拣小车中的第一复位轮与所述第一复位轨道的复位斜面配合,相邻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另一翻盘分拣小车中的第二复位轮与所述第二复位轨道的复位斜面配合,以使一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主托盘和另一所述翻盘分拣小车中的过渡托盘同时复位至能够载物的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盘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配置有主托盘缓冲器以及过渡托盘缓冲器,当所述主托盘翻转至能够卸载状态时,所述主托盘缓冲器的顶部与所述主托盘的底部相接触,当所述过渡托盘翻转至能够卸载状态时,所述过渡托盘缓冲器的顶部与所述过渡托盘的底部相接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