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67


    本发明涉及轨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轨机构。



    背景技术:

    在物体输送过程中,为满足输送需要,实现被输送物体按要求到达多个指定地点的目的,常常需要在输送路线上设置换向机构即变轨机构,在变轨机构的导引下,完成由一条线路进入到另一条线路的转换。随着科技的发展,变轨机构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遍及各个领域。

    例如,在铁路系统中,列车可通过道岔机构完成由一条轨道进入到另一条轨道的需要;在各种自动生产线上也均设有类似机构,通过横向进给装置,在水平方向驱动一段特殊过渡轨道和不同路线轨道对接,将检验合格的产品和未达标产品分别输送到不同地点。

    又例如,在电泳喷漆生产、纺织行业中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不断开发设计各种自动运输方式,用于实现各车间之间以及各工艺环节之间的产品输送,最大程度上减少输送过程中的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现有输送系统轨道间的传递,一般是通过一个道岔配合一变轨机构的方式来实现,而现有的变轨都存在这机构功能单一,结构复杂,变轨过程中稳定性低,成本较高的缺陷。同时,变轨机构种类繁多运用的工作环境也不同,大多采用比较复杂的驱动装置和运动导向装置,需要较大的布置空间。

    为了提高输送系统自动选择运输线路的能力,因此需要设计更加合理的变轨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于提供一种变轨机构,能够适用于不同方向的两个轨道之间的变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一种变轨机构,其安装于输送系统中主轨道的岔口处,主要包含底座架构,为一敞口框体结构;滑动机构,具有一滑动主体,所述滑动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座架构内;轨道安装板,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机构上,所述轨道安装板上设置有转向轨道,所述转向轨道与所述主轨道对接;驱动装置,与所述滑动主体相连以驱动所述滑动主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架构做往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轨道主要包含一转向弯道和转向直道,且所述转向直道的长度与所述转向弯道的半径大小成正比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机构主要包含滑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架构内,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两长边上设有滑槽,相应的所述滑板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卡板,所述卡板的长度远小于所述滑槽的长度,所述卡板可滑动的卡合于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架构的一侧壁上开设一连接口,在所述连接口处向外延伸一驱动室,所述驱动室内设置所述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述滑板朝向所述连接口一侧设置一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驱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机构为直线导轨。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导轨包括滑块及与所述滑块相互配合的滑轨,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所述轨道安装板,所述滑轨安装于所述底座架构内,所述滑块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导轨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架构内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滑块相契合,且所述滑轨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沿滑块做往复移动。优选的,所述滑轨上固定连接有所述轨道安装板。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1)、结构合理,装配简单,成本低廉;(2)、操作简单,调节方便,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安全性高;(3)、本发明所述的变轨机构通用性强,使用灵活,能实现对弯、直轨道的快速、精确转换,可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生产;(4)、本发明所述的变轨机构采用的底座等均采用钢板制作,承载力好;(5)、占地小,趋于模块化,与地面及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保证了轨道的平滑、无缝连接,大大加强了轨道岔道口的平稳通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变轨机构整体结构分解图示意图。

    图2为底座架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滑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轨道安装板示意图。

    图5为变轨机构整体结构组合图。

    图6为变轨机构俯视图。

    图7为变轨机构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号说明:

    底座架构10

    凹口101

    底边1011

    连接口102

    滑动机构20

    滑板21

    连接片211

    固定板22

    滑槽221

    卡板222

    轨道安装板30

    转向弯道31

    转向直道32

    驱动装置40

    驱动室5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变轨机构,其包含一底座架构10,所述底座架构10位于输送系统中主轨道的岔口处;一滑动机构20,其具有一滑动主体,所述滑动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座架构10内;一驱动装置40,与所述滑动主体相连以驱动所述滑动主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架构做往复移动;还包含一轨道安装板30,所述轨道安装板30上设置有至少一条转向轨道,所述转向轨道可以为转向弯道31或转向直道32,所述转向轨道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转向轨道,也可以同时设置几种不同形式的转向轨道(如s形、l形转向轨道),在此不做限制。

    所述转向轨道与所述主轨道平行对接,具体的所述转向轨道的入口与所述主轨道的出口平行对接,所述转向轨道的出口与所述主轨道的入口平行对接。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5,本发明所述的变轨机构主要包含一底座架构10、滑动机构20、轨道安装板30以及驱动装置40。其中,所述底座架构10位于输送线路中的主轨道的岔口处。在本发明的其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架构10为一敞口矩形框体,安装于主轨道水平面的下方,所述底座架构10与所述主轨道相交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凹口101,在所述底座架构10的另外两边的其中之一侧壁上开设一连接口102。所述凹口101的开口位置、尺寸优先匹配主轨道的位置和尺寸,以保证所述底座架构10安装在所述主轨道的下方,且能与输送线路的输送路径相对应,更好的实现转向轨道与主轨道的平行对接。

    所述滑动机构20主要包含一滑板21(即上文所述的滑动主体)和一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设置于所述底座架构10内并与所述底座架构1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2的相对两长边上设有滑槽221,相应的所述滑板21上设有与所述滑槽221相匹配的卡板222,所述卡板222可滑动的卡合于滑槽221内,且所述卡板222的长度远小于所述滑槽221的长度,进而可实现滑板21相对于固定板22作往复移动。

    所述滑板21上固定连接有轨道安装板30,所述轨道安装板30上、相对于所述凹口101处设置有至少一转向轨道,所述转向轨道与输送线路的主轨道齐平。在本发明的其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轨道包含一转向弯道31和一转向直道32,所述转向弯道31和所述转向直道32排布于所述轨道安装板30的同一侧上,且所述转向弯道31和所述转向直道32之间间隔较小,并借由轨道安装板30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轨道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转向轨道,在此不做限制。

    且所述转向弯道31和所述转向直道32的间隔距离在驱动装置的行程范围内,能在驱动装置40的作用下实现弯直轨道的转换。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变轨机构的占地体积和凸显本发明变轨机构的模块化优势,同时,确保在驱动装置的行程范围内,合理设置转向弯道31和转向直道32之间的间隔距离,优选的将所述转向直道32的长度与所述转向弯道31的半径大小设计为正比关系,此时转向弯道31的半径越小,所述转向弯道31与所述转向直道32就越容易区分开,方便更换轨道,更易于变轨机构的小型化、模块化,缩小占地体积。

    所述滑板21朝向所述连接口102一侧设施一连接片211,所述连接片与驱动装置4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40用于带动滑板21沿所述滑槽221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转向轨道的平移,最终实现换向/转换轨道的作用。所述驱动装置40可以为链(绳)滑动、液压驱动、气压驱动(如汽缸)、电气驱动和机械驱动的任意一种,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为更好的保护驱动装置,免受外界物质或液体等的破或侵蚀,优选的在所述连接口102处向外延伸一驱动室,驱动室50的大小及形状不做限制,以能实现驱动装置40的放置和工作为准。优选的,所述轨道安装板30和所述驱动室50的顶板可选择为透明材质的钢板,已更好的观察和检测变轨机构的运行与维护,同时所述驱动室50底部和所述底座架构10可以依据需要开设排水口,以保持变轨机构和驱动室内的的干燥环境。

    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将所述驱动装置40安装在所述底座架构10的内部,或者其他可实现轨道切换的驱动装置的安装方式皆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所述的变轨机构在操作时,将所述驱动装置与启动装置连通。通过开、关启动装置,进行对驱动装置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来回切换,进而带动滑动机构的往复移动,以实现最终的变轨操作。所述启动装置可以为电磁阀(如手动电磁阀)或控制电柜(如plc自动控制系统),以下以电磁阀和汽缸为例简要阐述变轨机构的工作原理:启/闭电磁阀,使电磁阀内的产生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来推动汽缸的活塞杆移动,活塞杆连接所述滑板,进而滑板相对于所述底座架构做往复直线运动,而所述滑板上固定连接有轨道安装板,所述轨道安装板设置有转向弯道与转向直道,因此活塞杆的往复移动带动滑板的移动,进而带动轨道安装板的移动,最终实现转向弯道与转向直道的切换。

    上文所述的电磁阀启/闭控制可以使用tpc定时程序来控制,通过简单的功能设置就可以实现定时控制、位置控制、手动控制及自动控制等各种操作,这些控制技术、驱动装置以及电磁阀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的固定连接方式不唯一,其可以是焊接、螺接或其他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在本发明的其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架构10、所述滑动机构20、所述轨道安装板30以及驱动装置4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丝连接,此时所述滑板21上螺丝连接处还可以相应的开设避位孔,以方便变轨机构的安装、拆卸。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滑动结构和滑动主体包含但不限于本发明图3中所示的结构,还可以是采用直线导轨等结构,只要能实现轨道往复移动的装置皆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其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导轨包括滑块及与所述滑块相互配合的滑轨。其中,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所述轨道安装板30,所述轨道安装板30上设置有转向轨道,所述转向轨道与所述主轨道对接;所述滑轨安装于所述底座架构10内。所述滑块在所述驱动装置40的驱动下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移动,进而带动轨道安装板的移动,最终实现转向弯道与转向直道的切换。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导轨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架构10内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滑块相契合。此时,所述轨道安装板30固定连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滑轨在所述驱动装置40的驱动下可沿滑块做往复移动,进而带动轨道安装板的移动,最终实现转向弯道与转向直道的切换。在该实施例中,滑块与滑轨的安装数量及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所述的变轨机构可以使用在单轨道输送线上(即在所述轨道安装板30的一侧设置转向轨道)也可以使用在双轨道(即在所述轨道安装板30的两侧上设置转向轨道,如图7所示),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轨道安装板30的上设置多条转向轨道以相应匹配多轨道输送线的使用,本发明使用范围更为广泛灵活,使用率高;同时其结构简单,占地小,安装、拆卸及检修方便,值得大范围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变轨机构,安装于输送系统中主轨道的岔口处,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座架构(10),为一敞口框体结构;

    滑动机构(20),具有一滑动主体,所述滑动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座架构(10)内;

    轨道安装板(30),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机构(20)上,所述轨道安装板(30)上设置有转向轨道,所述转向轨道与所述主轨道对接;

    驱动装置(40),与所述滑动主体相连以驱动所述滑动主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架构(10)做往复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轨道主要包含一转向弯道(31)和转向直道(32),且所述转向直道(32)的长度与所述转向弯道(31)的半径大小成正比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20)主要包含滑板(21)和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架构(10)内,所述固定板(22)的相对两长边上设有滑槽(221),相应的所述滑板(21)上设有与所述滑槽(221)相匹配的卡板(222),所述卡板(222)的长度远小于所述滑槽(221)的长度,所述卡板(222)可滑动的卡合于滑槽(221)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安装板(30)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板(21)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构(10)的一侧壁上开设一连接口(102),在所述连接口(102)处向外延伸一驱动室(50),所述驱动室(50)内设置所述驱动装置(40)。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1)朝向所述连接口(102)一侧设置一连接片(211),所述连接片(211)与驱动装置(40)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20)为直线导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包括滑块及与所述滑块相互配合的滑轨,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所述轨道安装板(30),所述滑轨安装于所述底座架构(10)内,所述滑块在所述驱动装置(40)的驱动下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架构(10)内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滑块相契合,且所述滑轨在所述驱动装置(40)的驱动下可沿滑块做往复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上固定连接有所述轨道安装板(3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轨机构,其包含底座架构,为一敞口框体结构,安装于输送系统中主轨道的岔口处;滑动机构,具有一滑动主体,所述滑动主体设置于所述底座架构内;轨道安装板,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机构上,所述轨道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条转向轨道,所述转向轨道与所述主轨道平行对接;驱动装置,与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动主体相连以驱动所述滑动主体移动;本发明为输送线路上的轨道转换装置,使用领域广泛,结构简单,占地小,成本低,值得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董杰;刘乃盛;杜庆民;刘允棠;谭日纯;施留华;周科章;李冠章;陈友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44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