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73


    本发明属于工作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动化输送设备中通常采用连续输送及阻挡等待,以直线排列。现有的直线排列方式使设备长度较长,占地面积较大,且设备输送形式单一,无法实现循环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用于以托盘为载体的物品在自动化输送设备中的工位等待、操作及输送。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包括:框架、输送辊组件、两个横向位移组件、两个纵向位移组件及托盘;

    所述框架为立方体框架;所述立方体框架沿竖直方向分为两层,从上到下分别为上层和下层;

    四组所述输送辊组件并列安装在框架的上层上表面;每组输送辊组件均包括两个以上并列布置的输送辊,且输送辊的轴向互相平行;令所述输送辊组件的输送辊的轴向为框架的纵向,与所述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框架的横向;并列的四组所述输送辊组件之间的间隔形成三个横向移动空间;每组的输送辊组件的两个以上并列的输送辊之间的间隔形成纵向移动空间;

    两个互相平行的横向位移组件分别沿框架的横向安装在框架的下表面,并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横向移动空间中,且两个横向位移组件沿框架的对角分布;所述横向位移组件用于带动托盘在输送辊组件上沿框架的横向移动;

    两个互相平行的纵向位移组件分别沿框架的纵向安装在框架的下层;所述纵向位移组件用于支撑托盘,并带动托盘沿框架的纵向移动;

    当托盘沿框架的横向移动时,支撑在输送辊组件上;当托盘沿框架的纵向移动时,托盘支撑在纵向位移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为由铝合金型材与角件通过螺钉连接的铝合金框架。

    进一步的,每个横向位移组件均包括:横移气缸和横移板;所述横移气缸均通过连接板安装在框架的上层下表面;所述横移板安装在所述横移气缸的滑块a上,且所述横移板的上表面与所述输送辊组件形成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托盘支撑在输送辊组件及横移板上;所述横移气缸的滑块a能够带动横移板沿框架的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每个纵向位移组件均包括:纵移气缸、两个顶升气缸、支撑板、托盘架及两个直线运动副;所述纵移气缸的缸体及两个直线运动副的导轨分别安装在框架的下层,且两个直线运动副分别位于纵移气缸的两侧,纵移气缸及两个直线运动副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所述支撑板安装在纵移气缸的滑块b及两个直线运动副的滑块c上;所述滑块b能够带动支撑板沿框架的纵向移动,所述直线运动副用于对支撑板的运动起到辅助支撑及导向的作用;两个所述顶升气缸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所述顶升气缸的缸体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每个顶升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均与所述托盘架连接;所述托盘架位于所述纵向移动空间内,所述托盘架为长条杆,能够沿所述纵向移动空间移动;所述托盘支撑在所述托盘架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传感器支架,所述传感器支架安装在框架的上层,所述传感器支架上安装有两个以上位置传感器,两个以上位置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所述横移气缸的滑块a的位置信息、所述纵移气缸的滑块b的位置信息、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的位置信息及托盘上的物品到位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横移气缸、纵移气缸及顶升气缸分别通过软管与外围的气源连接,所述软管上安装有节气调节阀,用于调节气动力的大小。

    有益效果:本发明为一种以托盘为载体的物品的四工位循环铝合金工作台,以高压气源为动力源,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反应迅速,能够满足以托盘为载体的物品在自动化输送设备中的工位等待、操作及输送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托盘在第一工位的示意图;

    图6为托盘的结构图;

    其中,1-铝合金框架,2-横移气缸,3-纵移气缸,4-顶升气缸,5-输送辊组件,6-传感器支架,7-支撑板,8-直线运动副,9-托盘,10-横移板,11-托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参见附图1-4,包括:铝合金框架1、输送辊组件5、两个横向位移组件、两个纵向位移组件、传感器支架6及托盘9;

    所述铝合金框架1为由铝合金型材与角件通过螺钉连接的立方体框架;且所述立方体框架沿竖直方向分为两层,从上到下分别为上层和下层;

    四组所述输送辊组件5并列安装在铝合金框架1的上层上表面;每组输送辊组件5均包括两个以上并列布置的输送辊,且输送辊的轴向互相平行;令所述输送辊组件5的输送辊的轴向为铝合金框架1的纵向,与所述纵向垂直的方向为铝合金框架1的横向;并列的四组所述输送辊组件5之间的间隔形成三个横向移动空间;每组的输送辊组件5的两个以上并列的输送辊之间的间隔形成纵向移动空间;

    两个互相平行的横向位移组件分别沿铝合金框架1的横向安装在铝合金框架1的下表面,并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横向移动空间中,且两个横向位移组件沿铝合金框架1的对角分布;每个横向位移组件均包括:横移气缸2和横移板10;所述横移气缸2均通过连接板安装在铝合金框架1的上层下表面;所述横移板10安装在所述横移气缸2的滑块a上,且所述横移板10的上表面与所述输送辊组件5形成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横移气缸2的滑块a能够带动横移板10沿铝合金框架1的横向移动;

    两个互相平行的纵向位移组件分别沿铝合金框架1的纵向安装在铝合金框架1的下层;每个纵向位移组件均包括:纵移气缸3、两个顶升气缸4、支撑板7、托盘架11及两个直线运动副8;所述纵移气缸3的缸体及两个直线运动副8的导轨分别安装在铝合金框架1的下层,且两个直线运动副8分别位于纵移气缸3的两侧,纵移气缸3及两个直线运动副8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所述支撑板7安装在纵移气缸3的滑块b及两个直线运动副8的滑块c上;所述滑块b能够带动支撑板7沿铝合金框架1的纵向移动,所述直线运动副8用于对支撑板7的运动起到辅助支撑及导向的作用;两个所述顶升气缸4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所述顶升气缸4的缸体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7上,每个顶升气缸4的活塞杆末端均与所述托盘架11连接;所述托盘架11位于所述纵向移动空间内,所述托盘架11为长条杆,能够沿所述纵向移动空间移动;

    所述传感器支架6安装在铝合金框架1的上层,所述传感器支架6上安装有两个以上位置传感器,两个以上位置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所述横移气缸2的滑块a的位置信息、所述纵移气缸3的滑块b的位置信息、所述顶升气缸4的活塞杆的位置信息及托盘9上的物品到位信息;

    所述横移气缸2、纵移气缸3及顶升气缸4分别通过软管与外围的气源连接,所述软管上安装有节气调节阀,用于调节气动力的大小;

    参见附图6,所述托盘9放置于所述输送辊组件5的输送辊上或者支撑在所述托盘架11上;

    工作原理:令铝合金框架1上层的四个角沿逆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及第四工位;两个横向位移组件分别为第一横向位移组件和第二横向位移组件,两个纵向位移组件分别为第一纵向位移组件和第二纵向位移组件;

    令第一横向位移组件位于第一工位处;第一纵向位移组件位于第二工位处;第二横向位移组件位于第三工位处;第二纵向位移组件位于第四工位处;

    初始时,参见附图5,所述托盘9位于第一工位,即位于第一横向位移组件的横移板10上,同时支撑在所述输送辊组件5上;

    当所述托盘9从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时,外围的气源给第一横向位移组件的横移气缸2供气,横移气缸2的滑块a带动横移板10沿铝合金框架1的横向移动,进而推动位于横移板10上的托盘9沿铝合金框架1的横向移动,同时,通过所述输送辊组件5的滚动支撑托盘9的移动,将托盘9移动到第二工位,并位于所述第一纵向位移组件的两个托盘架11上;

    当所述托盘9从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三工位时,首先,外围的气源给第一纵向位移组件的两个顶升气缸4供气,两个顶升气缸4的伸缩杆伸出,使得托盘9上升与输送辊组件5脱离;然后,外围的气源给第一纵向位移组件的纵移气缸3供气,纵移气缸3的滑块b通过支撑板7带动顶升气缸4及托盘架11沿铝合金框架1的纵向移动,进而带动托盘架11上的托盘9沿铝合金框架1的纵向移动,将托盘9移动到第三工位上方,然后,通过外围的气源控制第一纵向位移组件的两个顶升气缸4的活塞杆缩回,即所述托盘9下降,直到所述托盘9再次支撑在输送辊组件5上,并位于第二横向位移组件的横移板10上;此时,托盘9位于第三工位;

    当所述托盘9从第三工位移动到第四工位时,外围的气源给第二横向位移组件的横移气缸2供气,横移气缸2的滑块a带动横移板10沿铝合金框架1的横向移动,进而推动位于横移板10上的托盘9沿铝合金框架1的横向移动,同时,通过所述输送辊组件5的滚动支撑托盘9的移动,将托盘9移动到第四工位,并位于所述第二纵向位移组件的两个托盘架11上;当托盘9到达第四工位时,传感器支架6上的传感器检测托盘9上物品到位,给外围的控制中心发送到位信号;

    当所述托盘9从第四工位再次返回到第一工位时,首先,外围的气源给第二纵向位移组件的两个顶升气缸4供气,两个顶升气缸4的伸缩杆伸出,使得托盘9上升与输送辊组件5脱离;然后,外围的气源给第二纵向位移组件的纵移气缸3供气,纵移气缸3的滑块b通过支撑板7带动顶升气缸4及托盘架11沿铝合金框架1的纵向移动,进而带动托盘架11上的托盘9沿铝合金框架1的纵向移动,将托盘9移动到第一工位上方,然后,通过外围的气源控制第二纵向位移组件的两个顶升气缸4的活塞杆缩回,即所述托盘9下降,直到所述托盘9再次支撑在输送辊组件5上,并位于第一横向位移组件的横移板10上;此时,托盘9返回到第一工位。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输送辊组件(5)、两个横向位移组件、两个纵向位移组件及托盘(9);

    所述框架为立方体框架;所述立方体框架沿竖直方向分为两层,从上到下分别为上层和下层;

    四组所述输送辊组件(5)并列安装在框架的上层上表面;每组输送辊组件(5)均包括两个以上并列布置的输送辊,且输送辊的轴向互相平行;令所述输送辊组件(5)的输送辊的轴向为框架的纵向,与所述纵向垂直的方向为框架的横向;并列的四组所述输送辊组件(5)之间的间隔形成三个横向移动空间;每组的输送辊组件(5)的两个以上并列的输送辊之间的间隔形成纵向移动空间;

    两个互相平行的横向位移组件分别沿框架的横向安装在框架的下表面,并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横向移动空间中,且两个横向位移组件沿框架的对角分布;所述横向位移组件用于带动托盘(9)在输送辊组件(5)上沿框架的横向移动;

    两个互相平行的纵向位移组件分别沿框架的纵向安装在框架的下层;所述横向位移组件用于带动托盘(9)沿框架的横向移动;所述纵向位移组件用于支撑托盘(9),并带动托盘(9)沿框架的纵向移动;

    当托盘(9)沿框架的横向移动时,支撑在输送辊组件(5)上;当托盘(9)沿框架的纵向移动时,托盘(9)支撑在纵向位移组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由铝合金型材与角件通过螺钉连接的铝合金框架(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横向位移组件均包括:横移气缸(2)和横移板(10);所述横移气缸(2)均通过连接板安装在框架的上层下表面;所述横移板(10)安装在所述横移气缸(2)的滑块a上,且所述横移板(10)的上表面与所述输送辊组件(5)形成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托盘(9)支撑在输送辊组件(5)及横移板(10)上;所述横移气缸(2)的滑块a能够带动横移板(10)沿框架的横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每个纵向位移组件均包括:纵移气缸(3)、两个顶升气缸(4)、支撑板(7)、托盘架(11)及两个直线运动副(8);所述纵移气缸(3)的缸体及两个直线运动副(8)的导轨分别安装在框架的下层,且两个直线运动副(8)分别位于纵移气缸(3)的两侧,纵移气缸(3)及两个直线运动副(8)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所述支撑板(7)安装在纵移气缸(3)的滑块b及两个直线运动副(8)的滑块c上;所述滑块b能够带动支撑板(7)沿框架的纵向移动,所述直线运动副(8)用于对支撑板(7)的运动起到辅助支撑及导向的作用;两个所述顶升气缸(4)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所述顶升气缸(4)的缸体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7)上,每个顶升气缸(4)的活塞杆末端均与所述托盘架(11)连接;所述托盘架(11)位于所述纵向移动空间内,所述托盘架(11)为长条杆,能够沿所述纵向移动空间移动;所述托盘(9)支撑在所述托盘架(11)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支架(6),所述传感器支架(6)安装在框架的上层,所述传感器支架(6)上安装有两个以上位置传感器,两个以上位置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所述横移气缸(2)的滑块a的位置信息、所述纵移气缸(3)的滑块b的位置信息、所述顶升气缸(4)的活塞杆的位置信息及托盘(9)上的物品到位信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气缸(2)、纵移气缸(3)及顶升气缸(4)分别通过软管与外围的气源连接,所述软管上安装有节气调节阀,用于调节气动力的大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托盘循环的四工位工作台,包括:框架、输送辊组件、两个横向位移组件、两个纵向位移组件及托盘;四组所述输送辊组件并列安装在框架的上层上表面;两个互相平行的横向位移组件分别沿框架的横向安装在框架的下表面;所述横向位移组件用于带动托盘在输送辊组件上沿框架的横向移动;两个互相平行的纵向位移组件分别沿框架的纵向安装在框架的下层;所述纵向位移组件用于支撑托盘,并带动托盘沿框架的纵向移动;当托盘沿框架的横向移动时,支撑在输送辊组件上;当托盘沿框架的纵向移动时,托盘支撑在纵向位移组件上。本发明用于以托盘为载体的物品在自动化输送设备中的工位等待、操作及输送。

    技术研发人员:韩晶;吕鹏飞;杨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3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44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