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刀具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91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刀具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背景技术: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是已知的,其用于操纵驱动马达的操纵杆通过安全设备、例如锁定杆被锁定。为了操纵驱动马达,因此锁定杆和操纵杆被依次地或至少同时地按压。杆的布置通常如此来选择,即,以仅一只手按压两个杆对于操作者而言是可能的。在这样的工作器械处不利的是,两个杆同时的操纵经常是不舒服的且仅是较少直观的。必要时,操作者甚至须放弃其在工作器械的手柄处的牢固的手持,以便于可同时按压两个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即,如此地改进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即,工作器械的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操作对于操作者而言被使得成为可能。

    该目的通过一种工作器械来实现,其带有刀具且带有用于驱动刀具的驱动马达、带有手柄,其中,手柄具有纵轴线、带有用于操作驱动马达的操纵杆、带有用于操纵杆的锁定杆,其中,锁定杆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被可摆动地支撑,且带有纵向平面,其中,纵向平面包含手柄的纵轴线且平行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延伸,其中,锁定杆将操纵杆锁定在锁定位置中且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中释放以用于操纵,其中,手柄的纵轴线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在垂直朝向纵向平面的观察方向上围成某一角度,其中,该角度处在10°至60°的范围中。

    该目的同样通过一种工作器械来实现,其带有刀具且带有用于驱动刀具的驱动马达、带有手柄,其中,手柄具有纵轴线、带有用于操作驱动马达的操纵杆、带有用于操纵杆的锁定杆,其中,锁定杆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被可摆动地支撑,且带有纵向平面,其中,纵向平面包含手柄的纵轴线且平行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延伸,其中,锁定杆将操纵杆锁定在锁定位置中且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中释放以用于操纵,带有用于锁定杆的弹簧单元,其中,弹簧单元与在锁定杆处的轮廓共同起作用,其中,该轮廓经由某一角度区段(winkelabschnitt)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延伸且具有在朝向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构造的下部区段,其中,弹簧单元在轮廓的下部区段中贴靠地在锁定位置的方向上预紧锁定杆。

    此外,该目的同样通过一种工作器械来实现,其带有刀具且带有用于驱动刀具的驱动马达、带有手柄,其中,手柄具有纵轴线、带有用于操作驱动马达的操纵杆、带有用于操纵杆的锁定杆,其中,锁定杆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被可摆动地支撑,且带有纵向平面,其中,纵向平面包含手柄的纵轴线且平行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延伸,其中,锁定杆将操纵杆锁定在锁定位置中且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中释放以用于操纵、带有用于锁定杆的弹簧单元,其中,锁定杆由其锁定位置出发在第一摆动方向上和在相反于第一摆动方向的第二摆动方向上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可摆动,其中,弹簧单元具有第一弹簧支腿和第二弹簧支腿,其中,弹簧单元如此地构造,即,在将锁定杆偏转到第一摆动方向上的情形中第一弹簧支腿在锁定杆处贴靠地引起在锁定位置的方向上朝向锁定杆的复位力。

    此外,该目的同样通过一种工作器械来实现,其带有刀具且带有用于驱动刀具的驱动马达、带有手柄,其中,手柄具有纵轴线、带有用于操作驱动马达的操纵杆、带有用于操纵杆的锁定杆,其中,锁定杆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被可摆动地支撑,且带有纵向平面,其中,纵向平面包含手柄的纵轴线且平行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延伸,其中,锁定杆将操纵杆锁定在锁定位置中且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中释放以用于操纵,其中,锁定杆具有三个用于操纵锁定杆的翼片元件(flügelelement)。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包括手柄,其中,该手柄具有纵轴线。锁定杆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被可摆动地支撑。工作器械包括纵向平面,其中,该纵向平面包含手柄的纵轴线且平行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延伸。在此,纵向平面同样于是平行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延伸,当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处在纵向平面中时。手柄的纵轴线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在垂直朝向纵向平面的观察方向上围成某一角度,其中,该角度处在10°至60°的范围中。

    在操作工作器械的情形中,操作者在其手柄处抓住工作器械。在该手部位置中如下对于操作者而言是可能的,即,自由地移动大拇指和至少食指。锁定杆和操纵杆有利地如此布置,即,锁定杆可以大拇指被按压且由此被解锁的操纵杆可紧接着以食指或另一自由的手指来操纵。

    本发明基于如下知识,即,如下对于操作者而言是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当操作者在握住工作器械的手柄的情形中仅须摆动其大拇指。通过手柄的纵轴线和锁定杆的旋转轴线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可实现以大拇指相对手的纯粹的摆动运动的操纵。大拇指在纵向上的运动可由此被避免。在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手柄的纵轴线布置的情形中,大拇指可能在摆动运动的情形中由锁定杆滑下。为了避免这点,操作者须在纵向上向前至锁定杆移动其大拇指,由此操作者须放弃其在工作器械的手柄处的牢固的手持。

    通过在锁定杆的旋转轴线与手柄的纵轴线之间的根据本发明的角度设定,锁定杆可通过大拇指在大拇指的自然的摆动运动的情况中被操纵。大拇指运动通过在手柄的纵向上的运动的补偿是不必要的。锁定杆的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操纵以及工作器械的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利用被使得成为可能。

    该角度优选处在15°至45°的范围中。由此使得特别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操纵成为可能。

    在特别弯曲的手柄的情形中,纵轴线是到手柄的中线处的切线。该切线贴靠在手柄的前端部处的中线处。该中线延伸穿过手柄的各个彼此平行的横截面平面的面重心。

    作为另外的独立的发明作如下设置,即,用于锁定杆的弹簧单元与在锁定杆处的轮廓共同起作用,其中,该轮廓经由某一角度区段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延伸且具有在朝向锁定杆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构造的下部区段。其作如下设置,即,弹簧单元在轮廓的下部区段中贴靠地在锁定位置的方向上预紧锁定杆。

    如果锁定杆被操纵,该锁定杆围绕锁定杆的其旋转轴线旋转,其中,弹簧单元通过锁定杆的轮廓在由锁定杆的旋转轴线离开的方向上被偏转。弹簧单元将复位力施加到该轮廓上,其又引起朝向锁定杆的复位力矩。由此,锁定杆在经偏转的位置中在其锁定位置的方向上被预紧。如果锁定杆被操作者松开,弹簧单元按压锁定杆经过该轮廓回到锁定位置中。

    优选地设置有两个释放位置。有利地,锁定杆由其锁定位置出发在第一摆动方向上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可被摆动到第一释放位置中而在相反于第一摆动方向的第二摆动方向上可被摆动到第二释放位置中。由此可实现在两个方向上的操纵。这是尤其有利的,以便于使得对于右撇子和左撇子而言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操作成为可能。有利地,弹簧单元在锁定杆由锁定位置出发的角度偏转的情形中引起复位力,其在第一摆动方向上且在第二摆动方向上在相同角度偏转的情形中按照数值为相同大小。工作器械以不同的工作技术且在不同的位置中被使用。这例如表现在操作者的不同的握把姿势中。通过在两个摆动方向上解锁锁定杆的可行性方案,对于操作者而言在工作器械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握把姿势中简化解锁。

    优选地,弹簧单元在锁定杆的锁定位置中被如此地预紧,即,预紧力矢量处在纵向平面中。该预紧力矢量与弹簧力的矢量相符。优选地,弹簧单元在锁定杆的锁定位置中在至锁定杆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被预紧。为了操纵锁定杆,操作者须施加一定的最小操纵力,由此可避免锁定杆的无意的操纵。

    有利地作如下设置,即,在摆动锁定杆的情形中弹簧单元在锁定杆的轮廓上滑动。因此,弹簧单元与锁定杆的轮廓在持续的接触中且经由该轮廓持久地朝向锁定杆施加复位力。

    弹簧单元优选一件式地构造,由此在两个摆动方向上按照数值相同大小的偏转的情形中有助于按照数值相同大小的复位力的产生。弹簧单元有利地构造成板簧。有利地作如下设置,即,锁定杆的轮廓由两个以某一角度彼此布置的支腿构成。在彼此相对布置的支腿之间的角度由贴靠在轮廓的下部区段中的支腿处的切线得出。该角度有利地在由锁定杆的旋转轴线离开的方向上敞开。在一种备选的实施方案中如下同样可能是适宜的,即,如此地设计该轮廓,即,在支腿之间的角度由旋转轴线离开地敞开。该角度优选处在70°与130°之间的范围中,有利地处在90°与110°之间的范围中。该角度优选地大约为100°。支腿优选彼此对称地构造。由该对称性得出如下,即,对于锁定杆的两个摆动方向而言的复位力按照数值是相同的。

    锁定杆的对称的轮廓使得锁定杆在锁定位置中的安全的(gesichert,有时称为止动的)位置成为可能,因为弹簧元件的预紧力通过对称的轮廓被划分成均衡的力矢量。相应的转矩均衡。因此,锁定杆作为用于切换杆(schalthebel)的锁定元件的功能总是被确保,同样不取决于弹簧元件的预紧力的高度。

    有利地作如下设置,即,锁定杆具有至少两个用于操纵锁定杆的翼片元件,其关于纵向平面彼此相对而置地布置。翼片元件在平行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且/或在平行于纵向平面且垂直于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彼此偏移地布置。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翼片元件在锁定杆的锁定位置中关于纵向平面彼此对称地布置。由此,工作器械可以简单的方式交替地以左手或右手来抓住和解锁。操作者因此为了握住工作器械可按情况在左手与右手之间变换。此外,在操纵工作器械的情形中不产生对于左撇子和右撇子而言的区别。操作杆以及锁定杆由两只手可被同样地符合人机工程学地操纵。优选地,翼片元件在锁定杆的锁定位置中不仅由处在第一摆动方向上的而且由处在第二摆动方向上的侧面可接近。相应地,操作者可在握住手柄的情形中以其大拇指在锁定杆的向下运动中在翼片元件处摆动到第一摆动方向上且以大拇指的向上运动将锁定杆在相同的翼片元件处摆动到第二摆动方向上。这使得锁定杆在不同握把姿势的情形中的简单的解锁成为可能。

    作为另外的独立的发明作如下设置,即,锁定杆由其锁定位置出发在第一摆动方向上和在相反于第一摆动方向的第二摆动方向上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可摆动,其中,弹簧单元具有第一弹簧支腿和第二弹簧支腿。弹簧单元如此地构造,即,在将锁定杆偏转到第一摆动方向上的情形中第一弹簧支腿在锁定杆处贴靠地引起在锁定位置的方向上朝向锁定杆的复位力。在第一摆动方向上操纵锁定杆的情形中,弹簧单元的第一弹簧支腿被偏转且在此弹簧单元被拉紧。弹簧支腿构造复位力,其作用到锁定杆上。如果操作者松开锁定杆,从而使得操纵力被取消且弹簧单元的复位力作用到锁定杆上,该锁定杆旋转回到锁定位置中。

    弹簧单元优选如此地构造,即,在将锁定杆偏转到第二摆动方向上的情形中第二弹簧支腿在锁定杆处贴靠地引起在锁定位置的方向上朝向锁定杆的复位力。因此,锁定杆可被摆动到两个摆动方向上,由此实现对于操作者而言的提高的人体工程学。

    弹簧单元优选在锁定杆处被夹紧。因此,在工作器械的装配之前弹簧单元可在锁定杆中被夹紧且锁定杆与弹簧单元一起作为组合件被以简单的方式装配。优选地,壳体构成第一旋转止挡(drehanschlag)和第二旋转止挡,其中,第一旋转止挡有利地限制第一弹簧支腿到第二摆动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而第二旋转止挡有利地限制第二弹簧支腿到第一摆动方向上的旋转运动。如果弹簧单元引起朝向锁定杆的复位力,弹簧单元被支撑在壳体处。

    作为另外的独立的发明作如下设置,即,锁定杆具有三个用于操纵锁定杆的翼片元件。由此,操作者即使在工作器械的侧面握把姿势的情形中同样可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方式操纵锁定杆。侧面的握把姿势例如在树篱剪的情形中是常见的。如果树篱例如沿着其水平定向的顶面被剪切,操作者须以树篱剪实施在水平平面中的运动。为此,操作者将树篱剪通常保持在上部的握把姿势中。如果操作者在其垂直延伸的侧面处剪切树篱,操作者以树篱剪执行在垂直平面中的向上和向下运动且在此树篱剪侧面扭转,从而使得树篱剪的切割刀具同样平行于树篱的侧面定向。为此,操作者握住树篱剪通常以90°围绕手柄的纵轴线相对上部的握把姿势扭转。在这样的握把姿势的情形中,在常规的工作器械的情形中操纵锁定杆对于操作者而言是困难的。通过布置在锁定杆处的三个翼片元件,操作者可在任意握把姿势中以简单的方式操纵锁定杆。即使在其它要求不同握把姿势的工作器械的情形中,锁定杆的这样的设计方案同样可能是有利的。

    优选地,三个翼片元件中的其中一个翼片元件是上部的翼片元件。上部的翼片元件关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有利地与操纵杆相对而置地布置在锁定杆处。上部的翼片元件优选在手柄的纵向平面中处在锁定杆的锁定位置中。优选地,三个翼片元件中的其中两个是侧面的翼片元件,其中,锁定杆的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关于手柄的纵向平面彼此相对而置地布置在锁定杆处。侧面的翼片元件在锁定杆的锁定位置中可在平行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和/或在平行于纵向平面且垂直于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上彼此偏移地布置。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侧面的翼片元件在锁定杆的锁定位置中关于纵向平面彼此对称地布置。锁定杆的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具有围绕锁定杆的旋转轴线相对上部的翼片元件的相同的角间距。相应地,侧面的翼片元件优选相对上部的翼片元件对称地布置。角间距至少为60°、优选至少90°。通过侧面布置的翼片元件,工作器械不仅可以右手而且可以左手被抓住且锁定杆被操纵。通过上部的翼片元件,尤其在工作器械的侧面的握把姿势的情形中确保锁定杆的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操纵。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由说明书和在其中描绘了本发明的在下面详细描述的实施例的附图得出。其中:

    图1显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器械的侧视图,

    图2显示了带有敞开的壳体的根据图1的工作器械的侧视图,

    图3显示了带有敞开的壳体的根据图1的工作器械的局部图示,

    图4显示了工作器械在根据图1的箭头4的方向上的局部截面图示,

    图5显示了在锁定位置中的带有根据图1的工作器械的弹簧单元的锁定杆的透视图示,

    图6显示了根据图1的工作器械的操纵杆和锁定杆的局部侧面截面图示,

    图7显示了在第一释放位置中沿着图1中的直线iv-iv的工作器械的局部截面图示,

    图8显示了在第一释放位置中带有弹簧单元的锁定杆的透视图示,

    图9显示了在释放位置中且带有被操纵的操纵杆的沿着图1中的直线iv-iv的工作器械的局部截面图示,

    图10显示了在带有被操纵的操纵杆的释放位置中的带有弹簧单元的锁定杆的透视图示,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器械的一种备选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示,

    图12显示了带有具有三个翼片元件和根据本发明的弹簧单元的锁定杆的工作器械的局部透视图示,

    图13显示了根据图12的带有弹簧单元的锁定杆的透视图示,

    图14显示了在由锁定杆至操纵杆的方向上的锁定杆的旋转轴线的观察方向上的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器械的局部截面图示,

    图15显示了在第一释放位置中的根据图14的局部截面图示,

    图16显示了在第二释放位置中的根据图14的局部截面图示,

    图17显示了带有柄的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器械的一种备选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示,

    图18显示了在垂直朝向纵向平面的观察方向上在锁定位置中的把柄处的根据图17的工作器械的锁定杆的局部截面图示,

    图19显示了在释放位置中的根据图18的把柄处的锁定杆的局部截面图示,

    图20显示了根据图18的带有具有柄的工作器械的弹簧单元的锁定杆的透视图示,

    图21显示了在操纵杆的方向上在平行于锁定杆的旋转轴线的观察方向上在锁定杆处的根据图18的工作器械的局部截面图示,

    图22显示了在锁定位置中的根据图21的工作器械的局部截面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显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木材切割机。工作器械1在备选的实施方案中例如同样可构造成树篱剪、机动锯、吹风机或类似物。此外,工作器械1同样可构造成带有柄的工作器械,例如构造成高位枝修剪器、树篱切割机、自由切割机、草坪修剪器、机动长柄镰刀或类似物。工作器械1包括带有手柄26的壳体23。手柄26沿着其纵轴线18由其后端部29向前在至其前端部28的方向上延伸。在前端部28处,手柄26与壳体23的基体73相连接。工作器械1包括刀具3,其在该实施例中是带有锯链42(图2)的导轨40。导轨40在壳体23的与手柄26相对而置的侧面处向前伸。在该图示中,切割保护装置41被插到导轨40上。在壳体23处布置有可摆动的罩子74,其沿着导轨41延伸且至少部分伸出超过导轨40。罩子74可在向上的方向上由导轨40被摆离。在导轨40处环形地布置有锯链42,其由布置在壳体26中的驱动马达2来驱动。驱动马达2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电动机,其由蓄电池39被供以能量。蓄电池39布置在手柄26的后端部29处。电动机同样可经由联接线缆被供以能量。在一种备选的实施方案中,驱动马达2同样可构造成内燃机、尤其构造成两冲程发动机或经混合润滑的四冲程发动机。

    如在图1中所显示的那样,工作器械1包括用于操作驱动马达2的操纵杆4和用于操纵杆4的锁定杆5。操纵杆4和锁定杆5在壳体26处布置在手柄26的前端部28处。在锁定杆5的锁定位置10中,操纵杆4通过锁定杆5被锁住。通过锁定杆5被锁住的操纵杆4处在未经操纵的位置中。在锁定杆5的释放位置11,11'中,操纵杆4被释放。在锁定杆5的释放位置11,11'中,操作者可将操纵杆4按压到工作位置13(图9,10)中且因此操作驱动马达2。

    如在图2中所显示的那样,锁定杆5在壳体23处围绕锁定杆5的其旋转轴线8被可摆动地支撑。操纵杆4在壳体23处围绕摆动轴线9被可摆动地支撑。摆动轴线9垂直于手柄26的纵向平面27(图3)定向,其中,纵向平面27包含手柄26的纵轴线18且平行于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延伸。“平行”的概念同样包含如下,即,不仅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而且纵轴线18可被包含在纵向平面27中。锁定杆5包括带有端面52的旗状部(fahne,有时称为突片或接片)37,其中,旗状部37布置在锁定杆5的面对操纵杆4的侧面上。操纵杆4包括带有配对端面53的配对旗状部38,其布置在操纵杆4的面对锁定杆5的侧面上。旗状部37的端面52和配对旗状部38的配对端面53在锁定位置10中彼此面对地定向。如果操纵杆4被按压,端面52和配对端面53接触,由此操纵杆4围绕摆动轴线9的摆动被阻止。如果锁定杆5被摆动到释放位置11,11'(图7,8)中,锁定杆5释放操纵杆4。在此,锁定杆5的旗状部37从操纵杆4的配对旗状部38的摆动路径中被移开。操纵杆4可以其配对旗状部38围绕摆动轴线9被摆动,而在此不接触锁定杆5的旗状部37。

    如在图2中所显示的那样,工作器械1包括带有用于操纵驱动马达2的接触舌状部44的开关43。在摆动操纵杆4的情形中,操纵杆4按压接触舌状部44,由此驱动马达2被接通。在一种备选的实施方案中如下同样可能是适宜的,即,设置有不带有接触舌状部44的开关43。这样的开关43直接通过操纵杆4来操纵。经由操纵杆4,驱动马达2可被单独接通或关闭。在工作器械1的一种备选的实施例中,构造成电动机的驱动马达2的转速可经由操纵杆4被无级地调整。

    如在图3中所显示的那样,手柄26的纵轴线18与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在垂直朝向纵向平面27的观察方向上围成角度α。角度α处在10°至60°、尤其15°至45°的范围中。在该实施例中,角度α尤其为大约45°。如果操作者在手柄26处握住工作器械1,操作者可以其大拇指操纵锁定杆5。在此,操作者以其大拇指仅须实施一个摆动运动。通过纵轴线18和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的倾斜布置,换而言之通过锁定杆5相对手柄26的扭转的安装位置,锁定杆5的摆动运动19,19'处在大拇指的摆动范围中。由此得出工作器械的特别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操作。

    在工作器械的一种备选的未显示的实施方案中如下可能是适宜的,即,弯曲地构造手柄。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纵轴线18经由在手柄26的中线处贴靠在前端部处的切线定义。中线延伸穿过手柄26的各个彼此平行的横截面平面的面重心。

    如在图4中所显示的那样,锁定杆5包括毂55,其中,锁定杆5以两个支承轴颈56(图6)围绕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被可摆动地支撑。支承轴颈56有利地被模制在锁定杆5处。支承轴颈56然而同样可由单独的轴构成且相对壳体23围绕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被可转动地支撑。如在图4和5中所显示的那样,锁定杆5在该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壁区段58,58',其呈圆弧段状地延伸。壁区段58,58'经由中间接片59与毂55相连接。两个壁区段58,58'在锁定位置10中关于纵向平面27彼此相对而置地布置。壁区段58,58'彼此对称地布置和构造。壁区段58,58'相应地经由角度δ(图5)围绕旋转轴线8延伸,其中,角度δ为至少60°、尤其至少75°、优选地大约90°。壁区段58,58'构成带有直径d的锁定杆5的周缘壁14。

    如在图4中所显示的那样,锁定杆5包括两个用于操纵锁定杆5的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布置在壁区段58,58'处。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尤其地与壁区段58,58'一件式地构造。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大约垂直于纵向平面27由锁定杆5的周缘壁14离开地延伸。在此,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从设置在壳体23中的开口48,48'中伸出,由此锁定杆5对于在壳体23之外的操作者而言可接近。开口48,48'如此地相对锁定杆5布置,即,壁区段58,58'在开口48,48'处盖住被壳体23包围的内腔。翼片元件24,24'关于手柄26的纵向平面27相对而置地布置在锁定杆5处。翼片元件24,24'关于纵向平面27彼此对称地构造。

    如在图4中所显示的那样,翼片元件24,24'相应地具有垂直于纵向平面27测得的宽度a。在该实施例中,宽度a与锁定杆5的直径d的至少15%、尤其至少30%、优选地38%相符。翼片元件24,24'的宽度a最高与锁定杆5的直径d的50%相符。翼片元件24,24'具有背对操纵元件4的翼片顶面46和面对操纵元件4的翼片底面47。此外,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具有高度b,其与在垂直于旋转轴线8且平行于纵向平面27的方向上测得的在翼片底面47与翼片顶面46之间的间距相符。高度b最高与锁定杆5的直径d的20%相符。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与旋转轴线8处在一个平面中,其中,该平面垂直于纵向平面27定向。

    如在图4中所显示的那样,工作器械1包括弹簧单元6。弹簧单元6在锁定位置10的方向上预紧锁定杆5。锁定杆5具有轮廓15,其与弹簧单元6共同起作用。轮廓15由两个支腿17,17'构成,其在下部区段16中彼此相连接。在此,下部区段16是轮廓15的最靠近旋转轴线8的区段且构成轮廓15的朝向旋转轴线8延伸的凹口。各个支腿17,17'呈弧形地构造。支腿17,17'关于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由径向外部向内延伸。在该实施例中,锁定杆5如此地构造,即,支腿17,17'在锁定位置10中由壁区段58,58'的背对操纵杆4的上端部呈弧形朝向纵向平面27延伸且经由连接接片35被支撑在毂55处。由支腿17,17'构成的轮廓15大约与v形状相符。轮廓15如此地定向,即,轮廓15的下部区段16朝向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布置且轮廓15在其v形中由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离开地敞开。在锁定位置中,纵向平面27在中间延伸穿过下部区段16。贴靠在支腿17处的下部区段16处的切线49,49'围成角度β,其在该实施例中处在70°与130°之间、优选在90°与110°之间的范围中。角度β大约与100°相符。

    如在图4和5中所显示的那样,弹簧单元6贴靠在锁定杆5的轮廓15处。弹簧单元6以弹簧力ff(图5)在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的方向上作用到轮廓15上。与弹簧力ff的矢量相符的预紧力矢量处在纵向平面27中。在一种备选的实施方案中,轮廓15同样可如此地设计,即,轮廓15在其v形中向下朝向旋转轴线8敞开。在这样的实施方案中,弹簧单元6布置在旋转轴线8与轮廓15之间且由旋转轴线8离开地作用到轮廓15上。在该实施例中,弹簧单元6构造成板簧。在一种备选的实施方案中,弹簧单元6同样可构造成螺旋扭力弹簧或类似物。弹簧单元6关于纵向平面27对称地构造。

    如在图4中所显示的那样,锁定杆5包括第一摆动方向19和相反于第一摆动方向19的第二摆动方向19'。如果锁定杆5如在图7至10中所显示的那样在两个摆动方向19,19'中的其中一个上围绕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被摆动,弹簧单元6通过锁定杆5的轮廓15在由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离开的方向上被按压。在此,弹簧单元6在轮廓15的两个支腿17,17'中的其中一个处顺着滑动,其中,作用到锁定杆5的轮廓15上的弹簧力ff提高。在弹簧单元6与轮廓15之间的接触点中,由弹簧力ff所产生的复位力fr大约面法向地作用到轮廓15上。复位力fr引起复位力矩mr,其反作用于摆动方向、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摆动方向19。如果锁定杆5由操作者被松开,朝向锁定杆5不作用操纵力。仅弹簧力ff通过弹簧单元6作用到锁定杆5上。由弹簧力ff产生的复位力fr引起复位力矩mf,由此锁定杆5被转动回到锁定位置10中。

    如在图7和9中所显示的那样,弹簧单元6和轮廓15在锁定杆的整个摆动路径上产生大约恒定的复位力矩mr。在弹簧单元6通过锁定杆5的摆动的增加偏转的情形中,由此产生的弹簧力fr提高。与之相反,轮廓15随着相对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的增加的径向间距如此地弄平(abflachen),即,复位力fr的方向靠近于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定向。因此,复位力fr相对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的杠杆臂同样下降,由此复位力矩mr保持大约恒定。轮廓15优选如此地构造,即,在摆动锁定杆5的情形中在整个摆动区域上作用大约按照数值恒定的复位力矩mr。然而在备选的实施方案中,轮廓15可根据期望的复位力矩mr来构造。通过轮廓15的支腿17,17'的对称的设计方案,在到相应的摆动方向19,19'上的相同偏转的情形中复位力fr同样按照数值为相同大小。由此,对于操作者而言在锁定杆5的所有摆动方向19,19'上得出特别舒适的摆动特性。锁定杆5的摆动特性是相同的,不取决于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中的哪个被操纵且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中的其中一个在哪个摆动方向19,19'上被按压。

    如在图7和9中所显示的那样,弹簧单元6在该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彼此相对而置的弹簧支腿30和31,其构造在弹簧单元6的贴靠在轮廓15处的端部处。弹簧支腿30,31在由轮廓15离开的方向上延伸。弹簧支腿30,31在该优选的实施例中构造成弹簧单元6的弯曲区段,由此弹簧单元6具有相对轮廓15的倒圆的接触面。这有助于弹簧单元6在轮廓15处的滑上和滑下。

    如在图7和9中所显示的那样,弹簧单元6具有垂直于纵向平面27测得的宽度g,其与锁定杆5的直径d的至少20%相符。通过弹簧单元6的较宽的设计方案,弹簧单元6在锁定杆5的锁定位置10中贴靠在轮廓15上的两个接触点上,即相应地在轮廓15的两个支腿17,17'中的其中一个上(图4)。在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的方向上被预紧的弹簧单元6因此朝向轮廓15的两个支腿17,17'相应地施加复位力fr。该复位力fr又引起相反的复位力矩mr。因为复位力矩mr按照数值相同大小,所以这些复位力矩相互抵消,由此弹簧单元6以锁定杆5在锁定位置10中处在静态的平衡中。通过彼此相对作用的复位力矩mr存在锁定杆5到其锁定位置10中的预紧。如在图7和9中所显示的那样,弹簧单元6以弹簧力ff在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的方向上作用到锁定杆5上。通过弹簧单元6的较宽的设计方案,然而在轮廓15处的力引入不在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的方向上,而是相对该方向偏移地实现。由此,在锁定杆5的较小偏转的情形中已可产生较大的复位力矩mr。

    如在图7中所显示的那样,作为锁定杆5的旋转止挡相应地利用壳体23的开口48,48'的下棱边36,36'。下棱边36,36'是壳体23的开口48,48'的紧邻操纵杆4的棱边。于是如果锁定杆5布置在释放位置11中,开口48,48'的下棱边36,36'构成用于翼片元件24,24'的止挡。相应地,锁定杆5可被转动到第一摆动方向19上,直至侧面的翼片元件24以其翼片顶面46对着开口48的下棱边36止挡。在一种备选的实施方案中如下同样可能是适宜的,即,作为用于翼片元件24,24'的止挡设置有开口48,48'的上棱边。

    在图9和10中,锁定杆5在释放位置11中被摆动地示出,且操纵杆4被操纵且处在工作位置13中。锁定杆5的旗状部37和操纵杆4的配对旗状部38不接触。

    如在图6,8和10中所显示的那样,工作器械1包括弹簧元件7,其在未经操纵的位置12的方向上预紧操纵杆4。弹簧元件7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螺旋扭力弹簧。弹簧元件7关于纵向平面27对称地构造,以便于避免非期望的朝向操纵杆4的倾斜力矩。弹簧元件7包括两个弹簧支腿21,21',其在壳体23和操纵杆4的构件处被夹紧,其中,弹簧元件7经由中间的弹簧区段25被支撑在壳体23和操纵杆4的另一构件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弹簧元件7的中间的弹簧区段25在壳体23(图6)处被夹紧。弹簧元件7的弹簧支腿21,21'在其在操纵杆4处的端部22,22'处被夹紧。优选地,弹簧支腿21,21'额外地在其端部与摆动轴线9之间在操纵杆4处被支撑。弹簧元件7的螺旋部被支撑在操纵杆4的支承轴颈73上,在其处操纵杆4被可摆动地支撑。如果操纵力不作用到操纵杆4上,则该操纵杆通过弹簧元件7被夹紧到未经操纵的位置中。为了将操纵杆4按压到工作位置13中,弹簧元件7的弹簧力须被克服。

    在图11中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器械1的一个备选的实施例,即树篱剪。与在根据图1至10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彼此相应的构件。工作器械1作为刀具3具有带有两个可往复移动的切割刀61,61'的刀梁60,其确定切割平面62。在刀梁60的一个端部处,在壳体23中容纳有带有示意性示出的驱动马达2的驱动单元,其经由被插在壳体23中的蓄电池39来供电。该树篱剪是电气式树篱剪、尤其是蓄电池驱动的树篱剪。为了握住和操纵工作器械1,壳体23具有手柄26,其在工作器械1的纵向上构造成后部的手柄。布置在壳体23处的锁定杆5仅示意性地以虚线矩形的形式来示出。此外,在壳体23处布置有操纵杆4。

    在图12中局部地示出了根据图11的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器械1的壳体23的部分,其包括手柄26且在其处布置有锁定杆5以及操纵杆4。手柄26在其后端部29、即手柄26的背对锁定杆5的端部处过渡到壳体23的基体73中。工作器械1包括手部止挡50,手柄26经由其在其前端部28处过渡到壳体23的基体73中。手部止挡50在壳体23处构造在手柄26的前端部28处且在由操纵杆4至手柄26的方向上由手柄26离开地延伸。手部止挡50在手柄26的纵轴线18的方向上向前构成用于操作者的手的止挡。手部止挡50用于操作者的大拇指鞍的贴靠。相邻于手部止挡50布置有锁定杆5。

    如在图12中所显示的那样,在垂直朝向纵向平面27的观察方向上手柄26的纵轴线18和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围成角度α,其由壳体23的基体73离开地敞开。在该实施例中,角度α处在10°至60°、优选15°至45°的范围中。角度α尤其在垂直朝向纵向平面27的观察方向上为大约15°。

    如在图13和14中所显示的那样,该锁定杆5相对按照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锁定杆5大致区别在于如下,即,该锁定杆5具有三个翼片元件24,24',34(图14)。带有三个翼片元件24,24',34的这样的锁定杆5的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器械在备选的实施方案中同样可例如构造成机动锯、吹风机或类似物。工作器械1此外同样可构造成带有柄的工作器械、例如构造成高位枝修剪器、树篱切割机、自由切割机、草坪修剪器、机动长柄镰刀或类似物。在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之间布置有另一在锁定杆5处的上部的翼片元件34。翼片元件24,24',34在纵轴线18的观察方向上包括上部的翼片元件34和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上部的翼片元件34在周缘方向上处在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之间。三个翼片元件24,24',34中的上部的翼片元件34与操纵杆4关于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相对而置地布置在锁定杆5处。锁定杆5的三个翼片元件24,24',34中的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关于纵向平面27彼此相对而置地在锁定杆5处、尤其镜像对称地布置。锁定杆5的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具有围绕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相对上部的翼片元件34的相同的角间距γ。在该实施例中,角间距γ为至少60°、尤其至少70°、优选地大约9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翼片元件24,24',34构造在锁定杆5的周缘壁14处。相应地,翼片元件24,24',34在锁定杆5处一件式地构造。如在图12中所显示的那样,壳体23具有槽51,其至少以180°围绕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延伸。锁定杆5布置在槽51中,其中,翼片元件24,24',34从槽51中伸出且由此对于操作者而言由在壳体23之外可良好地接近。锁定杆5具有仅一个壁区段58,其经由中间接片59和连接接片35与锁定杆5的轴70相连接。在壁区段58处构造有所有三个翼片元件24,24',34。

    在例如树篱剪的使用的情形中,为了切割树篱除了水平的切割之外同样执行垂直的切割。在这样的垂直切割的情形中,树篱剪被转动,从而使得其切割平面62垂直地定向。树篱剪然后由操纵者在向上和向下运动中被引导。通常,操作者在此相对对于水平切割的手持而言改变手持,即到以90°扭转的手持中,从而使得手关节的弯曲不是必要的。在这样扭转的手持的情形中,额外的上部的翼片元件34使得操纵杆4的简单的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解锁成为可能。锁定杆5可经由上部的翼片元件34以简单的方式以大拇指来操纵。

    如在图14中所显示的那样,此处所显示的对于工作器械1而言的实施例包括弹簧单元6的相对根据图1的实施例而言备选的设计方案。弹簧单元6在锁定位置10的方向上预紧锁定杆5。弹簧单元6构造成板簧,然而在备选的实施方案中同样可构造成螺旋扭力弹簧或类似物或包括多个弹簧。弹簧单元6包括第一弹簧支腿30和第二弹簧支腿31。弹簧支腿30,31经由弹簧单元6的呈弧形的区段72相连接。相应地,弹簧单元6大约具有v形。弹簧单元6在该实施例中一件式地构造。弹簧单元6在锁定杆5处被夹紧。在此,弹簧支腿30,31从锁定杆5的周缘壁中伸出且在锁定位置中在朝向操纵杆4的方向上指向。弹簧单元6的呈弧形的区段72围绕锁定杆5的轴70的周缘的部分延伸。此外,弹簧单元6经由在锁定杆5处的三个导向部54被夹紧。在此,三个导向部54中的两个关于纵向平面27彼此相对而置地构造在中间接片59处。另外的导向部54构造在锁定杆5的连接接片35处。导向部54相应地构造成裂缝、尤其构造成开口。弹簧单元在导向部54中、尤其在设置在中间接片59处的导向部54中被预紧地夹紧。

    如在图14至16中所显示的那样,壳体23构成第一旋转止挡32和第二旋转止挡33。在锁定杆5处构造有第一止挡面68和第二止挡面6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止挡面68,69构造在壁区段58的端部处。弹簧单元6相对壳体23如此地布置,即,在将锁定杆5摆动到第一摆动方向19上的情形中弹簧单元6的第一弹簧支腿30由锁定杆5的第一止挡面68在纵向平面27的方向上被偏转。在此,弹簧单元6经由第二弹簧支腿31被支撑在壳体23的第二旋转止挡33处(图15)。弹簧单元6以弹簧力作用到锁定杆5的止挡面68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弹簧支腿31大约平地贴靠在止挡面68处,由此弹簧力大约与作用到锁定杆上的复位力fr相符。复位力fr又产生复位力矩mr,锁定杆5通过其从释放位置11中又摆动回到锁定位置10中。如果锁定杆5被偏转到第二摆动方向19'中,第二弹簧支腿31经由锁定杆5的第二止挡面69在至纵向平面27的方向上被偏转。在此,弹簧单元6经由第一弹簧支腿30被支撑在壳体23的第一旋转止挡32处(图16)。作用的力的构造类似于第一弹簧支腿30实现。复位力fr在两个摆动方向19,19'上在按照数值相同的偏转的情形中按照数值为相同大小。弹簧单元6相对纵向平面27对称地构造。同样地,锁定杆5相对纵向平面27对称地构造。由此,对于两个不同的摆动方向19,19'而言产生按照数值相同大小的复位力fr和按照数值相同大小的复位力矩mr。

    在图17中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器械1的备选的实施例显示了一种高位枝修剪器。按照根据图1至10的实施例以及根据图11至16的实施例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彼此相应的构件。工作器械1包括驱动单元,其经由包括引导管64的柄与切割头65相连接。柄或者引导管64构成壳体23的部分。驱动单元布置在壳体23中且包括示意性示出的驱动马达2。驱动马达2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内燃机。在根据本发明的工作器械1的一种优选的备选的实施方案中,驱动马达2是电动机。其同样可作如下设置,即,驱动马达2布置在切割头65处,尤其当驱动马达2是电动机时。在壳体23中于是例如可设置有用于驱动马达2供应以能量的蓄电池39。引导管64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伸缩管。引导管64具有第一端部66,在其处固定有驱动单元。相邻于引导管64的第一端部66,手柄26被固定在引导管64处。在手柄26处支撑有操纵杆4以及示意性示出的锁定杆5。在引导管64的第二端部67处布置有切割头65。通过引导管64,驱动轴可伸出,当驱动马达2布置在壳体23的基体73中时。如果驱动马达2布置在切割头65处,则穿过引导管64有利地延伸有能量和信号线。

    在图18和19中,在根据图17的工作器械1的侧面的局部截面图示中显示了引导管64、手柄26以及操纵杆4和锁定杆5。同样地在工作器械1的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手柄26的纵轴线18和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在垂直朝向纵向平面27的观察方向上围成角度α。角度α处在10°与60°之间、优选地在15°与45°之间的范围中。角度α在该实施例中尤其为大约15°。

    如在图20至22中所显示的那样,锁定杆5具有轴70,其在壳体23中围绕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被可摆动地支撑。壁区段58经由连接接片35与轴70相连接。连接接片35在锁定杆5的锁定位置10中处在纵向平面27中。在该实施例中,轴70和锁定杆5一件式地构造。轴70包括突起,在其处构造有旗状部37。如在图18,21中所显示的那样,操纵杆4在其摆动方向上为了操纵驱动马达2通过轴70的旗状部37来阻止。在操纵操纵杆4的情形中,旗状部37的端面52和配对旗状部38的配对端面53接触。操纵杆4被锁定。锁定杆5处在锁定位置10中。在图19和22中,锁定杆5被摆动到第二摆动方向19'中,从而使得旗状部37释放配对旗状部38。操纵杆4可被操纵、即在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的方向上被按压,而旗状部37和配对旗状部38不接触。锁定杆5处在第二释放位置11'中。

    如在图20至22中所显示的那样,在锁定杆5处构造有三个翼片元件24,24',34。锁定杆5与在图12中所显示的锁定杆5区别在于如下,即,在锁定位置10中在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与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之间的不仅最大的间距e而且最小的间距f更大。最大的间距e与锁定杆5的直径d的至少15%、优选地至少25%、尤其大约30%相符。最小的间距f与锁定杆5的直径d的至少5%、尤其至少10%相符。壁区段58经由角度δ(图22)围绕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延伸,其中,角度δ为至少180°、尤其至少200°、优选地大约250°。

    带有柄的这样的工作器械1、尤其高位枝修剪器或树篱切割机被用于在树木或较高的树篱处的剪切过程。操作者在此如此地握住工作器械1,即,柄呈现在高度上。由此,手柄26须被保持在弯曲的位置中。显而易见,如下对于操作者而言是舒适的,当大拇指相对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在操纵杆4的方向上具有较大间距时。通过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在锁定杆5处的较深的布置,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相对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的间距e,f被明显提高。由此设定对于操作者而言放松的握把姿势,尤其在弯曲的手部位置的情形中。

    在图20至22中显示了弹簧单元6,其在其安装位置中相对根据图12的实施例的弹簧单元区别。弹簧单元6同样具有第一弹簧支腿30和第二弹簧支腿31,其经由呈弧形的区段72彼此相连接。弹簧单元6大约具有v形。弹簧单元6然而关于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扭转以180°地被安装。弹簧支腿30,31由操纵杆41离开地在上部的翼片元件34的方向上延伸。弹簧单元6在锁定杆5的轴70与设置用于锁定杆5的轴座57之间被夹紧。弹簧支腿30,31大约延伸直至锁定杆5的内侧。在锁定杆5的内侧处构造有用于支撑弹簧支腿30,31的止挡面68,69。第一旋转止挡32以及第二旋转止挡33由壳体23、尤其由壳体23的基体或由在引导管64中的凹处构造成。壳体23经由两个接片71,71'延伸到锁定杆5的内腔中。接片71,71'关于纵向平面27相对而置地构造。两个接片71,71'大约延伸直至两个止挡面68,69,然而这些止挡面不接触。在接片71,71'的端部处构造有旋转止挡32,33。在一种备选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旋转止挡32,33要么由壳体23的基体要么由引导管64构成。

    如同样在根据图12的实施例中那样,第一旋转止挡32阻止第一弹簧支腿30到第二摆动方向19'上的旋转运动。在此,弹簧单元6经由其第二弹簧支腿31朝向锁定杆5引起复位力fr,其将锁定杆5预紧回到其锁定位置10中。第一弹簧支腿30被支撑在第一旋转止挡32处,其中,第二弹簧支腿32经由锁定杆5的第一止挡面68作用到锁定杆5上。第二旋转止挡33限制第二弹簧支腿31到第一摆动方向19上的旋转运动。第二弹簧支腿31相应地在第二旋转止挡33处被偏转。第一弹簧支腿30引起复位力fr,其将锁定杆5经由第二止挡面69逆着第一摆动方向19预紧回到锁定位置10中,其中,第一弹簧支腿30被支撑在第一旋转止挡32处。相对锁定杆5,弹簧支腿30,31在构造在锁定杆5的内侧处的止挡面68,69处被夹紧。弹簧单元6在锁定位置10中尤其在轴70与轴座57之间以及在两个止挡面68,69之间被夹紧地预紧。


    技术特征:

    1.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带有刀具(3)且带有用于驱动所述刀具(3)的驱动马达(2)、带有手柄(26),其中,所述手柄(26)具有纵轴线(18),带有用于操作所述驱动马达(2)的操纵杆(4)、带有用于操纵杆(4)的锁定杆(5),其中,所述锁定杆(5)围绕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被可摆动地支撑,且带有纵向平面(27),其中,所述纵向平面(27)包含所述手柄(26)的纵轴线(18)且平行于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延伸,其中,所述锁定杆(5)将所述操纵杆(4)锁定在锁定位置(10)中且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11,11')中释放以用于操纵,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6)的纵轴线(18)与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在垂直朝向所述纵向平面(27)的观察方向上围成角度(α),其中,所述角度(α)处在10°至60°的范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处在15°至45°的范围中。

    3.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带有刀具(3)且带有用于驱动所述刀具(3)的驱动马达(2)、带有手柄(26),其中,所述手柄(26)具有纵轴线(18)、带有用于操作所述驱动马达(2)的操纵杆(4)、带有用于所述操纵杆(4)的锁定杆(5),其中,所述锁定杆(5)围绕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被可摆动地支撑,且带有纵向平面(27),其中,所述纵向平面(27)包含所述手柄(26)的纵轴线(18)且平行于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延伸,其中,所述锁定杆(5)将所述操纵杆(4)锁定在锁定位置(10)中且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11,11')中释放以用于操纵、带有用于所述锁定杆(5)的弹簧单元(6),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元(6)与在所述锁定杆(5)处的轮廓(15)共同起作用,其中,所述轮廓(15)经由某一角度区段围绕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延伸且具有在朝向所述旋转轴线(8)的方向上构造的下部区段(16),其中,所述弹簧单元(6)在所述轮廓(15)的下部区段(16)中贴靠地在所述锁定位置(10)的方向上预紧所述锁定杆(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释放位置(11,11')且所述锁定杆(5)由其锁定位置(10)出发在第一摆动方向(19)上围绕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可被摆动到所述第一释放位置(11)中而在相反于所述第一摆动方向(19)的第二摆动方向(19')上可被摆动到所述第二释放位置(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元(6)在所述锁定杆(5)由所述锁定位置(10)出发的角度偏转的情形中引起复位力,其在第一摆动方向(19)上和在第二摆动方向(19')上在相同角度偏转的情形中按照数值为相同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元(6)在所述锁定杆(5)的锁定位置(10)中被如此地预紧,即,所述预紧力矢量处在所述纵向平面(27)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摆动所述锁定杆(5)的情形中所述弹簧单元(6)在所述锁定杆(5)的轮廓(15)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元(6)一件式地尤其构造成板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5)的轮廓(15)由两个彼此以角度(β)布置的支腿(17,17')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15)的支腿(17,17')彼此对称地构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5)具有至少两个用于操纵所述锁定杆(5)的翼片元件(24,24'),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翼片元件(24,24')关于所述纵向平面(27)彼此相对而置地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片元件(24,24')在锁定位置(10)中不仅由处在第一摆动方向(19)上的而且由处在第二摆动方向(19')上的侧面可接近。

    13.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带有刀具(3)且带有用于驱动所述刀具(3)的驱动马达(2)、带有手柄(26),其中,所述手柄(26)具有纵轴线(18)、带有用于操作所述驱动马达(2)的操纵杆(4)、带有用于所述操纵杆(4)的锁定杆(5),其中,所述锁定杆(5)围绕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被可摆动地支撑,且带有纵向平面(27),其中,所述纵向平面(27)包含所述手柄(26)的纵轴线(18)且平行于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延伸,其中,所述锁定杆(5)将所述操纵杆(4)锁定在锁定位置(10)中且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11,11')中释放以用于操纵,带有用于所述锁定杆(5)的弹簧单元(6),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5)由其锁定位置(10)出发在第一摆动方向(19)上和在相反于所述第一摆动方向(19)的第二摆动方向(19')上围绕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可被摆动,

    且所述弹簧单元(6)具有第一弹簧支腿(31)和第二弹簧支腿(32),

    且所述弹簧单元(6)如此地构造,即,在将所述锁定杆(5)偏转到所述第一摆动方向(19)上的情形中所述第一弹簧支腿(31)在所述锁定杆(5)处贴靠地引起在所述锁定位置(10)的方向上朝向所述锁定杆(5)的复位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元(6)如此地构造,即,在将所述锁定杆(5)偏转到所述第二摆动方向(19')上的情形中所述第二弹簧支腿(31)在所述锁定杆(5)处贴靠地引起在锁定位置(10)的方向上朝向所述锁定杆(5)的复位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单元(6)在所述锁定杆(5)处被夹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3)构成第一旋转止挡(32)和第二旋转止挡(33),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止挡(32)限制所述第一弹簧支腿(30)到所述第二摆动方向(19')上的旋转运动,且其中,所述第二旋转止挡(33)限制所述第二弹簧支腿(31)到所述第一摆动方向(19)上的旋转运动。

    17.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带有刀具(3)且带有用于驱动所述刀具(3)的驱动马达(2)、带有手柄(26),其中,所述手柄(26)具有纵轴线(18)、带有用于操作所述驱动马达(2)的操纵杆(4)、带有用于所述操纵杆(4)的锁定杆(5),其中,所述锁定杆(5)围绕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被可摆动地支撑,且带有纵向平面(27),其中,所述纵向平面(27)包含所述手柄(26)的纵轴线(18)且平行于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延伸,其中,所述锁定杆(5)将所述操纵杆(4)锁定在锁定位置(10)中且在至少一个释放位置(11,11')中释放以用于操纵,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5)具有三个用于操纵所述锁定杆(5)的翼片元件(24,24',34)。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翼片元件(24,24',34)中的一个翼片元件是上部的翼片元件(34),其中,所述上部的翼片元件(34)关于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与所述操纵杆(4)相对而置地布置在所述锁定杆(5)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翼片元件(24,24',34)中的其中两个是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其中,所述锁定杆(5)的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关于所述手柄(26)的纵向平面(18)彼此相对而置地布置在所述锁定杆(5)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5)的两个侧面的翼片元件(24,24')围绕所述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相对上部的翼片元件(34)具有相同的角间距(γ),其中,所述角间距(γ)为至少6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刀具(3)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该工作器械包括手柄(26),其中,手柄(26)具有纵轴线(18)。锁定杆(5)围绕旋转轴线(8)被可摆动地支撑。锁定杆(5)将操纵杆(4)锁定在锁定位置(10)中且在至少一个工作位置(11,11'')中释放操纵杆以用于操纵。手柄(26)的纵轴线(18)与锁定杆(5)的旋转轴线(8)在垂直朝向纵向平面(27)的观察方向上围成角度(a),其中,角度(a)处在10°至60°的范围中。

    技术研发人员:F·奥伯霍费尔;M·延克;F·柯恩;T·迈尔;V·曼;L·巴特克;R·曼德尔;B·波斯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41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