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贴片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贴片机。
背景技术:
贴片机又称“贴装机”、“表面贴装系统”(surfacemountsystem),在生产线中,它配置在点胶机或丝网印刷机之后,是通过移动贴装头把表面贴装元器件准确地放置pcb焊盘上的一种设备;
目前的贴片机在传输pcb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拥堵的情况,因此缺少一种能够减少pcb运输过程中拥堵情况的贴片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贴片机,用以能够减少pcb运输过程中拥堵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包括:贴片机本体和pcb板输送机构,
所述pcb板输送机构通过支架架设在所述贴片机本体的内部,且所述pcb板输送机构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贴片机本体的输入端与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pcb板输送机构包括连杆组、托板和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设有两组,并对称且间隔的架设在所述支架的上顶面;
所述第一立板相对的一面分别设有连杆组,所述连杆组设有多个驱动端,各所述驱动端分别连接托板,各所述托板用于将pcb板进行移动。
优选地,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其中一端铰接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第三连杆,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支腿,所述支腿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为驱动端,并用于连接所述托板;
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支腿,所述支腿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为驱动端,并用于连接所述托板;
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支腿之间还铰接有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九连杆,所述第九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十连杆,所述第十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六连杆,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四连杆和支腿之间;
所述第六连杆的中心铰接有第七连杆,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八连杆,所述第八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五连杆的中心。
优选地,所述连杆组至少设有四组,并一一对称的设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的侧壁,所述第一立板的两侧设有三角结构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连接所述连杆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板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所述连杆组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之间的卡块共同形成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用于工件往复运动,所述托板位于所述两个卡块之间通过所述连杆组驱动。
优选地,所述托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为一组并分别连接在横架的两端,所述横架的其中一侧设有第二立板,
两个所述横架之间设置有倒料机构,所述倒料机构用于将工件进行转运。
优选地,所述横架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角片,所述第三角片用于铰接所述倒料机构;
所述倒料机构包括: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第三铰接杆,
所述第一铰接杆与第三铰接杆的中心相互连接并形成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设有两组,并分别与其中一个横架相互连接;
所述三铰接杆的中心位置通过第一铰接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角片上,两个所述t型结构的第三铰接杆之间分别铰接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上转动连接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器;
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第二铰接杆,
两个所述t型结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远离所述第三铰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二铰接轴的两端,所述第二铰接轴上转动连接第一角片,所述第一角片上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杆连接铰接环,所述铰接环转动设在第三铰接轴上,所述第三铰接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l杆的其中一端,各所述l杆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四铰接轴的两端,所述l杆远离第三铰接轴的一端还转动连接第二铰接杆;
所述第二铰接杆远离所述l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推料板,所述第二铰接杆远离所述第三铰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料杆,
所述第二立板远离所述横架的一端侧壁间隔设有第二角片,所述第二角片之间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分别设为直线驱动器,一个所述l杆和一个所述t型结构为一组的间隔设在同一个横架上,两个横架上的所述l杆和所述t型结构为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包括:贴片机本体和pcb板输送机构,所述pcb板输送机构通过支架架设在所述贴片机本体的内部,且所述pcb板输送机构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贴片机本体的输入端与输出端。
工作时,通过利用所述pcb板传输机构架设在所述贴片机本体的内部,以及延伸至所述贴片机本体的外部;以及,通过所述支架将所述pcb板传输机构架设起来,实现利用所述pcb板传输机构对需要贴片的pcb板进行稳定运输的目的,减少所述pcb板在贴片过程中在所述贴片机本体内部出现pcb板拥堵情况,从而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贴片失败的情况,进一步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在贴片机本体内部出现折断或损坏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所述贴片机本体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pcb板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pcb板输送机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倒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倒料机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卡块结构示意图;
其中,1-贴片机本体,2-pcb板输送机构,3-支架,4-第一立板,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第四连杆,9-第五连杆,10-第六连杆,11-第七连杆,12-第八连杆,13-第九连杆,14-第十连杆,15-托板,16-支腿,
17-第二立板,18-横架,19-第一铰接轴,20-第一铰接杆,21-第二铰接轴,22-第一驱动器,23-第三铰接轴,24-铰接环,25-l杆,26-第四铰接轴,27-推料板,28-第二铰接杆,29-第三铰接杆,30-第一角片,31-第二驱动器,32-第二角片,33-第三角片,34-驱动杆,35-连接杆,
36-卡块,37-工件,38-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根据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包括:贴片机本体1和pcb板输送机构2,
所述pcb板输送机构2通过支架3架设在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内部,且所述pcb板输送机构2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工作时,通过利用所述pcb板传输机构架设在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内部,以及延伸至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外部;以及,通过所述支架3将所述pcb板传输机构架设起来,实现利用所述pcb板传输机构对需要贴片的pcb板进行稳定运输的目的,减少所述pcb板在贴片过程中在所述贴片机本体1内部出现pcb板拥堵情况,从而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贴片失败的情况,进一步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在贴片机本体1内部出现折断或损坏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b板输送机构2包括连杆组、托板15和第一立板4,所述第一立板4设有两组,并对称且间隔的架设在所述支架3的上顶面;
所述第一立板4相对的一面分别设有连杆组,所述连杆组设有多个驱动端,各所述驱动端分别连接托板15,各所述托板15用于将pcb板进行移动。
该实施例中,工作时,所述第一立板4用于将所述连杆组架设在所述pcb板的运输线上,所述第一立板4之间设置的所述连杆组用于驱动所述托板15,从而实现所述托板15依次带着所述pcb板在运输线上进行移动的目的,所述连杆组和所述托板15设有多组,各组均一一对应的实现对需要运输的pcb板进行移动的目的,从而减少pcb板在运输线上运输过程中出现拥堵的情况,从而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贴片失败的情况,进一步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在贴片机本体1内部出现折断或损坏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至少设有四组,并一一对称的设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4的侧壁,所述第一立板4的两侧设有三角结构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连接所述连杆组。
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至少设有四组,并经由四组连杆组共同驱动所述托板15,实现四个托板15推动一个pcb板进行工作的目的,所述三角结构用于连接所述连杆组,并用于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连杆组进行工作,并实现所述连杆组推动所述托板15进行运动,进而实现所述托板15将pcb板进行移动的目的;从而减少pcb板在运输线上运输过程中出现拥堵的情况,从而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贴片失败的情况,进一步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在贴片机本体1内部出现折断或损坏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板4远离所述支架3的一端设有卡块36,所述卡块36位于所述连杆组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一立板4之间的卡块36共同形成活动槽38,所述活动槽38用于工件37往复运动,所述托板15位于所述两个卡块36之间通过所述连杆组驱动。
该实施例中,所述卡块36和所述第一立板4共同形成一个活动槽38,所述连杆组位于所述两个卡块36之间,并实现将所述活动槽38内架设的pcb板进行移动的目的;与传统的传送带相比,有效减少pcb板在运输线上运输过程中出现拥堵的情况,从而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贴片失败的情况,进一步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在贴片机本体1内部出现折断或损坏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和第三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5的其中一端铰接第二连杆6,另一端铰接第三连杆7,
所述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连接支腿16,所述支腿16远离所述第二连杆6的一端为驱动端,并用于连接所述托板15;
所述第三连杆7的另一端铰接第四连杆8,所述第四连杆8的另一端连接支腿16,所述支腿16远离所述第二连杆6的一端为驱动端,并用于连接所述托板15;
所述第二连杆6和所述支腿16之间还铰接有第五连杆9,所述第五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第九连杆13,所述第九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第十连杆14,所述第十连杆14的另一端铰接第六连杆10,所述第六连杆10的另一端铰接在第四连杆8和支腿16之间;
所述第六连杆10的中心铰接有第七连杆11,所述第七连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八连杆12,所述第八连杆12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五连杆9的中心。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5和所述第三连杆7通过铰接轴转动设在所述第一立板4的侧壁;
所述第七连杆11和所述第八连杆12通过铰接轴转动设在所述第一立板4的侧壁;
所述第九连杆13和所述第十连杆14通过铰接轴转动设在所述第一立板4的侧壁;
所述第九连杆13和所述第十连杆14的铰接轴连接电机,并带着所述第九连杆13和所述第十连杆14进行周期性转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九连杆13在转动的时候带着所述第五连杆9进行摆动,所述第五连杆9摆动的时候就会带着所述支腿16和所述支腿16连接的第二连杆6进行摆动;
所述第二连杆6摆动的时候就会带着所述第一连杆5进行摆动;所述第五连杆9在摆动的时候还会带着所述第八连杆12进行摆动;所述第十连杆14在经由电机进行摆动的时候就会带着所述第六连杆10进行摆动,所述第六连杆10进一步带着所述第四连杆8和第四连杆8所连接的支腿16进行摆动,进而实现所述支腿16带着托板15进行摆动,以及实现所述第四连杆8经由第三连杆7进行往复摆动的目的;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5、第三连杆7、第五连杆9、第六连杆10、第七连杆11和第八连杆12均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杆6、第四连杆8和支腿16进行往复摆动的目的;所述第九连杆13和所述第十连杆14均用于实现电机驱动后带着进行摆动,从而实现驱动整个连杆组进行运动的目的,进而实现利用连杆组驱动托板15进行往复活动,进一步利用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的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托板15带着pcb板进行运输的目的;
所述第二连杆6和所述第四连杆8所连接的支腿16分别为交替的上下和左右运动,从而利用交替上下左右的运动使得托板15带着pcb板进行运动的目的。所述托板15用于拖动所述pcb板的一面设有防滑层和吸盘,所述防滑层用于防止pcb板在移动过程中出现位移的情况,所述吸盘通过真空泵进行吸附,进一步使得pcb板能够牢牢地吸附在所述托板15上,从而减少托板15在运输过程中pcb板出现松脱的情况;由于所述连杆组为间歇的对pcb板进行周期性位移,因此大大减少了传统使用皮带对pcb板传送过程中出现拥堵的情况;从而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贴片失败的情况,进一步减少因拥堵造成pcb板在贴片机本体1内部出现折断或损坏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板1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杆35,两个所述连接杆35为一组并分别连接在横架18的两端,所述横架18的其中一侧设有第二立板17,
两个所述横架18之间设置有倒料机构,所述倒料机构用于将工件37进行转运。
所述横架18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角片33,所述第三角片33用于铰接所述倒料机构;
所述倒料机构包括:第一铰接杆20、第二铰接杆28和第三铰接杆29,
所述第一铰接杆20与第三铰接杆29的中心相互连接并形成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设有两组,并分别与其中一个横架18相互连接;
所述三铰接杆的中心位置通过第一铰接轴19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角片33上,两个所述t型结构的第三铰接杆29之间分别铰接第一铰接轴19,所述第一铰接轴19上转动连接驱动杆34,所述驱动杆3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器31;
所述第三铰接杆29的另一端分别铰接第二铰接杆28,
两个所述t型结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0远离所述第三铰接杆29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二铰接轴21的两端,所述第二铰接轴21上转动连接第一角片30,所述第一角片30上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器22,所述第一驱动器22的驱动杆34连接铰接环24,所述铰接环24转动设在第三铰接轴23上,所述第三铰接轴2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l杆25的其中一端,各所述l杆25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四铰接轴26的两端,所述l杆25远离第三铰接轴23的一端还转动连接第二铰接杆28;
所述第二铰接杆28远离所述l杆25的一端转动连接推料板27,所述第二铰接杆28远离所述第三铰接杆29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料杆,
所述第二立板17远离所述横架18的一端侧壁间隔设有第二角片32,所述第二角片32之间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器22。
所述第一驱动器22和所述第二驱动器31分别设为直线驱动器,一个所述l杆25和一个所述t型结构为一组的间隔设在同一个横架18上,两个横架18上的所述l杆25和所述t型结构为对称设置。
该实施例中,所述倒料机构主要设置在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出料端,当所述贴片机贴完之后,并经由固定胶进行固定后,经由所述pcb板输送机构2传送出贴片机本体1,当完全传输出来后,经由末端设置的倒料机构将固定好芯片的pcb板进行倾倒至下一个工序的输料机构上,从而实现在传送pcb板的时候不会因为传统推杆机构出现故障造成不能出料的情况;
具体工作时,所述第二驱动器31能够带着所述驱动杆34进行活动,所述驱动杆34活动的时候就会实现所述第一铰接轴19带着所述t型结构进行摆动,所述t型结构在摆动的时候就会进一步通过所述第一铰接杆20带着所述第二驱动器31和第二驱动器31所连接的驱动杆34进行推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驱动器31连接的驱动杆34经由第三铰接轴23带着l杆25进行摆动,从而实现所述l杆25和所述t型结构分别通过第二铰接杆28带着所述推料板27进行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所述推料板27能够与下一个工序的输料机构进行找平,或者是高于所述下一个工序的输料机构;从而实现对pcb板进行转运的目的;
当所述推料板27上的工件37不易落入下一个工序的输料机构时,启动所述第一驱动器22,所述第一驱动器22的驱动杆34就会推动所述第三铰接轴23向左移动,进而实现所述l杆25经由铰接轴在所述第三角片33上摆动,进而实现所述l杆25的另一端带着所述第二铰接杆28往左侧摆动,由于所述第二铰接杆28和所述推料板27为铰接设置,因此所述推料板27靠近所述第二铰接杆28的一端就会下沉,从而实现推料板27上的pcb板向下一个工序的输料机构进行滑动,进而实现顺利输料的目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贴片机本体(1)和pcb板输送机构(2),
所述pcb板输送机构(2)通过支架(3)架设在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内部,且所述pcb板输送机构(2)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贴片机本体(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输送机构(2)包括连杆组、托板(15)和第一立板(4),所述第一立板(4)设有两组,并对称且间隔的架设在所述支架(3)的上顶面;
所述第一立板(4)相对的一面分别设有连杆组,所述连杆组设有多个驱动端,各所述驱动端分别连接托板(15),各所述托板(15)用于将pcb板进行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和第三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5)的其中一端铰接第二连杆(6),另一端铰接第三连杆(7),
所述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连接支腿(16),所述支腿(16)远离所述第二连杆(6)的一端为驱动端,并用于连接所述托板(15);
所述第三连杆(7)的另一端铰接第四连杆(8),所述第四连杆(8)的另一端连接支腿(16),所述支腿(16)远离所述第二连杆(6)的一端为驱动端,并用于连接所述托板(15);
所述第二连杆(6)和所述支腿(16)之间还铰接有第五连杆(9),所述第五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第九连杆(13),所述第九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第十连杆(14),所述第十连杆(14)的另一端铰接第六连杆(10),所述第六连杆(10)的另一端铰接在第四连杆(8)和支腿(16)之间;
所述第六连杆(10)的中心铰接有第七连杆(11),所述第七连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八连杆(12),所述第八连杆(12)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五连杆(9)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至少设有四组,并一一对称的设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4)的侧壁,所述第一立板(4)的两侧设有三角结构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连接所述连杆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4)远离所述支架(3)的一端设有卡块(36),所述卡块(36)位于所述连杆组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一立板(4)之间的卡块(36)共同形成活动槽(38),所述活动槽(38)用于工件(37)往复运动,所述托板(15)位于所述两个卡块(36)之间通过所述连杆组驱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杆(35),两个所述连接杆(35)为一组并分别连接在横架(18)的两端,所述横架(18)的其中一侧设有第二立板(17),
两个所述横架(18)之间设置有倒料机构,所述倒料机构用于将工件(37)进行转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架(18)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角片(33),所述第三角片(33)用于铰接所述倒料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料机构包括:第一铰接杆(20)、第二铰接杆(28)和第三铰接杆(29),
所述第一铰接杆(20)与第三铰接杆(29)的中心相互连接并形成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设有两组,并分别与其中一个横架(18)相互连接;
所述三铰接杆的中心位置通过第一铰接轴(19)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角片(33)上,两个所述t型结构的第三铰接杆(29)之间分别铰接第一铰接轴(19),所述第一铰接轴(19)上转动连接驱动杆(34),所述驱动杆(3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器(31);
所述第三铰接杆(29)的另一端分别铰接第二铰接杆(28),
两个所述t型结构的所述第一铰接杆(20)远离所述第三铰接杆(29)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二铰接轴(21)的两端,所述第二铰接轴(21)上转动连接第一角片(30),所述第一角片(30)上固定连接第一驱动器(22),所述第一驱动器(22)的驱动杆(34)连接铰接环(24),所述铰接环(24)转动设在第三铰接轴(23)上,所述第三铰接轴(2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l杆(25)的其中一端,各所述l杆(25)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四铰接轴(26)的两端,所述l杆(25)远离第三铰接轴(23)的一端还转动连接第二铰接杆(28);
所述第二铰接杆(28)远离所述l杆(25)的一端转动连接推料板(27),所述第二铰接杆(28)远离所述第三铰接杆(29)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料杆,
所述第二立板(17)远离所述横架(18)的一端侧壁间隔设有第二角片(32),所述第二角片(32)之间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器(2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22)和所述第二驱动器(31)分别设为直线驱动器,一个所述l杆(25)和一个所述t型结构为一组的间隔设在同一个横架(18)上,两个横架(18)上的所述l杆(25)和所述t型结构为对称设置。
10.一种半导体贴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贴片机输送机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