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姜幼苗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姜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株高0.5-1米;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无柄;叶舌膜质。总花梗长达25厘米;穗状花序球果状;苞片卵形,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厘米;花冠黄绿色,裂片披针形;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
根茎供药用,鲜品或干品可作烹调配料或制成酱菜、糖姜。茎、叶、根茎均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食品、饮料及化妆品香料中;夏天根茎基部变成红色可收获嫩姜,不采收继续生长,让叶子变黄,根块肥大,11月前后便可收获黄姜。
专利公开号cn109511543a公开了一种植物培育柜,包括柜体、水循环系统和光源升降装置,所述柜体包括框型支架、前门、侧门、后门、顶板和底板,其中框型支架设有托架,托架的上面放置有托盘,托盘设有培养槽;水循环系统通过注水管将水箱中的液体注入培养槽中;植物培育柜还设有可升降的光源。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的植物培育柜,密闭的设计可为植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培育柜内设有可升降的光源,使植物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得到最佳的光照效果,培育柜内还设有二氧化碳生成装置,可为植物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培育柜还配备有自动恒温控制的冷水系统,使植物根部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进一步为植物提供绝佳的生长环境。
现有的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存在缺陷包括:生姜幼苗培育时受空间影响使得培育的效率低的问题,以及培育时对生姜幼苗浇水不充分、施肥不均匀导致生长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及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
如何解决现有方案中生姜幼苗培育时受空间影响使得培育的效率低的问题,以及培育时对生姜幼苗浇水不充分施肥不均匀导致生长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装置本体、第一培育板、第二培育板和第三培育板,所述第一培育板、第二培育板和第三培育板均安装在培育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培育板安装在第一培育板和第三培育板之间,所述第一培育板安装在第三培育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培育板、第二培育板和第三培育板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培育机构,所述培育机构包含连接座、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第一导料板和第二导料板,所述连接座、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第一导料板和第二导料板均设置在培育机构的内部,所述第一收纳槽和第一导料板设置在第一连接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收纳槽和第二导料板设置在第一连接座的另一侧;
所述培育装置本体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柱安装在若干个第二限位柱的上方,所述培育装置本体的内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若干个第三限位柱位于若干个第四限位柱的上方,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上均设置有导水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培育板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提拉块,所述第一培育板的后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通槽,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通槽呈交叉状排列分布,所述第一培育板的两侧靠近后方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培育板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提拉块,所述第二培育板的后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通槽和第三限位槽,若干个所述第三通槽和第三限位槽呈交叉状排列分布,所述第二培育板的两侧均安装有第四限位槽和第二通槽,且第四限位槽位于第二通槽的前方,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上均设置有与导水孔相适配的接水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一限位槽抵接固定,所述第二限位柱与第三限位槽抵接固定,所述第三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槽抵接固定,所述第四限位柱与第四限位槽抵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培育装置本体的上端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均安装有导水座,所述导水座与连接座相贯通,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包含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三隔离板、第四隔离板和第五隔离板,所述第三隔离板位于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以及第四隔离板和第五隔离板之间,所述第一隔离板位于第二隔离板的上端,所述第四隔离板安装在第五隔离板的上端,所述第二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一隔离孔,所述第三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二隔离孔,所述第四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三隔离孔,且第一隔离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隔离孔的孔径,第二隔离孔的孔径大于第三隔离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隔离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有拉伸块,所述拉伸块为空心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培育机构的内部靠近底端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端与第一导料板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料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导料板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底板,所述培育机构的内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与隔离机构之间连接有固定管,所述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滑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导料板和第二导料板的侧面靠近上方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连接绳远离拉伸块的一端贯穿于第一隔离板、固定管和挡块与第二固定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培育装置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设置在第二透气孔的上方,所述培育机构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培育底板,所述第三培育板的后端和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第四通槽。
一种生姜幼苗培育方法,该生姜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培育基质和待培育的姜芽安装在培育机构内的培育底板上依次将第一培育板、第二培育板和第三培育板上若干个培育机构均栽插上姜芽后,将第三培育板通过后端以及两侧的若干个第四通槽,依次通过培育装置本体内表面若干个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使得第三培育板下移至培育装置本体的内部底端位置,将第二培育板通过后端的以及两侧的第三通槽和第二通槽依次穿过若干个第一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使得第二培育板通过若干个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分别与若干个第二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抵接固定;
步骤二:将第一培育板通过若干个第一限位槽以及两侧的第二限位槽分别与若干个第一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抵接固定,分别将水通过若干个导水座注入至培育机构的内部,水流通过导水座进入至连接座内,水流在连接座内流淌并堆积,堆积的水流漫过第五隔离板后,通过第四隔离板上的第三隔离孔向第一收纳槽内流淌,水流在连接座内继续流淌并堆积,使得拉伸块上升;
步骤三:拉伸块上升后连接绳变得松散,堆积的水流通过第三隔离板上的第二隔离孔和第二隔离板上的第一隔离孔向第一收纳槽内流淌,第一收纳槽内的水流对第一导料板进行挤压,第一导料板向远离第一收纳槽的一侧转动,并拉动连接绳使其变得紧绷;
步骤四:第一导料板向远离第一收纳槽的一侧转动后,水流通过滑槽和滑板的滑孔向下流淌,对第一导料板下方的培育基质进行浇水。
本发明公开的各个方面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的一方面,通过设置的第一培育板、第二培育板、第三培育板以及若干个培育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对生姜幼苗的培育效率,克服生姜幼苗培育受空间的影响,通过设置的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使得下层的第二培育板和第三培育板上培育的生姜幼苗均能得到与第一培育板相同的培育条件,设置的若干个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第三限位柱和第四限位柱的配合使用,可以将第一培育板、第二培育板、第三培育板进行限位和固定,并且可以通过导水座可以将水流或者营养液进行导流,提高生姜幼苗的培育效果;可以解决生姜幼苗培育时受空间影响使得培育的效率低的缺陷;
本发明公开的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的连接座、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第一导料板和第二导料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将生姜幼苗培育需要的水分或者营养液进行均匀浇灌,克服现有方案中对生姜幼苗培育时浇灌不均匀不充分的问题;水流通过导水座进入至连接座内,水流在连接座内流淌并堆积,堆积的水流漫过第五隔离板后,通过第四隔离板上的第三隔离孔向第一收纳槽内流淌,水流在连接座内继续流淌并堆积,使得拉伸块上升,拉伸块上升后连接绳变得松散,堆积的水流通过第三隔离板上的第二隔离孔和第二隔离板上的第一隔离孔向第一收纳槽内流淌,第一收纳槽内的水流对第一导料板进行挤压,第一导料板向远离第一收纳槽的一侧转动,并拉动连接绳使其变得紧绷,第一导料板向远离第一收纳槽的一侧转动后,水流通过滑槽和滑板的滑孔向下流淌,对第一导料板下方的培育基质进行浇水;可以达到培育时对生姜幼苗浇水充分、施肥均匀提高生姜幼苗培育生长的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中培育装置本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培育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培育板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中培育机构的俯视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中连接座与第一收纳槽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隔离机构的截面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导料板的截面图。
图中:1、培育装置本体;2、第一培育板;3、第二培育板;4、第三培育板;5、导水座;6、第一透气孔;7、第二透气孔;8、培育机构;9、第一提拉块;10、第一限位柱;11、第二限位柱;12、第三限位柱;13、第四限位柱;14、导水孔;15、第一限位槽;16、第一通槽;17、第二提拉块;18、第二限位槽;19、第二通槽;20、第三通槽;21、第三限位槽;22、培育底板;23、连接座;24、第一收纳槽;25、第二收纳槽;26、第一导料板;27、第二导料板;28、隔离机构;2801、第一隔离板;2802、第二隔离板;2803、第三隔离板;2804、第四隔离板;2805、第五隔离板;29、支撑柱;30、连接柱;31、转柱;32、固定柱;33、滑槽;34、滑板;35、限位底板;36、挡块;37、固定管;38、连接绳;39、拉伸块;40、第一固定环;41、第二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装置本体1、第一培育板2、第二培育板3和第三培育板4,所述第一培育板2、第二培育板3和第三培育板4均安装在培育装置本体1的内部,所述第二培育板3安装在第一培育板2和第三培育板4之间,所述第一培育板2安装在第三培育板4的上方,所述第一培育板2、第二培育板3和第三培育板4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培育机构8,所述培育机构8包含连接座23、第一收纳槽24、第二收纳槽25、第一导料板26和第二导料板27,所述连接座23、第一收纳槽24、第二收纳槽25、第一导料板26和第二导料板27均设置在培育机构8的内部,所述第一收纳槽24和第一导料板26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3的一侧,所述第二收纳槽25和第二导料板27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3的另一侧;
所述培育装置本体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柱10和第二限位柱11,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柱10安装在若干个第二限位柱11的上方,所述培育装置本体1的内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三限位柱12和第四限位柱13,若干个第三限位柱12位于若干个第四限位柱13的上方,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柱10、第二限位柱11、第三限位柱12和第四限位柱13上均设置有导水孔14;其中,若干个导水座5与若干个导水孔14之间均安装有连接管,用于将水流或者营养液导流至第一限位柱10、第二限位柱11、第三限位柱12和第四限位柱13中。
所述第一培育板2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提拉块9,所述第一培育板2的后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槽15和第一通槽16,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槽15和第一通槽16呈交叉状排列分布,所述第一培育板2的两侧靠近后方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8,所述第二培育板3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提拉块17,所述第二培育板3的后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通槽20和第三限位槽21,若干个所述第三通槽20和第三限位槽21呈交叉状排列分布,所述第二培育板3的两侧均安装有第四限位槽和第二通槽19,且第四限位槽位于第二通槽19的前方,所述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8和第三限位槽21上均设置有与导水孔14相适配的接水孔。
所述第一限位柱10与第一限位槽15抵接固定,所述第二限位柱11与第三限位槽21抵接固定,所述第三限位柱12与第二限位槽18抵接固定,所述第四限位柱13与第四限位槽抵接固定。
所述培育装置本体1的上端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均安装有导水座5,所述导水座5与连接座23相贯通,所述连接座2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离机构28,所述隔离机构28包含第一隔离板2801、第二隔离板2802、第三隔离板2803、第四隔离板2804和第五隔离板2805,所述第三隔离板2803位于第一隔离板2801和第二隔离板2802以及第四隔离板2804和第五隔离板2805之间,所述第一隔离板2801位于第二隔离板2802的上端,所述第四隔离板2804安装在第五隔离板2805的上端,所述第二隔离板2802上设置有第一隔离孔,所述第三隔离板2803上设置有第二隔离孔,所述第四隔离板2804上设置有第三隔离孔,且第一隔离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隔离孔的孔径,第二隔离孔的孔径大于第三隔离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隔离板280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绳38,所述连接绳38的一端连接有拉伸块39,所述拉伸块39为空心结构。
所述培育机构8的内部靠近底端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9,所述支撑柱29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柱30,所述连接柱30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柱31,所述转柱31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柱32,所述固定柱32的上端与第一导料板26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料板2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滑槽33,所述第一导料板26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滑板34,所述滑板3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底板35,所述培育机构8的内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挡块36,所述挡块36与隔离机构28之间连接有固定管37,所述滑板34上设置有若干个滑孔。
所述第一导料板26和第二导料板27的侧面靠近上方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环40和第二固定环41,所述连接绳38远离拉伸块39的一端贯穿于第一隔离板2801、固定管37和挡块36与第二固定环41相连接;其中,第一固定环40的结构和第二固定环41的结构相同,同样连接有连接绳38和拉伸块39。
所述培育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透气孔6和第二透气孔7,所述第一透气孔6设置在第二透气孔7的上方,所述培育机构8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培育底板22,所述第三培育板4的后端和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第四通槽。
实施例2
一种生姜幼苗培育方法,该生姜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培育基质和待培育的姜芽安装在培育机构8内的培育底板22上依次将第一培育板2、第二培育板3和第三培育板4上若干个培育机构8均栽插上姜芽后,将第三培育板4通过后端以及两侧的若干个第四通槽,依次通过培育装置本体1内表面若干个第一限位柱10、第二限位柱11、第三限位柱12和第四限位柱13,使得第三培育板4下移至培育装置本体1的内部底端位置,将第二培育板3通过后端的以及两侧的第三通槽20和第二通槽19依次穿过若干个第一限位柱10和第三限位柱12,使得第二培育板3通过若干个第三限位槽21和第四限位槽分别与若干个第二限位柱11和第四限位柱13抵接固定;
步骤二:将第一培育板2通过若干个第一限位槽15以及两侧的第二限位槽18分别与若干个第一限位柱10和第三限位柱12抵接固定,分别将水通过若干个导水座5注入至培育机构8的内部,水流通过导水座5进入至连接座23内,水流在连接座23内流淌并堆积,堆积的水流漫过第五隔离板2805后,通过第四隔离板2804上的第三隔离孔向第一收纳槽24内流淌,水流在连接座23内继续流淌并堆积,使得拉伸块39上升;其中,还可以通过导水座5注入营养液进行施肥;
步骤三:拉伸块39上升后连接绳38变得松散,堆积的水流通过第三隔离板2803上的第二隔离孔和第二隔离板2802上的第一隔离孔向第一收纳槽24内流淌,第一收纳槽24内的水流对第一导料板26进行挤压,第一导料板26向远离第一收纳槽24的一侧转动,并拉动连接绳38使其变得紧绷;
步骤四:第一导料板26向远离第一收纳槽24的一侧转动后,水流通过滑槽33和滑板34的滑孔向下流淌,对第一导料板26下方的培育基质进行浇水。
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方面,通过设置的第一培育板2、第二培育板3、第三培育板4以及若干个培育机构8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对生姜幼苗的培育效率,克服生姜幼苗培育受装置体积的影响,通过设置的第一透气孔6和第二透气孔7使得下层的第二培育板3和第三培育板4上培育的生姜幼苗均能得到与第一培育板2相同的培育条件,设置的若干个第一限位柱10、第二限位柱11、第三限位柱12和第四限位柱13的配合使用,可以将第一培育板2、第二培育板3、第三培育板4进行限位和固定,并且可以通过导水座5可以将水流或者营养液进行导流,提高生姜幼苗的培育效果;可以解决生姜幼苗培育时受空间影响使得培育的效率低的缺陷;
本发明公开的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的连接座23、第一收纳槽24、第二收纳槽25、第一导料板26和第二导料板27的配合使用,可以将生姜幼苗培育需要的水分或者营养液进行均匀浇灌,克服现有方案中对生姜幼苗培育时浇灌、施肥不均匀不充分的问题;将水通过若干个导水座5注入至培育机构8的内部,水流通过导水座5进入至连接座23内,水流在连接座23内流淌并堆积,堆积的水流漫过第五隔离板2805后,通过第四隔离板2804上的第三隔离孔向第一收纳槽24内流淌,水流在连接座23内继续流淌并堆积,使得拉伸块39上升,拉伸块39上升后连接绳38变得松散,堆积的水流通过第三隔离板2803上的第二隔离孔和第二隔离板2802上的第一隔离孔向第一收纳槽24内流淌,第一收纳槽24内的水流对第一导料板26进行挤压,第一导料板26向远离第一收纳槽24的一侧转动,并拉动连接绳38使其变得紧绷,第一导料板26向远离第一收纳槽24的一侧转动后,水流通过滑槽33和滑板34的滑孔向下流淌,对第一导料板26下方的培育基质进行浇水;可以达到培育时对生姜幼苗浇水充分、施肥不均匀提高生姜幼苗培育生长的效果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1.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装置本体(1)、第一培育板(2)、第二培育板(3)和第三培育板(4),所述第一培育板(2)、第二培育板(3)和第三培育板(4)均安装在培育装置本体(1)的内部,所述第二培育板(3)安装在第一培育板(2)和第三培育板(4)之间,所述第一培育板(2)安装在第三培育板(4)的上方,所述第一培育板(2)、第二培育板(3)和第三培育板(4)的内部均设置有若干个培育机构(8),所述培育机构(8)包含连接座(23)、第一收纳槽(24)、第二收纳槽(25)、第一导料板(26)和第二导料板(27),所述连接座(23)、第一收纳槽(24)、第二收纳槽(25)、第一导料板(26)和第二导料板(27)均设置在培育机构(8)的内部,所述第一收纳槽(24)和第一导料板(26)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3)的一侧,所述第二收纳槽(25)和第二导料板(27)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3)的另一侧;
所述培育装置本体(1)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柱(10)和第二限位柱(11),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柱(10)安装在若干个第二限位柱(11)的上方,所述培育装置本体(1)的内表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三限位柱(12)和第四限位柱(13),若干个第三限位柱(12)位于若干个第四限位柱(13)的上方,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柱(10)、第二限位柱(11)、第三限位柱(12)和第四限位柱(13)上均设置有导水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育板(2)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提拉块(9),所述第一培育板(2)的后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槽(15)和第一通槽(16),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槽(15)和第一通槽(16)呈交叉状排列分布,所述第一培育板(2)的两侧靠近后方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8),所述第二培育板(3)的上端靠近中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提拉块(17),所述第二培育板(3)的后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通槽(20)和第三限位槽(21),若干个所述第三通槽(20)和第三限位槽(21)呈交叉状排列分布,所述第二培育板(3)的两侧均安装有第四限位槽和第二通槽(19),且第四限位槽位于第二通槽(19)的前方,所述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8)和第三限位槽(21)上均设置有与导水孔(14)相适配的接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10)与第一限位槽(15)抵接固定,所述第二限位柱(11)与第三限位槽(21)抵接固定,所述第三限位柱(12)与第二限位槽(18)抵接固定,所述第四限位柱(13)与第四限位槽抵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装置本体(1)的上端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均安装有导水座(5),所述导水座(5)与连接座(23)相贯通,所述连接座(2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离机构(28),所述隔离机构(28)包含第一隔离板(2801)、第二隔离板(2802)、第三隔离板(2803)、第四隔离板(2804)和第五隔离板(2805),所述第三隔离板(2803)位于第一隔离板(2801)和第二隔离板(2802)以及第四隔离板(2804)和第五隔离板(2805)之间,所述第一隔离板(2801)位于第二隔离板(2802)的上端,所述第四隔离板(2804)安装在第五隔离板(2805)的上端,所述第二隔离板(2802)上设置有第一隔离孔,所述第三隔离板(2803)上设置有第二隔离孔,所述第四隔离板(2804)上设置有第三隔离孔,且第一隔离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隔离孔的孔径,第二隔离孔的孔径大于第三隔离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隔离板(280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连接绳(38),所述连接绳(38)的一端连接有拉伸块(39),所述拉伸块(39)为空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机构(8)的内部靠近底端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9),所述支撑柱(29)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柱(30),所述连接柱(30)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柱(31),所述转柱(31)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柱(32),所述固定柱(32)的上端与第一导料板(26)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料板(2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滑槽(33),所述第一导料板(26)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滑板(34),所述滑板(3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底板(35),所述培育机构(8)的内表面靠近上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挡块(36),所述挡块(36)与隔离机构(28)之间连接有固定管(37),所述滑板(34)上设置有若干个滑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料板(26)和第二导料板(27)的侧面靠近上方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环(40)和第二固定环(41),所述连接绳(38)远离拉伸块(39)的一端贯穿于第一隔离板(2801)、固定管(37)和挡块(36)与第二固定环(4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姜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装置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透气孔(6)和第二透气孔(7),所述第一透气孔(6)设置在第二透气孔(7)的上方,所述培育机构(8)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培育底板(22),所述第三培育板(4)的后端和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第四通槽。
8.一种生姜幼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姜幼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培育基质和待培育的姜苗安装在培育机构(8)内的培育底板(22)上,依次将第一培育板(2)、第二培育板(3)和第三培育板(4)上若干个培育机构(8)均栽插上姜苗后,将第三培育板(4)通过后端以及两侧的若干个第四通槽,依次穿过培育装置本体(1)内表面若干个第一限位柱(10)、第二限位柱(11)、第三限位柱(12)和第四限位柱(13),使得第三培育板(4)下移至培育装置本体(1)的内部底端位置,将第二培育板(3)通过后端的以及两侧的第三通槽(20)和第二通槽(19),依次穿过若干个第一限位柱(10)和第三限位柱(12),使得第二培育板(3)通过若干个第三限位槽(21)和第四限位槽分别与若干个第二限位柱(11)和第四限位柱(13)抵接固定;
步骤二:将第一培育板(2)通过若干个第一限位槽(15)以及两侧的第二限位槽(18)分别与若干个第一限位柱(10)和第三限位柱(12)抵接固定,分别将水通过若干个导水座(5)注入至培育机构(8)的内部,水流通过导水座(5)进入至连接座(23)内,水流在连接座(23)内流淌并堆积,堆积的水流漫过第五隔离板(2805)后,通过第四隔离板(2804)上的第三隔离孔向第一收纳槽(24)内流淌,水流在连接座(23)内继续流淌并堆积,使得拉伸块(39)上升;
步骤三:拉伸块(39)上升后连接绳(38)变得松散,堆积的水流通过第三隔离板(2803)上的第二隔离孔和第二隔离板(2802)上的第一隔离孔向第一收纳槽(24)内流淌,第一收纳槽(24)内的水流对第一导料板(26)进行挤压,第一导料板(26)向远离第一收纳槽(24)的一侧转动,并拉动连接绳(38)使其变得紧绷;
步骤四:第一导料板(26)向远离第一收纳槽(24)的一侧转动后,水流通过滑槽(33)和滑板(34)的滑孔向下流淌,对第一导料板(26)下方的培育基质进行浇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