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牵引式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厢内装载有物料的卡车需要装卸时,通常采用一平台,通过将平台设置于与卡车车厢高度一致,实现卡车车厢与平台的连接,卡车内的物料通过人工搬运或其他动力设备拉至平台上,来实现物料的搬运及装卸。但这种操作方式装卸效率低,平台用途单一,且操作过程存在危险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式动力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卡车装卸物料的方式装卸效率低以及平台用途单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式动力装置,所述牵引式动力装置包括:基座;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活动板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通过机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相对所述支撑板转动,以使所述活动板展开对所述支撑板进行延长或折叠于所述支撑板;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卷扬机和导向组件,所述卷扬机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所述卷扬机的牵引绳通过所述导向组件导向并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活动板所在一端伸出。优选地,所述卷扬机包括驱动件和卷筒,所述牵引绳缠绕在所述卷筒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卷筒转动;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远离所述卷扬机设置,且所述卷筒的转轴及所述第一导向轮的转轴均沿x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底部并位于所述卷扬机和所述第一导向轮之间,且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转轴沿z向设置,所述牵引绳的自由端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导向轮及所述第二导向轮后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活动板所在一端伸出。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三导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从所述支撑板顶部伸出,且所述第三导向轮靠近所述活动板设置,所述第三导向轮的转轴沿y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及所述第三导向轮形成第一导向路径,以使所述牵引绳的自由端能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及所述第三导向轮后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活动板所在一端伸出。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第四导向轮和第五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底部并与所述第二导向轮分设于所述卷筒的两侧,所述第五导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从所述支撑板顶部伸出,且所述第五导向轮靠近所述活动板设置,所述第四导向轮的转轴沿z向设置,所述第五导向轮的转轴沿y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及所述第五导向轮形成第二导向路径,以使所述牵引绳的自由端还能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及所述第五导向轮后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活动板所在一端伸出。优选地,所述卷筒与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沿y向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轮与所述第三导向轮沿x向正对设置;所述第四导向轮与所述第五导向轮沿x向正对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二导向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牵引绳导向的第一导向滚筒,所述第一导向滚筒的转轴沿z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轮与所述第三导向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牵引绳导向的第二导向滚筒,所述第二导向滚筒的转轴沿y向设置;所述第四导向轮与所述第五导向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牵引绳导向的第三导向滚筒,所述第三导向滚筒的转轴沿y向设置。优选地,所述卷筒的筒壁开设有多个沿x向依次布置的走线槽;且/或,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卷筒之间的距离为1.5m~2m。优选地,所述卷扬机包括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沿x向间隔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卷筒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卷扬机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杆沿x向布置并位于所述卷筒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沿z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杆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沿x向布置并位于所述卷筒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沿y向布置,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杆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底部还安装有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靠近所述活动板设置并用于感应所述活动板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杆机构、气囊和充气放气件,所述连杆机构连接所述支撑板及所述活动板,所述充气放气件用于向所述气囊充放气,以通过所述气囊带动所述支撑板升降,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驱动所述活动板展开对所述支撑板进行延长或折叠于所述支撑板。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牵引式动力装置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和动力机构,可快速实现物料的装卸过程,装卸效率高,且该牵引式动力装置集成有支撑功能和牵引功能,功能集成化程度高,用途广,应用范围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中卷扬机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中卷扬机的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中动力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中活动板的展开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中活动板的折叠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基座313卷筒11机架314走线槽20调节机构315安装板21支撑板316第一限位杆211安装耳317第一弹簧22活动板318第二限位杆23驱动组件319第二弹簧231连杆机构32导向组件2311第一推杆321第一导向轮2312第二推杆322第二导向轮2313连接板323第三导向轮2314锁杆324第四导向轮2315锁槽325第五导向轮232气囊326第一导向滚筒233充气放气件327第二导向滚筒30动力机构328第三导向滚筒31卷扬机33感应开关311牵引绳40位置感应器312驱动件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中对“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和图2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和图2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发明提出一种牵引式动力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牵引式动力装置包括基座10、调节机构20和动力机构30,其中,调节机构20包括支撑板21、活动板22和驱动组件23,支撑板21通过机架11安装在基座10上,活动板22与支撑板21的一端铰接,驱动组件23用于驱动活动板22相对支撑板21转动,以使活动板22展开对支撑板21进行延长或折叠于支撑板21;动力机构30包括卷扬机31和导向组件32,卷扬机31安装在基座10上并位于支撑板21下方,卷扬机31的牵引绳311通过导向组件32导向并从支撑板21上活动板22所在一端伸出。本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支撑板21与卡车车厢的高度一致,驱动组件23驱动活动板22相对支撑板21转动,使得活动板22展开,活动板22展开后,可伸入卡车车厢内,从而对支撑板21起到延长作用,使得支撑板21通过活动板22与卡车车厢连接,利于后续装卸过程。在活动板22伸入卡车车厢内后,将卷扬机31的牵引绳311与车厢内待卸物料连接,启动动力机构30,卷扬机31的牵引绳311拉动物料向车厢外移动,并移动至支撑板21上,以将车厢内的物料牵引至车厢外,完成卸货过程。同理,需要装货时,待装物料置于支撑板21上,在活动板22伸入卡车车厢内后,将卷扬机31的牵引绳311与车厢外待装物料连接,启动动力机构30,卷扬机31的牵引绳311则反向拉动物料向车厢内移动,并移动至车厢内,以将车厢外的物料牵引至车厢内,完成装货过程。可以理解地,完成物料的装卸后,卷扬机31的牵引绳311与物料脱离连接,卡车移走,活动板22与卡车车厢脱离,驱动组件23驱动活动板22相对支撑板21转动,以使活动板22折叠于支撑板21上,以使活动板22回到原位。本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通过设置调节机构20和动力机构30,可快速实现物料的装卸过程,装卸效率高,且该牵引式动力装置集成有支撑功能和牵引功能,功能集成化程度高,用途广,应用范围大。具体地,卷扬机31包括驱动件312和卷筒313,牵引绳311缠绕在卷筒313上,驱动件312用于驱动卷筒313转动;导向组件32包括第一导向轮321和第二导向轮322,第一导向轮321安装在基座10上并远离卷扬机31设置,且卷筒313的转轴及第一导向轮321的转轴均沿x向设置,第二导向轮322安装在支撑板21底部并位于卷扬机31和第一导向轮321之间,且第二导向轮322的转轴沿z向设置,牵引绳311的自由端依次绕设于第一导向轮321及第二导向轮322后从支撑板21上活动板22所在一端伸出。本实施例的驱动件31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电机驱动卷筒313旋转,卷筒313则通过牵引绳311拉动物料。本实施例所指的x向即为图1和图2中所示的前后方向,y向即为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z向即为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活动板22铰接于支撑板21的前端,即支撑板21上活动板22所在的一端为前端。为了提高卷筒313卷线的顺畅性,本实施例导向组件32包括第一导向轮321和第二导向轮322,其中,第一导向轮321远离卷扬机31设置,卷筒313的转轴及第一导向轮321的转轴均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二导向轮322则位于卷扬机31和第一导向轮321之间,且第二导向轮322的转轴沿上下方向设置。牵引绳311缠绕在卷筒313上,且牵引绳311的自由端可依次绕设于第一导向轮321及第二导向轮322后从支撑板21的前端伸出,以便于车厢内的物料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轮321和第二导向轮322均对牵引绳311起到导向作用,且第一导向轮321远离卷扬机31设置,使得自卷筒313到第一导向轮321之间牵引绳311的摆幅偏角小,利于牵引绳311整齐地缠绕在卷筒313上,而不会出现乱缠乱卷现象,省略了排线器,简化了卷扬机31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向轮321安装在基座10上并靠近支撑板21的左端设置,而卷扬机31则靠近支撑板21的右端设置,第二导向轮322则位于卷扬机31和第一导向轮321之间,从而可充分利用支撑板21下方的空间,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进一步地,导向组件32还包括第三导向轮323,第三导向轮323安装在支撑板21上并从支撑板21顶部伸出,且所述第三导向轮323靠近活动板22设置,第三导向轮323的转轴沿y向设置,第一导向轮321、第二导向轮322及第三导向轮323形成第一导向路径,以使牵引绳311的自由端能依次绕设于第一导向轮321、第二导向轮322及第三导向轮323后从支撑板21上活动板22所在一端伸出。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向轮323靠近支撑板21的前端设置,且第三导向轮323的转轴沿y向设置,对牵引绳311起到导向作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导向路径,使得牵引绳311的自由端先绕设于第一导向轮321上,具体地,从第一导向轮321的底部绕设于第一导向轮321的顶部,实现一次换向,接着,再从第一导向轮321的顶部延伸出并从第二导向轮322的后部绕设于第二导向轮322的前部,实现二次换向,最后从第二导向轮322的前部延伸出并从第三导向轮323的顶部伸出支撑板21与车厢内物料连接,实现对物料的前后拉动,完成快速装卸过程。本实施例由第一导向轮321、第二导向轮322以及第三导向轮323形成第一导向路径以引导卷扬机31的钢丝绳沿第一导向路径走线,简单方便,提高对物料牵引的顺畅性。更进一步地,导向组件32还包括第四导向轮324和第五导向轮325,第四导向轮324安装在支撑板21底部并与第二导向轮322分设于卷筒313的两侧,第五导向轮325安装在支撑板21上并从支撑板21顶部伸出,且第五导向轮325靠近活动板22设置,第四导向轮324的转轴沿z向设置,第五导向轮325的转轴沿y向设置,第一导向轮321、第四导向轮324及第五导向轮325形成第二导向路径,以使牵引绳311的自由端还能依次绕设于第一导向轮321、第四导向轮324及第五导向轮325后从支撑板21上活动板22所在一端伸出。如图2所示,第二导向轮322和第四导向轮324分设于卷筒313的左右两侧,其中,第五导向轮325靠近支撑板21的前端设置,且第五导向轮325的转轴沿y向设置,对牵引绳311起到导向作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导向路径,使得牵引绳311的自由端先绕设于第一导向轮321上,具体地,从第一导向轮321的底部绕设于第一导向轮321的顶部,实现一次换向,接着,再从第一导向轮321的顶部延伸出并从第四导向轮324的后部绕设于第四导向轮324的前部,实现二次换向,最后从第四导向轮324的前部延伸出并从第五导向轮325的顶部伸出支撑板21与车厢内物料连接,实现对物料的前后拉动,完成快速装卸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卷扬机31牵引绳311的走线可择一选择第一导向路径和第二导向路径,即,卷扬机31的牵引绳311可选择第一导向路径实现对物料的前后拉动,也选择第二导向路径实现对物料的前后拉动,以使得牵引式动力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牵引绳311的走线路径,灵活方便。本实施例的卷筒313与第一导向轮321、第二导向轮322、第四导向轮324沿y向正对设置;第二导向轮322与第三导向轮323沿x向正对设置;第四导向轮324与第五导向轮325沿x向正对设置,使得牵引绳311在两个导向轮之间可几乎呈直线形式走线,且两个导向轮之间的走线路径最短,结构设计合理,利于实现物料的装卸。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轮321与第二导向轮32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牵引绳311导向的第一导向滚筒326,第一导向滚筒326的转轴沿z向设置;第二导向轮322与第三导向轮323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牵引绳311导向的第二导向滚筒327,第二导向滚筒327的转轴沿y向设置;第四导向轮324与第五导向轮325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牵引绳311导向的第三导向滚筒328,第三导向滚筒328的转轴沿y向设置。第一导向滚筒326设置于第一导向轮321与第二导向轮322之间,第二导向滚筒327设置于第二导向轮322与第三导向轮323之间,以使第一导向滚筒326及第二导向滚筒327对第一导向路径的牵引绳311进行导向,利于牵引绳311顺利走线;第三导向滚筒328设置于第四导向轮324与第五导向轮325之间,以使第一导向滚筒326及第三导向滚筒328对第二导向路径的牵引绳311进行导向,利于牵引绳311顺利走线。本实施例中,卷筒313的筒壁开设有多个沿x向依次布置的走线槽314,且/或,且第一导向轮321与卷筒313之间的距离为1.5m~2m。如图5所示,卷筒313的筒壁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的走线槽314,走线槽314呈环形,环绕于卷筒313外周,走线槽314的形状与牵引绳311的形状匹配,利于牵引绳311整齐地缠绕在卷筒313上,而不会出现乱缠乱卷现象。并且,为了使得自卷筒313到第一导向轮321之间牵引绳311的摆幅偏角最小化,可将第一导向轮321与卷筒313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5m~2m。本实施例的牵引绳311可采用强度较好的钢丝绳。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卷扬机31包括两个安装板315,两个安装板315沿x向间隔安装在基座10上,卷筒313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安装在两个安装板315上;卷扬机31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316和第一弹簧317,第一限位杆316沿x向布置并位于卷筒313的下方,第一弹簧317沿z向布置,且第一弹簧317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杆316连接,第一弹簧317的另一端与安装板315连接;第二限位杆318沿x向布置并位于卷筒313的一侧,第二弹簧319沿y向布置,且第二弹簧319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杆318连接,第二弹簧319的另一端与安装板315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限位杆316位于卷筒313的下方,且通过第一弹簧317的弹性作用,在z向方向上对卷筒313进行限位,使得卷筒313上的牵引绳311可稳定地在走线槽314内运行,进一步地,第二限位杆318位于卷筒313的左侧,且通过第二弹簧319的弹性作用,在y方向上对卷筒313进行限位,进一步使得卷筒313上的牵引绳311可稳定地在走线槽314内运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可分别从z方向和y方向对卷筒313进行限位,提高牵引绳311可稳定地在走线槽314内运行的可靠性,避免出现乱缠乱卷现象。并且,由于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的作用,可增加对卷筒313的压力,消除牵引绳311拉动时引起的卷筒313惯性。在一实施例中,可在第一限位杆316上设置感应开关33,感应开关33可感应牵引绳311的位置,防止牵引绳311被全部拉出卷筒313。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1底部还安装有位置感应器40,位置感应器40靠近活动板22设置并用于感应活动板22的位置。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牵引式动力装置可电连接有控制系统,位置感应器40可感应活动板22的位置,装卸完物料后,驱动组件23驱动活动板22折叠于支撑板21上,位置感应器40将感应到的活动板22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判断活动板22是否折叠到位,当到位后,则提示操作者可将装卸完物料的卡车移走,从而避免在物料未完全装卸到位前就将卡车移开而造成安全隐患,安全性高。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活动板22展开时,可与支撑板2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活动板22折叠时,可与支撑板21呈垂直设置,设计合理。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3位于支撑板21的下方,驱动组件23包括连杆机构231、气囊232和充气放气件233,连杆机构231连接支撑板21及活动板22,充气放气件233用于向气囊232充放气,以通过气囊232带动支撑板21升降,并通过连杆机构231驱动活动板22展开对支撑板21进行延长或折叠于支撑板21。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23位于支撑板21的下方,结构紧凑,避免空间浪费。充气放气件23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风机,风机可对气囊232进行充放气。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连杆机构231包括第一推杆2311、第二推杆2312和连接板2313,其中,第一推杆2311的第一端与机架11铰接,第一推杆2311上靠近其第二端的位置与支撑板21底部的安装耳211铰接,连接板2313的一端与第一推杆2311铰接,连接板2313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杆2312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推杆2312的第二端与活动板22铰接;连接板2313上设置有一锁杆2314,第一推杆2311上靠近锁杆2314的位置开设有锁槽2315。牵引式动力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充气放气件233对气囊232进行一次充气,气囊232胀起并驱动支撑板21进行一次上升,使得锁杆2314划进锁槽2315内,实现锁附,接着,充气放气件233对气囊232进行一次放气,气囊232收缩并驱动支撑板21进行一次下降,连杆机构231与支撑板21联动动作,第二推杆2312可在支撑板21一次下降的过程中向前推动活动板22,以使活动板22相对支撑板21向上转动,实现活动板22的展开,如图7所示。使用完毕后,充气放气件233对气囊232进行二次充气,气囊232胀起并驱动支撑板21进行二次上升,使得锁杆2314脱离锁槽2315,实现解锁,接着,充气放气件233对气囊232进行二次放气,气囊232收缩并驱动支撑板21进行二次下降,连杆机构231与支撑板21联动动作,第二推杆2312可在支撑板21二次下降的过程中向后拉动活动板22,以使活动板22相对支撑板21向下转动,实现活动板22的折叠,如图8所示,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牵引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式动力装置包括:
基座;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活动板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通过机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相对所述支撑板转动,以使所述活动板展开对所述支撑板进行延长或折叠于所述支撑板;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卷扬机和导向组件,所述卷扬机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所述卷扬机的牵引绳通过所述导向组件导向并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活动板所在一端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包括驱动件和卷筒,所述牵引绳缠绕在所述卷筒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卷筒转动;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远离所述卷扬机设置,且所述卷筒的转轴及所述第一导向轮的转轴均沿x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底部并位于所述卷扬机和所述第一导向轮之间,且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转轴沿z向设置,所述牵引绳的自由端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导向轮及所述第二导向轮后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活动板所在一端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第三导向轮,所述第三导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从所述支撑板顶部伸出,且所述第三导向轮靠近所述活动板设置,所述第三导向轮的转轴沿y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及所述第三导向轮形成第一导向路径,以使所述牵引绳的自由端能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及所述第三导向轮后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活动板所在一端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第四导向轮和第五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底部并与所述第二导向轮分设于所述卷筒的两侧,所述第五导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从所述支撑板顶部伸出,且所述第五导向轮靠近所述活动板设置,所述第四导向轮的转轴沿z向设置,所述第五导向轮的转轴沿y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及所述第五导向轮形成第二导向路径,以使所述牵引绳的自由端还能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及所述第五导向轮后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活动板所在一端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与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沿y向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轮与所述第三导向轮沿x向正对设置;所述第四导向轮与所述第五导向轮沿x向正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二导向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牵引绳导向的第一导向滚筒,所述第一导向滚筒的转轴沿z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轮与所述第三导向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牵引绳导向的第二导向滚筒,所述第二导向滚筒的转轴沿y向设置;所述第四导向轮与所述第五导向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牵引绳导向的第三导向滚筒,所述第三导向滚筒的转轴沿y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的筒壁开设有多个沿x向依次布置的走线槽;且/或,
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卷筒之间的距离为1.5m~2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引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包括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沿x向间隔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卷筒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卷扬机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杆沿x向布置并位于所述卷筒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沿z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杆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沿x向布置并位于所述卷筒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沿y向布置,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杆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底部还安装有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靠近所述活动板设置并用于感应所述活动板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杆机构、气囊和充气放气件,所述连杆机构连接所述支撑板及所述活动板,所述充气放气件用于向所述气囊充放气,以通过所述气囊带动所述支撑板升降,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驱动所述活动板展开对所述支撑板进行延长或折叠于所述支撑板。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牵引式动力装置,包括:基座;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活动板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通过机架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支撑板的一端铰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相对所述支撑板转动,以使所述活动板展开对所述支撑板进行延长或折叠于所述支撑板;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卷扬机和导向组件,所述卷扬机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所述卷扬机的牵引绳通过所述导向组件导向并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活动板所在一端伸出。该牵引式动力装置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和动力机构,可快速实现物料的装卸过程,装卸效率高,且该牵引式动力装置集成有支撑功能和牵引功能,功能集成化程度高,用途广。
技术研发人员:曹英;龙建维;徐欣;梁兆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3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