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80


    本发明属于农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温室结构,具有建设成本低、节能效果好等特点,截止2013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350万公顷,其中日光温室达88万公顷,占设施总面积的

    25%,在石化能源价格攀升、环境保护日趋严格的背景下,日光温室已成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突破资源瓶颈制约、保持冬季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随着各地菜篮子工程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日光温室的建设将会达到空前的规模。

    但是,目前我国的日光温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冬季蓄热保温性能有待提高。日光温室的覆盖材料主要是单层农膜,保温被或草帘成为夜间保温的主要手段。保温被或草帘通过卷铺机构直接覆盖在棚膜上,由于保温被的搭接多为栓绳系扣,容易出现搭接不严的情况;另外保温被多为毛毡或轻质发泡材料,夜间大风容易吹起盖在棚膜上的保温被,造成室内热量较多散失,降低了保温被的保温效果。②现有日光温室主要用于冬季生产,由于不具备遮阳降温等设施,不耐高温的作物越夏栽培成为困扰农户的难题,在7至8月的高温季节只能“休棚”,高效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周年或长季节生产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③现有日光温室顶通风口多为手动扒缝,刮风下雨的天气不能使用;冬季多被保温被或草帘盖住,需要排湿换气时也使用不便,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掺杂锌元素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活性以及新骨诱导能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

    包括蓄热保温墙体及温室骨架两部分,所述蓄热保温墙体在结构上呈东西走向,东西长75~85,南北跨度8.5~9.5米,西侧墙和东侧墙为蓄热保温墙体,所述西侧墙和东侧墙之间设置有外层棚和内层棚,所述外层棚包括由若干个外拱梁并排分布构成的外拱架,所述外拱架的外侧覆盖有外覆盖膜,所述外拱架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外拱拉杆,所述内层棚包括由若干个内拱梁并排构成的内拱架,所述内拱架外侧覆盖有内覆盖膜,所述内拱架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内拱拉杆,所述内拱架的内侧还设置有多个喷洒系统,所述喷洒系统与输液管连接,所述外拱架与内拱架之间的高点处设置有内层保温被,所述内层保温被卷绕至卷轴上,所述卷轴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左墙体上,其另一端与固定于右墙体上的卷帘电机连接,所述内层保温被靠卷帘电机及拉绳旋转升降。

    优选的,所述外拱架的后墙面的底部与埋入地面下40~50cm的预埋件或地圈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拱架的上端固定于后墙面上,其下端与埋入地面下40~50cm的预埋件或地圈梁相连接,与外拱架的后墙面底部平齐。

    优选的,所述外层棚的前屋面的高点处预留60~80cm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覆盖有风口棚膜。

    优选的,所述喷洒系统包括中心轴、球绞盘和转盘,所述中心轴为一空心圆柱杆,所述中心轴上端与球绞盘活动连接,其下端设置有套杯,所述套杯的上表面与转盘接触,所述转盘为一圆环结构,所述转盘的内环面与转轴外壁上的齿牙啮合,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中心轴活动连接,所述套杯内侧底部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键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转轴上设置的从动轮啮合;

    所述转盘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浇灌筒,所述环形浇灌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浇灌孔,所述环形浇灌筒的上方设置环形支撑板和环形盖板,所述环形支撑板和环形盖板的内环面与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支撑板和环形盖板之间设置有储液仓,所述储液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环形浇灌筒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储液仓贯通的进液口,所述中心轴内部设置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包括两个管口,其中一个管口贯穿中心轴侧壁延伸至储液仓内,另一个管口则从中心轴侧壁贯穿至其外侧并与输液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液仓为由内环、外环和环形支撑板和环形盖板密封连接形成的环形筒结构,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环形支撑板上,所述环形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浇灌筒上表面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一安装槽,每个第一安装槽内均安装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裸露部分位于第一环形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为沿着环形浇灌筒上环面环向分布的环形口,所述出液口设置有多个且沿着环形支撑板的环向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套杯的上表面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珠,所述转盘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滑槽,所述第二滚珠裸露部分位于第二环形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转轴的两端,其中,位于转轴上端的轴承的上方和位于转轴下端的轴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与中心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形盖板、外环、环形支撑板、环形浇灌筒、转盘以及套杯的外侧壁齐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双层保温日光温室,较传统相同结构单层日光温室相比,在寒冷季节夜间保温效果显著。这是由于双层棚膜和之间较稳定的空气层,使得温室密闭性能提高、传热系数降低,降低了热量的传导能力,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散失。双层膜覆盖日光温室夜间温度高于传统日光温室,结构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可以较传统相同结构单层日光温室延后揭开或盖上内层保温被。双层保温温室之间较稳定的空气层又可以起到降温的缓冲作用,可以较传统相同结构单层日光温室延后揭开内层保温被0.5~1.0小时,延后盖上内层保温被0.5~1.0小时,增强温室蓄热能力,减少温室内热能散失,同时延长了室内作物光合作用的时间,促进作物生长。在光照充足的白天,内层棚膜向上卷起,紧靠外层棚膜采光,最大限度获得太阳光的能量进行蓄热。

    本发明双层保温日光温室的内拱架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喷洒系统,该喷洒系统通过输液管可与蓄水池或农药罐相连,包括中心轴、球绞盘和转盘,转盘通过转轴与中心轴连接,转轴上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电机驱动其键连接的主动轮提供动力,带动位于转盘上的环形浇灌筒随着转盘旋转,将环形浇灌筒内的水或农药进行喷洒,自动化程度高,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灌溉或施药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为内层保温被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喷洒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套杯的俯视图;

    图6为转盘的仰视图;

    图7为环形浇灌筒的俯视图;

    图8为环形支撑板的仰视图。

    1-西侧墙;2-东侧墙;3-外拱梁;4-内拱梁;5-外拱拉杆;6--卷轴;7-内拱拉杆;8-地面;9-喷洒系统;901-球绞盘;902-中心轴;903-套杯;904-转轴;905-主动轮;906-主动轮;907-电机;908-转盘;909-环形浇灌筒;910-进液口;911-环形支撑板;912-环形盖板;913-储液仓;914-外环;915-内环;916-出液口;917-注液管;918-浇灌孔;919-齿牙;920-轴承;921-垫块;922-第一滚珠;923-第二滚珠;924-第一安装槽;925-第一环形滑槽;926-第二安装槽;927-第二环形滑槽;10-输液管;11-内层保温被;12-镀铝膜;13-活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具体提供了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如图1~2所示,包括蓄热保温墙体及温室骨架两部分,所述蓄热保温墙体在结构上呈东西走向,东西长80m,南北跨度9米,西侧墙1和东侧墙2为蓄热保温墙体,所述西侧墙1和东侧墙2之间设置有外层棚和内层棚,所述东侧墙2上设置有活动门13,所述外层棚包括由若干个外拱梁3并排分布构成的外拱架,所述外拱架的外侧覆盖有外覆盖膜,所述外拱架3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外拱拉杆5,所述内层棚包括由若干个内拱梁4并排构成的内拱架,所述内拱架外侧覆盖有内覆盖膜,所述内拱架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内拱拉杆7,所述内拱架的内侧还设置有多个喷洒系统9,所述喷洒系统9与输液管10连接,所述外拱架与内拱架之间的高点处设置有内层保温被11,所述内层保温被11卷绕至卷轴上,所述卷轴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左墙体上,其另一端与固定于右墙体上的卷帘电机连接,所述内层保温被靠卷帘电机及拉绳旋转起降。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构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拱架的后墙面的底部与埋入地面8下40~50cm的预埋件或地圈梁相连接。所述的内拱架的上端固定于后墙面上,其连接处进行强化,其下端与埋入地面8下40~50cm的预埋件或地圈梁相连接,与外拱架的后墙面底部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拱梁与内拱梁为平行设置,之间垂直间距为30cm。相邻两个外拱梁之间的间距为90cm,外拱梁内侧位于斜面上的外拱拉杆设置有5-6道,其后侧面上的外拱拉杆设置更密,以提高外拱架后侧面的稳定性。相邻两个内拱梁的间距为1.8m,其内侧面的内拱拉杆设置有4道,外拱拉杆和内拱拉杆均为内接方式。上述所述的外拱梁和内拱梁均采用70mm×30mm椭圆型热镀锌全钢骨架结构。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层保温被11的厚度为0.5~1cm。内层保温被11中的棉被需选择不吸湿、且不能用防水材料。其内面设置的镀铝膜12需打孔,其孔密度为30cm×30cm~40cm×40cm,孔直径为5mm。

    在本实施例中,喷洒系统9设置于内拱梁4上,且每根内拱梁4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两个内拱梁4上设置的喷洒系统9之间彼此错开,避免位于同一轴线上,保证喷洒面覆盖更广。

    在本实施例中,卷帘电机采用单侧摇臂式卷帘电机,卷帘电机的功率为1500~2000w,卷起内层保温被需7~8min。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棚的前屋面的高点处预留60~80cm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覆盖有风口棚膜,所述风口棚膜宽2.5m,两端固定于温室两侧墙体上,后端固定于后墙面上。

    如图4-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喷洒系统9包括中心轴902、球绞盘901和转盘908,所述中心轴902为一空心圆柱杆,所述中心轴902上端与球绞盘901活动连接,所述球绞盘901通过固定座与上方内拱梁4连接,其下端设置有套杯903,所述套杯903的上表面与转盘908接触,所述转盘908为一圆环结构,所述转盘908的内环面与转轴904外壁上的齿牙919啮合,所述转轴904通过轴承920与中心轴902活动连接,所述套杯903内侧底部上设置有电机907,所述电机907的输出轴键连接有主动轮906,所述主动轮906与转轴904上设置的从动轮905啮合。

    所述转盘908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浇灌筒909,所述环形浇灌筒90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浇灌孔918,所述环形浇灌筒909的上方设置环形支撑板911和环形盖板912,所述环形支撑板911和环形盖板912的内环面与中心轴902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支撑板911和环形盖板912之间设置有储液仓913,所述储液仓913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916,所述环形浇灌筒909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储液仓913贯通的进液口910,所述中心轴902内部设置有注液管917,所述注液管917包括两个管口,其中一个管口贯穿中心轴902侧壁延伸至储液仓913内,另一个管口则从中心轴902侧壁贯穿至其外侧并与输液管10连接。

    其中,所述的电机907为转盘908和环形浇灌筒909的旋转提供动力,所述的从动轮905用于电机907旋转传递给转盘908和环形浇灌筒909。所述的注液管917用于将输液管10内的水或农药输送至储液仓913内,储液仓913用于暂时存储用于喷洒的水或农药,所述的环形浇灌筒909用于水或农药穿过浇灌孔918对农作物进行浇灌。

    其中,所述的储液仓913为由内环914、外环915和环形支撑板911和环形盖板912密封连接形成的环形筒结构,所述出液口916设置于环形支撑板911上,所述环形支撑板91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滑槽925,所述环形浇灌筒909上表面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一安装槽924,每个第一安装槽924内均安装有第一滚珠922,所述第一滚珠922裸露部分位于第一环形滑槽925内。在本实施例中储液仓913的环径大于环形浇灌筒909的环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盖板912、外环914、环形支撑板911、环形浇灌筒909、转盘908以及套杯903的外侧壁齐平,在提高喷洒系统整体结构的美观性的同时,还可提高环形浇灌筒的浇灌范围。

    所述进液口910为沿着环形浇灌筒909上环面环向分布的环形口,所述出液口916设置有多个且沿着环形支撑板911的环向等间距分布。且环形支撑板911上的出液口916内孔小于进液口910的环径。

    为了减少转盘908转动时的阻力,在套杯903的上表面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二安装槽926,所述第二安装槽926内设置有第二滚珠923,所述转盘908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滑槽927,所述第二滚珠923裸露部分位于第二环形滑槽927内。从而实现转盘908与套杯903滑动接触。

    所述轴承920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转轴904的两端,其中,位于转轴904上端的轴承920的上方和位于转轴904下端的轴承920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垫块921,所述垫块921与中心轴902固定连接。

    进行灌溉时,输液管接通蓄水池,蓄水池设置于日光温室内,且距离东侧墙或西侧墙至少1m。输液管将蓄水池中的水输送至注液管,由注液管将水先输送至储液仓,储液仓下方的出液口将水通过连通的进液口送至环形浇灌筒内。同时启动电机,驱动从动轮旋转带动转轴一起转动,转盘上的环形浇灌筒随之旋转,其内的水通过浇灌孔对作物进行灌溉,动化程度高,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效果。施药过程可参考上述的浇灌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转盘上还可以设置蓄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

    本发明的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可以较传统相同结构单层日光温室延后揭开或盖上内层保温被。双层保温温室之间较稳定的空气层又可以起到降温的缓冲作用,可以较传统相同结构单层日光温室延后揭开内层保温被0.5~1.0小时,延后盖上内层保温被0.5~1.0小时,增强温室蓄热能力,减少温室内热能散失,同时延长了室内作物光合作用的时间,促进作物生长。在光照充足的白天,内层棚膜向上卷起,紧靠外层棚膜采光,最大限度获得太阳光的能量进行蓄热。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保温墙体及温室骨架两部分,所述蓄热保温墙体在结构上呈东西走向,东西长75~85,南北跨度8.5~9.5米,西侧墙和东侧墙为蓄热保温墙体,所述西侧墙和东侧墙之间设置有外层棚和内层棚,所述外层棚包括由若干个外拱梁并排分布构成的外拱架,所述外拱架的外侧覆盖有外覆盖膜,所述外拱架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外拱拉杆,所述内层棚包括由若干个内拱梁并排构成的内拱架,所述内拱架外侧覆盖有内覆盖膜,所述内拱架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内拱拉杆,所述内拱架的内侧还设置有多个喷洒系统,所述喷洒系统与输液管连接,所述外拱架与内拱架之间的高点处设置有内层保温被,所述内层保温被卷绕至卷轴上,所述卷轴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左墙体上,其另一端与固定于右墙体上的卷帘电机连接,所述内层保温被靠卷帘电机及拉绳旋转升降。

    2.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拱架的后墙面的底部与埋入地面下40~50cm的预埋件或地圈梁相连接。

    3.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拱架的上端固定于后墙面上,其下端与埋入地面下40~50cm的预埋件或地圈梁相连接,与外拱架的后墙面底部平齐。

    4.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棚的前屋面的高点处预留60~80cm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覆盖有风口棚膜。

    5.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系统包括中心轴、球绞盘和转盘,所述中心轴为一空心圆柱杆,所述中心轴上端与球绞盘活动连接,所述球绞盘通过固定座与上方内拱梁连接,其下端设置有套杯,所述套杯的上表面与转盘接触,所述转盘为一圆环结构,所述转盘的内环面与转轴外壁上的齿牙啮合,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中心轴活动连接,所述套杯内侧底部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键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转轴上设置的从动轮啮合;

    所述转盘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浇灌筒,所述环形浇灌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浇灌孔,所述环形浇灌筒的上方设置环形支撑板和环形盖板,所述环形支撑板和环形盖板的内环面与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支撑板和环形盖板之间设置有储液仓,所述储液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环形浇灌筒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储液仓贯通的进液口,所述中心轴内部设置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包括两个管口,其中一个管口贯穿中心轴侧壁延伸至储液仓内,另一个管口则从中心轴侧壁贯穿至其外侧并与输液管连接。

    6.根据权利5所述的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为由内环、外环和环形支撑板和环形盖板密封连接形成的环形筒结构,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环形支撑板上,所述环形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浇灌筒上表面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一安装槽,每个第一安装槽内均安装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裸露部分位于第一环形滑槽内。

    7.根据权利6所述的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为沿着环形浇灌筒上环面环向分布的环形口,所述出液口设置有多个且沿着环形支撑板的环向等间距分布。

    8.根据权利5所述的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杯的上表面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滚珠,所述转盘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滑槽,所述第二滚珠裸露部分位于第二环形滑槽内。

    9.根据权利5所述的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转轴的两端,其中,位于转轴上端的轴承的上方和位于转轴下端的轴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与中心轴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5所述的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盖板、外环、环形支撑板、环形浇灌筒、转盘以及套杯的外侧壁齐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保温日光温室,包括蓄热保温墙体及温室骨架两部分,所述蓄热保温墙体在结构上呈东西走向,东西长90m,南北跨度8.5米,西侧墙和东侧墙为蓄热保温墙体,所述西侧墙和东侧墙之间设置有外层棚和内层棚,所述外层棚包括外拱架,所述外拱架的外侧覆盖有外覆盖膜,所述外拱架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外拱拉杆,所述内层棚包括内拱架,所述内拱架外侧覆盖有内覆盖膜,所述内拱架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内拱拉杆,所述内拱架的内侧还设置有多个喷洒系统,所述喷洒系统与输液管连接,所述外拱架与内拱架之间的高点处设置有内层保温被,所述内层保温被卷绕至卷轴上,所述卷轴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左墙体上,其另一端与固定于右墙体上的卷帘电机连接,所述内层保温被靠卷帘电机及拉绳旋转升降。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金;赵树春;朱正明;孙述俊;张斌祥;李永堂;齐小梅;王广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0.11.2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39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