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59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延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流延膜机主要用来生产流延膜,采用高精密电子陶瓷流延机运用氧化铝作为陶瓷流延的主要原材料先把粉碎好的粉料与粘结剂、增塑剂、分散剂、溶剂混合制成具有一定黏度的料浆,运输到挤出机组中进行加温溶化后,将原料挤压至模头,随后经过冷却辊进行冷却成型。

    现有技术中,冷却辊依靠冷却水冷却,传统冷却辊内部设置圆柱形空腔,空腔两端分别连接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流经空腔,从出水口流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冷却水从空腔内流经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冷却辊周壁的热量而逐渐升温,导致越靠近出水口的冷却水对冷却辊的冷却效果越差,使得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冷却辊表面形成较大温差,从而影响到流延膜骤冷成膜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具有减小冷却辊表面温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包括机架和两端转动连接于机架上的冷却辊,所述冷却辊的端部连接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固定于机架上,两个所述冷却辊之间形成有流延通道,所述机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带有模头的双螺杆挤出机,所述模头位于流延通道的正上方,所述冷却辊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冷却辊内设置有环形的隔板,所述隔板与冷却辊的壳体之间形成有冷却腔;

    所述隔板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腔和冷却水管之间连通有若干导流通道;

    所述冷却辊的两端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与冷却水管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端与冷却腔连通设置,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上均设置有旋转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端朝冷却辊内部通入冷媒,冷媒通过进水端进入到冷却水管内,冷却水管内部的冷媒通过若干导流通道流至冷却腔,并充满冷却腔的各个位置,冷却辊的表面温度将随着冷媒的进入逐渐降温。将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原料从模头挤出,然后将挤出的原料通过流延通道进行压延,流延膜通过两个冷却辊进行压延的过程中,由于冷却辊的表面温度较低,能够将流延膜压延成型。通过导流通道的设置,能够将冷媒通过导流通道流通至冷却腔的各个部位,从而能够减小冷却腔内部温差,继而能够减少冷却辊表面各部位的温差,以提高流延膜的压延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所述导流通道均布于冷却水管的轴向方向,每相邻两个导流通道之间的连线的延长线均与冷却辊的轴线的延长线相交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流通道均匀分布在冷却水管的轴向方向,即进入冷却水管的冷媒将通过冷却水管进入到冷却腔的轴向的各个位置,从而能够使冷却腔各部分填充冷媒的时间更加统一,进而能够使冷却腔内部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能够减小冷却辊表面的各个位置的温差,使冷却辊表面的温度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导流通道包括沿冷却水管轴向设置有两个第一板、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板两端的第二板,所述导流通道由同组的两个第一板和两个第二板间隔围绕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通过导流通道将冷媒快速的通入冷却腔,将冷却腔内部的热媒推送至出水端,加快热交换的速度。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第一板和第二板对冷却水管和隔板之间进行支撑,当冷却辊旋转的时候,能够减少冷却水管由于离心力产生晃动的现象,使冷却辊转动的时候更加的平稳,以提高流延膜的压延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板靠近冷却水管的一面连通有若干出水管,若干出水管沿冷却辊的轴向均布,若干出水管与若干导流通道错位设置,若干出水管远离隔板的一端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与出水端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水管设置为若干个,能够将冷却腔内部的热媒均匀的排出,以提高冷却腔内部温度的均匀性,即,使冷却腔内部各位置的温差较小。将出水管和导流通道错位设置,减少将进入冷却腔的内部的冷媒排出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传送辊,流延膜呈波浪形绕于若干传送辊上,若干所述传送辊与冷却辊平行设置,若干所述传送辊上下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辊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便于将流延膜传送,减少压延以后的流延膜堆积在冷却辊下方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够在传送的过程中,对流延膜进行降温,加快压延以后的流延膜的成型速度,减小流延膜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若干第一风冷管,若干所述第一风冷管与所述传送辊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所述第一风冷管中空设置,所述第一风冷管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风机,每个所述第一风冷管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孔,所述第一风机固定于机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风机朝第一风冷管内部充入空气,空气将从出风口排出,从出风口排出的风吹至流延膜的表面,对流延膜的表面进行降温。将出风孔设置为若干个,能够加快第一风冷管周围空气的流通,从而能够使流延膜能够快快速降温。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截面设置为三角形的第二风冷管,所述第二风冷管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二风冷管朝向冷却辊的一条棱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流延通道设置,所述第二风冷管的端部连接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固定于机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风机朝第二风冷管充入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从出风口排出的风将吹至流延通道上,将压延以后的流延膜和冷却辊之间分离,减少流延膜和冷却辊之间产生撕扯的现象,以提高流延膜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与靠近所述冷却辊的传送辊相邻设置,流延膜穿设于压辊和传送辊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辊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将压延以后流延膜进行挤压,使流延膜的表面更加平整光滑,另一方面,能够增大与流延膜的接触面积,以增大摩擦力,从而能够减少流延膜在传送过程中打滑现象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冷却腔、若干导流通道和冷却水管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少冷却辊表面各部位的温差的效果;

    2.通过若干出水管和接头的设置,能够起到将冷却腔内部的热媒均匀排出的效果;

    3.通过第二风冷管和第二风机的设置,能够将压延以后的流延膜和冷却辊之间分离,起到减少流延膜和冷却辊之间产生撕扯的现象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相邻两个冷却辊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冷却辊内部结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中d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冷却辊;21、隔板;22、冷却腔;23、冷却水管;24、导流通道;241、第一板;242、第二板;25、进水端;26、出水端;261、出水管;262、接头;27、旋转接头;3、传动件;31、第一带轮;32、第二带轮;33、皮带;4、流延通道;5、双螺杆挤出机;51、模头;6、传送辊;7、第一风冷管;71、第一风机;72、出风孔;8、第二风冷管;81、出风口;82、第二风机;9、压辊;10、流延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双螺杆挤出机5、固定于双螺杆挤出机5底部的模头51(参照图4)、位于模头51正下方的一组冷却辊2和若干传送辊6。冷却辊2和传送辊6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并且若干传送辊6与冷却辊2平行设置,若干传送辊6上下错位设置。冷却辊2的两端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有带有旋转接头27的进水端25和出水端26,冷却辊2内部中空设置。每个冷却辊2的端部均连接有传动件3,本实施例中,传动件3为电动机,将电动机固定在机架1上。在冷却辊2的中心轴上固定有第一带轮31,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二带轮32,第一带轮31和第二带轮32之间通过皮带33传动。

    参照图3和图4,一组冷却辊2之间形成有流延通道4,模头51位于流延通道4的正上方。通过双螺杆挤出机5原料从模头51挤出,然后将挤出的原料通过两个冷却辊2进行压延,通过若干传送辊6将压延成型的流延膜10传送至收卷的位置进行收卷。在机架1上设置有截面设置为三角形的第二风冷管8,第二风冷管8的端部连接有第二风机82,第二风机82固定于机架1上。第二风冷管8内部中空设置,第二风冷管8其中一条棱朝向流延通道4设置,并且在该条棱上开设有出风口81,即,将出风口81朝向流延通道4设置。第二风机82朝第二风冷管8充入的空气从出风口81排出,通过出风口81向流延通道4的出口处边缘吹气从而使流延膜10与冷却辊2剥离,减少流延膜10外表层粘附在挤压辊9上的现象,以实现快速剥离,提高流延膜10的质量。

    参照图5和图6,冷却辊2内设置有环形的隔板21,隔板21与冷却辊2同轴设置,隔板21与冷却辊2的壳体之间形成有冷却腔22。在隔板21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水端25连通的冷却水管23,冷却腔22和冷却水管23之间连通有若干导流通道24,若干导流通道24均布于冷却水管23的轴向方向,在冷却水管23内部通冷媒,本实施例中,冷媒为冷水。本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导流通道24之间的连线的延长线与冷却辊2的轴线的延长线平行设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冷却水管23内部的冷媒能够从导流通道24流向冷却腔22的各个位置,设置每相邻两个导流通道24之间的连线的延长线与冷却辊2的轴线的延长线相交设置,从而能够使冷却腔22各部分填充冷媒的时间更加统一,进而能够使冷却腔22内部的温度更加均匀。

    每个导流通道24包括对冷却水管23和隔板21起到支撑作用的两个第一板241和两个第二板242,即导流通道24由两个第一板241和两个第二板242首尾依次间隔围绕。在隔板21长度方向均匀连通有若干出水管261,出水管261位于相邻两个导流通道24之间,能够便于将冷却腔22内部的热媒通过冷媒推送至出水管261中,若干出水管261位于导流通道24的位置,出水管261容易将冷媒排出。若干出水管261远离隔板21的一端连接有接头262,接头262与出水端26连通设置。

    通过进水端25朝冷却辊2内部通入冷媒,冷媒通过进水端25进入到冷却水管23内,冷却水管23内部的冷媒通过若干导流通道24流至冷却腔22的各个部位,使冷却腔22的各个部位能够通入温度相同的冷媒,即可对冷却辊2的表面进行降温。由于流延膜10在压延的时候,温度较高,冷却腔22内部的冷媒的温度将升高,为了能够使冷却辊2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并且使冷却辊2表面各部位的温差较小,通过冷媒的过程中,冷却腔22内部的出水管261将持续的将热媒排出,使冷却腔22内部的冷媒能够保持恒定,并且使冷却内部各部位的温差较小。

    参照图7,在机架1上还转动设置有压辊9,压辊9与靠近冷却辊2的传送辊6相邻设置,流延膜10穿设于压辊9和传送辊6之间的间隙中,压辊9和传送辊6反向转动通过摩擦力将流延膜10进行传送。

    机架1上设置若干中空设置的第一风冷管7,每个第一风冷管7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孔72,若干第一风冷管7与传送辊6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风冷管7的端部连接有固定于机架1上的第一风机71(如图5所示)。通过第一风机71朝第一风冷管7内部充入空气,通过出风口81排出的风吹至流延膜10的表面,对流延膜10的表面进行降温。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对流延膜10进行压延之前,将第一风机71和第二风机82均开启,对传送辊6周边的空气进行降温,并且在冷却腔22内部充满冷媒,对冷却辊2进行预冷。然后对流延膜10进行压延,通过双螺杆挤出机5原料从模头51挤出,然后将挤出的原料通过流延通道4进行压延,流延膜10通过两个冷却辊2进行压延的过程中,由于冷却辊2的表面温度较低,能够将流延膜10压延成型。最后将压延成型的流延膜10传送至收卷的位置。流延膜10在压延的过程中,冷却腔22内部的冷媒循环更换,即,通过进水端25输入冷媒的时候,出水端26将冷却腔22内部的热媒进行排出,以提高冷却腔22内部的温度恒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包括机架(1)和两端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的冷却辊(2),所述冷却辊(2)的端部连接有传动件(3),所述传动件(3)固定于机架(1)上,两个所述冷却辊(2)之间形成有流延通道(4),所述机架(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带有模头(51)的双螺杆挤出机(5),所述模头(51)位于流延通道(4)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2)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冷却辊(2)内设置有环形的隔板(21),所述隔板(21)与冷却辊(2)的壳体之间形成有冷却腔(22);

    所述隔板(2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23),所述冷却腔(22)和冷却水管(23)之间连通有若干导流通道(24);

    所述冷却辊(2)的两端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有进水端(25)和出水端(26),所述进水端(25)与冷却水管(23)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端(26)与冷却腔(22)连通设置,所述进水端(25)和出水端(26)上均设置有旋转接头(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导流通道(24)均布于冷却水管(23)的轴向方向,每相邻两个导流通道(24)之间的连线的延长线均与冷却辊(2)的轴线的延长线相交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通道(24)包括沿冷却水管(23)轴向设置有两个第一板(24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板(241)两端的第二板(242),所述导流通道(24)由同组的两个第一板(241)和两个第二板(242)间隔围绕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1)靠近冷却水管(23)的一面连通有若干出水管(261),若干出水管(261)沿冷却辊(2)的轴向均布,若干出水管(261)与若干导流通道(24)错位设置,若干出水管(261)远离隔板(21)的一端连接有接头(262),所述接头(262)与出水端(26)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转动设置有若干传送辊(6),流延膜(10)呈波浪形绕于若干传送辊(6)上,若干所述传送辊(6)与冷却辊(2)平行设置,若干所述传送辊(6)上下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若干第一风冷管(7),若干所述第一风冷管(7)与所述传送辊(6)一一对应设置;

    每个所述第一风冷管(7)中空设置,所述第一风冷管(7)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风机(71),每个所述第一风冷管(7)上开设有若干出风孔(72),所述第一风机(71)固定于机架(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截面设置为三角形的第二风冷管(8),所述第二风冷管(8)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二风冷管(8)朝向冷却辊(2)的一条棱上开设有出风口(81),所述出风口(81)朝向流延通道(4)设置,所述第二风冷管(8)的端部连接有第二风机(82),所述第二风机(82)固定于机架(1)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压辊(9),所述压辊(9)与靠近所述冷却辊(2)的传送辊(6)相邻设置,流延膜(10)穿设于压辊(9)和传送辊(6)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延膜生产用压延冷却装置,其涉及流延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有助于解决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冷却辊表面形成较大温差的技术问题,其包括机架和两端转动连接于机架上的冷却辊,冷却辊的端部连接有传动件,传动件固定于机架上,两个冷却辊之间形成有流延通道,冷却辊内部中空设置,冷却辊内设置有环形的隔板,隔板与冷却辊的壳体之间形成有冷却腔;隔板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管,冷却腔和冷却水管之间连通有若干导流通道;冷却辊的两端的轴线方向分别设置有进水端和出水端,进水端与冷却水管连通设置,出水端与冷却腔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冷却辊表面各部位的温差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平;钱瑛;钱悦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新达力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3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