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园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树木复合造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园林景观工程引用造型树,需要展现出设计的主题性和创造性思维,还要展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理念是以植物造型物体所展现的,其结合植物的欣赏性、生态性及生物学特点,让树木、花草等变得更加形象,以此展现出了诗意的画面,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
然而受树木生长周期限制,培育大型造型景观,需要的培育周期较长,应对市场需求变动较慢。
因此,提供一种大型造型树快速成型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木复合造型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培育出的树木复合造型整体呈伞状或蘑菇状,呈现出一种“大团结”的造型,体现出鼓舞人心和力量方面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一种文化主题,也蕴含着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可美化景观,靓化环境;本发明的方法用多个普通小树组合快速形成具有高档造型的大树,大树成活率高、靠接操作难度低、节约工时和成本,可快速推向市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树木复合造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树苗:在春季挑选n株胸径一致的金叶榆、国槐或白蜡树苗;
(2)栽种:将步骤(1)所述金叶榆、国槐或白蜡树苗沿直径1米的圆周平均分布种植;
(3)捆绑靠接:待步骤(2)所述树苗生长至2.2~2.3米,在所述n株树苗主干的向心面,距地面1.5m处自上向下削皮,露出形成层,得到靠接面;然后对所述n株树苗进行捆绑,捆绑高度分别距地面0.5m和1m,使树干自下向上逐渐收拢,至靠接面并拢;将靠接面的形成层对齐后用嫁接膜进行绑扎,待靠接面愈合后解膜;
(4)修剪成型:步骤(3)完成后待树木合并生长至2.5~2.8米,将树帽整体修剪成伞状或蘑菇状。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胸径为2.9~3.1cm。
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选取胸径为2.9-3.1cm的树木,靠接时有利于切削出适宜面积的靠接层,利于伤口愈合,树木成活率高,且此胸径的树木易于弯曲,利于形成美观的倾斜角度。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n=10。
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0株形成的造型更为美观,树木过少,树干部分稀疏会使造型显得单薄,树木过多,则竞争激烈,不利于枝叶的生长。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所述靠接面为椭圆形,长轴为15~25cm,短轴为0.8~1.5厘米。
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适宜的靠接面面积有利于靠接面的贴合以及靠接后的成活,成活率高;操作难度适中;有利于“大团结”整体造型的形成。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春季为3月底。
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靠接时间选择春季3月底,此时树液流动,树皮也已离皮,有利于靠接形成层愈合,靠接成活率高。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树木复合造型的方法。该方法用多个普通小树组合快速形成具有高档造型的大树,大树成活率高、靠接操作难度低、节约工时和成本,可快速推向市场。本发明方法培育出的树木复合造型整体呈伞状或蘑菇状,呈现出一种“大团结”的造型,体现出鼓舞人心和力量方面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一种文化主题,也蕴含着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可美化景观,靓化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3月25日,挑选胸径为2.9~3.1cm的金叶榆50株、国槐50株和白蜡50株,随机分配栽种于3个直径为1米的圆周上,每株树苗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种植。
待树苗长至2.2~2.3米,对每个圆周上的树木进行捆绑靠接。在树苗主干的向心面,距地面1.5m处自上向下用刀削皮,露出形成层,得到一个椭圆靠接面,椭圆长轴为15~25cm,短轴为0.8~1.5厘米。之后将10株树苗进行捆绑,捆绑高度分别距地面0.5m和1m,使树干自下向上逐渐收拢,至靠接面并拢。将靠接面的形成层对齐后用嫁接膜进行绑扎,待靠接面愈合后解膜。
捆绑靠接后的树木合并生长至2.5~2.8米,将树帽整体修剪成伞状或蘑菇状。
对比例1(树干胸径的对比例)
3月25日,挑选胸径为1.8~2cm的金叶榆50株、国槐50株和白蜡50株,随机分配栽种于3个直径为1米的圆周上,每株树苗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种植。
待树苗长至2.2~2.3米,对每个圆周上的树木进行捆绑靠接。在树木主干的向心面,距地面1.5m处自上向下用刀削皮,露出形成层,得到一个椭圆靠接面,椭圆长轴为15-25cm,短轴为0.5-0.8cm。之后将10株树木进行捆绑,捆绑高度分别距地面0.5m和1m,使树干自下向上逐渐收拢,至靠接面并拢。将靠接面的形成层对齐后用嫁接膜进行绑扎,待靠接面愈合后解膜。
捆绑靠接后的树木合并生长至2.5~2.8米,将树帽整体修剪成伞状或蘑菇状。
对比例2(树干胸径的对比例)
3月25日,挑选胸径为4.0~4.2cm的金叶榆50株、国槐50株和白蜡50株,随机分配栽种于3个直径为1米的圆周上,每株树苗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种植。
待树苗长至2.2~2.3米,对每个圆周上的树木进行捆绑靠接。在树木主干的向心面,距地面1.5m处自上向下用刀削皮,露出形成层,得到一个椭圆靠接面,椭圆长轴为15~25cm,短轴为0.8~1.5cm。之后将10株树木进行捆绑,捆绑高度分别距地面0.5m和1m,使树干自下向上逐渐收拢,至靠接面并拢。将靠接面的形成层对齐后用嫁接膜进行绑扎,待靠接面愈合后解膜。
捆绑靠接后的树木合并生长至2.5~2.8米,将树帽整体修剪成伞状或蘑菇状。
对比例3(靠接面大小的对比例)
3月25日,挑选胸径为2.9~3.1cm的金叶榆50株、国槐50株和白蜡50株,随机分配栽种于3个直径为1米的圆周上,每株树苗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种植。
待树苗长至2.2~2.3米,对每个圆周上的树木进行捆绑靠接。在树木主干的向心面,距地面1.5m处自上向下用刀削皮,露出形成层,得到一个椭圆靠接面,椭圆长轴为5~10cm,短轴为0.8~1.5厘米。之后将10株树木进行捆绑,捆绑高度分别距地面0.5m和1m,使树干自下向上逐渐收拢,至靠接面并拢。将靠接面的形成层对齐后用嫁接膜进行绑扎,待靠接面愈合后解膜。
捆绑靠接后的树木合并生长至2.5~2.8米,将树帽整体修剪成伞状或蘑菇状。
对比例4(靠接面大小的对比例)
3月25日,挑选胸径为2.9~3.1cm的金叶榆50株、国槐50株和白蜡50株,随机分配栽种于3个直径为1米的圆周上,每株树苗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种植。
待树苗长至2.2~2.3米,对每个圆周上的树木进行捆绑靠接。在树木主干的向心面,距地面1.5m处自上向下用刀削皮,露出形成层,得到一个椭圆靠接面,椭圆长轴为30~35cm,短轴为0.8~1.5厘米。之后将10株树木进行捆绑,捆绑高度分别距地面0.5m和1m,使树干自下向上逐渐收拢,至靠接面并拢。将靠接面的形成层对齐后用嫁接膜进行绑扎,待靠接面愈合后解膜。
捆绑靠接后的树木合并生长至2.5~2.8米,将树帽整体修剪成伞状或蘑菇状。
效果统计:
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4的“大团结”型大树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实施例结果可见,本发明方法靠接成活率高,形成的整体造型美观,且靠接操作难度低,节约工时和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造型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树木复合造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树苗:在春季挑选n株胸径一致的金叶榆、国槐或白蜡树苗;
(2)栽种:将步骤(1)所述金叶榆、国槐或白蜡树苗沿直径1米的圆周平均分布种植;
(3)捆绑靠接:待步骤(2)所述树苗生长至2.2~2.3米,在所述n株树苗主干的向心面,距地面1.5m处自上向下削皮,露出形成层,得到靠接面;然后对所述n株树苗进行捆绑,捆绑高度分别距地面0.5m和1m,使树干自下向上逐渐收拢,至靠接面并拢;将靠接面的形成层对齐后用嫁接膜进行绑扎,待靠接面愈合后解膜;
(4)修剪成型:步骤(3)完成后待树木生长至2.5~2.8米,将树帽整体修剪成伞状或蘑菇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木复合造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胸径为2.9~3.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木复合造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木复合造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靠接面为椭圆形,长轴为15~25cm,短轴为0.8~1.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木复合造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春季指3月底。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