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32


    本发明涉及树木造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斜干式树木树体向一侧倾斜,一般略弯曲。枝杈左右伸展,疏影横斜,飘逸潇洒,动感强烈,颇具诗情画意。由于它与地面不垂直,故形成了重心的不稳定,因而自由奔放,十分富于动感。斜干式树木在营造悬空和亲水造景中作用独特,景观效果突出。

    由于实际生产中很少专门生产斜干式树木,致使应用时要么找不到上乘的植物材料,要么只能从直立树木中挑选较为偏斜的使用,由于其树冠在树干倾斜种植后也顺着倾斜,使效果非常呆板,体现不出斜干的意境。

    综上,如何提供一种意境佳、造型好的斜干式造型数的制作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制作的造型树景观效果突出,具有独特的悬空和亲水景观,观赏效果极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坯苗的选择:坯苗品种选择中华金叶榆;

    (2)坯苗的修剪:修剪所述坯苗的树冠,使其保留6~8个骨干枝条;

    (3)定植:先将所述坯苗的根系放入定植坑,然后将树干统一倾斜40~50度并固定,最后填土浇水;

    (4)所述坯苗发芽后进行修剪,只保留向上和斜向上生长的骨干枝条;

    (5)嫁接:翌年4月中旬,在所述骨干枝条顶端嫁接垂榆或金叶垂榆;

    (6)嫁接后管理。

    所取得的有益效果:(1)采用中华金叶榆为坯苗,具有良好的分枝角度均匀的骨干枝条;(2)采用垂榆或金叶垂榆为接穗,其枝条飘逸,且树冠重量适宜,可形成飘逸效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挑选高度2.5~2.8m的三年以上的中华金叶榆。

    所取得的有益效果:高度2.5~2.8m是利于人们站立观赏的视觉高度。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骨干枝条的长度为1.8~2.2m。

    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利于金叶垂榆下垂的一年的生长长度,而不拖地。

    优选的,步骤(3)所述定植的具体操作如下:

    (31)按照株行距3m×4m挖好种植坑;

    (32)将坯苗根系放入定植坑,统一将树干倾斜40~50度,并旋转树干使骨干枝条最多最长的树冠在最顶部;

    (33)在树干距离地面1.2~1.4m的位置用支撑件支撑,并与树干固定连接;

    (34)进行填土浇水管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5)的具体操作为:翌年4月中旬,将所述骨干枝条修剪至3m,之后在其顶端嫁接1~2根垂榆或金叶垂榆,并进行水肥管理。

    优选的,步骤(6)所述嫁接后管理具体为:9月解绑嫁接的农膜,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管理。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乔木中华金叶榆品种本身具有良好的分枝角度均匀的骨干枝,非常适合作为斜干造型树的坯苗,以其培养的骨干枝条做基础砧木,嫁接垂榆或金叶垂榆并斜干种植后,景观效果突出,具有独特的悬空和亲水景观,观赏效果极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斜干式造型树示意图,其中,1为接穗,2为骨干枝条,3为树干,4为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所需药剂为常规实验药剂,采购自市售渠道;未提及的实验方法为常规实验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1

    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坯苗的选择:坯苗品种选择挑选高度2.5m的三年以上的中华金叶榆;

    (2)坯苗的修剪:修剪所述坯苗的树冠,使其保留6个长度为2m的骨干枝条;

    (3)定植:

    (31)按照株行距3m×4m挖好种植坑;

    (32)将坯苗根系放入定植坑,统一将树干倾斜45度,并旋转树干使骨干枝条最多最长的树冠在最顶部;

    (33)在树干距离地面1.3m的下方用竖木支撑,并用铁丝固定;

    (34)进行填土浇水管理。

    (4)所述坯苗发芽后进行修剪,只保留向上和斜向上生长的骨干枝条;

    (5)嫁接:翌年4月中旬,将所述骨干枝条修剪至3m,之后在其顶端嫁接1~2根垂榆或金叶垂榆,并进行水肥管理;

    (6)嫁接后管理:9月解绑嫁接的农膜,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管理。

    种植效果:乔木中华金叶榆品种本身具有良好的分枝角度均匀的骨干枝,非常适合作为斜干造型树的坯苗,以其培养的骨干枝条做基础砧木,嫁接垂榆或金叶垂榆并斜干种植后,景观效果突出,具有独特的悬空和亲水景观,观赏效果极佳。

    实施例2

    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坯苗的选择:坯苗品种选择挑选高度2.5m的三年以上的白榆;

    (2)坯苗的修剪:修剪所述坯苗的树冠,使其保留6个长度为2m的骨干枝条;

    (3)定植:

    (31)按照株行距3m×4m挖好种植坑;

    (32)将坯苗根系放入定植坑,统一将树干倾斜45度,并旋转树干使骨干枝条最多最长的树冠在最顶部;

    (33)在树干距离地面1.3m的下方用竖木支撑,并用铁丝固定;

    (34)进行填土浇水管理。

    (4)所述坯苗发芽后进行修剪,只保留向上和斜向上生长的骨干枝条;

    (5)嫁接:翌年4月中旬,将所述骨干枝条修剪至3m,之后在其顶端嫁接1~2根垂榆或金叶垂榆,并进行水肥管理;

    (6)嫁接后管理:9月解绑嫁接的农膜,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管理。

    种植效果:普通白榆截干后,只剩余一根主干,几乎没有过多的分枝,不易培养斜干苗木所用的骨干枝条。嫁接垂榆或金叶垂榆后,直接为垂榆或金叶垂榆的自然下垂树形。景观效果呆板,体现不出斜干的意境。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坯苗的选择:坯苗品种选择中华金叶榆;

    (2)坯苗的修剪:修剪所述坯苗的树冠,使其保留6~8个骨干枝条;

    (3)定植:先将所述坯苗的根系放入定植坑,然后将树干统一倾斜40~50度并固定,最后填土浇水;

    (4)所述坯苗发芽后进行修剪,只保留向上和斜向上生长的骨干枝条;

    (5)嫁接:翌年4月中旬,在所述骨干枝条顶端嫁接垂榆或金叶垂榆;

    (6)嫁接后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挑选高度2.5~2.8m的三年以上的中华金叶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骨干枝条的长度为1.8~2.2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定植的具体操作如下:

    (31)按照株行距3m×4m挖好种植坑;

    (32)将坯苗根系放入定植坑,统一将树干倾斜40~50度,并旋转树干使骨干枝条最多最长的树冠在最顶部;

    (33)在树干距离地面1.2~1.4m的位置用支撑件支撑,并与树干固定连接;

    (34)进行填土浇水管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操作为:翌年4月中旬,将所述骨干枝条修剪至3m,之后在其顶端嫁接1~2根垂榆或金叶垂榆,并进行水肥管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嫁接后管理具体为:9月解绑嫁接的农膜,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管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干式垂榆造型树的制作方法。属于树木造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坯苗的选择:坯苗品种选择中华金叶榆;坯苗的修剪:修剪所述坯苗的树冠,使其保留6~8个骨干枝条;定植:先将所述坯苗的根系放入定植坑,然后将树干统一倾斜40~50度并固定,最后填土浇水;所述坯苗发芽后,只保留向上和斜向上生长的骨干枝条;嫁接:翌年4月中旬,在所述骨干枝条顶端嫁接垂榆或金叶垂榆;嫁接后管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中华金叶榆本身具有良好的分枝角度均匀的骨干枝,以其培养的骨干枝条做基础砧木,嫁接垂榆或金叶垂榆并斜干种植后,景观效果突出,具有独特的悬空和亲水景观,观赏效果极佳。

    技术研发人员:黄印冉;闫淑芳;冯树香;董谦;杨敏生;王进茂;张军;郭向华;王潇依;王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238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