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蟹味菇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蟹味菇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是北温带一种优良的食用菌。其子实体群生至丛生。菌盖表面近白色至灰褐色,中央常有深色的大理石花纹。菌褶近白色,与菌柄圆弯生,密集至稍稀。蟹味菇侧向生长时菌柄偏生,孢子印近白色,阔卵形至近球形。由于蟹味菇含有丰富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的含量高于一般菇类,特别是子实体(即根以上部分)的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成份,如真菌多糖、嘌呤、腺苷等物质能增强免疫力,促进青少年智力提高,具有抗癌、降低胆固醇,促进抗体形成抗氧化成分,延缓衰老、美容等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对其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蟹味菇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熟料袋(瓶)栽,栽培料经过高压或常压灭菌后进行接种培养,此时物料中的纤维素等高分子有机物质已降解,料内的杂菌也被杀死,因此,栽培料发菌时,菌丝生长快,杂菌污染少。近年来,蟹味菇工厂化栽培逐渐兴起,工厂化栽培的规模逐年扩大,但是由于蟹味菇栽培周期长、栽培难度很大,因此种植方法产量较低,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蟹味菇的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于常温常压下将培养基配方料送入搅拌机拌料,将所得拌料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扎口,送入灭菌器中,于121℃、2mpa下灭菌2-4小时;
(2)将上述灭菌后的菌袋以及优质无杂菌的蟹味菇菌种于接种室内接种,接种室内和接种工具均以紫外灯、气雾消毒剂消毒灭菌,至菌袋降至30℃以下时即进行接种,接种量为5-10%;
(3)将接种后的菌袋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80-90天,之后使用骚菌法骚菌,骚菌后补水使其发芽同步化;
(4)至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转移至出菇棚内进行出菇管理,至子实体菌盖大部分展开,长到七八成熟时即可进行采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培养基配方料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棉籽壳50-55份、木屑35-39份、啤酒糟12-15份、豆皮5-8份、石膏1-2份、石灰1-2份、磷酸二氢钾0.1-0.3份、硫酸镁0.4-0.8份、水85-95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搅拌机拌料后将拌好的料堆闷1-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无干心,拌匀后用手紧握拌料,以指缝间见水不滴下为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培养室内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出菇管理的具体操作如下:将菌袋移至出菇棚内,表面以一层无纺布覆盖后码放,菌袋上方沿大棚方向每间隔1-2米设置一个雾化喷头,大棚两端各设置一个换气扇。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菇棚外以黑白双面膜覆盖,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2℃时,将黑面朝外,白面朝内,其他时间白面朝外,黑面朝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头的喷水量控制为0.1-0.3m3/h,每日8点至20点,每隔30-60分钟喷水一次,每次1-2分钟,20点至8点期间密闭过夜,在每次喷水的同时同步打开换气扇进行换气。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采摘后清理料面,停水养菌柄适当补充养肥,进行下一潮菇的管理,共可采收2-3潮。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通过蟹味菇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一是培养基配方料根据蟹味菇养分需求配制,能很好的符合蟹味菇菌种发育所需,满足菌丝生长的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供给;二是控制菌袋水分含量和培养室的温湿度,确保菌种在最优环境下生长;三是在出菇管理过程中采用大棚管理,棚外由黑白双面膜覆盖,一方面能为蟹味菇子实体生长期间遮挡大部分阳光,只透过少量散射光,另一方面其黑白双面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利用黑色易吸热,白色不易吸热的特点调控棚内的整体温度;四是在棚内设置雾化喷头和换气扇,通过精确的喷水周期、时间、喷水量的控制和换气排气控制,能够保持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达到适宜的标准,同时在菌袋表面铺设的无纺布能阻止水汽与菌菇的直接接触。
本发明科学控制蟹味菇种植培养期间的各项环境条件,同时操作简单,适合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所得蟹味菇产量大,质量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于常温常压下将培养基配方料送入搅拌机拌料,配方料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棉籽壳56份、木屑37份、啤酒糟14份、豆皮6份、石膏1份、石灰1份、磷酸二氢钾0.2份、硫酸镁0.6份、水90份,拌料后将拌好的料堆闷1.5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无干心,拌匀后用手紧握拌料,以指缝间见水不滴下为宜,将所得拌料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扎口,送入灭菌器中,于121℃、2mpa下灭菌3小时;
(2)将上述灭菌后的菌袋以及优质无杂菌的蟹味菇菌种于接种室内接种,接种室内和接种工具均以紫外灯、气雾消毒剂消毒灭菌,至菌袋降至30℃以下时即进行接种,接种量为8%;
(3)将接种后的菌袋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85天,培养室内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之后使用骚菌法骚菌,骚菌后补水使其发芽同步化;
(4)至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转移至出菇棚内进行出菇管理,将菌袋移至出菇棚内,表面以一层无纺布覆盖后码放,菌袋上方沿大棚方向每间隔1.5米设置一个雾化喷头,大棚两端各设置一个换气扇,其中出菇棚外以黑白双面膜覆盖,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2℃时,将黑面朝外,白面朝内,其他时间白面朝外,黑面朝内,雾化喷头的喷水量控制为0.2m3/h,每日8点至20点,每隔45分钟喷水一次,每次1.5分钟,20点至8点期间密闭过夜,在每次喷水的同时同步打开换气扇进行换气,至子实体菌盖大部分展开,长到七八成熟时即可进行采摘,采摘后清理料面,停水养菌柄适当补充养肥,进行下一潮菇的管理,共可采收2-3潮。
实施例2
一种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于常温常压下将培养基配方料送入搅拌机拌料,配方料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棉籽壳50份、木屑35份、啤酒糟12份、豆皮5份、石膏1份、石灰1份、磷酸二氢钾0.1份、硫酸镁0.4份、水85份,拌料后将拌好的料堆闷1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无干心,拌匀后用手紧握拌料,以指缝间见水不滴下为宜,将所得拌料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扎口,送入灭菌器中,于121℃、2mpa下灭菌2小时;
(2)将上述灭菌后的菌袋以及优质无杂菌的蟹味菇菌种于接种室内接种,接种室内和接种工具均以紫外灯、气雾消毒剂消毒灭菌,至菌袋降至30℃以下时即进行接种,接种量为5%;
(3)将接种后的菌袋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80天,培养室内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之后使用骚菌法骚菌,骚菌后补水使其发芽同步化;
(4)至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转移至出菇棚内进行出菇管理,将菌袋移至出菇棚内,表面以一层无纺布覆盖后码放,菌袋上方沿大棚方向每间隔1米设置一个雾化喷头,大棚两端各设置一个换气扇,其中出菇棚外以黑白双面膜覆盖,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2℃时,将黑面朝外,白面朝内,其他时间白面朝外,黑面朝内,雾化喷头的喷水量控制为0.1m3/h,每日8点至20点,每隔30分钟喷水一次,每次1分钟,20点至8点期间密闭过夜,在每次喷水的同时同步打开换气扇进行换气,至子实体菌盖大部分展开,长到七八成熟时即可进行采摘,采摘后清理料面,停水养菌柄适当补充养肥,进行下一潮菇的管理,共可采收2-3潮。
实施例3
一种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于常温常压下将培养基配方料送入搅拌机拌料,配方料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棉籽壳55份、木屑39份、啤酒糟15份、豆皮8份、石膏2份、石灰2份、磷酸二氢钾0.3份、硫酸镁0.8份、水95份,拌料后将拌好的料堆闷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无干心,拌匀后用手紧握拌料,以指缝间见水不滴下为宜,将所得拌料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扎口,送入灭菌器中,于121℃、2mpa下灭菌4小时;
(2)将上述灭菌后的菌袋以及优质无杂菌的蟹味菇菌种于接种室内接种,接种室内和接种工具均以紫外灯、气雾消毒剂消毒灭菌,至菌袋降至30℃以下时即进行接种,接种量为10%;
(3)将接种后的菌袋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90天,培养室内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之后使用骚菌法骚菌,骚菌后补水使其发芽同步化;
(4)至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转移至出菇棚内进行出菇管理,将菌袋移至出菇棚内,表面以一层无纺布覆盖后码放,菌袋上方沿大棚方向每间隔2米设置一个雾化喷头,大棚两端各设置一个换气扇,其中出菇棚外以黑白双面膜覆盖,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2℃时,将黑面朝外,白面朝内,其他时间白面朝外,黑面朝内,雾化喷头的喷水量控制为0.3m3/h,每日8点至20点,每隔60分钟喷水一次,每次2分钟,20点至8点期间密闭过夜,在每次喷水的同时同步打开换气扇进行换气,至子实体菌盖大部分展开,长到七八成熟时即可进行采摘,采摘后清理料面,停水养菌柄适当补充养肥,进行下一潮菇的管理,共可采收2-3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于常温常压下将培养基配方料送入搅拌机拌料,将所得拌料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扎口,送入灭菌器中,于121℃、2mpa下灭菌2-4小时;
(2)将上述灭菌后的菌袋以及优质无杂菌的蟹味菇菌种于接种室内接种,接种室内和接种工具均以紫外灯、气雾消毒剂消毒灭菌,至菌袋降至30℃以下时即进行接种,接种量为5-10%;
(3)将接种后的菌袋于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80-90天,之后使用骚菌法骚菌,骚菌后补水使其发芽同步化;
(4)至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转移至出菇棚内进行出菇管理,至子实体菌盖大部分展开,长到七八成熟时即可进行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培养基配方料按重量份由以下原料组成:棉籽壳50-55份、木屑35-39份、啤酒糟12-15份、豆皮5-8份、石膏1-2份、石灰1-2份、磷酸二氢钾0.1-0.3份、硫酸镁0.4-0.8份、水85-9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搅拌机拌料后将拌好的料堆闷1-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无干心,拌匀后用手紧握拌料,以指缝间见水不滴下为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培养室内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出菇管理的具体操作如下:将菌袋移至出菇棚内,表面以一层无纺布覆盖后码放,菌袋上方沿大棚方向每间隔1-2米设置一个雾化喷头,大棚两端各设置一个换气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菇棚外以黑白双面膜覆盖,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2℃时,将黑面朝外,白面朝内,其他时间白面朝外,黑面朝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的喷水量控制为0.1-0.3m3/h,每日8点至20点,每隔30-60分钟喷水一次,每次1-2分钟,20点至8点期间密闭过夜,在每次喷水的同时同步打开换气扇进行换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味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采摘后清理料面,停水养菌柄适当补充养肥,进行下一潮菇的管理,共可采收2-3潮。
技术总结